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金秋十月,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国家小组主席王思敬院士、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副主席伍法权研究员等受韩国工程地质协会邀请,率团赴韩国首尔参加第六届亚洲工程地质灾害区域会议(2007年10月16日~2007年10月19日)。本次会议是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国  相似文献   

6.
7.
8.
9.
第11届亚洲遥感会议于1990、11、15~21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13人,其中来自亚洲及世界其他区域的22个国家、地区及联合国有关组织机构的海外代表118人,我国代表395人(煤炭系统5人)。  相似文献   

10.
1 会议概况第13届亚洲遥感会议于1992年10月6-11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的青年文化中心召开。参加国家除亚洲各国外、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该两国现已参加亚洲遥感协会,成为正式成员)以及美国、法国、波兰、瑞典、荷兰、奥地利等西方国家。与会代表共213名,其中蒙古人民共和国代表85名,日本代表36名,我国有3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核工业总公司代表1名。  相似文献   

11.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是在中国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自50年代产生以来,历经几代工程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系统理论和系统研究方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正发挥着显着作用的新兴学科。回顾该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促进该学科的思维方法、学科理论和进一步发挥学科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是在中国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自50年代产生以来,历经几代工程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系统理论和系统研究方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正发挥着显著作用的新兴学科。回顾该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促进该学科的思维方法、学科理论和进一步发挥学科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施斌 《工程地质学报》2013,21(5):673-680
本文对工程地质中的场及其多场耦合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通过场概念争论的分析,给出了场的定义; 根据工程地质的特点,提出了基本场的概念,并对基本场的内涵和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 将工程地质中的场分为基本场、作用场和耦合场3类,同时对地质体结构场、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化学场和变形场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多场耦合关系的类型进行了讨论,对工程地质中场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工程地质多场耦合分析中的相关课题。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伟大工程,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Stiglitse把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协调好城市化进程中强大的人类工程活动同复杂的地质环境变化间的关系是我国工程地质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机遇。充分学习、借鉴地球科学相关学科领域的新观念、新成果、新资料,开展区域工程地质研究,探寻我国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的形成演化和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实现城镇化与地质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而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当地的地质、气候、水文、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条件是控制因素。研究区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北缘,是地质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在地质构造上,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属于冈底斯、雅鲁藏布和喜马拉雅三个构造单元。区内构造的形成经历了3个时期7个阶段。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的地层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区中的拉萨-波密分区,第四纪冰碛发育。由于强烈的地质构造活动,区内断层、褶皱等构造发育,许多断裂仍在活动,尤其是嘉黎断裂。由于地质灾害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并受地质条件控制,因此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6.
工程地质学工作大多涉及系统工程问题,综合集成应是必需的技术路线。多元知识,即多学科的综合集成道路已得到普遍共识。作者提出,工程地质学需要发展大成综合理论,即多源知识的综合集成。钱学森在研究复杂巨系统中考虑到推理、经验和实测信息的集成,并称之为大成综合(Meta-Synthesis)。本文从工程地质实践出发,指出大成综合理论在各工程建设阶段有不同的用法,但本质上是3种来源知识的相互制约和融合,以期达到结论的一致性,做出合理而可靠的决策。某大型抽水泵站高边坡的工程决策过程表明,大成综合理论可能支持超越常规的认识,做出突破性决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2014年太原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的学术总结.这次会议以资源开发中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为题,聚集了全国80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15个大会报告, 3个分会场共69个报告,集中反映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科在这一领域的进展.会议报告和论文展现出我国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几个特点: (1)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敢于触碰国际工程地质前沿难点; (2)紧密结合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问题为国家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中国工程地质走向世界,工程地质没有了国界.企业界活跃参与,学术交流走出了象牙塔; (4)高新技术在工程地质界广泛运用,促进工程地质大发展; (5)青年成为学术舞台的主力军; (6)中国工程地质学家开始哲学思考,中国的工程地质进入新的境界.本文也指出了我国工程地质面临的诸多挑战,一是基础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 二是学科精神建设亟待加强,而最大的挑战正是学科精神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对拓展安徽地矿水工环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军 《安徽地质》2009,19(3):172-17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工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工作服务对象由原来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化,水工环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拓展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水工环地质工作应找准需求、寻求支撑、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推动地质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水工环地质工作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地质工作,面对生态文明强省建设的需要,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仍显不足。在分析安徽省水工环地质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