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旅游客流量的年内变化。文章利用2005—2012年气候资料,从旅游发展的角度对辽宁省长海县气候舒适性进行了测算,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气候适宜性等级;结合2008—2012年上岛游客的月度统计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度指数与旅游气候舒适性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长海县5月旅游气候较舒适,适宜旅游活动;6—10月旅游气候舒适,最适宜旅游活动;其他月份气候舒适度等级较低,基本不适合旅游活动。上岛游客量与气候舒适度密切相关,气候舒适度指数每变化1个单位,带动游客接待量月度指数增加1.1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山东省1991—2021年12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等资料,分析山东省内气候利弊条件,并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IBC)计算分析全省人体舒适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半岛、鲁南东部地区适宜气温日数和适宜降水日数占比多于山东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适宜风速日数占比多于东部地区;半岛及鲁南东部地区很少出现高温天气,半岛东端易出现大风天气;沿海地区、鲁南地区的适宜湿度日数占比较其他地区偏多。(2)全省历年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均属于偏凉等级,大部地区人体舒适日数呈增多趋势。月均IBC多较为舒适,无寒冷等级(1级),也无偏热以上等级(7~10级),多数人舒适日数(4~6级)月际变化呈“M”形分布,5、6、9月舒适日最多,冬季、初春、秋末冷不舒适日数多,仅夏季出现较少的热不舒适日数。(3)山东各地均有6~7个月的舒适期,半岛、鲁南东部地区为最舒适,主要体现在青岛、烟台、威海地区气候最舒适期(5级)长达4个月,内陆城市仅有3个月。(4)全省各地人体舒适日数与同期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密切相关,夏季气温偏低、风速偏大、湿度适中时人体舒适度较好,其他季节大致反之。  相似文献   

3.
对1965-2018年渤海沿海暑期(7月和8月)的气温、风、相对湿度及气候舒适度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线性倾向估计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变化趋势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渤海沿海暑期气候舒适度指数呈增大趋势,偏热的感觉逐渐加大。尤其最近6年气候舒适度指数明显偏高,其中有3年(2013年、2017年和2018年)达到了1级指数,超出了人体感觉舒适、最可接受的级别。文中针对著期舒适度变差的事实,提醒各方注意及早应对,并给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4.
海洋被誉为"蓝色的国土",是维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河北省滨海海岸、海岛地质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海水水质较好,加之气候条件也较适宜旅游业发展,河北省滨海旅游资源密度指标居全国第二,浴场密度居全国第一,内环京津的优越区位条件,滨海旅游资源组合的整体质量条件在北方占有优势,资源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长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百度指数收集2013—2019年长岛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数据,采用季节集中度指数和地理集中度指数分析长岛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岛旅游网络关注度整体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季节性差异较大并与长岛旅游实际客流量的走势基本吻合,同时会因特殊事件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东部海岸湾岛资源旅游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平  李艳  宋立杰 《海洋科学》2003,27(12):36-41
本研究范围北起山东半岛的成山角 (37°24′N ,122°42′E) ,南至苏鲁交界处的绣针河口(37°24′N ,122°42′E)。研究区东临南黄海 ,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基岩港湾海岸分布区 ,海岸岩石特征为燕山期花岗岩为主 ,间有胶东元古代古老变质岩分布。海岸线全长300km多。海岸地貌特征是湾岛众多、海域开阔、生态环境优美。面积大于1km2的海湾有37个 ,大于500m2的海岛142个。海岸跨越威海、青岛和日照3个旅游区。区内具有丰富的海岛与海湾地学旅游资源 ,优美的风光、迷人的阳光沙滩、宜人的气候是本区主要的旅游资源特点。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本区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滨海旅游业发展区域。本文将其分为威海东南部、青岛近海和日照近海3个区 ,对各区地貌特征及旅游资源进行了研究 ,并针对各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特色 ,对其旅游开发潜力作了布局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旅游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滨海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厦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旅游资源的研究是评价滨海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使其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参与旅游产业竞争的重要依据。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资源协调性、开发与保育以及知名度5个方面共计39个因子构建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育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测算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以厦门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厦门滨海旅游资源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经济区旅游合作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继续推进旅游资源深度整合和开发,打造环渤海旅游"金项链"成为当前环渤海经济区面临的主要任务.在分析地区旅游资源概况、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环渤海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的思路、原则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浙江海洋旅游资源普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将浙江海洋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海(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气和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和设施、旅游商品以及人文活动8个大类,并分别介绍其17个亚类和40个基本类型及其代表,指出以自然资源居多和人文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开发。运用最邻近分析法和基尼系数,表明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集中且均衡。由此提出发展浙江海洋旅游业的建议:全面深化认识,提升发展海洋旅游业战略高度;立足空间特色,科学制定海洋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市场导向,构建海洋旅游业态产品开发体系;加强多方协同,不断增强有序推进合力。  相似文献   

10.
山东滨海旅游项目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克勤 《海岸工程》1999,18(2):6-10
山东半岛拥有长达3121km漫长的海岸线,海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海岸风光优美,优质沙滩众多,有闻名遐尔的沿海名山和绮丽海 我国亚热带、温带海岸中,开发利用的前景比较乐观。山东滨海旅游业应以旅游项目的开发来带动发展,在旅游项目开发上,必须避免当前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和低质 效、粗放式经营的问题,以重点项目带动整体发展,突出海洋优质,大力开发海陆观光、海滨度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舟山市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和旅行费用区间分析的方法评估舟山市海洋旅游资源价值,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舟山市的总旅行费用处于较合理区间;根据消费者剩余的计算结果,样本游客对舟山市旅游的整体满意度不高;2019年舟山市海洋旅游资源价值为1 399.15亿元,海洋旅游资源是舟山市的宝贵财...  相似文献   

12.
海岸带地区一直是世界的旅游热点,为了海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上许多国家或地区已开始编制海岸带旅游资源管制规划.我国的海岸带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开发与预留失衡的现象,文章结合山东省海岸带空间管制规划之旅游资源管制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对海岸带地区旅游资源的管制办法、管制方式和管制的主要内容做以解析和总结,以期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海岸带旅游资源管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利用前人研究结果与江苏地区水稻生长所需的光、温、水特性,提出了江苏水稻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为适宜生长期、5—10月降水量、t≥10℃活动积温、日照时数;依据现有稻麦(油)两熟的耕作制度,确立了江苏水稻气候适宜性区划因子和分级阈值。基于1961—2019年江苏省及周边共85个站(市、区)的气象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水稻气候适宜性评估模型,并确定综合评估指数,利用ArcGIS的自然断点法,将江苏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晚粳种植适宜区进行区划。通过30 a尺度下的年代际分析发现,由于适宜生长期延长和活动积温增加,使得四个品种特性的水稻适宜种植区域均有所调整,其中晚熟粳稻的种植范围北扩到淮河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4.
浅论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文化资源是海岛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特征及其构成的分析,拟定了海岛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战略,认为应以山、海文化为形象主题,以海岛的战事文化、宗教文化、历代名人的踪迹等为重点开展文化旅游.通过集中外显,强化感知;烘托气氛,营造整体氛围;创造意境,深化体验等开发策略,促进我国海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海边旅游度假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沿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海上游乐设施的建设成为各地投资的重点。由于各地政府对于沿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缺乏科学性的评估和规划,沿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活动给项目所在地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探索研究了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沿海旅游资源开发规模的评估方法,并且利用设计的模型对大连旅顺口区的沿海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估验证。结果显示,大连旅顺口区的旅游生态足迹处于盈余状态,该地区的沿海旅游资源仍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青岛海洋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平  董玉明 《海岸工程》2001,20(4):69-76
讨论了海洋旅游深度开发的内涵 ,结合青岛海洋旅游开发现状 ,分析了青岛海洋旅游深度开发的必要性 :(1 )海洋旅游资源的可替代性强 ,海洋旅游竞争激烈 ;(2 )旅游业要持续发展 ,必须发挥海洋特色 ,进行海洋旅游的深度开发 ;(3 )旅游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 ,结构单一 ;(4 )旅游形象定位模糊 ,宣传力度不够 ;(5 )海洋旅游规划不合理 ,景区布局分散 ,未形成整体优势 ;(6)海洋旅游设施建设滞后 ,管理体制混乱。提出了青岛海洋旅游深度开发战略 :(1 )产品多元化与精品化相结合战略 ;(2 )市场细分化与营销网络化战略 ;(3 )形象以名定位化战略 ;(4 )服务优质化和环境舒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7.
以胶东半岛海岛旅游资源系统野外调查成果为基础,运用李悦铮等建立的海岛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选取烟台地区长岛(南长岛和北长岛)、养马岛、崆峒岛,威海地区刘公岛、镆铘岛,青岛地区田横岛6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岛,对海岛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长岛、养马岛和刘公岛3个海岛综合得分分别为34.426、33.347和33.191,排名分别列1、2、3位,属于二级海岛旅游区;镆铘岛、崆峒岛和田横岛综合得分分别为25.668、24.272和23.500,排名分别列第4、5、6位,属于三级海岛旅游区,旅游资源条件、区域条件一般,其受自然环境限制较大。基于对6个海岛的评价综合层和评价项目层得分分析,得出胶东半岛海岛旅游资源存在着天然的缺陷,但也具备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的结论。从而在海岛旅游开发和旅游产品结构上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夏玉米气候适宜度及灾害的影响,以黄淮海地区1981—2021年5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夏玉米生育期观测资料、84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及中尺度区域气候模式(Regional Climate Model Version 3,RegCM3)输出的未来气候情景(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A1B,IPCC SRES A1B)下黄淮海2022—2100年0.25°×0.25°共897个格点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未来黄淮海地区光温水等农业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建立黄淮海夏玉米生长发育气候适宜度模型及气候适宜度灾害指数模型,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夏玉米气候适宜度的影响特征,预估夏玉米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风险及特点。结果表明:(1)2022—2100年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季热量资源呈明显增加趋势,降水资源总体为微弱上升趋势且阶段性变化明显,光照资源变化趋势不明显。(2)2022—2100年夏玉米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呈总体平稳略有下降波动趋势,并具有一定阶段特征和发育期差异。各生育期相比,播种出苗期气候适宜度相对最差,成熟期最好。(3)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总体呈稳定波动下降趋势,说明未来气候明显变暖趋势对夏玉米生长总体不利;水分适宜度和光照适宜度总体稳定、变化趋势不明显,说明未来水分和光照资源对夏玉米的生长基本有利。(4)由各年代来看,2080年代、2090年代温度适宜度最差,2020年代最好;2030年代水分适宜度最差,2080年代最好;2080年代、2090年代光照适宜度明显偏差,2020年代、2030年代明显偏好。综合来看,2061—2100年期间夏玉米气候适宜度总体偏差,2020年代最好。(5)抽雄吐丝期遭受高温热害风险最大,三叶至七叶期发生旱涝风险最大,播种出苗期发生寡照(连阴雨)风险最大,而成熟期发生各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均最小。(6)2080—2098年期间夏玉米拔节期、抽雄吐丝期、灌浆至乳熟期遭受高温热害的风险大;2031—2035年、2046—2056年播种出苗至拔节期发生阶段性严重旱涝灾害风险等级高。2030年代和2040年代及2026年、2080—2093年播种出苗期出现寡照(连阴雨)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以浙江西湾海滨旅游区为例,对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的适度开发作一初浅的探讨。拟寻求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思路与模式。1 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属性1.1 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是指该海滨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质量不佳,或结构规模不理想(如景点组合,分布和区位条件欠佳)或旅游利用价值不高(其中几种或某一主导因素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不高)而造成该海滨区域虽有旅游资源但其吸引功能不够强劲,开发受限。1.2 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特性[2]非优区内有相对优越小区;同类排斥异类互衬可使非优区的绝对性减弱;外在因素的补偿…  相似文献   

20.
中更新世以来新疆罗布泊地区气候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罗布泊LS2孔的碳酸盐含量、总有机碳、总氮和碳氮比的多指标分析,重建了该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环境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中更新世以来罗布泊地区沉积环境经历了中更新世的浅湖相沉积(厚度为12m)—滨湖相沉积(厚度约为46m)—浅湖相沉积(厚度为11m)—滨湖相沉积(厚度为28m)—晚更新世至今的滨湖相向风成相沉积(厚度约为18m)环境的演变过程;气候演化过程可以分为7个阶段:阶段Ⅰ(深度115~103m)气候由暖干向冷干气候转变;阶段Ⅱ(深度103~82m)冷湿和暖干交替变化;阶段Ⅲ(深度82~67m)气候相对暖干;阶段Ⅳ(深度67~57m)气候冷湿;阶段Ⅴ(深度57~46m.)气候温暖且偏干;阶段Ⅵ(深度46~18m)气候主要在冷湿背景下夹有3次暖干的气候波动;阶段Ⅶ(深度18~0m)气候干旱化加剧。该研究表明,中更新世时期罗布泊地区沉积环境以浅湖相—滨湖相为主,并在晚更新世发展为以风成相堆积为主;气候变化的水热组合形式主要遵循着"冷湿—暖干"的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