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海洋划界新理论新方法与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以来15个年头过去了。许多沿海国进行了海域划界实践,海洋划界划定的理论与方法有了新的全面发展。纵观历史,国际海洋边界划定目前总趋势是:二维海洋海岸线地理学代替三维海底地质地貌因素,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划界代替单纯大陆架划界,(200海里)距离原则代替自然延伸原则,综合性单一海洋边界代替传统性大 相似文献
3.
通常讲来,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有300×104,但有的国际组织估算,我国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大约是135.6×104km2。前者的计算,在黄海和东海采用公平原则划分海域,在南海采用断续国界线内的面积[1];后者可能是按中间线原则划分中国海域的。由于我国海域疆界尚未划定,可以说这两个估计,前者是我国管辖海域的最大值,后者则是最小值。从两个估计值的巨大差别可以看到划界原则和划界方法研究的重要性。1 海洋划界的公平原则海洋划界早期主要是大陆架划界,随着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形成与确立,专属经济区划界也逐渐产生。在第3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海洋… 相似文献
4.
大陆架划界是海洋划界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等距离在国家间的大陆架划界实践中被普遍采用,对其在大陆架划界中的地位,不同的国家和学者持有不同的意见。文章从与等距离有关的国际公约、国家间的划界实践、以及国际判例三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对等距离的地位作出了界定。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介绍了波罗的海海域的自然地理状况、海洋划界的历史沿革以及海洋划界的进展情况,分析了波罗的海划界的具体内涵以及经验,指出海洋划界运用单一海洋边界划出有利于国家的行政管理,以期对世界其他海域划界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7.
8.
对海洋划界技术的研究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边界划定的各个方面都要求国家在政治、法律和技术三个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后者,应当对将要使用的适当基线、海岸地理或地形状况、海岸总方向等作出决断。基线或基点资料的来源、垂直或水平基准面差别、由绘图或计算机方法确定的协定边界线、连接边界转折点线段性质、边界终端点确定、绘图达到的一个可接受精确度的方法等均属划界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从阐述多种常用的海上划界方法入手,着重介绍利用中间线法则计算划界线的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划界基线的"平行线"技术。最终将计算结果与中越北部湾海上划界协定进行比对,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与实践数据的差异,寻找划界实践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权重,为以后的国家海上划界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孟加拉湾划界案是国际海洋法法庭审理的第一起海洋划界案。法庭对盂加拉国与缅甸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的划界纠纷进行了裁决。分析研究了该案中法庭对这种大陆架案件的管辖权、当事国双方对这一区域的权利主张以及法庭划界采用的法律与划界的方法(等距离/相关情况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海域划界中等距离线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等距离线方法是从一些沿海国的领海划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已经在国际海域划界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其在条约法律中的规定、演变 ,国际判例和我国省际间海域勘界实践的深入分析 ,探讨了等距离线方法在海域划界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对于省际海域划界中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等距离线方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海洋边界划定主要是指相向和(或)相邻沿海国之间进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划定。国际法并不要求国际海洋划界在所有海域必须遵循一个特定的划界方法,但是在划界技术上对任何沿海国的要求却是严格一致的。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之后,沿海国海洋管理重中之重的任务是对本国管辖海域海洋边界的划分。国家实践表明,一条位置准确,精确度高的海洋边界的划定不仅能够促进沿海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进展,而且还能够发展相互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海洋划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政治、法律制度和技术问题。每个沿海国划定一条海洋边界,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尤其是专属经济区概念的引入,使沿海国的海洋管辖范围扩大,全球约30%的海洋被划入沿海国管辖海域。沿海国的海洋扩张产生了"新的"潜在的海上政治边界。海洋划界问题涉及国家之间重大海洋权益的划分,沿海国单方面划定的管辖海域边界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叠,海洋划界无疑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复杂的世界性难题。我国与邻国之间存在的海洋划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