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张广才岭山系的东坡与老爷岭山系的西北坡相间部位。地势东部、西北部较高,为低山丘陵区,海拔高300.0m~672.9m,南部、中部地势较低。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585mm。主要河流有牡丹江及其支流海浪河、共荣河、北安河、亮子河等。按成因,牡丹江分为低山丘陵区和河谷平原区两大地貌单元。新构造运动较活跃,断裂发育。由此可见,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因素综合控制了滑坡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主要地质灾害有矿山地质灾害、海(咸)水入侵、岩溶塌陷、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其发育和分布严格受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受气象、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灾害危害很大,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伴有人员伤亡。文中对其分布规律、危害程度、致害因素及区域活动性等做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及防灾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总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约24×104km^2,平原面积约22×104km^2。受地质条件及人为活动影响,地质灾害比较发育,且类型多、分布广,虽然其规模和危害程度不及南方一些省份,但造成的危害,特别是潜在的隐患仍然是很大的,对我省经济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7.
8.
较全面地介绍了我省地质灾害(除地震外)概况。文中通过实例简略分析了我省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耀州区地质灾害分区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练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26(3):74-77
依据地质灾害特征和分布现状,采用定性评价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将全区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4个亚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5个亚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5个亚区)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3个亚区)。高易发区和中易发区.地质环境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地形条件简单.多为黄土塬面和林区,人类工程活动相对较弱。针对不同分区灾害特点.分别提出了监测、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生物工程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西宁市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西宁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对以崩、滑、流为主地质灾害预防及治理的各项具体措施,针对性强、易操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致灾区内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11.
12.
章丘市黄露泉崩塌体是一岩性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的灰岩体,为一典型的危岩体。危岩体相对高度大于60 m,体积约0.6×104m3,坡度近90°,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现东侧已发育成较明显的裂缝,存在岩体崩塌的隐患。20世纪90年代,该危岩体的西南侧,因自然因素曾发生过一次岩体崩塌事件,造成一户民房毁坏。调查表明,该危岩体是由于地质构造作用而使山体隆起,又经多年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一个崩塌隐患点。对这样一个危岩体,应当积极开展防治,以使当地居民免受崩塌地质灾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太原市尖草坪区地质灾害现状以及诱发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宣传培训、部门联动、群测群防、巡查检查、应急响应、筹措资金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16.
浙江省发育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等10余种地质灾害,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的对策应以防为主。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导刊(湖南)》2017,(4)
大水田乡是辰溪县地质灾害较严重的乡镇之一,属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影响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现有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研究大水田乡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危害和形成条件,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逐步完善,按照“查明隐患,摸清家底,强化管理,加强勘查与治理”的工作思路,广西国土资源厅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完成了以地质灾害为主的全区1:50万环境地质调查;开展和正在开展18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实施10多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根本解除了可能造成1万多人生 相似文献
19.
栾川县位于豫西南深山区,伏牛山北翼、熊耳山南麓。境内沟壑纵横,层峦叠嶂,不稳定斜坡发育,岩石地层复杂多样,熊耳群火山岩节理岩石风化破碎强烈;花岗岩分布区地势险峻、风化松散坡积发育;管道口群、栾川群千枚岩、片岩类分布区片理和软弱层发育;沟谷坡降大,松散堆积物发育,且南部位于伏牛山北坡降雨中心;矿业开发、道路修建对地形地貌破坏,形成一系列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分析广元市利州区地震重灾区地质环境背景,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5·12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统计,并对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及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认为地震强度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动力,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