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有效水分补给条件下麦田旬失墒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麦田失墒规律,对聊城市近十几年来冬小麦生育期间一旬内既无有效降水也无灌溉条件下麦田失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麦田土壤各层次、各种初始土壤湿度状态下,旬失墒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失墒的主要因子,并建立了相应的失墒方程,可用于无有效降水及灌溉条件下麦田失墒的预测,向有关部门提供预测信息。此外根据麦田失墒规律对小麦冬灌、春灌工作安排时间等问题也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李树军  马玉堂 《山东气象》2001,21(1):25-26,28
以试验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潍坊旱作麦田春季土壤水分分层动态变化的基本规律,阐述了春旱发生发展的基本特征,为旱作麦田的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奈曼麦田和沙丘微气象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奈曼旗尧勒甸子村麦田冠层上方和流动沙丘的微气象特性,结果表明:(1)麦田和沙丘的反射率分别为21%和34%;(2)麦田白天约有60%的净辐用于潜热交换,夜里净辐的大部分来自土壤热交换(35%)和潜热交换(41%);沙丘白天的48%的净辐射用于土壤热交换,夜里有52%的净辐射由土壤热交换补给。(3)波文比在麦田和沙丘都是早晨和夜里大,白天小,(4)白天麦田上方的水汽压低于近麦层的,夜  相似文献   

4.
探讨灾害性天气背景下麦田的通量特征,对深入认识灾害发生规律及应对灾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涡度相关系统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和2017年干热风天气下麦田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干热风削弱了小麦群体光合作用能力,且对麦田通量的影响白天最明显。白天,不同程度干热风影响下麦田CO_2通量较正常天气明显减少,平均减少33.0%~59.7%,峰值减小25.0%~38.2%,且峰值出现时间有不同程度的提前。灌浆不同时期干热风对麦田通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灌浆中期麦田CO_2通量平均值减小最多。干热风天气下净辐射增强,使得土壤热通量、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不同程度增加,能量通量的峰值整体自重度干热风天气、轻度干热风天气、正常天气依次减小。干热风天气使麦田可供能量的分配发生明显变化,蒸发比自重度干热风天气、轻度干热风天气、正常天气依次减小,且轻度干热风天气蒸发比峰值明显后移。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田午时冠层温度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分晴日、阴日及不区分阴晴3种情况,研究了湿润与较干冬小麦田午时冠层温度、气温和地温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湿润麦田晴日使用气温预测冠温效果最好,基于最终模型估算冠温的平均误差仅1.03℃,标准差为1.26℃。较干麦田晴日与阴日用地温估算冠温效果最佳,基于最终模型估算冠温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64,1.54 ℃;其估算冠温的标准分别为2.05,1.89℃。用本文统计建模法预测结果的误差低于目前用NOAA影像反演冠温时2~3℃的均方根误差。研究结果也说明使用气温和地温预测麦田冠温是切实可行的。这就为冠温数据的获取提供了廉价有效的新方法;同时也使利用遥感影像与地面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冬小麦需水预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根据3年旱塬冬小麦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分析了旱塬麦田土壤水分年际动态和垂直剖面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冬小麦耗水量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麦田套种棉花,不仅能充分利用春季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春季低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棉苗的危害。随着麦棉两熟制的发展,我县麦田套种棉花的面积迅速扩大。我们从1982—1984年进行了三年的试验,分析麦田套种棉花期间的农田小气候,探讨套种春、夏棉的适播期,为其应采取的栽培措施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8.
麦田镇压的生态生理效应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麦田镇压的生态、生理效应及镇压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麦田机械化农事活动实施的气象指标,利用多年农事活动与同期降水和土壤湿度观测记载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安徽淮北平原麦田主要机械化农事活动的土壤湿度和降雨量指标。结果表明,麦田适宜整地(施肥)、播种和收获活动的土壤相对湿度指标分别为578%~870%、643%~899%、≤467%。麦田土壤相对湿度在50%和55%时,一次降雨过程结束后,适宜进行整地(施肥)、播种和收获活动的雨量指标分别是10~25 mm、20~25 mm、≤3 mm和3~20 mm、5~25 mm、≤3 mm;麦田土壤相对湿度在70%和80%时,适宜整地(施肥)与播种活动的雨量指标分别为3~5 mm、3~10 mm和3 mm以下、5 mm以下,但麦田土壤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发生任何量级的降雨后,均不适宜开展收获、整地(施肥)和播种活动。  相似文献   

10.
陇东旱作麦田累积耗水量贮水量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旱作麦田的水分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所见文章多侧重于对其耗水量的研究,而对累积耗水量、贮水量的研究却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对陇东黄土高原旱作麦田累积耗水量、贮水量的动态变化研究,揭示该区旱作麦田利用水的规律,并寻求用前期贮水量来预报后期产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麦田镇压的生态、生理效应及镇压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对氮肥肥效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当前高产麦田中氮肥用量过大,浇水次数过多,严重影响小麦产量问题进行了试验。分析了不同肥、水条件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式。并根据投入、产出综合评判,得出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经济最佳氮肥施用量和浇水次数。对提高小麦肥、水利用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的贮存利用是旱作麦田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尤其是在陇东黄土高原,地下水资源匮缺,蒸散量较大,如何利用耕作技术的改进,最大程度地接纳大气降水,减少麦田休闲期的无效蒸散,改善麦田收墒状况,为小麦播种提供有利的水分条件,显得更为迫切。本文就西峰站1988—1990年小麦生长年度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对麦田休闲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指出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即缓慢失墒期、急剧蒸发失墒期和收墒期;垂直变化可分为水分速变层、活跃层、过渡层、稳定少变层。同时还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间土壤降水蒸散差。  相似文献   

15.
李德  张学贤  刘瑞娜 《气象》2012,38(12):1565-1571
对1955-2010年宿州市冬季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宿州市冬小麦冬季仍处于缓慢生长状态,特别是在干旱和暖冬的双重影响下,冬季麦田一般需要灌溉一次。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确定了影响冬季麦田实施灌溉的降水、日最低气温和风速3个气象要素的各自的量化等级和影响灌溉适宜与否的权重系数,给出了冬季干旱时段灌溉气象适宜指数概念和计算模型,再结合天气预报产品的释用方法,得到了冬小麦冬季干旱时段灌溉农用天气预报产品。经实例应用,可适应对外发布冬季麦田灌溉农用天气产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1999-2000年度在山东省肥城市进行了小麦增产与抗旱技术集成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多项增产技术与抗旱技术集成应用后,比传统管理的麦田小麦产量提高43.3%,水分利用效率达1.95kg/m^3,提高了46.6%。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地膜覆盖对冬小麦麦田耕层土壤水分的影响,并从试验数据和农田蒸散计算两个方面得出;地膜冬麦与露地冬小麦相比,在北疆可节水520m^3/hm^2,在南疆可节水360-1060m^3/hm^2。  相似文献   

18.
紫外UV-B辐射增强对麦田蚜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分析了大田条件下UV—B辐射增强对麦田中麦蚜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蚜虫发生总量、小麦植株发生的百分率显著降低,蚜虫在穗部和植株上部叶片的发生概率下降,但蚜虫在叶片背光面发生数量增多,小麦植株的虫害发生概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雨后麦田土壤湿度变化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鹤麒  金龙 《气象科学》1996,16(3):264-271
通过分析研究冬小麦生育期,影响雨后麦田土壤湿度变化的主要因子,建立了雨后小水分渗透深度及不同土层的土壤湿度变化诊断模式。利用1991-1994年冬小麦不同时段的实测资料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各模式的计算结果是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湍流统计理论,分析小麦田内外水平风速脉动特征。观测资料由分设在麦田内外两测点的四个不同高度取得。结果表明,麦田植被内水平风速脉动特征近似地符合局地各向同性湍流理论,即当τ不大时(τ<20秒),时间结构函数遵从“2/3幂律”;在高频区,一维无量纲谱符合“-5/3幂律”;小麦(抽穗期)植被内风速脉动具有比裸地湍流度大、湍流强度小、欧拉空间尺度小的特征。此外,引入线性系统观点,以单输入线性系统模式讨论了麦田内水平风速脉动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