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人类与其自然观和生命密切相关的生态观,已经由来已久。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边依赖于大自然,取之于大自然,一边敬畏、尊重、欣赏和珍爱大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这种生态观深刻地存在于所有民间文化之中。它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世界各国各民族对生态  相似文献   

2.
当路边金黄的树叶缤纷飞扬时,当吹过脸庞的秋风一日日冷峭凌厉时,我们终于意识到飘雪的冬季就要来临了.时间过得如此之快,竟让人来不及准备.还记得新年来临,辞旧迎新、意气风发的感觉,仿佛新年的祝福还余音绕梁;还闻见春天的味道,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盛夏之时,我们迎来了激情的百年奥运;最爱新疆的金秋十月,天高云舒,落叶缤纷.就是这样,大自然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四季轮转.  相似文献   

3.
程船 《地图》2014,(5):8-19
这是一张今年5月由美国航空航天局Terra卫星在秘鲁南部沿海荒漠上空获取的一张影像,这张图像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极端平衡——干燥与湿润、高与低——之后,还戏剧化地为我们展示了一张由云层精确勾勒出的海岸线地图。  相似文献   

4.
艨艟云集,舳舻相接。今天,攀上战舰高高的桅杆,展望2009年春天的黄海,中国古籍中"大国舟师,陈兵于海"的壮阔场面恍若再生。然而,今夕是何年?这幅场景的意义迥然不同于往日辉煌。这是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中国海军与世界海军的一次近距离的瞩望和握手。纪念人民海  相似文献   

5.
正春天来了。春风阵阵,春雨潇潇。今年的春天,有些特殊,有些凝重,有些别于往年。从去岁末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席卷全国,肆虐神州,数万人感染,数千人不幸病逝,一时间,抗疫成了国人的头等大事。疫情也改变了今年春天的况味,改变了人们的境遇与心绪,虽然花照开,树照绿,春风照样宜人,春日照样和煦,然而,正在与疫情搏斗的人  相似文献   

6.
<正>“春天说,你是你们,你是我们,我们此时此刻在哪里?——世界花卉大观园。春天,此时此刻,就在这里。让花香伴着书香,开始我们今天的活动。”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的开场语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正值春暖花开、满城锦绣之际,一场活色生香、以生态文学作品为媒的赏读会在北京的世界花卉大观园举行,这场生态文学雅集活动源自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的创意,  相似文献   

7.
正当我们为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而惋惜、而奉献、而反思的时候,今年第一期的《环球》杂志竟然刊发了这样一篇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在这篇文章中,著名的科学家何祚庥说:“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的‘人要敬畏大自然’”。这篇文章说,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而就我所知,我们人类的早期恰恰是敬畏大自然的。这在我们传说中有很多记载。像二郎神就是守护神,现在去九寨沟的路上有川主寺来敬奉。只是到了我们人类制造了工具,有了一些发明之后,才不知天…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古村落,是中国人的哲学与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与大自然和谐与共的生存空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积淀下来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基础载体。  相似文献   

9.
印度洋海啸带给人们的震撼超出了许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些人又开始重弹“敬畏大自然”的老调。何祚庥院士针锋相对地提出“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观点,这就触着了某些人的痛处,激起了骂声。何院士长期以来反伪科学、批反科学,干的是得罪人、冒犯人的事,在现在的中国环境下,不受攻击才叫奇怪。北京环保学者汪永晨《“敬畏大自然”不是反科学》(《新京报》1月11日),便试图讲出一些道理,并建议大家对这个问题好好辨一辨。我就也来凑个热闹。所谓“敬畏大自然”,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敬仰和害怕自然,要害在于“畏”,也就是怕。这种心态和原始…  相似文献   

10.
色彩是大自然的自然属性,是地图中不可或缺的特殊语言。本文以某项目区域《××资源经济地图集》中色彩的应用为实例,从逻辑性、艺术性等方面阐述了色彩在地图中的重要作用及扩展应用。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和谐     
阳春三月,杨柳轻轻,小河吟唱,春燕呢喃。2005年的春天,是一个科学发展的春天,一个社会和谐的春天。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新春伊始,中共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集中研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后备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国情,决定…  相似文献   

12.
耕地之痛     
没有任何一种资源能像土地这样对人类贡献巨大。如果说作为大自然概念的土地孕育了世间万物,延续了地球文明的生生不息,那么作为耕地的土地,则是直接养活了人类。 千百年来,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尽管作为大自然的土地没有变化,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却在不断减少--近十几年间,我国人口每年以1000万的速度递增,耕地却平均以每年1个中等县的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13.
从退耕还林 谈自然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一场深刻的土地变革、它既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一种变革,也是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一次大调整。 用粮食换林草,意味着中国的文明程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说明违背自然法则的事万万不能干了,否则,大自然将还以颜色。  相似文献   

14.
春到婺源     
江南四月,花红柳绿,春意盎然。都说:春天的婺源,风光如画;春天的婺源,是花的海洋;春天的婺源充满淳朴的田园气息。为了感受春天里的婺源,周末我们几个摄友带着照相器材赶在桃花红、梨花白、油菜花盛开的时节走进婺源,走进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相似文献   

15.
朝气蓬勃的青春价值,是炽丽的燃烧,即使是在初冬,也应有明灿春天的火焰…… 这是京郊,这是初冬,这是我国一座著名的民办高等学府的校园。可是,我更感觉它是一座树木繁茂的林木丽园。  相似文献   

16.
春天伊始,乍暖还寒,第七次全国实验区工作会议暨2012部委政策信息对话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成功主办的一次空前盛会,是一场部委政策与地方实践激烈碰撞的盛宴。150多名部委官员、专家、学者和各实验区代表济济一堂,经过两天的热烈讨论和授业解惑,会议圆满收官。自从2009年被称为"史上最牛会议"的哥本哈  相似文献   

17.
地图信息的分形描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什么是分形?分形是局部与整体之间具有自相似的图形。 自相似分为严格的和近似的。 前者是一种纯数学构造且具有无限的精细结构, 但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 ,如Koch雪花图等;后者在大自然中是无处不有,如河流、海岸线、 地貌沟谷网等,它们为不规则的复杂图形,且具有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近似的或统计上的自相似性,表现为典型的湾中有湾、叉中有叉等有限层次的嵌套结构。 这种不规则结构无法用经典的几何学来描述, 分形学就是用来表达这种具有自相似性的复杂对象的。   分形学的创始人B.Mandelbrot将其巨著命名为 “大自然的分形几何学”。 作为数学问题, 分形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但真正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应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了。 问题源自“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这样一个地图量测问题, 因此可以说地图量测孕育了分形学, 可见地图内容特别是地图上的自然要素应是分形学描述的天然对象。 描述分形体的数学手段是分数维, 它是一个尺度变换下的不变量。 对于自然界的分形体来说, 分形关系的存在是有范围的, 这个范围叫无标度区, 只有在这个尺度范围内才存在自相似关系。 因此, 在分形方法的应用中, 首先需要确定无标度区。 对于一全分形体, 可区分出不同性质的分维: 织构分维、结构分维和态势分维,它们分别描述分形体的纹理、嵌套和总体轮廓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分形布朗随机过程的统计分析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形布朗随机过程的统计分析及其应用前景陶闯,陶本藻源于现实大自然的分形理论 ̄[1],作为一门新兴的非线性技术,冲激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各个领域。与自然界直接打交道的测绘领域亦别无例外:地形、地貌是经过极其复杂物理过程作用的自然结果,人们不...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的春天,一个科学发展的春天。3月14日上午,首都北京春光明媚,春意昂然。肩负着亿万人民重托的2891名全国人大代表,汇聚到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9点06分,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以2815票的高赞成票通过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绘就的“十一五”规划,贯穿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这是  相似文献   

20.
西江行     
高铁军  理池图 《地图》2014,(2):143-143
初夏的贵州,天气阴晴不定,时而阳光普照,时而阴雨绵绵。告别了城市的喧嚣,我踏上了一个人的旅程,心情随着小巴车在山路上颠簸起伏,限前一片五彩斑斓:绿色的梯田和黄色的泥土路交替出现,白色、红色、紫色的花儿争奇斗艳,路边古铜色的老寨子在阳光下也分外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