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榕江县近54a气候指标进行的R/S分析,结果表明:榕江县近54a年平均气温呈变暖的趋势,增温率为0.11℃/10a.计算出的Hurst指数表明未来气温仍然呈整体上升的趋势,但这种升温趋势持续性不强;未来日照时数整体呈减少趋势,且这种减少趋势持续性较显著;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上升变化的趋势比较缓慢,H值表明降水量具有不显著的持续性,相对湿度具有显著持续性,未来继续维持这种趋势;本站气压变化趋势不明显,H=0.8248,表明未来维持这种趋势,且持续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运用一元回归分析、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1960—2009年汉中市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汉中市年平均气温以0.14℃/10 a的速率升高,并在1997年发生增温突变,其Hurst值为0.94,表明未来气温的变化与过去50 a有较强的持续性,仍将呈现上升趋势。汉中市年降水量以-28.45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呈波动变化,突变不显著,其Hurst值为0.75,说明汉中市降水量减少的趋势还将继续;日照时数在过去50 a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56.42 h/10 a,并在1979—1980年发生突变,其Hurst值为0.91,说明汉中市未来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仍将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3.
濮阳市0 cm地温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濮阳近50年地面温度的变化倾向率及成因。月平均地面温度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2月至翌年4月呈升温趋势,5~11月呈降温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01~0.32℃/10a和-0.04~-0.83℃/10a,年平均地面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23℃/10a;各月地面平均最高温度的变化倾向率,11月为0.01℃/10a,其余月份则为-0.46~-2.16℃/10a,年变化倾向率为~0.23℃/10a;各月地面平均最低温度的变化倾向率,11月为-0.02℃/10a,其余月份则为0.09~0.76℃/10a,年变化倾向率为0.34℃/10a;各月平均地气温差的变化倾向率为-0.17~-0.66℃/10a,年变化倾向率为-0.35℃/10a。当地地面平均最高温度呈逐年递减趋势,地面平均最低温度呈逐年递增趋势,地面平均最高温度的递减趋势远大于平均最低温度的递增趋势,因此,年平均地面温度呈逐年递减趋势。地气温差逐年递减,大气稳定度增强,不利于近地层污染物和水汽扩散,由此带来轻雾日数增多,空气污染加重。日照时数减少,地面受太阳直接辐射减少,是地面温度趋降的直接原因,空气湿度和降水量趋增、空气污染加重等要素的变化,是地面温度趋降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1960-2009年汉中市气候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一元回归分析、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1960-2009年汉中市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汉中市年平均气温以0.14℃/10 a的速率升高,并在1997年发生增温突变,其Hurst值为0.94,表明未来气温的变化与过去50 a有较强的持续性,仍将呈现上...  相似文献   

5.
利用R/S方法分析兰州城市化气候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晶  杨淑华  王乃昂 《气象》2001,27(2):7-11
运用R/S方法,对1951-1997年兰州市城市气候的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指标的冬(1月)、夏(7月)及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H均大于0.5,说明它们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反映出兰州市过去47年来气候变化存在趋势性成分,即持续性的城市化增暖,至于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在冬、夏及年平均值间有差异,分析证明这是兰州城市化气候效应强度季节不同所造成。  相似文献   

6.
梅州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线性趋势方程、滑动平均和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方法对1953~2006年梅州市气温、降水的各季及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梅州市各季和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增暖速率最大;年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量也处于增多时段,而夏季降水的变化倾向率最大.R/S分析表明:气温、降水两气候要素存在明显的赫斯特(Hurst)现象,即梅州市气候变化存在着持续件;气温的Hurst指数表明,梅州市未来的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都会继续呈上升趋势,未来夏季平均气温的增暖趋势将更为明显;降水量的Hurst指数表明,梅州市未来的年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趋势是增多的,而秋季降水维持减少趋势,未来春季雨水增多的趋势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喀什市196 1—2007年浅层地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7年喀什0-40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7a喀什浅层平均地温年代际、年际和各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层年平均地温以0.1~0.4℃/10a的升温率显著上升,15cm深度的升温率最大;浅层各季节平均地温均呈现为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1~0.5℃/10a,春季最大、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近58年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济南市1951—2008年日照、云量、烟、雾、沙尘等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结果表明,济南市日照时数平均减少129.7h/10a,日照百分率平均减少2.9%/10a。总云量平均减少0.08成/10a,低云量平均减少0.14成/10a,大雾从70年代起明显减少。沙尘暴、扬沙、浮尘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轻雾自70年代起呈现稳定攀升趋势,烟日数逐年增加,并与济南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工业布局密切相关。轻雾、烟现象增多,污染使大气气溶胶增加,是造成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房伟 《贵州气象》2012,36(6):40-42
以雅安市1961-2010年月气候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近50a来雅安市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近50a雅安市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速率达0.05℃/10a,略高于全国。不同季节变化趋势各有不同,其中秋、冬变暖趋势最为明显。②近50a降水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11.65mm/10a,略低于全国水平。各季节降水减少趋势各不相同,其中夏季和秋季降水量气候倾向率分别达到-13.5ram/10a和-15.7ram/10a,对年降水的减少贡献大。③近50a雅安各季节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秋季的气候倾向率达到-12.1/10a,对年日照时数的减少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上思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气温与降水观测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滑动平均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50a来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总体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上思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177℃/10a,冬季增温最为显著,线性倾向率为O.253℃/10a;上思县年降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7.27mm/10a,降水量增加的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61—2020年河南省15个气象站点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基于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1961年以来年河南省逐年气候生产潜力。采用数理统计、反距离加权插值、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过去60 a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近60 a河南省气候总体趋于暖干。其中,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23 ℃/10 a (p<005),东北部增温明显;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298 mm/10 a(p>005),南部降水减少较多。(2) 在气候暖干化背景下,近60 a河南省气候生产力气候倾向率为728 kg/(hm2×10 a)(p>005),呈不显著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增速较快。(3) 河南省气候生产力变化主要受气温和降水的双重影响,气温和降水贡献率分别为214%和786%,降水是影响该区域气候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现有温度的条件下,降水的增加有利于降低该区域内降水贡献率。空间上,河南省降水贡献率总体上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其中新乡降水贡献率最大,为951%。(4) 1961—2020年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气候生产力的Hurst指数分别为100、043和058,未来气候可能趋于暖湿,气候生产力未来可能继续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0—2020年MOD13Q1和气象观测数据, 结合Sen趋势分析、M-K显著性检验、变异系数、Hurst指数、相关系数等对呼伦贝尔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及气候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呼伦贝尔地区多年生长季平均NDVI为0.63, 平均年变化倾向率为0.028/10 a, 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 其中大兴安岭森林大部及岭西耕地增加显著。呼伦贝尔地区生长季NDVI的平均变异系数为0.08, 其中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波动较大。Hurst指数表明, 呼伦贝尔地区生长季NDVI整体变化呈反持续性趋势, 结合现有NDVI变化趋势, 未来将呈下降趋势,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较为不利。大兴安岭森林生长季NDVI与气温呈正相关, 耕地与草原区呈负相关, 而呼伦贝尔大部分地区的生长季NDVI与降水普遍呈正相关, 其中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两麓耕地的生长季NDVI与降水相关显著, 说明气温是制约北部大兴安岭森林生长的主要因素, 而降水是制约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平衡和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青藏铁路沿线常规气象观测站自建站至2002年月平均地面气温和地表温度,通过插补建立了1960-2002年青藏铁路沿线各站各季及年平均温度资料完整的序列。分析表明,青藏铁路沿线温度近40年来的变化是明显的,升温最显著的是冬季、秋季,升温率分别达到0.41℃/10a和0.40℃/10a,春季升温率只有0.23℃/10a。年平均气温和地温的升温率分别为0.33℃/10a和0.37℃/10a,地温的升高比气温要快。升温率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807。升温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盆地升温率比高山大。铁路沿线地温与气温变化间的相关系数达0.767。在相对冷期,气温的波动幅度大于地温;在相对暖期,地温的升高明显比气温快。  相似文献   

14.
利用陕西泾阳站近58a的常规地面资料,分析了该县温度、降水及日照的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周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温度的长期变化特征表现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4℃/10a,降水和日照时数则呈现减少的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3.8mm/10a和-41.8h/lOa。小波分析表明温度具有较为单一的28~30a的长时间尺度周期;降水则是以5~6a的短时间尺度周期为主;日照时数的周期变化不甚明显,存在一个22~23a左右的弱周期。  相似文献   

15.
近40年来西宁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立英 《青海气象》2004,(2):24-27,33
采用西宁地区4个有代表性的气象站1961—2000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对西宁地区40a来的气候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0a来该区气候变化表现出向暖湿变化的趋势特征,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0.34℃/10a,特别是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5.24mm/10a。  相似文献   

16.
宝鸡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宝鸡市11个气象站1961—2008年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得出宝鸡近50a气候变化特征。年平均气温以0.238 o C/10a倾向率上升;冬季平均气温上升最快,线性倾向率为0.366 o C/10a;夏季平均气温升温幅度最小,仅为0.01 o C/10a。年降水量以31.187mm/10a的倾向率波动减少,主要由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减少造成。年日照时数以38.95h/10a的倾向率波浪式减少,以夏季减少趋势最明显,线性倾向率为-28.8h/10a。年日照百分率在39%~49%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通辽市境内科尔沁区、开鲁、鲁北、保康、甘旗卡、库伦、大沁他拉七个测站53a(1959—2011年)逐日降水量资料进行通辽市连续5d最大降水量(R5d)的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通辽市R5d为减小趋势,在0.05显著性水平以上,倾向率为-4.56mm/10a,各站R5d均为减少趋势,其中库伦、开鲁、科尔沁区的倾向率为-7.0^-5.64mm/10a,减少较为明显;R/S分析结果为,全市及各站均符合赫斯特现象,H指数>0.5,未来将持续减少,其中鲁北、科尔沁区、开鲁的H指数较大,维持减少趋势将较为强劲;M-K突变检测发现,R5d在1965年发生突变,此后UF下降趋势超过了0.001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和田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和田河流域和田市气象站1961-2000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和田河流域气温和降水量的年代际以及线性趋势变化。分析表明和田河流域气候演变存在非常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近40年和田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26℃/10a,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其倾向率为1.56mm/10a。20世纪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9年是近40年来和田河流域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19.
近51年宁强县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宁强县1957--2007年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雾日数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近51a来宁强县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宁强县年平均气温呈现略微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02。C/10a,其变化具有波动性;年降水量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60.92mm/10a,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且年内降水量分配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和夏季,降水量主要分布在800~1500mm之间,降水量高于601mm的保证率达到100%;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89.0h;年雾日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9.92d/10a,从1980年开始年雾日数急剧增加.雾日数的增加对农业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47年武川县气候变化趋势及R/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累积距平及Mann--Kendall突变分析和R/S等分析方法,分析近47年武川县气候变化的趋势性及持续性,并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近47年武川县年、四季平均气温升高显著。(2)近47年武川县夏季降水量明显减少,春季、冬季降水量呈略增多趋势,秋季、全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3)近47年武川县冬季和全年相对湿度明显减少,春、夏、秋季相对湿度呈微弱减少趋势。(14)近47年武川县四季及全年日照时数减少均不明显,未通过0.05的信度检验。年日照时数突变发生在1992年和2007年。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均与以前一致,并将有持续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