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成像雷达(SAR)遥感地质应用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像雷达(SAR)遥感以其独有的全天时、全天候观测能力和对地表的穿透性及形态探测能力,特别是现在新型成像雷达遥感技术的发展,使之在地质学应用中比光学遥感更具优势。文章结合SAR应用技术的发展过程,即由单波段单极化到多波段多极化,再发展到现在极化测量和干涉测量阶段,综述了成像雷达遥感在地学中的应用,特别对新型成像雷达技术(极化雷达、差分干涉雷达)在岩性分类、探测地震区域形变的地学应用作了实例介绍。  相似文献   

2.
探地雷达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肖兵  周翔  汤井田 《物探与化探》1996,20(5):378-383
作者对近年来探地雷达的技术发展及新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在详细分析探地雷达方法原理、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探地雷达系统结构的思路;同时,针对探地雷达工作中的高噪声和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移植的不适应性,提出了探地雷达地下界面高分辨率成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测井仪器探测深度基本在3 m以内, 大多也没有方位分辨能力, 无法实现油气井周围较大范围地层结构与构造的成像, 故不能解决隐蔽构造与油气储层的探测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将地表地质雷达成像技术移植到测井中, 研发了雷达成像测井仪。为提高雷达成像测井仪探测深度、方位分辨率和下井深度, 采用纳秒脉冲源与定向接收天线对井周地层进行探测和成像, 在增大探测距离的同时, 兼顾了分辨率; 采用磁环和光耦对脉冲板做隔离, 有效地压制了噪声; 通过在电路外增加保温瓶和优选耐高温元器件提高了仪器的耐高温性能; 最后利用模型井对仪器进行了测试和标定, 并在3口油井中进行了现场应用。改进后的雷达成像测井仪下井深度可达6 000 m, 最大探测深度可达12 m, 能够对井周5 m以外孔洞、裂缝进行定位和成像, 大大地拓宽了测井技术的横向预测能力。测试与应用结果表明:该仪器能够耐受油井下的高温高压环境, 探测深度大且分辨率高, 对钻孔周围地层界面、裂缝和孔洞构造成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脉冲体制探地雷达天线原理,针对混凝土结构探测的需求,以变形领结天线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双极化、多天线的探地雷达天线阵列,该天线阵列具有0.75~2.25 GHz的频带宽度,且方向性良好。该天线阵列不仅可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探测深度,也提高了雷达的探测效率。设计的天线阵列已成功应用于成像探地雷达项目中,对工程质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探地雷达三维成像设备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探地雷达地下界面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Maxwell方程,根据雷达波在介质中的高频传播特性,导出雷达波满足的波动方程。由此求出波速扰动量的成像公式,利用小波变换分析下界面的奇异性,从而达到雷达信号地下界面成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何钟琦  崔振奎 《铀矿地质》1994,10(5):316-319
21世纪的遥感科学以定量化技术为其主要特征其代表性的传感器是成像光谱仪与成像雷达。航空与航天遥感的结合、技术的并肩发展是航天遥感走向实用化、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轻型飞机成像光谱应用技术系统既是对地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航天遥感定量化应用研究的重要手段。建议建立、健全以航天遥感应用研究为目的的轻型飞机航空遥感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1997年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及报告为基础,分析了该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讨了应予重视的研究方向。电阻率成像、地质雷达、层析成像、核地球物理近年发展较快;环境地球物理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近期应重视并加强对电磁成像、面波成像、污染监测调查技术、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矿山地球物理技术和水下探测技术及地球物理场环境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录娟  贾龙  殷仁朝 《中国岩溶》2021,40(5):901-906
为准确评价隐伏岩溶区的强岩溶发育特征,采用孔中雷达反射成像技术,利用不同地层的电性差异特征以及探测钻孔孔壁地层岩溶发育情况,并根据岩体中雷达反射波的强度衰减特性,建立钻孔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与地层岩溶率的关系,定量推算出地层岩溶发育程度。结果表明:孔中雷达反射成像技术可获得钻孔半径10~30 m范围,甚至更远区域的岩溶发育信息。利用钻孔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与地层岩溶率的关系,可得到钻孔周边地层岩溶发育的定量化评价,分析各层位不同埋深的岩溶发育情况,可为地质勘察和工程建设提供更详实的基础数据,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由于绕射波的存在,很难准确估计探地雷达剖面中目标的尺寸,因此,对目标进行成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采用2D有限差分偏移技术对典型的合成记录及实测探地雷达剖面进行了成像处理,结果表明,偏移可以大大提高探地雷达资料的横向分辨率。在实际资料处理中,通过对点目标绕射波的准确归位,可以简单估计地下介质的电磁波速度。讨论了工程处理中速度模型的建立,实际数据的非零偏等偏移处理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3D 定向钻孔雷达系统能够对钻孔四周进行高精度三维成像,在单个钻孔中即可完成目标体距离、方位的探测,相对2D钻孔雷达具有探测精度高、速度快、深度大的优点.笔者对3D 定向钻孔雷达系统的工作和成像原理、技术规格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结合现场数据说明了其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钻孔雷达是探地雷达的一种。传统的钻孔雷达可以确定目标地质体的深度,却无法判定目标地质体的精确方位;定向钻孔雷达不仅可以确定目标地质体的深度,还可以精确地确定目标地质体的方位。本文研究的定向钻孔雷达包括1个发射天线和4个接收天线。本研究通过增加移动窗口,进行窗口内的方位识别计算来实现残差法的改进。传统的残差法只能对一个目标进行方位识别;改进后的残差法可对井眼周围任意多个目标进行方位识别,并且利用4个接收天线所接收到波形的不同来确定目标地质体的精确方位,并开发了三维成像算法。最终利用模型得到合成数据,求得方位角,结合方位角进行三维成像,三维成像结果中井眼的正东方向和正南方向都有一个明显的异常,与原模型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探地雷达应用于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长斌  徐国元 《岩土力学》2005,26(10):1689-1691
介绍了探地雷达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应用探地雷达技术进行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渗漏检测以及封场后覆盖层厚度测定等研究的构想,并探讨了探地雷达技术的可行性和技术优势。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认为,应用探地雷达技术进行填埋场选址、渗漏检测以及封场后覆盖层厚度测定等研究工作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近年国际上相控阵技术在大气探测领域中的应用有了重要进展,成为雷达气象学研究的又一新热点,并可能成为今后天气雷达发展的重要方向。介绍了相控阵技术在大气探测中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以及近年在气象应用中所获得的最新研究结果,展望了相控阵技术的应用前景,进一步讨论了开展相控阵技术研究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我国开展相控阵天气雷达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雷达技术在水文冰厚测量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晓凤 《水文》2016,36(4):66-69
通过比测试验,分析论证了使用雷达技术进行天然条件下河流冰厚测量与传统方法冰厚测量的区别,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闸述了应用雷达技术可快速、准确测量冰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模糊分形方法在探地雷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地雷达是一种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探测仪器,但是雷达信号中有较多的多次波干扰,一般方法较难滤除。应用模糊滤波技术和分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模糊分形滤波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多次波干扰的问题,同时缩短了雷达子波在反射界面的延续时间提高了探地雷达信号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6.
机载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载多普勒天气雷达由于其灵活机动性,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系统中尺度三维精细结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机载多普勒天气雷达技术及其资料应用进行了概要性综述,主要从机载多普勒天气雷达发展历程、4种主要机载多普勒雷达技术特点、雷达天线扫描策略、单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雷达资料同化以及目标观测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着重讨论了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指出发展具有快速扫描和双偏振功能的机载相控阵多普勒雷达是机载天气雷达的发展方向,它可以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数据,能够对云和降水系统的三维精细动力结构、热力结构以及微物理结构等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