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GRAPES模式不同云物理方案对短期气候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章建成  刘奇俊 《气象》2006,32(7):3-12
在胡志晋、刘奇俊云物理方案的基础上,研制了GRAPES模式的云降水显式方案。用不同云物理方案开展了短期气候(月尺度)过程的模拟试验,并与地面观测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的结果表明,耦合了云降水显式方案的GRAPES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中国地区降水、温度、云量、长短波辐射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气候模拟中冰相过程和暖云过程模拟的降水、温度、云量和辐射差异较大,不同相态的水凝物及其分布对辐射特征有较大的影响,混合相云物理方案的模拟结果与实况更为吻合,应使用混合相云物理方案进行短期气候的模拟。  相似文献   

2.
分海洋和陆地两种情况来讨论IAP/LASG全球海-陆-气耦合系统模式(GOALS)四个版本的结果,并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一些重要的大气变量包括表面空气温度,海平面气压和降水率用来评估GOALS模式模拟当代气候和气候变率的能力,总的来说,GOALS模式的四个版本都能够合理地再现观测到的平均气候态和季节变化的主要特征,同时评估也揭示了模式的一些缺陷,可以清楚地看到模拟的全球平均海平面气压的主要误差是在陆地上,陆地上表面空气温度模拟偏高主要是由于陆南过程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降水率模拟偏低主要是在海洋上,而中高纬的陆地降水在北半球冬天却比观测偏高。通过模式不同版本之间的相互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模式中太阳辐射日变化物理过程的引入明显地改善了表面空气温度的模拟,尤其是在中低纬度的陆地上,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引入对热带陆地的降水和中高纬度的冬季降水也有较大改进。而且,由于使用了逐日通量距平交换方案(DFA),GOALS模式新版本模拟的海洋上的温度变率在中低纬度有了改善。比较观测和模拟的年平均表面空气温度的标准度,可以发现GOALS模式四个版本都低估了海洋和陆地上的温度变率,中还对影响观测和模拟温度变率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探究中国南方地区不同高度云量的时空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可了解云在降水中的作用和反馈机制并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提供基础和依据。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ISCCP)中D系列卫星观测云数据集12 a(1998—2009年)资料,详细分析了中国南方地区总云量、低云量、中云量、高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中国自动站(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AWS)降水数据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气候预测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MORPHing technique(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融合的格点降水产品(CMORPH-AWS)分析了云量与降水强度、降水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中国南方地区总云量和中云量空间分布类似,高值中心位于四川盆地、贵州、重庆交接处,低值中心位于云南地区;高云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西部,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的降水数据是开展天气、气候、水文、生态等研究的重要基础.由于传统地面雨量计站观测和地基雷达观测受站点数量和地形条件的限制,很难实现大范围降水的均匀观测,而卫星反演降水能有效弥补传统观测站网的缺点.根据卫星反演降水的原理,简要概述了可见光、红外、微波、多种传感器组合的卫星降水反演算法、总结了5种不同卫星数据反演产品...  相似文献   

5.
潘旸  谷军霞  师春香  王正 《气象学报》2022,80(6):953-966
为了考察不同来源降水产品在中国北方冬季(特别是固态降水)的精度和可用性,优化融合降水产品质量,利用2019年12月—2020年2月美国CMORPH和IMERGE卫星反演降水、日本GSMaP、中国气象局雷达定量估测降水(MOC-QPE)、CMA-MESO模式预报以及地面观测插值等不同来源分析的降水产品,以地面站观测逐小时降水量数据为基准,从KGE评分、相关系数、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等精度统计指标以及命中率(FOD)、虚警率(FAR)和TS评分等降水事件发生角度开展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单源降水产品中地面插值分析产品对冬季降水描述精度最高也最稳定,但存在明显的系统偏低;其次是MOC-QPE和IMERG卫星产品,对中国北方偏南部地区的降水有一定的描述能力,但对北方高纬度地区固态降水的反映能力较差;卫星产品中IMERG精度最高,CMORPH则基本没有反演能力;CMA-MSEO模式产品虽然误差较大但与地面站观测的降水特别是固态降水存在较高相关,明显优于雷达和IMERG、GSMaP等卫星产品。采用BMA技术融合雷达、模式、卫星降水形成优化背景场,评估逐步引入不同的数据源对融合降水在冬季的精度影响,引入IMERG卫星和CMA-MESO模式产品均能提升高分辨率融合产品的质量,其中模式产品的改进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分海洋和陆地两种情况来讨论IAP/LASG全球海-陆-气耦合系统模式(GOAL)四个版本的结果,并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一些重要的大气变量包括表面空气温度,海平面气压和降水率用来评估GOALS模式模拟当代气候和气候变率的能力。总的来说,GOALS模式的四个版本都能够合理地再现观测到的平均气候态和季节变化的主要特征。同时评估也揭示了模式的一些缺陷。可以清楚地看到模拟的全球平均海平面气压的主要误差是在陆地上。陆地上表面空气温度模拟偏高主要是由于陆面过程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降水率模拟偏低主要是在海洋上,而中高纬的陆地降水在北半球冬天却比观测偏高。 通过模式不同版本之间的相互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模式中太阳辐射日变化物理过程的引入明显地改善了表面空气温度的模拟,尤其是在中低纬度的陆地上。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引入对热带陆地的降水和中高纬度的冬季降水也有较大改进。而且,由于使用了逐日通量距平交换方案(DFA),GOALS模式新版本模拟的海洋上的温度变率在中低纬度有了改善。 比较观测和模拟的年平均表面空气温度的标准差,可以发现GOALS模式四个版本都低估了海洋和陆地上的温度变率,文中还对影响观测和模拟温度变率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冬季降水相态及其转变时间的精细化客观预报对提高气象预报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京津冀地区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及网格化快速更新精细集成产品,统计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复杂地形下各类降水相态温度和湿球温度平均气候概率的分布差异及不同降水相态时网格化快速更新精细集成产品中可能影响降水相态判断的特征信息。然后将地面观测天气现象资料、复杂地形下降水相态气候特征及高分辨率模式输出产品作为特征向量,分别基于梯度提升(XGBoost)、支持向量机(SVM)、深度神经网络(DNN)3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降水相态的高分辨率客观分类模型,并对同样条件下3种机器学习方法对雨、雨夹雪和雪3种京津冀主要降水相态的预报效果进行了对比检验,进一步提升了雨夹雪复杂降水相态的客观分类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8.
1982~1999年中国地区叶面积指数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1999年AVHRR Pathfinder卫星遥感观测的植被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资料和中国730个气象台站的温度、降水观测资料,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LAI的季节、生长季和年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温度、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LAI和生长季平均LAI均是增加的。由于区域和季节气候的差异,LAI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和季节非均一性。从区域平均的角度来看,不同地区年和生长季平均LAI都有增加趋势,并且在华南地区增加最快。因而,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华南地区可能是潜在的碳汇。在季节尺度上,各地区区域平均LAI基本上都是增加的,并且都在春季增加最快。温度变化是LAI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是人类活动如农业活动、城市化等对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LAI变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利用灰色预测中的GM(1,1)模型,对温度,降水分别进行数列预测和灾变预测,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得到预测年度温度与降水的季节分布。根据预测的年型特点,结合山东省不同气候年型下作物布局的科研成果,提出预测年度的山东省作物优化布局意见和建议,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东部近54年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4个代表站1951—2004年温度和降水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从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基本气候状态特征以及生态环境演化趋势等方面,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4年来东部区温度呈显著的升高态势。降水量波动性较大,总体上呈缓慢的增加趋势,但趋势不明显,属于气候自然波动的范围,而1998年至本世纪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并存在11年和22年的周期性变化。(2)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目前都处于高的气候基本态和高气候变率时期,致使极端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气候的变干、变暖以及变率的增大,加剧了内蒙古东部地区干旱化的程度。由此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等。(3)从示范区卫星遥感资料获悉,固定沙地面积的增加,说明科尔沁沙地沙漠化整体出现生态良性好转,但各类沙地图斑数的增加,表明在目前的气候条件下,沙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沙漠化局部有所恶化。  相似文献   

11.
气象卫星资料不仅对天气、气候研究非常重要, 对于地表参数模拟和预报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将全国自动站观测、卫星降水估计和地面观测融合降水资料(CMORPH)以及风云二号D星(FY-2D)积雪覆盖率数据应用到了高分辨率陆面资料同化系统(u-HRLDAS)。融合降水资料用于驱动u-HRLDAS, 同时用于计算雪水当量;积雪覆盖率资料作为u-HRLDAS强迫变量。区域模拟结果表明, 积雪覆盖率对于地表反照率、地表温度以及地气交换通量模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密云站土壤湿度模拟结果表明, 融合降水资料准确度优于全球陆面资料同化系统(GLDAS)再分析资料。小汤山站单点验证结果表明, 应用融合降水资料及卫星积雪覆盖率资料可以改进地表温度及地气交换通量的模拟。  相似文献   

12.
利用NOAA卫星观测的OLR资料和地面观测雨量资料,分析我国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年,季降水与OLR的关系,结果表明,OLR负距平(正距平)与多雨区(少雨区)对应。OLR与降雨量的负相关 性在华南地区显著,在华北地区不显著,本文对原始场进行处理,用EOF-CCA方法建立了华北南部夏季,年降雨估算模型,使OLR与降水的拟合程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1960-2005年长江流域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 要:根据1960-2005年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ECHAM5/ MPI-OM气候模式20世纪试验期(1941-2000年)79个格点逐日降水模拟资料,建立年最大强降水AM(annual maximum)序列及汛期日降水量<1.27 mm的最长干旱持续天数MI(Munger index)序列,分析了长江流域降水极值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概率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 长江流域强降水事件的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岷沱江流域中游、洞庭湖湖区、长江中下游干流区与鄱阳湖东南部支流等地区,干旱事件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金沙江流域中下游与嘉陵江流域;2) 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江流域AM事件的多年平均值普遍高于观测值,但离差系数普遍低于观测值; 3) 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的降水极值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但对气候模式和实际观测的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的拟合,均证明Wakeby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多套观测与再分析降水资料的比较,分析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夏季降水的特征,从水汽含量与水汽输送的角度检验了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的特点,研究了流域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及其原因。分析表明:(1)该流域夏季降水大值位于雅鲁藏布江出海口至大峡谷一带,观测中流域平均降水可达5.8 mm d-1。不同资料表现的降水空间分布一致,但再分析降水普遍强于观测,平均为观测的2倍左右。(2)该流域夏季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偏南暖湿水汽输送,自孟加拉湾出海口沿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溯至大峡谷,即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水汽收支诊断表明,夏季流域南部(即水汽通道所在处)是水汽辐合中心,流域平均的辐合约9.5 mm d-1,主要来自风场辐合与地形坡度的贡献。(3)不同再分析资料表现的流域降水和水汽分布特征总体一致,但量值差异较大。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气候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CFSR、日本气象厅再分析资料JRA-25较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ERA-Interim资料更适于研究该流域(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水汽特征,因为后者给出的流域降水和水汽偏强。(4)近30年该流域夏季降水无显著趋势,以年际变率为主。年际异常的水汽辐合(约为气候态的35.4%)源自异常西南风导致的局地水汽辐合(纬向、经向辐合分别贡献了16.5%、83.5%),地形作用很小。流域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是由印度夏季风活动导致的异常水汽输送造成的,其关键系统是印度季风区北部的异常气旋(反气旋)式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15.
卫星观测的OLR气候图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OLR(射出长波辐射)月平均图已成为目前气候诊断及长期预报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本文利用1974年6月到1984年5月(1978年3—12月因卫星缺测除外)NOAA极轨卫星系列所观测的一日两次的OLR资料作了OLR的气候平均图,以供业务与研究工作者参考。本文还对于OLR观测资料的处理过程、气候平均图的解释及其应用分别作了说明,以便广大气象工作者更好地熟悉与掌握这些新的卫星气候图象。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短历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气象站夏半年(5~9月)逐时降水资料的统计结果,分析了吉林省不同地区的降水气候概率和条件气候概率以及短历时强降水(≥10mm·h-1和30mm·h-1)的时空分布特征,这些工作为不同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条件下的吉林省各地区的甚短期降水预报提供了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地面加密雨量计观测资料,以1 h、3 h、6 h、12 h和24 h等多个时间尺度分别评估了全球降水观测GPM (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计划降水产品IMERG (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对台风"妮妲"降水中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等不同量级降水的估计能力,主要结论如下:(1)降水累积时长会影响IMERG降水产品的估计精度。随着降水累计时长的增加,IMERG与地面雨量计观测结果的一致性加大,相对偏差和偏差的随机性均减小;(2)降水累计时长1 h时,IMERG对不同量级降水的观测精度均存在较大偏差;(3) IMERG降水产品会高估小雨时地面雨量计的降水量,且低估小雨事件发生的概率,对于小雨等级降水的观测能力还有待提高;(4) IMERG能较好地观测到暴雨降水的空间分布区域,但对暴雨的估计量级会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8.
闵文彬  李跃清 《气象》2010,36(6):101-104
通过对MODIS反演的地表温度与四川盆地自动气象站观测的准同步地面空气温度Ta和0 cm地温Ts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非均匀下垫面,卫星反演地表温度TLS分别与Ta和Ts的相关系数稳定性都不好,不同卫星过境时间的相关系数差异很大。但(Ts-TLS)与(Ts-Ta)却有着既显著又稳定的线性相关,不同卫星过境时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0.8以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基于卫星反演地表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地温统计模型,其标准误差为4.85 ℃。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前汛期短历时降水气候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福建省前汛期短历时降水气候频数和概率进行分类合成对比分析,揭示了在不同地形环境下(不同海拔高度、距海远近、山脉坡向、山区与河谷盆地等)短历时降水气候的不同特征,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中国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台站观测资料和卫星观测换算资料,分析了近年(2002-2004年)中国夏季日内降水量变化统计学特征,其结果是较为一致的。对于东部大部分地区,日内最强降水易出现在下午到傍晚,对于西部大部分地区易出现在夜晚到清晨。夏季降水以对流降水为主,降水大的地区对应潜热通量也大。由于受观测资料的限制,计算结果有待更多的观测资料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