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五强溪水电站左岸船闸边坡岩体结构特征,介绍了基于工程地质力学综合集成方法论所形成的综合治理的方法。提出了在阻断或削弱引起边坡变形的外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处理与加固,以达到提高其边坡稳定性之目的的五强溪边坡治理模式。作者还以大量的监测资料对该边坡综合治理的效果作了论证。该边坡治理设计思路和采用的加固技术,可望为同类条件下的边坡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笔者根据对广州双燕岗住宅区边坡支护的施工实践,获得了先进的锚杆施工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边坡支护预应力锚杆的原理、工程作用、锚杆设计及锚杆施工工艺,为承担边坡和基坑支护锚杆工程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6,(6)
框架式空心预制构件衬护排水渠技术,对排水渠衬护作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弥补了传统排水沟边坡衬护方法上的缺陷,初步解决了多年来在盐碱地治理排水工程中边坡坍塌的问题,对丰富排水治碱技术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在排水治碱工程和地下水富积的灌溉工程中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结合挖方边坡爆破工程实践,对爆破参数的选择、爆破安全防护和爆破施工作业的综合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指出其预裂爆破技术先进、应用效果良好,达到了边坡稳定、平顺美观的目的,为控制爆破技术在边坡开挖工程中的应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边坡工程的爆破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四川省某中型水电站坝肩边地皮工程为例,讨论了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爆破效应,论证了目前边坡工程中采用的经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态反演参数优定法”,对边坡工程的有关参数作了合理的调整,所采用优定参数在边坡稳定性评价预测及工程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拟研究的边坡工程为一废弃的采石矿山边坡,边坡高度约100m,边坡岩体内部岩溶断裂构造发育,岩体结构和完整性变化复杂。为利用现状边坡建造摩崖石刻工程,应采取有效的勘察技术手段详细、无损地查明边坡体内断裂构造、岩溶、岩体完整性等的分布特征并评价其对摩崖石刻工程建造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应用电磁波层析技术(EMT)探测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有效性及其工程地质解释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探测边坡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断裂破碎带及溶洞的分布和发育特征,根据电磁波吸收衰减系数的变化有效评价边坡岩体完整性的分区分带的空间变化特征,为摩崖石刻工程建造和规划设计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外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首先简单介绍了国外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的发展状况 ,然后探讨了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特别是在暴雨、水库蓄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中的应用 ,最后提出了边坡工程中离心模型试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超  张社荣  张峰华  杜成波 《岩土力学》2016,37(8):2383-2390
在水电工程中,河谷两遍的工程边坡具有尺度大、高而陡的特点。同时这些边坡服务年限长,稳定性要求高。对于耦合考虑施工进度和工程安全的动态分析还较少涉及。由于地质参数、边坡结构和开挖支护的实时变化,对边坡工程安全的实时评价已成为制约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的关键技术问题。考虑边坡施工过程中开挖进度的调整、新地质信息的揭露、支护方案的修改及计算参数的修正等信息实时变化的客观实际,重点针对目前较少涉及的施工期高边坡工程安全的实时分析和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边坡实时安全仿真方法;基于数据库技术和ABAQUS二次开发技术实现施工进度信息、地质信息及支护信息到数值计算模型的动态映射,开发了边坡安全实时分析系统,最终实现了与施工进程相适应的边坡安全状态实时仿真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宋国龙 《探矿工程》2016,43(10):30-35
结合内蒙古某露天煤矿的边坡实例,综合运用现有的工程地质资料、理论分析以及计算等手段,对该露天矿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和滑坡治理建议。最后,从技术和工程方面提出了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压力分散型锚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考察研究了国内应用压力分散型锚索治理不稳定边坡的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参考其它有关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压力分散型锚索的作用机理、结构构造、破坏模式、承载力影响因素、耐久性能等,总结了压力分散型锚索的工程应用优势与不足,为引入该类锚索结构在湖南省滑坡及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推广应用作了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陡岸沉积模式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沉积时构造运动以断陷为主要特征,在其陡岸形成了以近物源、重力流为主的沉积体系,不同的陡岸类型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与展布。本文在研究济阳坳陷的陡岸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提出了断蚀陡岸沉积模式、间歇陡岸沉积模式和持续陡岸沉积模式三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2.
板桥凹陷为一单断式箕状断陷,在凹陷的西北侧断裂陡坡带发育,本文以该区断裂陡坡带沙河街组一段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在断裂陡坡带以下高位扇三角洲前缘没有低位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的规模大,且低位时期下切谷和河流沉积较发育;陡坡带控制着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砂体顺着断裂带分布,与断裂带的走向平行;断裂陡坡带还控制着优质烃源岩的发育部位,砂体、优质烃源岩和控盆断层组合,形成了多种油藏样式。本文总结了该区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油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晓东 《地质与勘探》2024,60(3):530-538
断陷盆地陡带区多沉积于湖盆的边界同生断层一侧,具有山高坡陡、近物源、沉积速度快的特点,多发育有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或扇三角洲,在地震相上多表现为楔形杂乱相、 楔形空白相。本文所述内蒙古二连断陷盆地探区的陡带区沉积大量厚度大、延伸长、无分选的粗细混合碎屑物质,造成地震资料存在能量弱、信噪比低、成像差的问题。为有效改善陡带区地震资料品质难以满足地质需求的问题,本文在对大量陡带区地震资料的分析,在充分分析陡带区沉积模式基础上完成了断陷盆地陡带区地球物理建模以及地球物理响应论证。认为大量的粗碎屑物质未经分选、快速沉积是导致断陷盆地陡带区地震采集资料反射能量弱、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困难的直接原因。据此,通过充分的理论论证、模拟以及实际资料验证,推荐断陷盆地陡带区地震资料采集时采用较高的覆盖次数、相对适中的面元、较宽方位和适宜的炮检距。该成果可为类似地区的地震勘探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同沉积断裂对沉积充填过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在古近纪沉积期断裂活动明显,主要受两条主断裂带控制,陈南断裂控制盆地演化,胜北断裂控制沉积体系的发育;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陈家庄凸起、滨县凸起和青坨子凸起;受断裂构造背景及物源控制,北部陡坡断裂带主要由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等5种沉积类型充填;时间和空间上,陡坡断裂带具有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近源滑塌浊积扇→湖泊的典型时空演化和充填模式;陡坡断裂带砂砾岩体由于具有物性好、近油源、构造活动强烈等特点,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5.
Analysis of gentle, intermediate, and steep dip angles of fault planes in earthquake sources of the Baikal region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slips in seismic sources being taken into account. The areas where normal faulting slips at steep, intermediate, and gentle angles took place are distinguished, and this can be interpreted as transformation of a steep dip to gentle one.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rease in energy class is accompanied by the number of earthquakes with steep dip angles, whereas the proportion of earthquakes with intermediate angles decreases, and the fraction of earthquakes with gentle angles remains quasi-stable and small.  相似文献   

16.
陈亿军  薛强  孙可明  赵颖  万勇 《岩土力学》2012,33(5):1579-1584
建立了土质陡坡降雨侵蚀的数学模型,模型包括陡坡细沟间坡面流控制方程、变沟宽陡坡细沟流控制方程、陡坡细沟间坡面侵蚀泥沙连续方程及陡坡变沟宽细沟侵蚀泥沙连续方程。通过紊流冲击分布概率确定土壤剥蚀方程,确定了泥沙源/汇项的表达形式及细沟高程与宽度的表达式。通过有限元和有限差分相结合的方法求解该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数学模型的水动力方程、运动方程及泥沙连续方程进行空间上的离散,利用有限差分法解决时间域的问题,得出了顺序求解的数值计算公式及模型数值求解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为例论述了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复杂扇体油藏评价思路与方法。分析了陡坡带特殊性及复杂性,针对复杂扇体油藏精细等时地层对比、控砂机制、有效储层划分和油气分布的纵向分带性提出了有效的研究方法,并形成了一整套有针对性的勘探技术流程,在东营凹陷乃至济阳坳陷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were used to infer how bottom currents control unidirectional channel migration. Bottom currents flowing towards the steep bank would deflect the upper part of sediment gravity flows at an orientation of 1° to 11° to the steep bank, yielding a helical flow circulation consisting of a faster near‐surface flow towards the steep bank and a slower basal return flow towards the gentle bank. This helical flow model is evidenced by the occurrence of bigger, muddier (suggested by low‐amplitude seismic reflections) lateral accretion deposits and gentle channel wall with downlap terminations on the gentle bank and by smaller, sandier (indicated by high‐amplitude seismic reflectors) channel fills and steep channel walls with truncation terminations on the steep bank. This helical flow circulation promotes asymmetrical depositional patterns with dipping accretion sets restricted to the gentle bank, which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sinuosity and yields unidirectional channel migration. These results aid in obtaining a complete picture of flow processes and sedimentation in submarine channels.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斜坡内赋存不同角度裂隙对反倾岩质斜坡倾倒变形影响效应,设计9组底摩擦试验,对比无裂隙、含一组陡裂隙和一陡一缓两组裂隙的3种类型试验,并研究不同裂隙角度对破裂面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陡倾裂隙倾角的变化对岩坡变形及主破裂面形态有明显规律性影响,陡倾裂隙倾角越陡,发生倾倒破坏的初始破坏部位逐渐偏浅,破坏面积相对减小,破裂面从近直线型逐渐转变成近弧形;缓倾裂隙的赋存,使陡倾裂隙顺尖端开裂增长并且相互沟通形成贯通的破裂面过程更加快捷;主破裂面上覆层状岩体在倾倒变形时,会在其中部产生反向弯曲折断;通过定量分析,发现随着陡倾裂隙倾角增大,岩坡倾倒变形破坏幅度降低,而主破裂面无论是长度还是反映迹线复杂度的分维值亦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20.
徐长贵  周心怀  杨波  王昕 《现代地质》2009,23(5):887-893
陡坡带是箕状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构造带,构造-岩性圈闭发育,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是陡坡带构造、沉积相带迁移变化和构造-岩性圈闭分布的控制因素复杂。以渤海海域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为例,分析陡坡带构造-岩性圈闭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石南陡坡带发育上倾尖灭型、下倾尖灭型、侧向尖灭型和物性封闭型等4种类型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其分布主要受控于坡折带类型与分布、水系方向与古地貌的配置关系以及基准面的旋回性变化。墙角式陡坡折带处是寻找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最有利的位置。发育在不同层系、分布广泛的构造-岩性圈闭有利于弥补石南陡坡带纯构造圈闭的不足,降低陡坡带的勘探风险,石南陡坡带从勘探的早期就应建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勘探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