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杰  刘欣欣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66-169
国产智能型消弧限压接地补偿成套装置在限制谐振过电压方面,克服了老式调匝式消弧线圈存在的缺点.另一方面,使消弧线圈串联非线性阻尼电阻克服了跟踪装置中线性阻尼电阻并联短接装置的固有缺点,改善了消弧线圈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2.
范阳 《国外铀金地质》2000,17(3):253-267
以往在地下金属管腐蚀(涂层破损)探测中使用的方法及装置存在一些缺点,如推断复杂,探测精度不高和装置笨重,为克服这些缺点,研制成功磁场型涂层破损探测测新装置,本文介绍了应用这种装置进行的现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就《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范》中测岩矿石标本磁参数的斜测装置存在的缺点,研究了质子磁力仪平测标本磁参数的可行性,导出了平测标本磁参数的计算方法,研制了平测装置箱.这样,可克服斜测装置存在机构复杂,调节困难与稳定性差的缺点,平测装置简单可靠,测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4.
含单一滑面岩石试件滑动过程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设计的实验装置.对含有单一滑面岩石试件滑动过程进行模拟实验研究,得到了滑动过程、动摩擦阻力系数、阻尼系数等随滑动速度的变化规律,同时测得动摩擦力系数、阻尼系数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实验证实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随着滑块的相对滑动速度不断增加,阻尼力反而减小,这种现象就是负阻尼。  相似文献   

5.
在电法勘探中,常需要测量接地电极的接地电阻。测量接地电阻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极化电位会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从极化电位机理和万用表电阻测量原理出发,分析了极化电位给接地电阻测量带来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改善结果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建立物理模型,基于高密度电阻动态监测,研究了地下洞室在排水过程中含水量的时空变化过程。实验发现,洞室周围不同位置点的电阻变化曲线有明显的差别。另外,引入了电阻相对变化率的概念,发现整个实验过程中,介质电阻相对变化率的分布图像随时间不断变化并与介质排水过程对应。研究表明采用电阻变化曲线和电阻相对变化率分布图像反映含水量的变化具有可行性,高密度电阻动态监测对于反映洞室周围含水量的变化和水分运移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计了一个极简单、可靠的测量系统,它由Z-~80单板机和 HP3455A 数字电压表构成。用其测量不同类型的电阻,可直观地观察到测量参数随机误差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岩石复电阻率Dias模型及其参数求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ias模型是众多描述岩石复电阻率的频散特性模型中的一种,它不但参数少,且可由这些参数导出具有特定物理意义的参数。针对Dias模型参数的求取及反演解的不确定性评价,这里提出了一种模拟退火阻尼最小二乘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参数求解空间离散化,利用模拟退火找到全局最优解区间,然后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在解空间进行求解。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原来两种方法的反演速度慢、反演结果依赖于初值的缺点,并实现了对反演结果多解性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岩石复电阻率数据的处理解释,Dias模型的使用比传统的Cole模型及其变形更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粒状焦反应性和比电阻中采用显微热台观察煤不同温度形成的粒状焦形态变化及气孔分布等项显微微观分析,获得了三种粒状焦显微微观的差别,它将影响其反应性与比电阻的变化和差别。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法测量时,为提高观测精度和质量,增强电磁耦合抗干扰能力,须合理计算和减小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可根据电流场性质和导线电阻定义来计算。针对棒状电极,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其接地电阻随电极半径、入土深度、电极表面附近土壤覆盖距离的变化规律,确定棒状电极的主要尺寸。由于电极尺寸一般相对固定,减小接地电阻主要通过减小电极附近的土壤电阻率和多根电极并联接地。通过仿真分析接地电阻随更换土壤覆盖半径及集合屏蔽效应系数随电极间隔变化规律,指出更换土壤覆盖半径一般取在100~150 cm范围内,电极间隔大于2倍入土深度,此时接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电渗固结中的界面电阻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庄艳峰  王钊 《岩土力学》2004,25(1):117-120
结合试验对电渗固结中的界面电阻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界面电压降假定,在该假定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理论推导,给出了一个简洁的界面电阻表达式,这将有助于我们对电渗固结的电流以及能耗做出更为准确的估计。  相似文献   

12.
谢新宇  王龙  刘开富 《岩土力学》2011,32(11):3455-3460
基于Liebmann电阻网络模拟原理,研究了饱和土体的一维固结问题,编制相应的Matlab程序进行一维固结计算分析。给出了电阻网络模拟中电压与固结过程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对应关系以及模型建立和程序编制的完整过程,并模拟了单、双面排水情形下的一维Terzaghi固结问题。模拟过程表明,利用Liebmann电阻网络模拟结果与解析解吻合得较好。分析了时间步距?t改变以及网格?z划分精细程度影响因素作用下,亦即收敛系数? 值改变时的模拟结果与解析解的差异;探讨了Liebmann电阻网络模拟在固结问题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500公尺手把式钻机钻进中由于经常倒立轴松紧卡盘,所以往往造成岩心堵塞,合金崩刃或因操作不慎卡盘扳手伤人等事故,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参考有关资料设计试制了一种轻便式自动给进装置,并经六号、十号等机试验证明效果良好,现将其构造与使用收获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4.
鲁凡  杨俊德 《探矿工程》1987,(6):25-27,53
我们对人造金刚石在高温下的抗冲击强度做了一些试验,现介绍给同行作参考。一、试验仪器和试验方法自行研制了一台装置测定单颗金刚石在高温条件下的抗冲击强度。它主要由冲头、砧子、导轨、电阻丝、底座等组成(图1)。其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绞车用细线将冲头吊到所要求的高度,在砧子上放上所测定的金刚石,套上双层电阻丝圈,在电阻线圈外面罩上瓷管保温、接上电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瞬变电磁场分布变化规律,在理论上推导了不同阻尼状态下的瞬变电磁暂态响应方程,并采用Simulink对瞬变电磁场暂态过程进行模拟仿真,设计开发了激励电流、发射回线、地质异常体、接收回线等效电路模块和互感关系模块;系统研究了电感、分布电容和电阻对发射和接收回线等效电路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射回线的阻尼状态决定了瞬变电磁场激励波形特点,接收回线的阻尼状态则直接影响瞬变电磁场的衰减特征和观测质量。电路仿真结果对于抑制非地质因素的影响和指导瞬变电磁观测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冰层厚度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结冰和冰融化过程中的电阻、电容、温度物理参数与被检测冰表面以上的空气层或冰下水层的电阻、电容、温度有一定的差异,有些差异在数值上比较明显。基于这一特点,笔者提出了利用空气、冰与水的物理特性差异实现对冰层厚度及冰下水位接触式检测的新思路,对含有导电杂质的冰、冰-水混合物、水、空气的电阻、电容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得到冰的弱导电性质和冰与水的电容区间单调特性,据此提出了冰层厚度传感器结构及其冰厚检测原理,介绍了新型冰层厚度传感器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探地雷达系统大多采用超宽带窄脉冲信号,因此要求天线具有极宽的工作带宽。利用矩量法对线性离散电阻加载蝶形天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性离散电阻加载在使天线获得宽带特性的同时,并使辐射的脉冲信号拖尾变得平稳,因此能够满足探地雷达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高阻尼因子对阻尼最小二乘法效果的影响和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尼最小二乘法(包括改进的阻尼最小二乘法,下同)是目前公认的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最优秀的算法之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本文提出高阻尼因子对阻尼最小二乘法效果的影响就是它们存在的,但尚未引起充分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使阻尼最小二乘法收敛缓慢甚至完全失效。本文提出设立高截止阻尼因子λh,并给出它的计算方法。它标志:超过λh的一切阻尼因子所相应的阻尼最小二乘法改正向量的步长已小于该点最速下降法的最优步长。这时应采取最速下降法探索极小点才能获得好的效果。通过设立高截止阻尼因子,将阻尼最小二乘法与最速下降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克服高阻尼因子对阻尼最小二乘法效果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是对阻尼最小二乘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设置高截止阻尼因子的理论推导和计算方法是正确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近区瞬变电磁测深曲线畸变段的消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利用P.Raab和F.Frischknecht给出的中心回线装置瞬变衰减电压表达式,采用编程求解的方法来计算适用于全时域的视电阻率ρτ。这种视电阻率曲线克服了以往使用晚期计算视电阻率公式所得到的曲线,对于任何模型的左支曲线都将产生畸变的缺点,它的早期渐近线为趋于第一层电阻率值的水平直线。   相似文献   

20.
捞锚本是石油钻井队打捞井管、泵管的一种工具.它的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操作方便.但它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一旦捞住井内事故管之后就再也退不回来(只能下放不能上行),想改用其他方法处理也就无法可施了.因此人们称之为“死捞锚”.为克服这一缺点并使之适合于地质岩芯钻探和水文水井钻探之用,我们在原“死捞锚”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由水压控制的安全复位装置.经实际使用,效果很好.我们曾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