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学报》1935,11(3):143-148
我国气象电报,向由各处测候所,直接互送,此项办法於短距内,少数测候所间,尚属可行。年来我国气象事业,进步甚速,测候所之增加,测候区域之推广,大有一日千里之势。原用电报直接互送之办法,殊失便利,盖因路途之遥远,每电发出,须经辗转传递,同时又需分送各地,故於电政方面手续繁冗,徒为浪费;於气象机关方面,因电报迟到,常失时效。本年全国气象机关举行讨论会於首都,爰有采用分区广播办法之决议。大会闭幕以後,遵照决议原则,由交通部电政司与气象研究所会商订定施行办法十二则,自七月一日开始试行。当试行之初,只以泥  相似文献   

2.
KarlO.Lange 《气象学报》1936,12(6):327-339
1.无线电气象仪器之发展现状无线电气象仪器,所以测量高空中之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者也。在地位方便之测候所固可收受纪录,即人迹难於接近之处,亦得听取其气象报告。此种仪器,本可以飞机携之上升,以作探测,而迅速报  相似文献   

3.
气象与航空     
吕炯 《气象学报》1935,11(2):69-75
近年以来,自各国航空事业突飞猛进而后,航空气象之研究与组织,日益完备。良以测候之组织不严密,天气之变化,无从推测,各地之气象状况,亦不能明辨。如此而欲求其航空之安全,盖亦难矣。欧美先进国家,有鉴于此,对于航空天气部之组织,力求精密完备,每一飞机场,均设有天气部,专司测绘天气图,预报天气,与驾驶员以天气上之指导(?)航空天气部之事务极忙,因欧美航空事业特别发达,夜间亦有定期飞航,故天气部之工作,昼夜不停,在飞行航线上,又广设测候所,对于天气之观测,时时报告中央航空天气部,随时检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於气团分析,向未做过,即高空纪录在予一九三二至一九三四年期间担任北平风筝测候之前,亦甚缺乏。而由予用风筝施放所测之纪录,为量亦向少,且所达高度,亦极有限,普通只达二三公里,在四公里以上者已极少。故此文所述者,尚不足以表示气团正确之范式,不过举示若干例证而已。  相似文献   

5.
拉萨旱涝说     
徐近之 《气象学报》1937,13(1):24-38
西极遐荒,为世瞩目,拉萨测候,弹指两年,所址虽未如理想,记载之价值已彰;客岁情形,仆尝揭其大要,昭告邦人君子矣。惟是记载时浅,所见不过一斑,加以他无文献可徵,立论流於武断,势所不免,今岁一切,回异乎是;幸羁旅之身犹在,躬自得之,疑窦可去。於二年极短之时间,发如此其大之隐谜,谓非时曾而何。旱欤涝  相似文献   

6.
保山测候所开始观测民国三十年一月至三月份云南保山测候所于二十九年冬季开始筹备,旋于省立师范学校洽商借用场坪一方作为该所之观测场地,观测人员由大理测候所代为训练,业于三十年元旦开始观测。雅安测候所增加夜班观测气象研究所以雅安邻接康藏高原,地位重要,爰于三十年元旦起于该所增夜班观测,藉以探究该处天气之日变化。昌都测候所元旦成立气象研究所为推展西康气象事业,复着手筹设昌都测候所一处,以康俗币制与内地迥异,筹备伊始,颇费时日,幸赖蒙藏委员会等机关之多方协助,拨借房屋  相似文献   

7.
胡振铎 《气象学报》1936,12(8):446-449
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肃州测候所自二十三年七月一日起开始观测,至今已有一年余之纪录,其逐日详细纪录已按月载於气象研究所出版之气象月刊中,兹仅择其概要述之如次: (一)气压:气压全年平均约在六四○公厘左右,以各月份平均比较,二十三年十月份为最高,二十四年七月份为最低,相差之数达十  相似文献   

8.
卢鋈 《气象学报》1936,12(4):184-194
天气分析,为近年来气象学上最大之收获,气团之分布,与极面之移动既明,则短期预告,自较昔日仅凭经验之法则为准确。惟地面观测常以种种影响而不得明其真相。是故高空测候,因以日见发达。天气之预测,乃由地面之观察,进而为三度之分析。我国测候事业,尚在草创时期。测候所可用者数不满百,高空纪录,尤感缺乏。南京  相似文献   

9.
《气象学报》1936,12(8):454-455
本年七月天气,殊见反常。大致言之,黄河流域苦旱,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阴湿多雨,各部气温大多在准平均下。本月风向,一如常年,以南风为最多,气流断面亦仍在平津河套一带,但因热带太平洋之高气压不甚稳定,大陆低气压之行径不若常年七月之集中於华北。计发生於长江上流沿江东来者有二;发生於淮  相似文献   

10.
近年以来政府增加飞机测候所,每日探测高空情形,尤注意于一九二五年春季发生于平原各省而致灾害之麈暴(Duststorm)。有时麈沙非常浓厚,飞行只能停止,但大多数仍可飞行,而沙麈之高度亦经测定。在最强烈之麈暴中,曾测得其高度,约达一万四千英尺,在其他数次之实例,其上部之界限皆不及一万八千英尺。在 O(?)lahomo  相似文献   

11.
徐近之 《气象学报》1935,11(6):269-274
绪言来藏忽忽经年,以政治关系,测候所之成立,迟至本年五月中旬,始告实现。然逐时观察记录,积满期年,西行收获,硕果乃尔!举国多故,科学建设殊夥,自迪化测候停顿,拉萨新所,殆全国纬度最西之所也。此以西藏高原为秘国,拉萨当为秘都;欧风美雨,觊觎侵入,由来以久,不观乎扼雅鲁藏布江中游之江孜,已有英人测候所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拉萨设所:职是故耳。  相似文献   

12.
四川气候区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气候与农林水利地理各项问题,均有密切关系,气候区域之划分旨在于谋所以改进土地利用,增加农产,以及鼓励移民之道。此项气候分区工作之是否能完成,与是否认为尽善尽美,须视分区范围内之先决条件是否具备。先决条件有四,即第一,测候站之分布,是否均匀而足数(量);第二,测得之纪录,是否精确而可靠(质);第三,纪录之时期,是否久长而完整(年数);第四,上述三项之外,分区时所采用之大部份材料,能否选取同一时期(此为整理纪录及绘制气候图时之最重要者)是也。作者于入川之初,即已注意四川气候上之若干特点,当时以川省各县测候所成立未久,纪录未足,不便从  相似文献   

13.
气象消息     
《气象学报》1936,12(2):107-108
兰州气象测候所恢复测候民国二十五年一月份国内兰州气象测候所,于去年十月间因火药库爆炸,房屋仪器被毁,多年纪录,乃告中断。现经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捐助仪器装置完竣,业已于本年元旦起恢复测候矣。  相似文献   

14.
郑子政 《气象学报》1935,11(2):81-87
苏俄列宁堡中央大地物理室与研究所之发达史暨其组织与研究计划——俄国气象事业之肇始盖溯自一八六九年,时乃有风暴警告部成立在中央物理台,其始二十五年由费尔德(Heinrich Wild)主其事,因在德人势力之下,测候规程之颁布,亦用德文以代俄文。在昔俄国之  相似文献   

15.
金詠深 《气象学报》1936,12(3):154-160
普通言之,气压上升,未来天气多晴昙;气压下降,则将阴雨。故气压表亦有晴雨计之俗称。然仅就一处观测气压之升降,除比较显著变化外,则有验有不验。故预告天气,胥赖天气图。按图详究高低气压之分布,而准测其行动进展。惟天气图上之气象要素,系从各测候机关同时间观测之气象电报而来。各所地位,高低互异。凡地点拔海愈高,则其气压亦愈低。苟不事先设法纠正,化至同一高度,则难资  相似文献   

16.
波浪之奇妙     
最近在苏格兰—世界最大之邮船下水,此船集合造船工程师累代之精华与多人之计划而成,且於船之构造先有特殊之研究与实验。在此大船形成之前曾先作许多模型於池内试验。其重要之问题,即在决定如何可使船身能安然驾御海浪,及使用最低限度之消耗。此小小自行推进之船型,以极快之速度行驶於由电力的波浪产生器(Wavemaker)所发生之风暴的海洋中。在继续试验之後,始成满意之模型,在小范围中所作实验,恰如他日玛丽皇后号(Queen Mary)行将遭遇极强烈之风暴然。  相似文献   

17.
气象消息     
《气象学报》1938,(5):228-231
民国二十七年四月份川省首次高空纪录气象研究所於四月十四日午後二时三十分,在重庆曾家岩所址,施放高空测风气球,升空至八千零十公尺高度(合市尺二万四千尺)。据云:自地面向上,风力极微,乃系山地之影响,自地面向上由南风渐转为西风。此种结果,於航空与天气预报极有关系,是项高空观测,在川省尚属初次。详细  相似文献   

18.
《气象学报》1936,12(4):217-220
国内中央气象研究所施放探空气球首次成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施放探空大气球,携带自记仪器,测候高空气象,已有数年,均以降落俊,无人送回,或竟向东飘落海中,亦未可知,故皆未有结果。本年三月十六日及十九日,该所循国际气象学会高空测候组之请,又曾两度施放,悬赏徵收,业经先後于南通如皋乡间寻获,升空高度,第一次达一万七千七百余公尺,第二次达一万四千九百余公尺。由自记弧线获得高空各层之气压温度湿度等详细纪录。实为东亚  相似文献   

19.
云南近代气象观测始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蒙自海关,1899年云南府法国交涉委员署创建云南府(昆明)测候所。在此后的50年间,外国传教士、海关、滇越铁路公司、民间人士、民国"中央政府"、民国"云南地方政府"、民国空军、"中国航空公司"等先后在滇设置过多个测候站所,初步建立了云南近代气象测候站网。  相似文献   

20.
(一)地理環境與峨眉山之氣壓升降峨眉山在四川盆地西南,居東經103度41分。北緯29度28分,高度約三千公尺,北有邛崍山,西有大雪山,南有大涼山,三面包圍,各山高度均達三千公尺以上,其西之西藏高原,面積遼闊,拔海高度,亦不下四千公尺。峨眉山當川康交界大相嶺之東側,靑衣江大渡河东西環流,匯於樂山。其地理環境舆卓立華北大平原之泰山異,而天氣現象遂亦颇有不同之處。該處之氣象觀測。始於民國二十一年八月,翌年八月極年終了,卽行結束。迨二十八年四川建設聽及氣象研究所議定恢復,於四月開始工作,迄三十年三月適滿二載,茲篇所述,以近二年之紀錄為主,而以極年觀測為輔。夫大氣壓力乃隨高度而遞减,高山氣壓自視其鄰近低處氣壓為低,北為無可懷疑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