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假相当位温以及垂直稳定度等,对"20020614"宜春大暴雨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这次大暴雨的机制是2支气流辐合所致,其物理量θse反应出能量充分,锋区明显;垂直稳定度反应其不稳定区位置对我区出现大暴雨天气很适宜.  相似文献   

2.
湘北特大致洪暴雨的中尺度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GRAPES_Meso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结果,对2010年7月8—9日湘北特大致洪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此次大暴雨过程形成的环境条件是低层切变线维持并诱发出地面风场辐合线,产生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配合丰沛的水汽输送和高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局地强降水成因有:(1) 两个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发展合并加强且停滞少动;(2) 在暴雨旺盛阶段,岳阳临湘强降水区的假相当位温θse线呈“ ”型结构,低层的假相当位温348线呈暖舌,向上伸展到630 hPa左右,而高层θse为向下凹的“漏斗”形状,这种层结热力结构不稳定强,非常有利于对流运动,很容易触发大暴雨发生;(3) 观测结果表明其维持机制是大暴雨发生在带状长回波带内,超过50 dbz的雷达回波强度稳定少动维持近4 h,导致强降水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安徽冬季地面降水相态的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金龙  朱红芳  邱学兴  曹卫卫 《气象》2017,43(9):1052-1063
文章对安徽省2000—2009年11月至次年4月的雨、雨夹雪、雪和冻雨四类降水相态样本的温度、相对湿度和假相当位温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地面到500 hPa,气温、相对湿度和假相当位温对平原、山区的地面降水相态的区分能力均逐渐减弱,且相对湿度对降水相态的区分能力远弱于气温和假相当位温。在同一气压层上,假相当位温与气温对平原地区地面降水相态的区分能力相当,而假相当位温在某些气压层上对山区降水相态的区分能力略优于气温。在不同气压层上,平原地区各降水相态的气温和假相当位温均接近正态分布,山区假相当位温相对于气温更接近正态分布。因此假相当位温更适合作为地面降水相态的判别因子。选取地面到500 hPa共6个气压层(山区5个)的假相当位温作为地面降水相态的判别因子建立多级判别方程,利用2010年的降水相态样本对所建立的多级判别方程进行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多级判别方程对雨、雨夹雪或雪、冻雨的区分能力较好,对雨夹雪与雪的区分能力相对较弱。利用T639模式资料对两个降水相态复杂个例进行预报检验,多级判别方程能较好地预报雨雪转换的时间及区域,对降水相态的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2003年一次梅雨大暴雨成因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运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N5对2003年梅雨期一次大暴雨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在降雨模拟基本正确的基础上分析暴雨发生原因。结果表明:该次梅雨大暴雨属于切变类暴雨,对流层低层有能量锋区、高层有惯性不稳定活动,暴雨区位于低空急流的左前方、高空急流的右前方。暴雨中心物理量要素的时间一高度演变显示:低层正涡度、辐合,高层负涡度、辐散,深厚的上升运动,等相当位温线抬升,湿位涡及其正、斜压分量3者负值加大均有利于降雨加强;暴雨减弱阶段,这些要素一般向相反方向转变。该次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具有明显的中尺度时、空特点,大暴雨的发生与高层惯性不稳定和低层对流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5.
1 关于热态函数廓线特征天气学意义研究《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郝为锋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211101摘要对热态函数位温(θ)、未饱和空气的假相当位温(θse)、饱和空气的假相当位温(θ'se)等的计算分析表明:(1)热态函数廊线θ(P)、θse(P)、θ′se(P)的组合型式和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存在良好的对应性;(2)热态函数廓线型式的演变对天气的进程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和吻合性;(3)热态函数廓线组合特征对天气性质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和指示性。因此,热态函数廓线组合型式和演变特性,具有明显的天气意义,从强天气的预报角度看,这是…  相似文献   

6.
详细阐释了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的本质;提出了CAPE新的计算公式;简要介绍了与CAPE计算有关的物理过程和一些新的物理量。结合实例,用新的公式和目前通用的公式,对CAPE和对流抑制能量(convective inhibition,CIN)分三种情形进行对比计算:1)可逆湿绝热过程;2)假绝热过程;3)等假相当位温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假绝热过程比可逆湿绝热过程CAPE新算法明显偏高、CIN明显偏低;MICAPS默认方法与等假相当位温过程计算结果大体相近。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历年本站春季暴雨日和本地上空整层的假相当位温(850、700、500hPa三层之和)高值区,发现二者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为了使预报员能方便地在micaps中定量分析假相当位温的高值区分布,综合地考虑SW急流的水汽输送作用,较准确地预报春季暴雨,利用Turboc编程,把假相当位温转换为两micaps对应的数据格式,并迭加上SW风向场,实现假相当位温在micaps中的显示。1采用自动实时处理在micaps的常规高空数据(通过解码,数据格式转换后)中,08时850、700、500hPa三层资料虽存放在不同的目录下,但文件名都是以当天日期命名的。因此程序…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1°×1°再分析产品以及雷达回波资料,对陕西北部榆林市2012年7月14—28日3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表明,华北冷涡后部有强冷平流,850hPa偏南风较大,气层有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可引起陕北北部局地突发性大暴雨;雷达回波显示反射率突然增强到60dBz以上,并有中气旋出现;副高西伸北抬,其外围形成较强的西南风急流到达陕北北部,当有西风槽东移或有北路冷空气下滑时,触发陕北北部区域性大暴雨;大暴雨前期对应有假相当位温高能区、高位涡和能量锋,散度、涡度、垂直速度均较一般暴雨量级明显偏大;来自东海、南海及孟加拉湾的水汽均是大暴雨的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9.
庄河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多因子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每6 h1次,1°×1°的实时分析资料,对2007年8月10-12日庄河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受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及西风带高空槽、切变线及气旋倒槽等动力系统共同影响,庄河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天气,但没有出现强雷暴,此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气旋倒槽;700 hPa和850 hPa低涡、切变线使中低层辐合加强,形成了较强的动力抬升和水汽辐合;庄河地区处于强而宽的假相当位温锋区中,位势不稳定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必要条件。造成本次大暴雨天气的水汽通道有2条:一条来自孟加拉湾和减弱的热带低压,另一条来自东海。  相似文献   

10.
副高边缘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物理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1~4日副高边缘四川省达州市连续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进行了重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K指数和假相当位温垂直梯度变化与暴雨对应关系较好,850hPa比湿能很好的反映低层大气水汽含量情况,可以为暴雨预报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副高边缘偏南气流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垂直螺旋度与暴雨中心位置和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副高边缘西南气流使得垂直涡度增大,系统斜压性加强,有利于暴雨产生。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8年8月1到3日海东地区中到大雨,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短波槽加深发展与副高维持且东西摆动及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是造成此次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副热带高压在青海东部稳定维持使降水持续时间较长。研究动力条件发现,700hPa较大的比湿场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散度场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降水区存在的较强的垂直速度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较强的对流有效位能及较大的假相当位温为此次降水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引入以气压、温度、水汽压(或相对湿度百分数)为参数的假相当位温新算法和计算程序来计算地面假相当位温的θ_(se),θ_d,θ_(sed)和θ_r[‰]等物理量。并以θ_r[‰]时间剖面图简例说明其在气象站大降水预报中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13.
“81.7”大暴雨位涡与相当位涡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81.7”大暴雨进行了位涡与相当位涡的诊断分析。位涡或相当位涡是将动力作用与热力作用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物理量,所以它能更有效地显示出系统的一些特点。分析结果表明,位涡与相当位涡中心从高原东北部移到盆地,暴雨区与位涡、相当位涡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何春杨  杜银  谢志清 《气象科学》2024,44(3):512-526
利用GPCP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和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20年7月17—19日长江梅雨大暴雨异常空间分布及成因。结果表明,强降水主雨带在长江下游呈纬向分布,与长江干流位置重合、走向一致、长江中游雨带为西南—东北走向。中高层大气环流出现"两脊一槽"的异常大气环流型,南亚高压主体强盛东伸,副高西北侧水汽通道持续维持,为暴雨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环流背景。17—18日高空西风急流呈纬向分布、副高控制华南、低空西南急流持续加强并东移;19日高空西风急流转为"V"型分布,江淮气旋形成,长江中下游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南侧、副高的西北侧和低空西南急流出口区北侧。"两脊一槽"和"V"型大气环流配置结构使得上层的"抽吸"作用和下层的抬升活动相重叠,伴有江淮气旋的辐合作用,导致强烈的上升运动,易产生大暴雨。过程内高低空急流和副高位置和形态的变化是暴雨空间分布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诊断结果显示,热力因子对抬升活动起主要作用,位涡垂直输送和非绝热加热随气压变化项均有利于位涡增强,假相当位温在500 hPa与850 hPa之差的峰值、强上升运动和位涡高值区与强降水中心重合为本次大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热力与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在500 hPa与850 hPa之差的谷值具有较好前期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对2013年6月26—29日江西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在21°N附近,副高北侧强盛西南气流将水汽向江南北部地区输送是暴雨产生和稳定维持的主要原因。超低空偏南急流的建立、发展和维持是这次连续暴雨过程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低空低涡南侧出现一串近似东西向排列的30~60km更小尺度的强对流系统,它们与大暴雨区相吻合;整层水汽通量密集区的南北界位置和暴雨区南北界位置基本吻合,整层水汽的大值中心的范围和大暴雨中心的范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水汽通量散度最大辐合中心为暴雨的产生输送了大量的水汽,水汽辐合中心与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一致性;强降水落区与假相当位温最大值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16.
曲延禄  张程道 《气象》1982,8(1):2-5
温度对数压力图解亦称埃玛图解,是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热力图解。这种图解作为我国的气象业务用图(中央气象局气图5204)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最近,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用该“图解”查出的饱和状态下的假相当位温θ_(se)或未饱和状态下的假相当位温θ_(se)值,普遍高于用公式计算得到的数值,二者的差值,在许多情况下可达几度甚至十几度,且该差值随气压、气温和露点温度呈有规律性的变化。在图1a中示出了850毫巴和500毫巴等压面上θ_(se)=  相似文献   

17.
用施能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分别找出典型夏季风强弱年1961和1980年,分析水平风速、假相当位温、高度等的逐候变化特征与盛夏季节松嫩流域逐候降水量的关系。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弱对松嫩流域盛夏降水量有显著影响。在强夏季风年,较大的南风、较高的假相当位温、较深的东亚大槽使降水持续偏多。同时还发现,无论夏季风强弱,假相当位温高值总是与多降水相联系。  相似文献   

18.
周玉淑  朱科锋 《气象学报》2010,68(5):612-616
实际大气既非完全是干空气,也不是处处达到饱和的湿空气,而是处于含有水汽但又不饱和的湿空气状态。基于这样一种湿大气状态,在湿大气中广义位温定义的基础上,对不同暴雨类型的广义位温与干大气的位温及饱和湿大气的相当位温做了比较。对2003年江淮流域暴雨过程、2004年华北一次暴雨过程以及2006年碧利斯台风中的位温、相当位温和广义位温分布的对比分析表明:即使是在暴雨系统中,湿空气的相对湿度也不一定达到100%,饱和湿空气相当位温的引入条件不能完全满足。而广义位温的定义用一个表达式就可以表示出于大气、未饱和湿大气以及饱和湿大气这3种大气状态的位温,位温和相当位温则是广义位温的特殊情况。当大气比湿为零时,广义位温就变成位温;当大气比湿达到饱和后,广义位温就变成相当位温。除了可以衔接干大气位温和饱和湿大气的相当位温外,广义位温包含了水汽由干到湿再到饱和的变化过程,更好地体现了大气中水汽的实际分布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由副高南侧偏东气流中波动的西移影响造成浙江东部温,台地区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年平均约1.0次。其灾情有时相当或超过一次正面袭击的台风所造成的影响。如1981年9月22—23日,降雨量普遍有200—350毫米,最大的乐清县盐盘日雨量达709毫米。我们普查了1971—1983年占大暴雨总数90%的7—11月,得到此类“东向”暴雨—大暴雨的前一天08时环流特征是:  相似文献   

20.
一次海南大暴雨过程的能量及螺旋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0月12-14日发生在海南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过程是由热带低压带来的暖湿气流与大陆冷高压带来的干冷空气共同作用产生的,副热带高压的进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假相当位温及地面总能量的分布很好地反映了此次大暴雨过程中的强对流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