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有很多的卫星。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环绕地球的月亮。月亮不仅造成了地球海洋的潮汐。还为我们带来了日食和月食的壮丽景象。月亮上没有大气或海洋。生命在那里无法存在。但是我们太阳系内的其他卫星上的情形又是如何呢?而那些新发现的系外行星是否也可能拥有自己的卫星呢?  相似文献   

2.
海洋潮汐和固体潮汐二者都主要来源于日月引力的影响。这两种潮汐对天文时纬观测的影响其频率是一致的,为了从中分离出海洋潮汐对天文时纬观测的影响,我们需要利用海洋潮汐数据和负荷勒夫数予以推算。我们可以把海洋潮汐看成一具有面密度σ(θ′,λ′)=μH(θ′,λ′)单层负荷,此单层负荷对地球表面上一点(θ,λ)的引力位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3.
海洋潮汐和大气、海洋、海冰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它对地球气候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海潮对流经大陆沿岸或大陆架的洋流有很强烈的作用。潮汐流产生混合湍动;潮汐耗散和内潮波效应对海洋环流的传输和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1995年前后,使用TOPEX/POSEIDON测高卫星资料。建立了十多个海潮模型。研究表明,1994-1996年期间发展起来的正压波海潮模型在深海的精度为2—3cm,空间分辨率为50km量级,在浅海区域的精度显著下降。近年来运用更加成熟精细的流体动力学理论模型,在数据同化技术中使用时间跨度更长的测高资料,已经建立了一些改进的海潮模型。该文使用验潮站潮汐常数、测高资料以及交叉点资料,评估了6个海潮模型在浅海区域(包括中国海海域)的表现,以应用于今后对海平面的研究。初步分析表明,浅海区域的海平面高度的误差仍然相当显著。要发展海洋潮汐模型需要进一步减小潮汐混淆效应,提高长周期潮汐的精度,尤其在浅海区域。模型的改进必将增进对潮汐现象的认识,促进学科间进行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研究(例如潮汐摩擦引起的月球自转的长期缓慢减速、地球内部结构的物理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当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同时三者又恰好在一条视线上,从地球上看去,月亮遮住了太阳,于是发生了日食。同样的道理,当月亮遮住的天体是比较远的行星时,这种天象就叫月掩行星。几百年前,天文学家用望远镜观测月掩星时就已发现被掩的恒星是瞬息即逝地立即消失,而后又干净利落地复现。如果月亮是个有大气层的天体,当月掩星之前,将要被掩的恒星的亮度会逐渐减弱并消失在月亮的东边缘;过一会,被掩的恒星会从月亮的西边缘出现并一点点变亮。正因为没有观测到这种现象,所以从那时起人们已知道,  相似文献   

5.
简要说明了天文地球动力学范畴内所研究的潮汐现象,包括由日月引潮力引起的固体潮、海洋潮、大气潮和由于地球自转轴的极移引起的极潮,以及这些潮汐对地球自转和地球自转的测量产生的效应。重点阐述中国天文学界在这一领域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及潮汐影响地球自转的机制,也就是各种潮汐效应与极移、自转速率变化和章动的关系,包括构建这类关系的理论模型,分析潮汐对它们的影响,利用中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计算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计算弹性或滞弹地球的洛夫数,依据某一地球模型计算潮汐效应或章动序列等等。研究也涉及在测量地球自转参数的不同技术中各种潮汐效应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及其改正,并涉及与潮汐有关的观测方法的优化和数据处理过程的改进。最后介绍了中国学者所发现的脉冲星的周期和周期变率测量中的潮汐效应,尽管它们的量级甚微,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9日,看到英国《每日邮报》网站上的文章:下周的超级月亮会扰乱地球气候吗(Could“supermoon”next week disrupt Earth’s weather?)第一次了解到超级月亮的说法,此后密切关注相关报道,好似在倾听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张瑞玉  李焱 《天文学报》2012,53(4):274-290
通过计算双星演化中的角动量转移,研究了潮汐作用下双星系统自转与公转周期的变化以及潮汐作用对双星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密近双星系统在主序演化时,潮汐摩擦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转与公转达到比较接近的状态,此后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调整才能使自转与公转达到同步转动.物质交换阶段开始后,半相接双星系统更容易出现非同步转动,而相接双星系统物质交换很难破坏系统的同步状态.同时比较了非同步双星模型与同步双星模型演化曲线在赫罗图上的不同,结果表明非同步模型在物质交换阶段主星演化曲线向赫罗图光度和有效温度高的方向移动.最后通过对统计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采用该模型可以解释观测上双星超过潮汐锁定时标后仍然存在非同步转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对地月系统而言, 在很大程度上角动量守恒是正确的. 地月距离的变化主要是受到月球引起的潮汐能量耗散的影响. 根据月球的平均运动和它的长期加速度, 就可以计算出月潮能量耗散的数值. 海洋是潮汐能量耗散的主要区域. 由于潮汐的高度正比于月球对潮汐隆起的万有引力, 由此可导出总的月球潮汐摩擦力正比于月球平均运动的平方. 如果采用月球平均加速度数值-20.72$''\cdot$cy-2, 就可以推算出35亿年来地月之间的距离以及回归年日数和朔望月日数的演化. 此理论结果与古生物钟的数据进行比对, 两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使用一系列的模拟,包括了不同的轨道参数、主并合与小并合,以及不同的恒星盘自旋角动量与轨道角动量的耦合方式,来研究盘星系的并合过程中,顺行交会和逆行交会对并合过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并合时标、轨道形态、星系的恒星及暗物质成分剥离效率、星系的形态变化,以及形成的潮汐结构等.研究发现,由于在并合过程的前期,逆行并合的恒星剥离效率要明显小于顺行并合,因此会形成小得多的潮汐结构.但与通常认为的相反的是,与顺行并合相比,逆行并合并没有显著改变轨道形态和增大并合时标,对恒星成分的剥离效率也没有显著的影响.与顺行与否相比,潮汐半径在小并合时,卫星星系恒星成分被潮汐剥离的过程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潮汐半径与恒星盘标长相等的时刻可以被认为是卫星星系恒星盘瓦解的时刻.  相似文献   

10.
张鸿  张承志 《天文学报》2002,43(2):197-204
给出了轨道面接近赤道面的轨旋同步卫星的正常重力场在等势面上分布的展开式,并讨论了潮汐对其正常重力场的影响,利用这一方法,讨论了伽利略卫星正常重力场及其在等势面上的分布,以及木星的潮汐对伽利略卫星的正常重力场的影响,计算表明,潮汐对伽利略卫星的正常重力场影响不大,其径向的影响grt大约是10^-3-10^-5m/s^2的量级,与重力场在经度和纬度方向的分量接近,通过估算,月球的重力场所受到的潮汐影响要比绝大多数伽利略卫星受到的潮汐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早在东汉就明确发现了月亮运动的迟疾现象,在隋代以前的六部历光(乾象历,景初历,元嘉历,大明历,正光历,甲子元历)中就列有月行迟疾的有关数据。在本中对这些数据的精度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表明,它们与利用克普勒方程运算得到的数据之间的均方偏离为0.3古度左右。利用这两类数据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比较,其均方偏率也只有0.4古度左右。它们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按近点月日期的平均值更为接近,其均方偏离只有0.2古度左右,表明这些数据是当时月亮平均运动的反映,显示了当时人们对月亮运动的观测精度已经相当高了。但是六部历法中推求月亮运动的方法会产生较大积累误差,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比较可短,在一个近点月左右的时间内,这种积累误差最大值有时可达8古度左右。  相似文献   

12.
月亮的圆缺周期变化可以说是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了。中国古代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支配下,经常把天象与地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古人对月相变化也作过类似的联想。比如,古代认为,河海里的蚌蛤具有“灵性”,它们体内珍珠的光芒与月亮是相通的,会随着月相变化而转明转暗,这在古代的诗文中有很多有趣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世界时中短周期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最大熵功率谱方法分析了我国测时系统中三年的观测资料,从谱密度中分辨出有111、98、61、48、38、33和30天的短周期,潮汐的短周期波动也明显地存在。O_1、M_2、M_F、和M_m四个月亮项的估算幅值均在1ms以内,对测定UT的最大影响在2ms左右。由M_f和M_m波估计Love数K为0.266±0.043,由M_2波估计组合数A为0.72±0.21。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上映的电影版《蓝精灵》让我们重温了快乐纯真的童年时光,也对其中那轮美轮美奂的蓝色月亮充满了期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话情结,每个人心里或许也都有一轮自己的“蓝月亮”,仰望星空,我们不禁会问蓝色月亮真的存在吗?  相似文献   

15.
地球重力场的海潮效应可以看作是一种负荷影响,海潮负荷对重力场的影响在某些台站(例如大洋中的岛屿以及沿海岸地区)可达微伽的量级,因此在高精度的地球重力场的研究中必须加以改正.从理论和方法上研究了海洋负荷潮汐对地球重力场的影响,在推导过程中回避了将点负荷密度展开为球谐函数,而是直接以负荷引力位为基础,并将海潮潮高引入表达式中,推导出了海潮对地球重力场影响的有关公式,同时探讨了在毫微伽精度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潮汐是大海特有的一种现象,久存海边的人会发现:海水每天都有规律地上升和下降,仿佛人的呼吸一般(如上图所示)。海水这种奇特的运动,经常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有时特殊的地理环境会造成壮观的大潮(如钱塘江大潮),成为特别的景观,也留下许多诗词佳作。  相似文献   

17.
观测角     
今年10~11月间,天空中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天文现象,可说是精采纷呈,美不胜收,其中有几个还是数十年才得一见的。10月9~10日:月掩毕宿五月掩星是个有趣天象,是天文爱好者们的重要观测项目。就某颗被掩天体来说,天体从月亮边缘消失到从另一边缘重现,最长约...  相似文献   

18.
月亮最引人注意的现象应该是它的盈亏变化了,古人很早就知道了月亮的这种奇妙的形态、亮度变化。并且发现这个变化有非常固定的周期,于是把这周期也称作“月”,成为后世历法的重要单位。  相似文献   

19.
高布锡 《天文学报》2005,46(3):322-330
月日潮汐摩擦和地球惯量矩变化是日长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本文中,利用最新的地球物理和古生物钟数据,对过去15亿年以来的月日潮汐摩擦、地球惯量矩变化和日长长期变化等作了数值对比研究.由此得到二个重要结论:一是仅利用地球的自转形变不能解释J2的变化,这说明地球的重力分异现象至今仍存在着;其二是在几亿年前的潮汐摩擦比现在大得多,若取潮汐耗散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时,理论结果与由古生物钟得到的回归年日数和朔望月日数数据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潮汐应力、构造应力、地震断层和岩石破裂滑动理论的基础上 ,建立了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作用的力学模式 ,该模式将潮汐应力与地震应力作用相结合 ,描述了沿地震主压应力和地震主张应力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力学作用方式 ,从而切入潮汐应力触发地震的物理机制 ,认为潮汐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在实质上归结为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的促滑作用 ,这种促滑作用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在此模式基础上 ,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的不同类型地震的潮汐触发性进行了研究 ,内容包括 :计算了中国及邻区一千多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 ,分析了这些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 ,按纬度区域统计了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类型以及它们与潮汐应力作用方式的关系 ,得到了如下结论 :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的比例随区域纬度增加有减小趋势 ,其中 ,走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低纬区较大 ,而倾滑斜型断层的比例在中高纬度区较大 ;对整个统计区域而言 ,受增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数比例大于受减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 ;对不同的纬度区域 ,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与之促滑的发震断层类型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最后 ,本文将中国及邻区受到潮汐触发作用的地震按构造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