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8年8月25日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发生了6.8级地震之后,10月6日当雄县发生了6.6级地震。对比分析了这2次地震的震害特征,探讨了两地灾害损失不同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军  尼玛  尚荣波 《高原地震》2008,20(4):40-44
介绍了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6.6级地震的基本情况,认为当雄6.6级地震势必对西藏的中部及东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次地震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县发生了6.6级地震。震后,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迅速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周密安排和部署地震应急处置与救灾行动。简要介绍了当雄6.6级地震的应急行动和灾害特征,提出了减轻地震灾害、提高地震应急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兴海6.6级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洪斌  索南 《高原地震》2001,13(1):60-65
2000年9月12日青海省兴海县发生6.6级地震,青海省地震局为本次地震进行了地震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  相似文献   

5.
2000年9月12日在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西南发生了6.6级地震。震后发现,青海省6个专业台站的地震波速比在震前出现了下降-低值-发震的过程。波速比空间分布在兴海地震前形成了一个椭圆形的异常分布区,异常波速比的地震占总地震的73%。另外,在武台的尾波持续时间在兴海地震前显示出了较为完整的异常过程。  相似文献   

6.
2004年4月6日凌晨2点24分左右,阿富汗东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发生里氏6.6~6.8级强烈地震。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震感明显。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兴海6.6级地震前青海东部电磁学科所反映的异常特征,并对兴海地震的孕震过程予以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德令哈6.6级地震前甘肃地区前兆异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地区12个观测台包括三大学科(地电,水氡、气氡、水位,应力)共16个测项的观测资料,经去倾付氏分析及用日均值、5日均值、月均值等方法进行处理分析。分析发现,在2003年4月17日青海德令哈6.6级地震前,这些台项出现了较多远场前兆异常,并对6.6级地震与这些异常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2003年4月17日德令哈6.6级地震烈度调查、区域地质地貌及地震地质灾害等进行了描述,并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推测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宏观震中。  相似文献   

10.
对青海省现有的形变和深井地温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发现在2000年9月12日兴海6.6级地震前,德令哈地应力、乐都倾斜、祁连深井地温、平安深井地温均有前兆异常存在,在此基础上对于出现的异常现象给出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地震动斜入射条件下海洋场地简化为理想流体海水-两相介质海床-弹性固体基岩系统模型,通常假定为静水液面条件。本文以地震动SV波为例,推导了表面波条件下海洋场地动力反应解析解,研究了表面波条件对海水动水压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表面波频率在大于0.5Hz时对海水动水压力几乎无影响,在小于0.5Hz范围内有影响,且越接近水面、频率越低时影响越显著。实际地震动卓越频率通常大于0.5Hz,因而地震动作用下采用忽略表面波条件的静水液面假定是合理的。进一步结合线性波浪理论,研究SV波和波浪联合作用下表面波条件对海水动水压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波浪属于低频荷载且频率通常小于0.5Hz,在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表面波条件的影响较地震单独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加卸载响应比的自然概率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棋福  尹祥础 《中国地震》1996,12(3):269-274
从Gutenberg-Richter的分布关系出发,以应用最多的以√E为响应量的Y3为例,对模拟生成的满足G-R关系和均匀随机分布的事件探讨了加卸载响应比的自然概率分布,同时,还与首都圈地区的一组实际资料得到的自然概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量有保证的情况下,反映系统临近失稳程度的加卸载响应比Y3的自然概率分布基本稳定,随机出现加卸载响应比高值的自然概率很低,因此,实际观测到的高响应经值确  相似文献   

13.
Analysis on responding ability of well-aquifer system to precurs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Response of water level of borehole to micro-dynamic information such as seismic wave, solid tide and air pressure, etc, had been paid attention to long before and many researches had been carried out. It is concluded that abilities of micro-dynamic recording a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observation wells and even for the same well, responses to micro-dynamic information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are different. Long-period events (precursors)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are recorde…  相似文献   

14.
E. Carlier 《水文研究》2008,22(5):697-702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is used to simulate particle tracking along a fractal path. The particle tracking is modelled as the sum of elementary steps with independent random variables. An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is obtained for each elementary step and a Gamma distribution or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is then deduc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al dispersivity and the elementary step is given. It is theoretical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fractal dispersion is subdiffusive and that the linear dispersion coefficient and the linear dispersivity decrease with the mean travel distance. A review of some fractal models showing an increase of the linear dispersivity is given and an explanation that shows why these models may be not correct is proposed. It is shown that the results presented are in agreement with other studie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ractional calculus to diffusion transport. Lastly, a relation betwe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and the order of the fractional Langevin equation is proposed.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均匀土-桩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本文以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为基础,结合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均匀土-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中土体采用等效线性模型,利用面-面接触单元考虑土体与结构交界面的状态非线性,计算与试验得出的规律基本一致。桩基与土体间发生了脱开再闭合和滑移现象。桩身应变幅值分布呈桩顶大、桩尖小的倒三角分布,角桩的应变幅值较大,边排中桩和中桩的应变幅值较小。桩土接触压力幅值呈桩顶小、桩尖大的三角形分布。在沿振动方向的三排桩中,边排桩的滑移比中排桩的滑移量大。通过计算分析与试验的对照研究,验证了采用的计算模型与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为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镜泊湖火山地区电性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黑龙江镜泊湖火山地区做了 30个点的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结果表明 :测区为非一维结构 ,中部为二维结构 ,走向为北东向。上下大致可分为 3个电性层 ,电阻率上部为中阻 ,中部为高阻 ,下部为低阻。测区四周电阻率高 ,中部有一个截面不规则的北东向拉长的低阻立式柱状体 ,该柱体的电阻率从上到下也呈“中 -高 -低”形式  相似文献   

17.
详细研究了离石北部一带阶地的地层地貌特征,并尝试对吕梁山山体的隆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该区有过三次间歇性隆升,并且三级阶地形成以来即晚更新世早期山体隆升相对快速强烈,二级阶地形成以来即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时期山体隆升处于相对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1303年在山西洪洞附近发生的8级巨大地震, 是中国根据现存较为详细的文献记载史料所确定的最早的一次8级地震。 这次地震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而地震所在区域至今仍有持续不断的小地震活动。 本文根据地震破裂区1981年至2013年的中小地震精定位地震目录, 采用震源断层面拟合方法, 反演得到了1303年山西洪洞地震的震源断层面参数: 走向19.3°、 倾角88.5°、 滑动角-170.0°。 断层面长75.5 km, 宽26.2 km, 深度为地下11.12 ~37.35 km。 将地震破裂区的地震精确定位资料以近东西向的洪洞断裂为界划分为地震北段和地震南段, 分段进行地震震源断层拟合, 反演得到洪洞地震北段震源断层面参数: 走向13.7°、 倾角76.6°、 滑动角-157.6°。 断层面长32.7 km, 宽21.7 km, 深度为地下11.97~32.86 km; 南段震源断层面参数: 走向20.3°、 倾角87.1°、 滑动角-154.6°。 断层面长45.9 km, 宽16.6 km, 深度为地下9.32 km~25.50 km。 无论是分段还是不分段, 反演得到的洪洞地震震源断层均是右倾的近直立断层, 属于右旋走向滑动性质。 分段计算得到的地震北段震源断层深度比南段更深, 将反演得到的震源断层与临汾盆地深部构造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对比, 北段震源断层深度及倾角大小与深地震剖面推测得到的深大断裂几乎相同。 震源断层在地表的投影与洪洞地震的高烈度区能够较好地对应。  相似文献   

19.
多层框架结构弹性和弹塑性动力响应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构在静荷载作用下,考虑材料塑性变形所得到的结构某点的位移响应大于不考虑塑性变形(即认为结构为完全弹性)所得到的位移响应。通过基于LSDYNA程序的计算分析发现,相同的结论并不适用于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进入弹塑性阶段后,可以认为结构的动力响应受两个因素影响:(1)刚度降低引起结构振动特性的改变;(2)塑性变形引起的位移增长。这两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决定了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由弹性阶段过渡到塑性阶段后的各种响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基于ABAQUS的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在仿真过程中直接模拟真空度,并通过ABAQUS的二次开发平台编写排水板单元子程序,对软土地基的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进行仿真和固结分析,并与真空荷载换算为堆载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这种仿真模型更接近实际,分析地基变形与实际情况一致;塑料排水板单元子程序合理,可以有效减小分析误差。对天津港某软基的加固工程进行了建模仿真,其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吻合,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通过计算不同泊松比、加固区宽度条件下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最终沉降量,分析得到了相应泊松比、加固区宽度的沉降修正系数,对类似的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