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等维新息模型的建模过程及其精度评定方法,并以某矿区地表沉降实测值为依据,建立等维新息模型对其沉降趋势进行预测,在对预测值进行残差修正后,经实测结果对比,与沉降趋势相符合,验证了等维新息模型在地表沉降预测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不等时距灰色模型在深基坑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灰色模型多适用于等间距序列监测数据的模拟预测,而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使所获得的监测数据是不等时距的。研究了基于不等时距灰色预测方法的深基坑变形预测模型,应用深基坑工程变形的实际监测资料,对其预测精度及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比较与论证。结果表明,不等时距灰色模型预测深基坑变形的精度及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GM(1,1)等维新息模型的矿山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M(1,1)灰色模型的建立过程及模型的精度评定方法,采用等维新息模型对某矿工业广场的沉降趋势进行了预测,并用残差序列建立GM(1,1)模型进行修正,通过与实测的结果对比表明,模型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模型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4.
灰色预测方法在深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讨论了利用灰联联分析研究基坑这坡位移列与基坑周边公寓位移数列之关的关系,并将二者进行迭加生成一新的位移数列,而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分别对以上三个数列进行预测,最后利用预测结果指导基坑施工 。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讨论了利用灰关联分析研究基坑边坡位移数列与基坑周边公寓位移数列之关的关系,并将二者进行迭加生成一新的位移数列,而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分别对以上三个数列进行预测,最后利用预测结果指导基坑施工。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地下空间的利用需求急剧增长,引发的深基坑工程事故也随之增加。因此,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变形预测分析,及时、准确地反馈基坑变形动态,对工程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叙述了变形监测灰色GM模型预测方法,并以重庆越洋广场监测项目为例,分析基于小波变换前后的预测效果和精度水平。结果表明,灰色模型能够达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基坑变形难以建立准确的计算模型进行预报问题,本文运用非等时距灰色-马尔科夫链对深基坑变形量进行预测。首先基于原始实测数据,建立非等时距灰色预测模型;然后采用马尔科夫链对预测值残差序列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对潍日高速跨铁路转体桥深基坑4个测点的变形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灰色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预测值后验差为0.07、0.37、0.16和0.33,精度等级均为1级,该模型为深基坑变形预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在建筑物变形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建模原理和方法,并采用该模型对实际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在小样本、贫信息和波动数据序列等情况下对变形监测数据做出比较准确的模拟和预报,从而能够为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比较了GM(1,1)预测模型的不足之后,提出一种实时引入新信息的等维新息和等维灰数递补组合动态预测方法。首先同常规预测法作了比较,然后进行了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变形发展趋势预测及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11.
高层建筑物(群)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高层建筑物(群)的地基处理一般采用深基坑开挖技术,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施工难度及要求越来越高,周边建筑物及深基坑施工安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采用适宜的变形监测技术,并对获得的系列资料进行变形分析,进而为信息化施工奠定基础。通过多个深基坑开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工程变形监测与信息化施工正显示和发挥着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就工程实践为例,对该系统方法及其运用效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测斜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通过该技术在合肥市某特大基坑中的实际运用,总结了测斜技术在深基坑监测中出现的若干关键问题,并分别从测斜管的布设、测斜管的埋设、精度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成都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实测数据,建立该基坑的独立坐标系,并对基坑测斜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独立坐标系下基坑各个特征监测点Pi的三维坐标(Xi,Yi,Zi)及变形值Ci,组成监测点的4个参数(Xi,Yi,Zi,Ci)。利用Matlab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色阶变化可发现基坑各部分的变形特征。可视化分析方法较单数据分析方法更直观,且可进行整体分析,为基坑变形数据分析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深基坑变形监测中,水平位移是反映基坑变形最直接的物理量,如何及时有效地获得准确反映基坑变形的位移数据尤为重要.监测研究以安徽省节水技术推广研究中心大楼基坑变形监测为例,使用高精度徕卡0.5″全站仪,采用棱镜强制对中的方法,对该深基坑的支护顶或坡体的特定方向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同时,对监测中工作基点和监测点布置方法、监测流程以及精度优化等进行了探讨,为后期相关工程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坑监测是保证基坑工程安全施工和运行的重要手段。基坑的变形受到较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很难用力学模型或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和预测。本文引入维纳过程对基坑变形数据进行建模,然后,在历史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卡尔曼滤波对基坑变形进行预测。应用实际监测数据和基于维纳过程的预测模型,进行了某基坑监测数据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根据历史监测数据进行较为准确、高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北京地铁车站某明挖深基坑在砂卵石地层的工程实例,首先论述了该工程的工程概况、基坑监测的内容、监测频率及监测周期;其次通过基坑开挖引起基坑周边土体荷载变化原理理论分析了地表沉降、桩顶水平位移、桩体水平位移分布的特点;最后通过实际监测数据总结了监测结果,运用监测时程变化曲线图表了说明监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的不同与吻合之处,为今后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处理风险事务和工程安全事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丹丹 《东北测绘》2014,(2):203-205
在变形监测过程中,获取监测资料以后,通过对高层建筑物观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掌握地基随时间的沉降规律,预测其下一步的变形趋势,并为可能发生的变形做好必要的准备,减少因非预计沉降带来的损失。灰色模型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及预测分析方法,本文在简单介绍了灰色模型分析法的基础上,利用灰色模型分析法预测了变形监测数据,并得出了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地震预测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至今没有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地震预测方法。本文首先从地震预测的角度出发,探讨了GPS地壳形变监测在地震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其次利用江苏省的前兆数据进行了地震预测尝试,尝试结果表明,地震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GPS进行高精度变形监测的新模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提出一种GPS变形监测的新模型:用变形后的监测点和基准点上的载波相位观测值组成双差观测值ΔΔ↓φ0‘(含整周模糊度ΔΔ↓N及整周计数ΔΔ↓Int(φ)),用变形前的监测点位置和基准点位置计算的双差值为ΔΔ↓φc,从ΔΔ↓φc和ΔΔ↓φ0‘之差中可求出变形矢量Δμ。如果变形量很小,对该差值的影响远小于1周,则在数据处理时可绕开“周跳的探测与修复”及“整周模糊度的确定”等问题,使数据处理大为简化。该模型还可用于基线向量的精处理。我们用测试软件对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大量,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原理及数学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