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广西是一个地质环境脆弱、地灾频繁发生的地区.频发的地质灾害不断威胁着广大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改革开放给城市区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新一届中央政府认为城市反哺农村的时机成熟了,而建设新农村的前提是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活动便在全国各地开展,广西也于2006年12月8日在全区范围内拉开了声势浩大的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培训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浅谈广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从地质灾害防治的角度,在源头上预防或减轻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及危害的前期工作,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广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山地多,岩溶发育,河流切割强烈,山体边坡岩土体性质差,稳定性差,是地质灾害多发的省区之一.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已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广西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在广西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对广西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涉及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5年,是广西地质灾害频发的一年.由于2005年广西部分地区连遭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袭击,共发生地质灾害1239起,比2004年增多了近一倍,但是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伤人数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往年大体相当.取得这样的成效,主要归功于广西各级政府、广西国土资源厅、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和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防治工作的重视,以及近年来他们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了五个"加强"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广西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区,2005年广西很大一部分地区连遭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导致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比往年多了近一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伤人数得到了有效控制,与往年大体相当,这归功于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笔者对2005年广西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分布特点以及预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增强广西的抗灾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5.
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土资源部3月份也提出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6大举措。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西该怎样做?这是每一个广西国土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本刊特邀广西国土资源厅有关部门的领导就这一问题发表见解。望全区广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己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土资源部3月份也提出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6大举措。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西该怎样做?这是每一个广西国土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本刊特邀广西国土资源厅有关部门的领导就这一问题发表见解。望全区广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前沿斜坡地带,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复杂,以致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广西面积的96.65%.据统计,广西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860处,地质灾害易发区(村)533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村威胁195.05万人生命和125亿元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隐患点80%分布在农村.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在2013年度广西地质灾害实时监测系统建设示范工程总结会议上,广西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第4期建设通过专家验收,标志着广西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已经基本建成。2009年以来,广西国土资源厅积极打造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在历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发挥巨大作用,正如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应急处处长胡杰所说,广西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起步早,仪器数量多、品种全,并形成了一个系统平台,这项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高科技利器助阵,为地灾预警找到突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农村人口比重大,贫困人口还比较多,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强国富民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从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出发,地籍应当成为广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地丘陵和岩溶地貌广布,地层岩性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截至2021年底,全区初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3494处,地质灾害易发村6188个,强风化高陡斜坡8094处,威胁人口约200万人,威胁财产约141亿元.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新征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西地质灾害防治虽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发生次数,人员伤亡等均呈现上升趋势,专家指出,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亟待从立法、预警治理等方面加快步伐。当前,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如何?年初,记者采访了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何小明站长。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的地质灾害防治历程中,2006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广西各地突发地质灾害频繁、加剧,我们经历了一场抵御地质灾害前所未有的艰巨斗争.据初步统计,2006年1~9月广西共发生地质灾害2032起,按引发因素分:属自然因素1550起,人为因素482起;按地灾种类分:滑坡871起,崩塌1040起,泥石流77起,地面塌陷32起,地裂缝12起.地灾造成71人死亡,1人失踪,1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2906万元.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据初步调查,全区已发现地质灾害点4530处,其中滑坡1100处、崩塌1700处、泥石流30处、地面塌陷1750处,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地质灾害点1200处。1992年以来,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共359处,造成369有死亡,260余人受伤,经济损失约1.74亿元。 灾魔无情人有情。在抗地质灾害一线上,广西国土资源工作者勇斗灾魔,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2003年4月18至2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表彰会”,广西的柳州市、永福县、田林县等3市、县的国土资源局荣获先进集体,陆舟等7人荣获先进个人。为表彰先进,激励后人,本刊对这些先进集体和部分先进个人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4.
桂林山水名扬天下,是百姓乐于居住和游玩之所。然而,美丽的地貌带给桂林的,还有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脆弱的地质环境,且因雨量充沛,再加上矿山开采、开山修路、劈山建房等强烈的人为工程活动,诱发和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致使桂林市成为广西地质灾害易发、高发区之一。广西33个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县,桂林市就占了6个。  相似文献   

15.
广西是全国7个地质灾害多发省区之一。据调夼,日前广西还有3822处地质灾害处在不稳定状态,有13万人受到威胁,潜在经济损失超过3亿多元。近些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建设步伐的加快,广西加大了城市建设及公路、铁路、水电等基础性建设的步伐,人为工程活动的增加,诱发和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严  相似文献   

16.
正广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地质灾害防治任务重。2020年上半年以来,我国华南地区暴雨明显增多,广西连续发生时间长且集中的强降雨,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广西自然资源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然资源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组织领导2020年  相似文献   

17.
《南方国土资源》2004,(4):39-39
2000年广西共发生地质灾害386处(其中较大级突发性地质灾害39处),死亡128人,伤104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万元。主要发生在桂林市、河池市、玉林市、贺州市。2001年广西共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506处(其中较大级以上的8处),死亡21人,伤40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185万元以上。主要发生在桂林市、河池市、贺州市、崇左市、百色市、玉林市、梧州市。2002年广西共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828处(其中较大级2处),死亡48人,伤43人,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以上,间接经济损失1亿元。主要发生在桂林市、贺州市、梧州市,南丹、大化、东兰、凤…  相似文献   

18.
梧州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城市,四面环山,地质条件复杂而脆弱,由于历史和人为因素,一到汛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被列为广西地质灾害易、高发区.平民冲当属山城梧州居民劈山建房的一个缩影,山坳内密密匝匝的居民老宅依山而建,场面壮观,但埋下的滑坡隐患让路过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禁不住捏把汗.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崩塌、海水入侵、瓦斯爆炸等。地质灾害已成为造成我国人员伤亡的主要灾害之一,平均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上百亿元。受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等不良自然条件的影响,广西是全国7个地质灾害多发省(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基本情况 溪口镇位于奉化市西北部,全镇区域面积380.6平方公里,下辖55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常住人口8.5万余人,外来人口2.5万余人.由于我镇地处四明山丘陵地区,地域范围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在受极端气候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呈现频发、多发、群发态势,特别是2009年"莫拉克"台风期间,地质灾害给我镇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