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钻一井”钻探施工技术概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达张伟 《中国地质》2005,32(2):184-194
文章介绍了中国第一个硬岩、深孔、连续取心钻探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钻探实施情况,涉及该井的钻探技术设计、钻孔结构和套管程序、进行取心钻进、扩孔钻进和纠斜钻进时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此外,还介绍了科钻一井的施工过程以及在钻进施工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和采取的解决措施、获得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的来说,科钻一井施工采用了许多特殊和新型的钻探技术,施工获得了高效、优质和低成本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珊瑚礁能够灵敏地记录过去气候变化过程,对于长尺度气候记录而言,高精度的地层年代框架能为区域和全球事件对比提供精确的年代约束。文章以南海西沙群岛琛科2井的珊瑚礁钻孔为研究材料,选取对沉积旋回反应灵敏的非磁滞剩磁(ARM)作为气候替代指标进行旋回分析。ARM分段深度域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其存在稳定的代表斜率调制周期约1.2 Ma和长偏心率周期约405 ka的沉积旋回。基于以上识别出的沉积旋回,分别利用轨道参数理论滤波曲线对0~878.21 m的深度域ARM数据序列进行分段天文调谐。最终将珊瑚礁起始发育的天文年代厘定为约19.2 Ma,分辨率可以达到十万年的轨道尺度,可以与Sr同位素年代相互校准。时间域的ARM频谱分析发现,整个中新世以来约1.2 Ma的斜率调制周期在南海珊瑚礁沉积地层中最明显,约405 ka和约95 ka的偏心率周期及约173 ka的斜率调制短周期均不连续。这表明斜率调控的百万年尺度的轨道周期可能对南海珊瑚礁的演化起着主要的调控作用,而珊瑚礁沉积记录的主控周期的改变可能是其对南北半球冰川作用气候效应的及时响应。  相似文献   

3.
樊腊生  王达 《探矿工程》2008,35(7):72-76
简单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钻探施工技术路线和钻探施工情况,提供了一些原始数据和科钻一井钻探施工完成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4.
“科钻一井”一开井段采用了钠膨润土-高粘CMC泥浆体系,视漏失情况添加GD-Ⅲ随钻堵漏剂,满足了施工携带岩屑和堵漏防漏要求。介绍了该井一开井段的泥浆技术,并对泥浆成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南海西沙海域西琛1井生物礁的性质及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沙海域西琛1井生物礁主要是由红藻门壳状珊瑚藻、有节珊瑚藻和绿藻门仙掌藻等钙藻组成的植物礁,其次为珊瑚礁.礁相类型主要有礁核相和礁后泻湖相.岩石矿物成分单一,以碳酸盐矿物为主,包括低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结构组分有生物骨架、粒屑、泥晶和亮晶;结构类型有生物格架、生物障积、生物节片、生物捆扎和生物粘结结构.岩石类型包括骨架石灰岩/白云岩、粘结石灰岩/白云岩、粒屑石灰岩/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有粒间孔、生物体腔孔、藻架孔等原生孔隙和铸模孔、裂缝、颗粒内溶蚀孔、藻类溶孔、扩大的粒间溶孔等次生孔隙.孔隙组合类型以粒间孔 溶孔 晶间孔最为发育,储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白垩纪科学钻探松科一井(主井)钻探工程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科一井是为获取白垩系完整的地层资料而在我国松辽盆地布置的环境科学钻探工程,是国家973计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要介绍和总结了松科一井(主井)施工情况和所取得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7.
设计井深1810 m、完钻井径157 mm、需在松辽湖盆穿透一层含油气构造的松科一井(主井)科学钻探工程,采取自制底架提升平台高度安装井口防喷设施、改造TJS-2000E型水井钻机升降系统提高设备起重能力、研制水力出心装置克服加长加重大口径钻具出心困难、引进石油钻井高速离心除泥机控制泥浆固相含量、根据工程条件无附件焊接套管表层固井等配套技术,成功地完成了国家“973计划”项目“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对工程的规定任务,为高质量、低成本实施大陆环境科学钻探工程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页岩气调查黔地4井钻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地4井是部署在渝东南凹陷褶皱带濯河坝向斜南段的一口页岩气地质调查井,全井取心,设计井深2400 m,完钻井深2258 m。项目通过钻探设备、钻具(钻头)选择和井身结构优化设计等,使钻头最高寿命达466 m、钻效提高10%以上。全井平均机械钻速1.78 m/h,钻月效率535 m,其中二开钻月效率704 m,达到了快速、安全钻探目的。  相似文献   

9.
朱永宜  王稳石 《探矿工程》2009,(Z1):388-392
松科一井是中国政府"973计划"项目为获取陆相白垩系地质资料,在中国松辽盆地布置的科学钻探工程,由南井和北井两个子工程组成。北井采用水源钻探设备与地质岩心钻探工艺组合,完成了井深1810m的钻探工作,在要求连续取心的1630m井段中,获取直径Φ96mm的岩心1542m,岩心采取率达95%。介绍了北井在钻探工程技术配套上取得的一系列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0.
“科钻一井”主要技术方案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达  张伟 《探矿工程》2001,(5):52-54
介绍了“科钻一井”主要技术方案及目前施工进展,根据实际情况,对“科钻一井”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许刘万 《地下水》1999,21(3):125-128
针对国内外工艺与设备发展情况,笔者就水文水井钻探特.或以及施工工艺方法,用实际事例概述了水文水井钻探领域的主要进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近系热储层回灌井钻探工艺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新近系热储层回灌井成井结构进行室内模拟试验,探索了因回灌井自身结构特点不足而造成回灌不畅的原因,初步探讨了适合天津地区孔隙型回灌井的施工工艺及井身结构.  相似文献   

13.
水文水井钻探工艺及设备发展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外工艺与设备发展情况,就水水井钻探特点以及施工工艺方法,用实际事例概述了水水井钻探领域的主要进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探矿工程》2007,34(3):21-2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王达、张伟、张晓西等著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钻探工程技术》一书于2007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88万余字,由刘广志院士和李世忠教授撰写了序言,全面介绍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的钻探施工理论与工程实践,汇集了科钻一井钻进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数据、资料,展示了我国在科学钻探工程研究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相似文献   

15.
《地学前缘》2017,(1):216-228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已经进行了十余年(2005—2016),松科1井于2007年完钻,松科2井于2014年开钻,预计2017年底完钻。该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实施"2井4孔"钻探,打穿松辽盆地白垩系,获取万米连续高分辨率的陆相地质记录,用以研究白垩纪时期的温室气候变化,以期更好地应对全球变暖使人类面临的挑战。据此确定松科2井的选址原则:地层沉积记录连续;以沉积岩为主,尤其是以湖相细碎屑岩为主;厚度尽可能薄;构造简单;地面施工条件好。松科2井选在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中沙河子组湖相泥岩最为发育的宋站地区。钻探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断陷层序的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钻遇主要岩性为含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互层序列,以河湖相反映还原环境的暗色岩系为主。期间穿过断陷层顶(T_4)、底(T_5)界面,上下白垩统界面和白垩系/侏罗系(K/J)界面等反映区域构造-成盆作用的重要地质界线,还会取得与白垩纪超静磁带(CNS)和全球大洋缺氧事件(OAE-1)等重要地质事件相对应的连续岩心记录。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主办的“商务部TCDC(Technical co-operation among developingcountries)水文水井钻探技术培训班”于2004年8月1日正式开班,8月2日下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仪式。开学典礼由中国地质科学院董树文副院长主持,出席开学典礼的有: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李志坚副司长、陈有芳处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与外事部彭齐明主任、蒋士金  相似文献   

17.
陈春江 《吉林地质》2010,29(4):117-119
本文针对松原油页岩钻探施工中偶见的"井喷"孔,提出了封井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详细介绍了大口径钻探在流砂层中的成井工艺及负压钻井;并对灌柱桩的沉渣钢筋笼上浮、混凝土灌注桩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罗布泊盐湖地区进行钻探施工工艺的探讨,结合施工中的实际特点,总结出较适用的钻探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