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文章首先对地电观测系统中的外线路如何保养和维护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影响地电观测资料的外线路漏电、测量电极漏电、线间漏电分别从根源、表现特征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为确保地电观测资料的连续、可靠、完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地电观测由测量区、外线路和观测仪器及辅助设备组成。观测系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且故障较多,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常见的干扰及故障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电观测对区域的观测环境变化以及细微电磁环境和观测系统的变化都有非常灵敏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前言长春合隆地震台是中国地震局 类基本地磁台 ,正式出版的地磁观测报告及磁暴报告与 4 0多个国家 (或地区 )实行资料交换。1 981年 ,台站投入形变电阻率 (简称地电 )观测 ,设置 N4 5°E,N4 5°W两测道 ,为十字型对称性布极 ,供电极 ( A、 B)极距为 2 0 0 0 m,1 992年改为 1 3 0 0 m,测量极 ( M、 N)极距为 4 0 0 m。观测中心点位于地磁观测室南 1 70 m处 ,供电线 ( A1 B1 )在地磁观测室及记录室西侧 ,垂直距离 1 50 m;供电线 ( A2 B2 )在地磁观测室及记录室东侧 ,垂直距离 1 1 0 m。地电观测证明 ,向 A、 B电极供电时 (直流 2 .4 A…  相似文献   

5.
1 地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地电供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 ,已成为全国既有地电手段又有地磁手段台站存在的通病 ,已严重影响这些台站正常记录 ,特别是垂直分量 ,其跳变幅度在 1~ 2 0 n T左右。超过《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环境干扰水平小于 0 .1 n T,地电干扰已超出《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 。为解决地电供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 ,我们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 ,图 1 蒙城台地电、地磁布局相对位置分布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试图寻找排除干扰的办法。图 1是我台地电和地磁布局相对位置图。图 1中 E为地电工作房 ;F为地磁仪器房…  相似文献   

6.
地电供电对地磁观测干扰的排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数字化地震技术的发展,台站逐步进入了智能化的管理,各台站都相应地使用了计算机和数字化智能仪器,目前许多地震台站的地磁观测都安装了ZNC-Ⅱ质子智能磁力仪,每分钟观测一个地磁Z分量值,并利用设定的程序将它记录在单片机上,通过信号线与计算机相接,能够...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地电观测数据中干扰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前兆观测仪器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安徽省在3个台安装了数字地电仪,在2个台安装了数字水氡仪。数字化仪器的优点是可以更客观地记录地震前兆的真实信息,当然也包括干扰信息。可以按地震监测和科研需要设定数据采集时间间隔,模拟仪器有时难以做到。数字化仪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可以大大减轻观测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数字化资料便于网络传输,便于计算机信息处理。不但节省人力物力,而且也减少了中间环节出错的机会。然而,数字化仪器获取的数据也出现了原模拟仪器资料不曾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用FFT消除地电观测对地磁数据的干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丹地震台地磁观测资料受到地电观测的严重干扰,造成地磁观测资料应用精度下降。本研究采用Fourier变化对地电干扰进行剔除。结果认为:该方法对处理此类干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漏电场进行了系统计算,给出漏电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供电线与测量线间的漏电及其转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提高地震台站观测线路抗漏电影响适合地震电法特点的较科学经济的布线原则和方法。荷泽地震台线路改造实例及某些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龙门石窟地下金属管道对地电观测的影响,通过对金属管道多种方法处理后,使之恢复地电原始观测环境,为地电台站遇到此类干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种地电场观测环境干扰的分析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9年10月~2010年5月高邮地震台地电场观测中出现的一种不明原因的大幅度扰动干扰进行了分析讨论。经过初步分析、干扰源模拟定位、干扰源测试、干扰源现场调查等途径,确定了干扰源位置和干扰产生的原因,并对该干扰现象进行了排除处理。  相似文献   

12.
王兰炜  张兴国  张宇  胡哲 《地震学报》2021,43(3):350-358
当地电场和地电阻率同场地观测时,地电场观测会受到地电阻率观测的供电干扰,这类干扰时间短、干扰形态和出现时间固定,影响了地电场观测数据的正常变化形态,给数据分析和地震科学研究造成困难.为解决这一干扰问题,本文在比较分形插值方法与传统插值方法优劣的基础上,采用分形插值方法对受干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进行重建,以提高信号重建的精...  相似文献   

13.
地电场布极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南京地震台地电场无斜道测量的布极方式,从地电场的矢量特性着手,经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认为目前普遍采用地电场斜道观测的方式可以取消,增加NS测道和EW测道的测量,加大地震前兆数据的采集,为地震预报提供更多的前兆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4.
地震发生前的电磁异常现象已被地面、卫星等多种观测手段观测到.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100多个水平地电场观测台站,然而对于垂直电场的观测仍是一个空白.自2009年4月开始,在甘肃天祝地震前兆科学台阵的红沙湾、黄羊川、松山建立了3个垂直电场观测试验站,进行垂直地电场的试验观测,在我国专门的垂直地电场观测试验研究尚属首次.通过近1年的观测试验,取得了有价值的观测资料.从数据的初步结果来看,垂直电场的日变化形态清晰,黄羊川和松山观测数据的日变幅度在16 mV/km左右,红沙湾观测数据的日变幅度在8 mV/km左右;垂直电场日变化周期的主要成分是24小时的全日波,其次是12小时周期的半日波.   相似文献   

15.
以洛阳地震台地电数字化观测资料为基础,阐述了地电场数据测量原理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并通过对地电暴、避雷装置和电极故障3个地电场数据异常案例研究分析,得出当出现故障时应该遵循“替换法”和“逐步逼近法”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以黄壁庄地震台地磁观测为对象,通过实验测定外界电磁干扰对FHD地磁观测的影响,采取对供电线路加接地、重新布设观测信号线、停用稳压电源等方法,使FHD地磁观测的F、H、D、Z数据精度均有显著提高,明显改善了地磁观测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多辐射场源地空瞬变电磁法理论, 建立了相应的多分量全域视电阻率定义方法.分析了利用磁场强度进行多辐射场源地空系统全域视电阻率定义的优点, 针对磁场强度的各个分量, 提出了各自的全域视电阻率算法, 实现了多分量、全时域、全空域视电阻率计算, 并分析了偏移距对全域视电阻率的影响.通过调整源的相对位置及电流方向等参数, 多辐射源瞬变电磁地空系统不仅可以加强不同分量信号强度, 削弱随机干扰, 还可更好地分辨地下异常体的位置.通过对所设计模型的处理, 证实了多辐射场源地空系统多分量全域视电阻率算法的有效性, 也验证了多辐射场源地空系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影响地电场观测数据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电场观测是地震电磁前兆观测方法之一,由于观测物理量的原因,所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为了正确鉴别震前异常信息,对临汾中心地震台影响地电场观测数据的各种干扰因素做了详细的研究,并对典型干扰事件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深度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解析分析、时域有限差分、时-频分析的方法,以地面中心回线装置和阶跃脉冲激励源为例,分析讨论了瞬变电磁测深法的勘探深度问题,以便为野外勘探工作设计提供依据,达到预期的探测目的.解析计算证实了瞬变场在地下以有限速度传播,数值模拟表示出了准静态条件下瞬变场的反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时间域电磁场遵循因果律,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深度主要由观测时间决定. 瞬变电磁场的初始传播速度与大地电阻率无关,继后在大地色散作用下,阶跃脉冲前沿逐渐变得平缓,各频率分量的传播速度与电阻率有关,在低阻地层中探测同样的深度需要较长的观测时间. 最大探测深度是在给定时间内电磁波往返地下某一深度的单程距离,最小探测深度受仪器性能的限制,但是埋藏较浅的异常体也有可能在晚时段被观测到.从时-频密度谱中可得到瞬变电磁场信号时间与频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