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速洋中脊离轴区高温热液对流系统主要建立在超基性岩基础上,其成矿流体为碱性还原性流体(Bach et al.,2010),流体组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温海水与超基性岩的水-岩反应,该类热液区上的块状硫化物因此表现出相对特殊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Klevenz et al.,2011)。我们对Rainbow区(Lein et al.,2003)、Logatchev(Gablina et al.,2000)、Ashadze(Mozgova et al.,2008)等离轴区热液喷口流体  相似文献   

2.
<正>斑岩型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为世界上提供了57%的铜资源和9%的金资源(Singer et al.,2005)。从全球范围来看,浅成热液型和斑岩型金铜矿床在时空上与侵入岩浆作用有关(Jégo Stébastien et al.,2012),岩浆和热液过程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此类矿床。元素在流体和熔体间交换、分配过程是岩浆热液矿床形成的重要环节。研究金在硅酸盐熔体和流体中的分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认识中酸性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金在花岗质流体/  相似文献   

3.
牟云 《吉林地质》2010,29(3):6-8
吉林东部地区与火山岩-斑岩有关的金(铜银)矿床可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和浅成中温斑岩。热液型金(铜)矿两个亚类。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特征矿物组合为黄铁矿、石英、方解石、冰长石和重晶石,成因上与高钾的钙碱性火山岩。斑岩(137~177Ma)有关,成矿流体属浅成低温氧化流体,在成矿过程中大气降水混入的程度大。浅成中温斑岩,热液型矿床的特征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和石英,成因上与钙碱性火山岩。斑岩(130~140Ma)有关,成矿流体属浅成中温还原流体,在成矿过程中大气降水混入的程度相对较小。由于火山岩,斑岩的来源深度不同,斑岩体在矿床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成矿流体的性质不同,造成金矿床的类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正>浅成低温热液Au-Ag矿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种金矿类型,对这类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等目前已有了非常详细的研究(Cooke et al.,2000;Hedenquist et al.,2000),但是对于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和机理的研究仍然较少(Gemmell,2007;Warren et al.,2007)。详细研究围岩蚀变分带及对其元素迁移进行定量估算,探讨围岩蚀变分带与元素迁移的形成机  相似文献   

5.
<正>智利中生代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成矿带位于海岸科迪勒拉山带,与斑岩铜金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共同组成了南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上成矿系统组合(方维萱,2014)。主要矿床有坎德拉利亚铜矿床(Candelaria:460Mt@0.95%Cu)、曼托贝尔德铜矿床(Manto Verde:600Mt@0.5%Cu;0.1 g/t Au),Santo Domingo铁铜矿床(Sillitoe et al.,2003)。在智利IOCG成矿带上,闪长岩(132~106 Ma)属主要成  相似文献   

6.
<正>自东太平洋海隆(EPR)21°N首次发现高温热液喷口(Francheteau et al.,1979;Spiess et al.,1980)以来,沿EPR发现了一系列活动热液喷口和硫化物矿床。大量热液活动调查研究表明不同喷口热液流体化学特征具有很大相似性(Von Damm,1990;Von Damm et al.,1995),例如最早报道的加拉帕格斯裂谷热液流体3He/4He比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Lupton et al.,1977;Jenkins et al.,1978),沉淀形成的硫化物矿  相似文献   

7.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江思宏  聂凤军  张义  胡朋 《地学前缘》2004,11(2):401-411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的深入研究 ,包括对该类矿床的进一步分类、流体形成演化、成矿时代、与碱性岩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斑岩型及其他类型矿床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 ,高硫化型与低硫化型金矿床不仅在矿物组合上具有显著差别 ,而且在形成的构造背景、成矿机理等方面也明显不同。高硫化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挤压应力场环境和流体混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 ,而低硫化型矿床主要产于张性或中性环境下由于流体的沸腾使得矿体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受其所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控制。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有关的碱性岩通常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即碱性岩具有异常高的氧逸度和富含挥发份。由于发现大量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斑岩型矿床之间密切伴生 ,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矿床学家的重视 ,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正>紫金山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和悦洋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银多金属矿床代表了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两种类型。前人主要对紫金山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控矿作用、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比较薄弱;悦洋矿床的研究程度不及紫金山矿床,仅有少量文献初步探讨了矿床特征及成因、冰长石特征及年龄,目前还没有关于银的赋存状态的报道。因此,本文开展两矿床中金、银赋存状态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北麓,该区地处兴蒙造山带东端、松嫩地块北缘、挟于兴安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间,是一个经历了古亚洲洋演化和兴蒙造山、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叠加增生的成岩成矿构造区(任纪舜等,1999;Wilde et al.,2000;吴福元等,1999;2002;Wu et al.,2011;孙景贵等,2009;Sun et al.,2013),多期构造-岩浆作用使得该区形成了一系列斑岩型、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内生有色、  相似文献   

10.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是重要的金矿类型,近年来对该类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岩浆背景、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表明,该类矿床形成时代主要是中、新生代,其次为晚古生代;高硫化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挤压应力场环境和流体混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而低硫化型矿床主要产于张性或中性环境下由于流体的沸腾使得成矿物质沉淀;蒸气冷却收缩模式合理地解释了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共生关系,对指导找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位于由印澳板块俯冲碰撞欧亚板块而形成的巽他—班达岛弧带的中西部,该岛弧带主要产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铅、锌、铜等矿产。金马石金矿床由6个矿段组成,矿床类型属浅成低温热液型,主要受NE及NNE向断层控制,矿石类型可分为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区内斑岩体主量元素具有高硅、高铝、低镁的特征,斑岩体富钾贫钠,属过铝中钾-钙碱性系列,Sr、Y和Yb等特征符合岛弧火山岩的一般特征。金马石金矿成矿流体符合高硫型浅成热液矿床的成矿流体特点,该金矿应为斑岩-(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的上部低温部分。  相似文献   

12.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在较深处(3~4km)发生相分离的同时导致不同成矿元素和载矿元素进入不同的相态,从而形成不同性质流体,其中富挥发S的气水相在高压下有很强的载矿能力,对特定矿化类型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流体在向浅成低温环境演化过程中,携带大量成矿物质的气水相必须转化成液相才可能导致浅成低温成矿(深度1~2km),这个过程与含水的岩浆房冷却密切相关。通过冷却加压,富挥发S的气体在水盐体系的两相界面以上可转变为液体,将成矿元素Au等运移至浅部。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卡林型矿床均可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前者的高硫化类型与后者在流体性质、蚀变特征、成矿特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富碲型矿床的Te很可能是在相分离过程中以Te2(g)和H2Te(g)的形式进入气相,并在浅部被地下水吸收,形成Ag(HTe)2-和Au(HTe)2-络合物,伴随着流体的冷却和环境变化,使得碲化物沉淀。少硫(碲)化物特富金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金可能以金硅络合物或是金硅合金氢化物形式进行搬运,在浅部SiO2和Au沉淀形成特富金矿。  相似文献   

13.
铁格隆南铜金矿床(荣那矿段)是在西藏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上多龙矿集区内发现的青藏高原首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文章通过对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金属矿物、蚀变矿物组合、蚀变分带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初步确定了矿床类型,探讨了矿床成因。铁格隆南矿区存在硫砷铜矿、铜蓝、蓝辉铜矿等典型的高硫化态矿物组合和黄铜矿、斑铜矿等斑岩型矿床的典型矿物,此外,还识别出久辉铜矿、斯硫铜蓝、吉硫铜矿等少见的Cu_S二元体系矿物组合。矿床蚀变矿物组合以典型的强酸性环境下的明矾石_高岭石_地开石等黏土矿物组合为特征,并见金红石、锐钛矿、硬石膏、磷锶铝石、叶蜡石、水铝石等特征蚀变矿物。蚀变分带特征为石英_明矾石_高岭石/地开石带和高岭石_地开石带组成的高级泥化带叠加在绢英岩化带和钾化带的顶部和外围。矿区存在高温、高盐度(404~430℃,32.39%~38.94%)的岩浆流体和中低温、低盐度(239~292℃,0.35%~4.18%)的高硫化型矿化流体。高温、高盐度富气相(主要是H2O、HCl、SO2)的岩浆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形成的强酸性高氧逸度的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是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蚀变和矿化形成的关键。多龙矿集区具有较典型的斑岩型_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矿物组合、蚀变组合及成矿流体特征,因此预测矿集区内还能找到类似的斑岩型_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荣那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新发现的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矿床之一,已探明储量达大型规模,具有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潜力。荣那铜(金)矿床矿石矿相学与岩相学研究显示其具有典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矿物组合(明矾石、硫砷铜矿等)和矿化蚀变特征。通过资料收集与野外观察,本文将荣那铜(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与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为查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进一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对取自深部矿石中的石英脉(均为主成矿阶段含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矿物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80~440℃和4.63%~11.95%NaCl eqv;富气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320~440℃和5.55%~10.74%NaCl eqv;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200~400℃和29.4%~32.56%NaCl eqv;富液相与富气相包裹体的气体成分除少量N2外,气体成分均为H2O。综合分析认为,荣那矿床成矿流体发生了强烈的沸腾作用,流体沸腾作用是该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可见,荣那矿床具有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但主成矿阶段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典型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似。因此,推测荣那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的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矿化,该矿床应属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正>短波红外光谱仪(short wavelength Infra-red,SWIR)主要利用物质中不同组分对短波红外射线的吸收,从而引起物质分子的振动,形成一系列的特征光谱吸收波谱,并根据不同分子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吸收规律确定物质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的过程(郭娜,2012)。近年来,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矿产勘查领域,尤其在斑岩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Yang et al.,2005;Thompson et  相似文献   

16.
西藏冈底斯中段雄村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藏雄村铜金矿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微测温和单个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研究揭示雄村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1~382℃,成矿主体温度范围为150~250℃,均一压力范围为1.94×105~45.92×105Pa;铜矿化阶段盐度范围为1.23%~36.61%,总体盐度分布表现为3个不连续区间;铜矿化阶段存在高盐度流体,金矿化阶段为低温低盐度流体。雄村矿床温度、压力特征与浅成热液矿床基本一致,但盐度偏高,成矿流体组成以高Ca2+和富含CO2、N2、CH4为特征,主要离子组成为Na+_Ca2+_K+_Cl-_SO2-4。雄村铜金矿床成矿流体为一复杂的不混溶体系,至少存在3种流体端员,即富CO2_N2_CH4气体端员、低盐度水溶液端员和高盐度水溶液端员,流体不混溶是雄村矿床金属沉淀的一个重要机制。雄村矿床兼具高硫化和低硫化浅成热液矿床某些典型特征,但与典型的高硫化和低硫化浅成热液矿床又存在差异,为一“较为特殊的浅成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满洲里地区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财胜  武广 《地质与资源》2002,11(2):96-103
满洲里中生代火山-次火山岩发育区,发现了一系列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种有Au、Ag、Cu、Pb、Zn等.这些矿床可分为高硫化型和低硫化型,且都具有典型的围岩蚀变、蚀变分带等矿床特征.通过对额仁陶勒盖银(金)矿床和大坝金铜矿床两典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对比性研究,总结其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磷灰石晶格中含有卤族元素、稀土等元素(REE)和有效的同位素示踪体系(Sr、O同位素等),为研究地质过程提供有效的手段。在热液矿床体系中,已有的研究表明磷灰石易发育热液交代现象,以铁氧化物-磷灰石型(国内称为玢岩铁矿)矿床中研究程度相对较高(Harlov et al.,2002b;Torab and Lehmann,2007)。实验表明,影响磷灰石热液交代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交代流体的性质;流体性质不同,致使磷灰石热液交代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对于斑岩铜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温度区间为200800℃范围内矿床的成因问题,例如岩体形成时代及顺序、矿化和热液蚀变时代以及热液活动时限等(Barra et al.,2002;Masterman et al.,2004;Deckart et al.,2005;Pollard et al.,2005;Campbell et al.,2006;Mao et al.,2006;Baumgartner et al.,2009;Redmond and Einaudi,2010;Sillitoe and Mortensen,2010;Vry et al.,2010;Shen et al.,2012;Zhu et al.,2012)。虽然这些问题很重要,但是仍然不足以全面的认识和  相似文献   

20.
<正>大红山铁矿发现于1957年,关于其矿床成因,仍存在诸多争议。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90年代的火山喷流沉积-变质改造型(杨应选,1972;钱锦和等,1983;杨应选等,1988;孙家骢等,1993)以及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秦德先,2000;吴孔文,2008;候增谦等,2003)。近几年,相继有少数学者将大红山铁铜矿与IOCG矿床联系起来(Zhao et al.,2010)。对于矿床类型及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