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关于碳酸盐台地的立项论文(position paper)建立在GSGP的“Fisher岛文献”之上,并涉及这一文献的几个基本论题,如“全球地层韵律和事件”和“全球碳酸盐台地沉积相分析。”本报告的第二个主题是白垩纪的特殊性及其对碳酸盐台地的生长和消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西高龙孤立碳酸盐台地的生长发育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二叠纪的南盘江盆地中发育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孤立碳酸盐台地,高龙碳酸盐孤立台地是其中一个小型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在该孤立台地上,马平组珊瑚生物礁和茅口组海绵生物礁呈一种滑动面的形式接触,意味着高龙孤立台地具有极为独特的生长发育历史。横穿高龙孤立台地的区域性同生断裂———八渡—那棉断裂,把高龙孤立台地分割为南北两个不同的块体,该断层的南翼和北翼形成差异极大的地层系统。该同生断裂以及与其倾向相反的滑动面的共同作用使高龙孤立台地呈现出一个"地垒"的形态。构造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现象,表明高龙孤立台地的生长过程可能代表了一个特别的孤立碳酸盐台地的生长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张锦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88,8(2):32-41
横切碳酸盐台地可以出现不同的沉积环境和相,其中台地边缘、斜坡或盆地边缘的沉积环境复杂,相的类型多,变化大,而且它们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岩层和层控矿床的重要控矿相位。另外,盆地边缘或斜坡的沉积相序类型及演化,是沉积盆地分析的重要方面。碳酸盐台地边缘、斜坡或盆地边缘早已引起沉积学者及构造学者的注视,并有不少的论述(Wilson,1975;Mountjoy和James,1982;Read,1982,1985;Cook,1984;曾允孚等,1984)。现将碳酸盐台地边缘或斜坡的类型及沉积模式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桂林地区中、晚泥盆世大量发育的碳酸盐岩构成了一个东西宽近40km、南北长近80km的浅海碳酸盐台地,其岩相变化复杂,生物群落丰富。本文论述了碳酸盐台地形成各阶段的岩相和生物相特征,阐明了影响碳酸盐台地形成的因素,认为从滨岸碎屑环境变为成熟碳酸盐台地中间阶段的沉积物──混积岩及滩(补丁礁)和滩间沉积物在碳酸盐台地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地层、沉积岩组合及古地貌特征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早奥陶世马家沟期为3个沉积单元区,即:北东部区为白云岩-蒸发盐组合;南部区为白云岩-少量蒸发盐组合;西部区以石灰岩为主。相应地北东部区以发育台内盆地-盆缘坪为主;南部区发育洼地-台坪-台地边缘-海槽;西部区则发育台地边缘-海槽。野外剖面与钻井岩心观测以及区域资料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边缘大致在洛南瓦窑沟—西安—宝鸡一带。马家沟期研究区沉积模式总体上为:横向上"西槽、南洼、东坪、北盆",纵向上"咸-淡交替";灰岩-白云岩-蒸发岩横向上呈带状展布,纵向上则为不等厚交替沉积。 相似文献
6.
关于岩土样本统计分析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岩土单元体的天然成因及人为设定的基本特性,阐述了岩土样本离散的必然性及其离散程度与岩土单元体分划范围的相关性,通过对变异系数的适用性及岩土样本概况性的分析,提出采用均同指数评价样本分布的离散程度和按相对容量标准控制岩土样本数量等观点,建议切实针对岩土母体的分布形态推断标准值,同时对小样本条件下标准值的确定方式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陆架可容纳空间对碳酸盐台地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架可容纳空间,沉积物供给及原始沉积表面构形的变化是控制大型碳酸盐台地地层叠置型式的3个主要因素。讨论了这3个变量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8.
西沙海域中新世碳酸盐台地的时空分布及其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南海北部西沙海域地震数据及钻井资料,结合碳酸盐台地的边缘特征及其地震反射特征,首次建立了研究区中新世碳酸盐台地边界的三个识别标志:岩性突变界面、断层界面和潮汐水道。在对地震数据系统的解释和钻井资料分析基础之上,厘定了该区生物礁及碳酸盐台地的时空分布,总结其分布规律,西沙海域中新世碳酸盐台地可以分为六期,进一步划分三个演化阶段,分别为中中新世早期的繁盛阶段、中中新世晚期的衰退阶段、晚中新世以来的淹没阶段,各阶段碳酸盐台地的沉积相带发育完整,其中生物礁主要分布台地的西-西南缘。统计结果显示,生物礁及碳酸盐台地全面发育时期的面积达到了80000km~2,后期随着台地的衰退而规模有所减小。西沙海域中新世碳酸盐岩分布广泛、规模巨大,而且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暴露而遭受淋滤,进一步增大了其孔隙度,具备形成优质储层的前提。结合区域油气地质条件分析与探讨,建立生物礁及碳酸盐台地的成藏模式,提出西沙海域碳酸盐台地具有典型"下生上储上盖"的成藏过程,指出西沙海域邻近华光凹陷和中建南盆地北部的碳酸盐台地是油气勘探的两大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9.
10.
湖南永顺地区早奥陶世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两条实测剖面和12个填图观察点资料,阐述区内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的类型和特征,并与现代巴哈马台地进行了对比。早奥陶世时,本区地处中扬子碳酸叶地南缘,沉积了泥晶灰岩、球粒灰岩、鲕粒灰岩、砂屑灰岩、生屑灰岩和礁灰岩。它们分别对应于巴哈地地的在泥相、球粒-灰泥相、鲕粒相、葡萄石相有珊瑚藻相。纵向上,7种岩石相组成了向上变粗和先变粗后变细两种序列。早奥陶世的扬子地台与现代巴哈马台地在沉积背景、古气候和古 相似文献
11.
桂林泥盆纪碳酸盐台地礁组合的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林的泥盆系以发育碳酸盐台地和礁组合沉积为特征,岩相多样,地层对比和时代确定的难度较大。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特征,研究桂林泥盆系露头的相结构及碳酸盐台地礁组合不同亚相的9个剖面中的不整合界面,识别出该区中、晚泥盆世地层的5个层序界面:(1)牙形刺下varcus亚带和中varcus亚带之间;(2)牙形刺hermmani-cristatus带和disparilis带之间;(3)牙形刺下rhenane亚带和上rhenane亚带之间;(4)牙形刺expansa带内部;(5)牙形刺praesulcata带和sulcata带之间。这些层序界面在岩石学上的特征为具有生物铸模溶孔的白云岩和不同规模的暴露溶蚀面。比较明显的大的海泛面有2次:(1)牙形刺ensensis带和varcus带之间;(2)牙形刺linguiformis带和下triangularis亚带之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南海4个碳酸盐台地及其淹没事件的分析来阐明南海海底扩张的演化史.南海碳酸盐台地出现在最大海底扩张期,淹没事件出现在海底扩张和地壳下降速率进一步加快时期,因而它记录了海底扩张的阶段性和不均一性.南海共经历了早中新世晚期(距今17±0.5 Ma)、晚中新世早期(距今10.0~8.2 Ma)和上新世早期(距今3.4~3.0 Ma)等3次大的淹没事件,表明南海经历了3次大的海底扩张,短暂淹没事件是与海底扩张有关的各种地质事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方碳酸盐台地从震旦纪到志留纪十分发育,它对认识中国南方沉积地壳演化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90年代以来,中国南方碳酸盐台地从台地内部结构研究发展到对碳酸盐台地边缘、台地几何形态、台地边缘形态的研究,并把它们的形成和演化与大地构造、全球海平面变化、沉积层序、动力演化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碳酸盐台地发展、演化、沉降、生长的定量模拟。此外,还特别重视重大地质事件和非现实主义沉积作用探索。
中国南方早古生代碳酸盐台地,随着扬子板块的裂谷拉张、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沉降和前陆挠曲,经历了碳酸盐台地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完整威尔逊旋回动力演化。最终这个巨大的碳酸盐台地因挠曲沉降淹没和大量碎屑岩覆盖而消亡,是具有非常良好远景的油气资源探区。 相似文献
中国南方早古生代碳酸盐台地,随着扬子板块的裂谷拉张、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沉降和前陆挠曲,经历了碳酸盐台地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完整威尔逊旋回动力演化。最终这个巨大的碳酸盐台地因挠曲沉降淹没和大量碎屑岩覆盖而消亡,是具有非常良好远景的油气资源探区。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研究了寒武纪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特征、沉积模式演化及与扬子板块东南缘构造演化的关系,认为该区从寒武纪到早奥陶世为长期发育以加积和推进为主的碳酸盐台地;该区长期处于稳定下沉的构造背景,说明扬子板块东南缘已进入成熟被动陆缘阶段。在台地和斜坡上形成向上变浅或向上先变粗后变细的沉积旋回。并着重论述了斜坡碎屑流沉积类型、特征和成因机制;其碳酸盐碎屑流主要为复合支撑机制,其流动过程中普遍存在脉动性或波动性及流动转化现象;系统建立了寒武纪台地边缘模式及演化序列;探讨了板块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指出湘黔汞矿带、铅锌矿带可能与逆冲席有关。 相似文献
16.
碳酸盐台地的类型、特征和沉积模式--兼论华北地台寒武纪陆表海-淹没台地的沉积样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系统调查和解释、以及对碳酸盐沉积原理认识的深化,自20世纪60年代,一系列碳酸盐沉积相模式得以建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Wilson和Tucker的工作。但在镶边陆棚及缓坡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同时,对陆表海和淹没台地型沉积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与过去相比,现今的海平面是相对较低的,因而没有出现陆表海广泛发育的情况。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陆表海曾经覆盖了广泛的克拉通区域,是碳酸盐沉积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用于描述大尺度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碳酸盐台地分为镶边陆棚、缓坡、陆表海、孤立台地和淹没台地5种类型分别描述,并重点强调了陆表海和淹没台地的沉积模式。华北地台寒武系大面积分布的潮坪沉积、鲕粒滩相灰岩和竹叶状风暴砾屑灰岩,以及频繁出现的台地淹没事件,为阐明陆表海和淹没台地的沉积提供了绝佳实例。这些实例和研究表明了碳酸盐沉积环境的多样性和沉积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将今论古的困难性,从而为碳酸盐沉积原理的认识和沉积环境的解释提供新认识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黔南桂西早中三叠世碳酸盐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模式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牟传龙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89,9(2):1-10
黔南桂西地区(东经105°-107°,北纬24°20'-26°40')地跨扬子准地台和加里东褶皱带(华南褶皱带)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南盘江沉积盆地的北部或西北边缘。区内早、中三叠世碳酸盐地层出露良好、层序完整,为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详细研究该区碳酸盐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对了解台地边缘特征和演化、海平面变化以及边缘的构造作用等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为确定三叠糸南盘江沉积盆地的西北或北部边缘的构造性质提供可靠的沉积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平果地区孤立碳酸盐台地风暴特征及展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平果地区二叠纪,早三叠世发育了众多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孤立碳酸盐台地内的风暴岩至少可分出三类。Ⅰ类由下亚段粒序层和上亚段具叶状藻灰泥岩或具遗迹化石灰泥岩组成,形成在高能风暴流条件下.Ⅱ类由下亚段粒序层,中亚段纹层段和上亚段灰泥岩组成,其形成水能较Ⅰ类弱.Ⅲ类由具定向生物化石的泥粒岩组成,它是风暴流到达台地边缘后产生的回流形成的。不同类型风暴岩形成于不同环境。孤立碳酸岩台地上的风暴岩与开阔陆架风暴岩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碳酸盐台地在海盆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对南海南部礼乐滩区域碳酸盐台地的发育及其与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对多道地震数据的分析表明:在研究区广泛发育包括碳酸盐台地和生物礁在内的碳酸盐沉积,其发育时间主要集中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期间,在中中新世后开始退积和淹没.通过对穿越礼乐滩区的两条NW-SE向测线NH973-2和DPS93-2的构造沉降反演,进行沉降量、沉降速率计算和构造分析.结果表明:沉降速率及沉降量随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而发生变化,可分为缓慢沉降期(古新世-早渐新世,张裂阶段)、隆升剥蚀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漂移阶段)、加速沉降期(早中新世末期,后漂移阶段1)、强烈沉降期(中新世,后漂移阶段2)和稳定沉降期(晚中新世至今,后漂移阶段3)5个发育期.碳酸盐台地的发育期和南海海盆的漂移阶段相对应,构造沉降的分析表明该期间具有构造抬升作用,其与相对上升的海平面结合有利于碳酸盐沉积的发育.在南海扩张期间主地幔对流的控制下,南部陆缘区礼乐地块和礼乐滩盆地之间较大的地壳厚度差异会导致侧向上地温梯度的差异,从而形成礼乐滩盆地之下的次生对流.该次生对流控制了研究区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期间的隆升剥蚀作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