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国玉 《矿产与地质》2003,17(Z1):358-360
六十林场-阿里河成矿区是塔源-塔河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该区已发现了环宇铅锌矿床及嘎仙、吉峰、甘东七运等多金属矿点.通过对各个矿点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成矿规律,为该区找到大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史老虎  薛兰花 《华北地质》2010,33(2):134-141
勉县七里沟地区位于汉江大断裂与略褒大断裂交汇部位的勉略阳三角区内,各种褶皱与次级断裂构造发育,侵入岩及各种脉岩分布广泛,并产出有小型铅锌重晶石矿及铜金矿点。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矿化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R型聚类分析结果、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内断裂构造控矿特点,划分出南部七里沟—艾叶口多金属成矿区和北西部张家坪—黑沟铜金成矿区两个有望找矿区段,初步认为本区具有寻找大型有色金属矿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西藏查个勒铜铅锌矿在念青唐古拉铜铅锌银成矿带已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中处于最西端, 矿区同时存在接触交代-充填型铜铅锌矿化和斑岩型铜钼矿化.锆石LA-ICP-MS U-Pb和辉钼矿Re-Os测试表明, 矿区两种类型矿化近乎同时形成, 北部与铜铅锌矿化相关的花岗斑岩成岩时代为62.1±1.1 Ma(MSWD=2.7), 南部与铜钼矿化相关的花岗斑岩成岩时代为63.28±0.86 Ma(MSWD=3.2), 南部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61.49±0.60 Ma(MSWD=1.5), 是在雅鲁藏布江洋盆北向俯冲后的同碰撞期形成的.该成果完善和充实了念青唐古拉铜铅锌银成矿带碰撞期成矿的时间演化序列, 且使该带规模在原有基础之上向西延伸了200 km(谢通门县青都-昂仁县查个勒), 显示该带为一条贯穿东西、以碰撞期成矿为主、长大于800 km的巨型铜铅锌银成矿带, 并为继续在此带向西寻找该类型矿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谢小峰  潘文  蒋天锐 《地质论评》2016,62(S1):355-356
黔东松桃盘石-盘信地区及其邻区位于雪峰山西缘。研究区经受了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等多期构造作用的改造,构造变形极为复杂(金宠,2010;李三忠等,2011)。近年来,位于研究区相邻的湖南花垣发现了超大型铅锌矿床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杨绍祥等,2007;周云等,2011),黔东铅锌成矿区作为川、滇、黔成矿带和湘西-鄂西成矿带的交汇部分,且毗邻湘西花垣铅锌矿集区,已发现有嗅脑、粑粑寨、康金、小红岩、团塘、老屋场等铅锌矿点,但这些矿点普遍规模小、矿石品位底,经济价值较小(图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区与花垣相邻,两者有相同或相近的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 因而该区找矿潜力较大。本文即对该区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作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东大庄子金矿床矿区深部不同钻孔岩芯样品的元素特征及统计分析,研究了其矿化特征及其与矿区碎裂岩及石英脉型金矿体的差异,揭示了矿区深部"铅锌矿化体"的成矿作用以多金属成矿为主,Au成矿期/阶段发育相对较弱。深部"铅锌矿化体"作为燕山晚期浅成热液活动的产物,为区域"Au-Ag-Pb-Zn"成矿演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深部"铅锌矿化体"作为碎裂岩型金矿体推测的延深部位,具有同浅部相同层位铅锌矿体类似的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指示了在其深部可能存在另一个碎裂岩型金矿体富集段。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野外考察和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乌干达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矿产资源类型、矿点(矿化点)分布以及典型矿床特征,圈定了4个金有利成矿远景区:Busia金矿区,Mubende金矿区,Buhweju-Mashonga金矿区和Karamoja金矿区。通过对乌干达优势矿产资源的整体评估,划分了6个具有良好成矿潜力的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基伦贝(Kilembe)铜-钴成矿区,布惠朱(Buhweju)金成矿区,穆本德-班尤诺(Mubende-Bunyoro)金、钨、锡等多金属成矿区,基索罗-恩通加莫(Kisoro-Ntungamo)金、锡、绿柱石等多金属成矿区,布希亚(Busia)金成矿区,卡亚穆伽(Karamoja)金、铜等多金属成矿区,并对各成矿远景区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白云岩是滇东北、黔西北、川南地区广泛出露的岩石之一,也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最主要的容矿围岩。该成矿域内铅锌矿床(矿点、矿化点)主要产于粗晶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硅质条带白云岩中,其次为白云质灰岩。在会泽铅锌矿区,按其成因可以划分为沉积成岩成因和热液蚀变成因。沉积成岩成因白云岩呈层状、产状稳定,而热液蚀变成因白云岩呈团块状、不规则状  相似文献   

8.
周俊烈 《地质与勘探》2010,46(5):779-787
德乌鲁岩体及外围金多金属成矿区位于中秦岭海西褶皱带西段。区内矿产主要有金、锑、铜、铅、锌;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岩型金(锑)矿化类型和矽卡岩型的铜砷、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类型。各矿点在空间分布上,显示等间距分布的基本特征,受近南北向分布的断层蚀变破碎带控制。矿化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电气石化、硅化、绢云母化、毒砂化、辉锑矿化、次生蚀变以褐铁矿化、高岭土化。本文结合德乌鲁岩体及外围区域成矿特点、矿床分布规律、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从本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区域构造活动特点等两个方面对区内成矿构造破碎蚀变带的形成进行了力学成因研究,并提出了本区今后找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格陵兰是世界上重要的巨型多金属成矿带之一,Jameson Land盆地位于该成矿带的东部,该区Cu、Pb、Zn等金属地表矿化特征明显、矿化强度大,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区内矿化点也较多,已发现近6~10个铜、铅或锌矿化层。Quensel Bjerg矿区位于Jameson Land盆地的东部。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以及C-O、S稳定同位素分析,认为Quensel Bjerg矿区成矿流体性质为中低温、中低盐度流体,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层水(海水)的混合,碳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成矿物质来源于Ravnefjeld组页岩、围岩(灰岩)及下伏地层,该矿床属于沉积岩容矿的沉积-改造型层状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0.
云南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矿化结构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峰 《地质与勘探》2009,45(5):516-523
危机矿山深部矿是当前我国矿产勘查与研究的重要对象。基于新的综合研究和地质勘查成果,对澜沧老厂矿区的矿化空间结构和成矿系统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的矿体可分为六个矿体群,它们由多时代、多成因、多矿化类型的矿体组成,包括三个与早石炭世火山喷流沉积作用有关的层状铅锌银铜矿体群和三个与喜山期隐伏花岗斑岩有关的脉状铅锌银矿体群和细脉-浸染状钼(铜)矿体群,前者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后者形成于陆内碰撞造山环境;六个矿体群在空间上构成特有的三层叠三带的矿化结构。根据矿化特征,提出双系统同位叠加成矿模式,指出矿区深部斑岩Mo(Cu)矿的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富乐多金属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南东部,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分散元素成矿域,该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镉、硒、锗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已发现大、中、小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和矿点400多个,富乐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该成矿域南东部,其铅锌储量规模属中型,但是伴生Cd、Se、Ge、Ga多种分散元素储量规模分别达到大型、大型、大型、小型.  相似文献   

12.
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滇东北矿集区的典型代表。基于大量的地表调研和坑道精细编录,通过赋矿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与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构造对矿化-蚀变带控制作用的研究,认为赋矿粗晶白云岩是成矿过程中白云石化的产物,具有典型的热液蚀变成因,与沉积-成岩成因的摆佐组细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明显不同;根据矿石和蚀变围岩中铅锌矿物组成与矿化、蚀变程度及其分布特征,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从矿体到围岩依次为铅锌矿石—铅锌矿化黄铁矿带→铅锌矿化/黄铁矿化粗晶白云岩带→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带、米黄色粗晶白云岩带、肉红色粗晶白云岩带、网脉状白云石化灰岩带(蚀变残留体)、弱白云石化灰岩带。矿化-蚀变带明显受冲断褶皱构造(矿山厂、麒麟厂、银厂坡斜冲断层及其派生褶皱)上盘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形成了典型的"成矿构造-蚀变白云岩-铅锌矿体"的矿化结构。该认识不仅丰富了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成矿理论,而且对指导滇东北铅锌矿集区,乃至川滇黔成矿区的资源危机矿山的综合地质研究与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湘西-黔东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在该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目前已发现大、中、小型铅锌矿床及矿点200余处.为了解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成矿作用过程,系统总结了区内主要铅锌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成矿机制进行探讨,建立成矿模式.区内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碳酸盐岩中,分布明显受断裂及褶皱构造控制,矿体主要为层状、似...  相似文献   

14.
湖南渔塘铅锌矿集中区地质特征及成矿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明辉 《地质与勘探》2011,47(2):251-260
渔塘铅锌矿集中区为湘西北最具找矿潜力的铅锌成矿区,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厚大的碳酸盐岩中.矿化带延伸与藻礁浅滩相带一致.矿体具多层性,呈缓倾斜的整合层带状产出.矿石以锌为主,铅锌共生,具有一定分带现象.矿石为微晶状、细晶状及胶状等结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及碳酸盐泥对Pb2+、Zn2+离子的吸取.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15.
旨田冲银矿点综合物化探异常特征与发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综合物化探方法开展多金属矿产资源预查,在安徽省怀宁县发现了旨田冲银矿点。旨田冲银矿点是怀宁成矿区首次发现的银矿点,该银矿点的矿化体产于志留系高家边组中段,具有层控特征,属新矿种、新层位。旨田冲银矿点的发现为该区地质找矿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此着重介绍了该银矿点的矿化情况、综合物化探异常特征和找矿效果,并对该区矿产预查阶段勘查模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辽东大岭地区大面积出露辽河群变质岩系,构造发育,较为复杂,区内发现多处铅锌金银矿点及矿化带,多方面信息表明本地区为寻找层状铅锌矿床较为有利地区。近几年对该地区进行了地表填图及物化探工作,发现物化探异常与地表矿化带吻合较好,有极佳的找矿前景。地表施工少量探矿工程,仅发现小规模矿体,没有突破。现就目前找矿阶段浅谈一下本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今后找矿方向,以期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的定年难题,选用闪锌矿的Rb-Sr法和成矿阶段方解石的Sm-Nd法,对白秧坪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3个矿段(吴底厂、李子坪、富隆厂)分别测定,取得了较好的定年效果。测得白秧坪铅锌多金属矿床的铅锌成矿年龄为30~29Ma,而且3个矿段结果可互相印证。进而通过成矿年龄的探讨,认为矿区发生过2次矿化事件,一期为以铜为主的矿化,发生于古新世末-始新世初期,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强烈挤压后的应力松弛阶段成矿;另一期是以铅锌为主的矿化,发生于30~29Ma,对应于始新世末-渐新世早期挤压后应力松弛阶段。两期矿化事件在上千千米的"三江"成矿带上普遍存在,但在不同部位铅锌成矿时代略有不同,印度板块的东北角首先对接欧亚板块,位于岬角处正碰位置铅锌成矿要稍早于两侧的铅锌矿化事件。  相似文献   

18.
滇西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缘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本文通过对北衙矿区内的斑岩体石英斑晶、斑岩型矿化、矽卡岩矿化中的矽卡岩及外围似层状热液型铅锌银矿化的岩(矿)石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北衙矿区内主要发育CO2、富CO2、含CO2、含子矿物三相、富气相水溶液及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六类流体包裹体;与斑岩型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Na Cl-H2O-CO2体系热液,矽卡岩矿化相关成矿流体为一种高温的Na Cl-H2O及Na Cl-H2O-CO2体系热液,而外围似层状铅锌银矿化相关的成矿流体则为中温的Na Cl-H2O-CO2体系热液。对比分析表明,矽卡岩矿化中的矽卡岩矿物(以绿帘石类矿物为主)形成较早,其中发育富气相的流体包裹体,可以推断岩浆侵位后先分异出富水蒸气的流体,此后CO2才从成矿流体中大量分异。斑岩型矿化及外围地层中似层状铅锌银矿化脉体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与斑岩体石英斑晶内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组合类型基本一致,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斑岩体结晶分异出的岩浆热液。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北衙金多金属矿区内的矽卡岩型(金铜铁)、斑岩型(铜金钼)及外围碳酸盐岩等地层中的似层状热液型(铅锌银)矿床系列为与富碱斑岩体侵位活动有关的,由岩浆分异热液并逐渐演化形成的斑岩型金-铁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9.
青海同仁县江里沟钨-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欢 《地质与勘探》2010,46(5):872-879
江里沟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秦岭西段,矿床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为三叠纪南部大洋俯冲的岛弧带。矿区由主矿区和周围几个矿点组成,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三叠统隆务河群和下二叠统大关山群。多金属矿化主要与矿区南部一个多期侵位的复式花岗岩岩体有关。主矿区以钨、铜矽卡岩矿化为主,分布在岩体北西部附近围岩地层中,同时发现在岩体中有裂隙矿化、石英脉型矿化和浸染状矿化几种型式。主矿区具有典型的成矿分带性特征,表现在成矿元素分带、成矿蚀变分带和成矿构造分带。据此建立了矿床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向洪流 《矿产与地质》2007,21(5):542-545
贵州省三都县火烧寨锑-金矿区位于贵州“三丹成矿带”上,该带已发现许多大中型矿床,如丹寨大型金汞矿、三都苗龙金矿、都匀牛角塘中型铅锌矿床等。该带延绵近两百公里,民采盛行,矿点星罗棋布。根据该区水系沉积物及次生晕等锑-金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火烧寨矿区采用地质填图、辅以槽井探等浅部工程综合找矿手段,初步查明了该矿区的基本地质、构造及控矿特征以及矿体的产出形态,这对进一步的找矿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