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基准地震台 2 0 0 2年 1 2月 1日在宁隆重庆祝建台 70周年。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 ,江苏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季允石等出席了庆祝大会 ,并为新落成的南京地震科学馆揭牌。副省长王荣炳、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岳明生在会上致辞。南京地震台坐落在中山陵风景名胜区内 ,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中国最早的 2个地震台之一 ,也是江苏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基准地震台 ,其前身是 1 93 2年建成投入观测的南京北极阁地震台。建台 70年来 ,南京地震台不但取得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和科技成果 ,而且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 ,由建台初单一的测震学科发展成为具有测震、…  相似文献   

2.
根据各大网站地震目录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全球地震台网与地震台阵、我国区域台网与地震台阵的监测能力,阐述了地震台阵与密集台网/台阵的区别。研究表明,对同一地区所检测的地震数,地震台阵是地震台网的3-10倍,而震级下限可降低1.2-2级。一般情况下,以微弱信号检测为目的的地震台阵监测能力均优于以结构研究为目的的密集台网/台阵,2种台阵是目的、性质、孔径、形状、台间距、技术手段、研究方法均不同的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对隶属于临汾中心地震台的龙祠地震台、侯马形变地震台和峪里场地水准测线所处的地质构造进行了阐述;然后,结合现行的台站观测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龙祠地震台的地磁、地电观测场地,侯马形变地震台和峪里断层形变等监测场地的地质条件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泰安基准地震台位于泰山南麓,观测环境优良,集地震监测、预报、科研、科普宣传为一体,是山东省唯一基准地震台,观测资料丰富,资料评比多年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5.
CDMA无线数据传输在地震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网络发展迅速的今天,利用CDMA无线网络进行的数据传输在地震领域已经开始了新的应用.在固定地震台的地震监测、地震台址的选测、野外流动地震台遥测等方面,CDMA无线数据传输已成为地震台组网的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震台阵数据处理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简单介绍了地震台阵的概念、意义、上海地震台阵的布局和波数响应图以及信噪比分析,重点阐述了上海地震台阵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同时总结了上海地震台阵两年运行期间,在地震学研究上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整理喀左地震台地应力观测资料,并结合历史震例,对发生地震的时间、方位、震级与喀左地震台地应力异常特征的关系作出初步分析判断,认为喀左地震台土体应力观测对辽西及周边地区小震及中强震有很好的异常反应,有较好的映震效能,并对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深震有一定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8.
地震观测环境对地震台地震记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地震观测环境对地震台地震记录的影响,论述了地震观测环境对地震台地震记录的重要性.为确保地震台记录的安全可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靠近汤加海沟的塔黑蒂(Tahiti)西南约1600公里处的5.5公里的海底深部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设备齐全的海底地震台。该地区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活动的地震带。通过将记录的噪音与陆地地震台的噪音相比较,这个海底地震台将有助于科学家们确定海底是否是记录地震事件的合适地方和是否有可能维持海洋地震台。最终,海洋地震台可能会有助于科学家们进行地震预报。由美国海军海洋研究和开发活动署(NOR-DA)的海洋地震系统(MSS)计划办公室建立的  相似文献   

10.
地震台阵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地震台阵的基础知识和地震台阵的发展状况,同时阐述了地震台阵数据处理方法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20年5月1—7日乌加河地震台、乌力吉地震台波形数据,应用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PDF)方法,计算2个台站的台基噪声,分析了2种观察环境下的台基噪声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小于0.1 Hz频段乌力吉地震台台基噪声值明显大于乌加河地震台,说明地震计在小于0.1 Hz 频段受环境温度影响的特征较显著;在大于1 Hz频段2个台站台基噪声值均有台阶性升高频段,这是由在该频段台基噪声受人为活动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2.
地震台阵是在与所观测地震波波长相当的孔径范围内有规则排列安装若干地震计的地震观测系统,它采用独特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将各子台的数据会聚在一起,抑制地面噪声,提高信噪比并获取有关震源及地球内部结构的信息,从而获得比单个地震台更强的地震监测能力,特别是提取微弱地震信号的能力.同时,由于地下介质普遍为各向异性的,利用地震台阵可以研究地球内部介质的各向异性并为地球动力学提供有效的数据质量保证.目前地震台阵已成为全球地震监测网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先进的地震观测技术.应用地震台阵可监测较远处的微震事件,因而有利于对那些不宜于正当地架设台站的地区进行地震监测,特别是近海海域地区的地震监测.  相似文献   

13.
使用褶积滤波、线性回归和相关性方法分析了河北昌黎地震台的地电阻率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降雨是昌黎地震台地电阻率出现"夏低冬高"年变的主导因素;地温对地电阻率日变化有较为明显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电阻率的年变;地下水位的趋势上升,可能是导致昌黎地震台地电阻率自2017年以来的长趋势下降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永安无人值守地震台远程网络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永安无人值守地震台设备维护及安全巡视等问题,利用地震台现有网络搭建方式,使用网络摄像机及相应监控系统软件,通过合理配置,实现无人值守地震台远程网络视频监控。该系统的实现,提高了永安地震台管控无人值守台站的能力,对其他地震台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上海地震台阵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是由地震台阵、佘山数据中心、上海信息中心等部分组成,对各部分的功能及设备系统结构作了较为翔实的分析,并简要描述了台阵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上海地震台阵投入并网运行后表明,从根本上改善了地震波形、特别是远震波形的记录,并从总体下提出了上海地震台网的地震综合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自60年代初期将地震台阵的方法和技术用于检测微弱地震及侦查地下核试验的地震信号以来,利用地震台阵技术和方法所开展的地震学研究及地下核试验侦查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多年来,台阵观测实践和结果也说明了地震学方法是侦查地下核试验的主要方法,地震台阵则是地震观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序言     
地震台阵是为监测微弱地震信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震观测系统。特别是近 2 0年来 ,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进步 ,地震台阵又有了更快更新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多种台阵广泛分布的局面。当前 ,地震台阵已成为全球地震活动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台阵观测系统 ,采用独特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将台阵内若干子台的数据汇聚在一起 ,以达到压低干扰背景 (如地面噪声 ) ,提高信噪比 ,突出地震信号 ,从而获得比单一地震台站更强 (数倍于单一地震台站 )的地震检测能力 ,是一种先进的地震观测技术。通过…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山西测震历史记录图纸档案管理、保护测震第一手原始记录资料,历史记录测震图纸档案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有测震记录的山西测震台网、大同中心地震台、太原基准地震台与临汾中心地震台的图纸整理归档为例,介绍整理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与经验,并针对归档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孕震区周边地块上的临震预滑和震颤现象,对破坏性地震预测有一定前兆意义,是值得地震学界关注的问题。选取2008年5月12日汶川MW 7.9地震发生前,临夏和湟源地震台分量应变仪记录与临夏、恩施和西安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以及临夏和周至地震台深井水位仪记录,分析发现,在临震前数天至数小时,上述各地震台不同学科观测仪器均记录到一些"跃变"和"震颤"震相。文中试图以颗粒物理原理,来认识不同距离、不同台站、不同学科的观测仪器在临震前相近时间段内记录的低频和高频震相,可能是不同地块在临震前发生预滑错动后激发的预滑震相Xp和地下气体在裂隙内流动激发的震颤震相Tp。观测结果表明:2008年5月8日03时至主震发生,各地震台所处地块在相近时段内逐次发生次数不等的预滑错动,其中1-2次较大错动可在噪声背景中被识别;各地震台预滑错动方向指向或背向主震震中。据此认为:汶川MW 7.9地震前,上述各地震台所处地块在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力链驱动下,发生指向或背向主震震中的临震预滑现象。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孕震区周边地块上的临震预滑和震颤现象,对破坏性地震预测有一定前兆意义,是值得地震学界关注的问题。选取2008年5月12日汶川M_W 7.9地震发生前,临夏和湟源地震台分量应变仪记录与临夏、恩施和西安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以及临夏和周至地震台深井水位仪记录,分析发现,在临震前数天至数小时,上述各地震台不同学科观测仪器均记录到一些"跃变"和"震颤"震相。文中试图以颗粒物理原理,来认识不同距离、不同台站、不同学科的观测仪器在临震前相近时间段内记录的低频和高频震相,可能是不同地块在临震前发生预滑错动后激发的预滑震相Xp和地下气体在裂隙内流动激发的震颤震相Tp。观测结果表明:2008年5月8日03时至主震发生,各地震台所处地块在相近时段内逐次发生次数不等的预滑错动,其中1—2次较大错动可在噪声背景中被识别;各地震台预滑错动方向指向或背向主震震中。据此认为:汶川M_W7.9地震前,上述各地震台所处地块在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力链驱动下,发生指向或背向主震震中的临震预滑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