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地(质)学,是应用地(质)学分科,是研究旅游资源的地(质)学分布、形成条件、特点、开发利用和旅游点(地区)规划布局的学科。它以地质科学领域内的自然资源为主(广义地延伸到地球科学范围内的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地学旅游资源隶属于自然资源。而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资源中的两大客体支柱。虽然作为  相似文献   

2.
全面开展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是发展我国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工作,这个任务应该由地矿部门来负责,由地质工程师来完成。旅游资源调查可以与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同步进行,也包括立项论证、设计编审、野外调查、成果编审及出版准备等五个工作步骤。本文还讨论了旅游资源地质图的编制、说明书的编写和旅游资源的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区域地质填图中的旅游资源调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全面开展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是发展我国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工作,这个任务应该由地矿部门来负责,由地质工程师来完成。旅游资源调查可以与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同步进行,也包括立项论证、设计编审、野外调查、成果编审及出版准备等五个工作步骤。本文还讨论了旅游资源地质图的编制、说明书的编写和旅游资源的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明伟 《云南地质》1992,11(1):94-96
(一)前言旅游业有“无烟工业”之美誉,其赖以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旅游资源和旅游者。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旅游地学资源占据着最为显赫的地位,它是地质营力的杰作。旅游地学资源的分类和评价研究,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以及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二)旅游地学资源的分类就成因属性而言,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复合景观三大类型。自然景观系指纯自然条件及其作用的产物,如江河湖海、高山峡谷、冰峰雪岭、火山地热、石林溶洞、  相似文献   

5.
西藏门巴地区地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十分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地质旅游资源包括沉积与构造、地貌景观、自然变动遗迹和泉四大亚类,分布在6条旅游路线上。这些地质旅游资源大部分是首次发现的,需进一步开发、评价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质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和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涌  黄诚 《新疆地质》2004,22(4):455-45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新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新疆旅游安全环境的加强,使旅游业正在成为新疆经济的支柱产业,新疆旅游资源包括生态、地质、人古迹和风上民俗旅游4大类,其中,地质旅游资源是基础。  相似文献   

7.
地质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贵州剑河县内地质旅游资源的重要程度,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2处主要地质旅游资源进行类型与特征的分析,将其归为7类5个亚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进行定量等级评价,得出在12处主要资源中有Ⅰ级地质旅游资源2处;Ⅱ级地质旅游资源2处,Ⅰ级、Ⅱ级占总数的33. 3%;Ⅲ级地质旅游资源8处,点总数的66. 7%。通过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分析与分级评价,有利于更好的认识其价值并为后续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吉献  田广增 《江苏地质》2011,35(1):99-103
红旗渠·林虑山国家地质公园是林州市旅游业发展重要的旅游资源。公园的地质遗迹是华北地区地质演化的缩影,是一座天然的沉积构造陈列馆和教科书。公园不仅有壮观的人文质工程——红旗渠,还具有"雄、奇、险、秀、幽"的美学特征,可以开展科普游、红色游、生态游、体育游和文化游。  相似文献   

9.
西藏浪卡子-洛扎地区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社会环境都十分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将该区划分为四个地质旅游区,大部分旅游资源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介绍了湘西州的地质旅游资源特征,指出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湘西州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是发展该州经济的合理之举,进而提出了保护和开发该州地质旅游资源的8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旅游资源类型及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地质、地貌、地质遗迹为基础,介绍河北地质、地貌、洞穴、水体、生态、人文古迹等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进而做出规律性的区划,为河北省旅游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江西地质旅游资源特点综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阐述了地质旅游资源含义的基础上,对江西的地质旅游资源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今后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并对庐山、井冈山、鄱阳湖等江西主要旅游景点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陈安泽 《地球学报》2016,37(5):535-561
笔者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建立之始,就随着地质部陈列馆(即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划归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而成为其创始研究人员,60年来从没离开过,因此见证了其全部历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过程中,以笔者为主,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团体这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有利条件,将地球科学运用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服务中去,从而创立了一门地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学科——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cience);在旅游地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建议和一整套实施方案,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促使地质公园得以建立;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地质资源,是旅游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都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首创,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之一,其在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将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建设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划分、评价准则、形成与分布规律、应用保护现状综述如下,以作为献给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礼物。  相似文献   

14.
浅谈洛阳龙门旅游区的地质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锐  王保健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4):17-18,51
龙门位于洛阳市南约12km处,交通便利,居民点稠密。龙门旅游区向以艺术瑰宝石窟和壮丽自然景观闻名,但其周围的地层、沉积环境、构造和矿产资源等相关地质环境却鲜为人知。如能在原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开发地质或其它旅游资源,形成综合性旅游场所,必将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燕  李江风  周学武  汪珉 《地球学报》2013,34(4):491-499
以地质公园为主要载体的滨海地质旅游开发是丰富国际旅游岛自然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海南滨海生态保护和现有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升级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及案例研究方法,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视野角度,对国内外滨海地质旅游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其实践经验给海南省地质旅游开发以启示,如资源普查登记、保持地质景观资源的原真性、政府主导下进行地质旅游开发等。结合国际旅游岛战略目标,基于其现有资源、政策等优势,地质旅游是海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启示和海南省滨海地质旅游资源优势,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的滨海地质旅游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胡蔷 《贵州地质》2009,26(3):228-230,240
本文扼要地从岩溶地质景观、变质岩地质景观、古生物群遗迹、地热等方面论述了贵州旅游地质资源,并探讨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贵州旅游地质资源,以期达到发展贵州旅游经济,服务于贵州旅游业。  相似文献   

17.
周秋兰 《中国地质》1993,(10):20-22
资源是指人类生存发展需要和利用的一切要素。从广义来讲它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两大类。如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从狭义来看,资源是指物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工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经过加工转化的物质资料,如金属材料、电能等)、废弃物质资源(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以各种形态赋存,但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途径而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物料,包括生产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本文所谈的矿产再生资源属废弃物质资源范畴,具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若尔盖县582个地质旅游资源点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若尔盖县地质旅游资源分为4个主类,12个亚类和39个基本类型,优良级旅游共104个,在主类中均有分布;(2)若尔盖县地质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聚集分布,在乡镇尺度上分布不均衡;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北部多,西南部边缘少,中部多”的分布特征;地质旅游资源分布线性特征明显,具有公路指向性和河流依赖性;(3)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度、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人口经济等因素是影响若尔盖县地质旅游资源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对若尔盖县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能更好地提升若尔盖县地质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索桥地学旅游文化村地学资源特征分析研究,为该村地学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培育、村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综合研究和创建规划,简要介绍和概括了文化村地学资源特征,提出地学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索桥地学旅游文化村地学资源主要包含地质景观资源和富硒耕地资源两大类,垂向上自山顶至猫跳河谷,保留有古地理时期完整的从高原面到峡谷地貌单元,横向上从上游至下游,深切的猫跳河岩溶峡谷中,绝壁、岩溶孤峰(象形山石)、溶蚀洼地、溶洞、河流、瀑布、泉等自然景观齐具,峡谷岸坡耕地富硒元素。基于地学景观资源特征、人文特色及区位条件等,建议采用地质+生态旅游、地质+农业、地质+文化三种主要开发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地质、地理等多源数据,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调查和评价了三亚市凤凰镇高峰乡六罗山及其附近区域的旅游资源。结果表明,该区发育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和人文活动等六大旅游资源类型。具有规模大、类型丰富、动静结合、适宜人群广、旅游时间长、交通便捷的特点,具备了开发成地质公园的天然条件。今后,应从旅游资源详查和规划等多方面重点开展工作,打造六罗地质旅游品牌,对发展三亚和海南省的旅游经济具有长远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