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BISQ机制的裂缝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孔隙度、固相密度和流相密度)全波形反演对于BISQ理论的推广应用以解决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庞大的计算量将限制其发展和应用.本文提出了将小生境主从式并行遗传算法与多震源混合激发采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改善这一问题.最后,以双层的基于BISQ机制的二维裂缝孔隙介质模型为例,进行了储层参数反演的数值分析.数值反演算例结果表明:基于小生境主从式并行遗传算法和多震源混合激发采集技术的储层参数反演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原小生境遗传算法储层参数反演的计算效率,为利用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进行油气预测和油藏监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频率为2.4 GHz和5.8 GHz设备为例,对扩频微波网桥在新疆测震网络中的应用范围进行阐述;根据实际工作中无线网桥的安装架设经验,对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防止河道泥沙淤积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凌  董增川  崔广柏 《湖泊科学》2003,15(4):313-318
水土流失问题是生态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于多沙河道来说,必须维持一定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用于输沙,以保证河道生态平衡. 本文以多沙河流为研究对象,以输沙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河流输沙能力和水流挟沙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道在不冲不淤的临界状态下河流最小流量的计算方法,此为防止河道泥沙淤积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通过实际算例,本文还说明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应用,以期为多沙河道水资源合理配置及生态平衡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网格为地震模拟等大规模工作流应用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如何保障此类应用的软实时性要求是工作流调度问题的一个挑战.利用排队模型来描述网格资源的动态负载压力,提出了评估工作流健壮性量化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基于DAG图转换得出的任务执行优先级,根据最大健壮性优先的思想,确定了执行工作流子任务的候选资源;将工作流全局截止时间划分问题描述为一个约束下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并通过已有方法求解该问题,提出了工作流全局截止时间动态划分方法;最后,提出了一种健壮性增强的地震模拟工作流调度算法RESAESW.仿真实验采用实际地震模拟工作流应用和实际系统数据来验证提出算法的性能表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网格环境的自适应性和地震模拟工作流应用的截止时间要求方面优于其他两个实际网格系统中的调度算法.  相似文献   

5.
从地震前兆数据库使用的实际问题着手,以添加新仪器的汉字乱码问题为例,介绍了ORACLE数据库字符集的相关概念,分析汉字乱码与字符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前兆数据库汉字乱码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胡平  李卫 《地震学报》1993,15(4):470-476
运用重构高维相空间的方法对实际震例观测资料进行分析,以研究地震过程动力学行为和有关预报的问题.认识到地震过程是混沌的.因此,从理论上讲对地震可以在可预报时间长度里进行确定性的预报.讨论了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地震研究的一些有关问题(如几种主要量及其之间关系、所使用资料的背景条件与分析结果的关系、降维过程与地震预报问题等)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地表对地震波有强烈的吸收衰减作用,严重影响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利用微测井资料对近地表吸收结构进行估算,可以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提供技术支撑.采用频谱比等主流方法对实际单井微测井数据进行Q估计时,观测到的微测井数据需要满足微测井Q估计的假设条件和Q衰减理论模型,但是由于采集因素的影响,实际微测井数据会存在“限幅”、初至时间异常、激发子波不一致等问题,造成单井微测井Q估计不稳定、不可靠,甚至会估计出负的Q值.本文在梳理实际单井微测井数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这几个问题采用针对性策略进行了处理,缓解了实际单井微测井数据的缺陷对Q估计带来的影响,实际数据的Q估计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道卷积信号盲分离的多次波自适应相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多次波自适应相减问题表示为一个多道卷积信号的盲分离问题.利用2D卷积核来表示预测多次波和实际多次波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分离出的一次波信号的非高斯性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多道卷积信号盲分离的多次波自适应相减算法.为了求解上述非线性优化问题,所提方法将其转化为一个迭代线性优化问题,采用迭代最小二乘方法加以实现.由于采用了多道卷积信号盲分离模型,所提方法能够适应预测和真实多次波之间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化.通过对简单模型数据、Pluto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处理,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自鹤岗地震台形变仪器于2006年投入使用以来,形变观测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地震前兆监测手段,为地震前兆资料的积累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观测数据。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也时常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如雷电、山洞潮湿、降雨等一些自然因素,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为因素等。因此,为提高观测质量和工作效率,以鹤岗台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例,结合台站实际情况,讨论了仪器运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鼓型橡胶护舷防冲板是港口防冲体系中的重要装置,如何有效合理分析复杂船舶荷载冲击下的受力特点是进行其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大连某实际工程为例,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 SUC鼓型橡胶护舷防冲板的三维计算模型,开展了四种典型靠泊方式的仿真研究.针对防冲板中的关键部位进行了应力和变形研究,并对护舷选型及船舶停泊...  相似文献   

11.
地震过程动力学行为和可预报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地震事件时序概念,找到了通过对实际地震观测资料的分析来有效地研究地震系统动力学行为和可预报性问题的方法.从实例分析观测资料的结果发现,被分析的这些地震系统混沌吸引子关联维数d2为3.2-7.5,二阶Renyi熵K2为0.019-0.052.这表明这些地震过程存在着已知变量数目范围的确定性规律,是可以预报的,但可预报时间有限.由K2可以估算在一定预报精度要求下,对未来地震的可预报时间长度(本文震例中最长为一个月左右).这套分析方法对认识地震过程动力学行为及可预报性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声测井资料计算反射系数序列中多分辨率逼近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由声测井资料计算反射系数序列中的多分辨率逼近理论,详细分析了由高分辨率的声测井资料计算低分辨率的反射系数序列的地质要求,进而在理论上讨论了此类问题中多分辨逼近的选择.并比较了由Haar系与由三次样条函数构造的多分辨率逼近这两种典型的多分辨率逼近.最后利用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算例验证了选择恰当的多分辨率逼近在解决这类问题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线性AVA反演将纵横波速度比作为常数,从而把非线性AVA反演问题线性化,以得到稳定的反演结果.为突破这一假设条件对AVA反演的限制,本文把纵横波速度比作为未知量,通过变换反演参数,将非线性AVA反演问题线性化,再利用广义线性反演方法求解,得到合理稳定的储层参数.利用实际工区井数据考察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抗噪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地震数据,得到了合理的反演结果,说明本反演方法的可靠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近期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方面发展迅速,为解决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对近五年来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述评.重点分析了各种方法在实际储集层评价中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同时针对目前各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定量评价储集层孔隙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于对含烃储集层的核磁共振测井T2谱的形态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5.
射频大地电磁法(RMT)是以潜艇天线发射的射线源等作为场源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近地表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勘探.RMT数据解释常采用基于静态假设的大地电磁法(MT)程序,往往会反演出不真实的浅层目标体.为解决这一长期困扰RMT资料解释的问题,本文实现了考虑位移电流的RMT有限元数值模拟.为了处理任意复杂模型,如起伏地形,非结构的三角形网格被用于离散RMT模型.首先通过算例对比,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通过Dike模型讨论了空气层厚度对RMT数值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空气层厚度大于1/4波长即可满足精度要求.以山脊模型为例计算了位移电流对RMT响应的影响,表明位移电流的影响会随着山脊高程的增加而增大.最后通过舒家店实际模型进一步验证了位移电流在RMT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从实际问题出发,以易县台1995-2000年的观测资料为例,对局部环境,观测系统,数据处理和资料评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认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地震勘探仪器是集当代先进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技术、通讯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地震仪是一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较为广泛的地震勘探仪器,一般用于小范围内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领域.UDP是用户数据报协议简称,这种简化的UDP协议和服务在很多情况下是足够的.UDP协议不需要建立和维护连接,所以只需要极小的系统占用.由于这个特点,UDP可以对一些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通信传输.DZG-1型数字地震仪是采用FPGA芯片作为采集模块控制器,工控机为主控单元的48道工程地震仪.在仪器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发现数据传输速度是制约此类仪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DZG-1型数字地震仪为例,讨论UDP协议在工程地震仪中的实现,数据传输速度达50Mbps以上,解决了数据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天津某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对新型伸臂消能结构体系中消能伸臂的数量、位置和黏滞阻尼器参数进行了优化,比较了这一新型消能体系与常规消能减震方案的减震效果.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消能减震方案,新型伸臂消能结构体系可在布置较少数量阻尼器时,仍获得较好的减震效果,其经济性十分明显,可望在实际工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由同震形变理论计算地震烈度分布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晁军  李卫东  李大辉  林捷  侯燕燕  张爱武  陈会忠 《地震》2011,31(1):98-100,102,106
本文以海地7.3级地震和汶川8.0级地震为例,介绍了同震位移烈度方法,即在已知地震三要素、断层走向、倾向和滑动方向的情况下,可通过计算绝对同震位移来确定地震烈度分布. 研究表明,由绝对同震位移计算的地震烈度分布与实际地震烈度有很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在极震区其对应效果更好. 尽管这种计算结果有时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但这对...  相似文献   

20.
地震偏移反演成像的迭代正则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伴随算子L*,直接的偏移方法通常导致一个低分辨率或模糊的地震成像.线性化偏移反演方法需求解一个最小二乘问题.但直接的最小二乘方法的数值不稳定,为目视解译带来困难.本文建立约束正则化数学模型,研究了地震偏移反演成像问题的迭代正则化求解方法.首先对最小二乘问题施加正则化约束,接着利用梯度迭代法求解反演成像问题,特别是提出了共轭梯度方法的混合实现技巧.为了表征该方法的可实际利用性,分别对一维,二维和三维地震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正则偏移反演成像方法是有效的,对于实际的地震成像问题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