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厦门淤泥土的动力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厦门石湖山和YunDang港地区为试验点,对厦门市淤泥土进行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动强度和变形特性的研究。试验是在分析现场地基土的物理力性质和实际应力状态的前提下,选择不同围压和不同固结比对100多个原状淤泥土做了振动三轴和共振柱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淤泥土的动强度曲线(τd/σo-Nt)具有良好的归一化性状,因此可以进行少量有代表性的动三轴试验,即可方便地建立不同初始应力状态(Kcσ3)下任一等效振次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式,为震陷量的估算提供了计算公式及相应试验参数。文中给出了不同初始应力状态下不同应变破坏标准和等效振次的动强度指标,为动力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合理的参数。同时得出厦门淤泥土在等压固结条件下相同破坏应变的动强度约为静强度的2/3。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震陷预测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本文修正了经典BP型神经网络的激励函数,并对学习率和训练样本进行了动态调整等多方面改进。根据70个多层建筑震陷的实测资料,在分析了建筑物震陷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取了9个指标;采用改进后的BP算法,建立了多指标的建筑物震陷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BP网络性能良好,所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神经网络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预测新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陈青生  高广运  何俊锋 《岩土力学》2011,32(12):3713-3720
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不同类型砂土在多向地震荷载输入条件下的动单剪试验,采用弹塑性边界面模型,通过室内动单剪试验实测结果确定模型参数,计算分析地震动特性对砂土震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加载次序、不对称性、加载方向、地震波类型、加载维数对砂土变形影响显著。当大的应力脉冲出现时,砂土竖向应变明显增大,其增量的大小受到大波出现的时刻和次序影响明显;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地震波不对称性越明显,砂土竖向应变越大;反向加载对砂土具有向下压应力作用,提高竖向应变值,正向加载效应则与此相反;现有的一些规范方法取20周作为转换后的等幅应力波的标准作用次数进行震陷定量计算,其对于振动型和冲击型地震波输入等效性结果差别较大;Tokimatsu 和Seed(1987)震陷分析方法按2倍单向水平地震动引起的砂土震陷简化确定多向地震动引起的砂土震陷,其结果尚待商榷  相似文献   

4.
保持大主应力、中主应力不变,增大小主应力是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种应力路径,土石坝蓄水和土方回填等就类似这种加荷方式。就该应力路径对宁波淤泥土进行了真三轴试验,针对真三轴试验结果,对本构关系中的弹性模量及反映侧向变形变化规律的泊松比进行了特定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这种应力路径下排水剪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围压的增大都呈不断减小趋势,这是岩土工程中应用广泛的邓肯模型和有限无限元分析中极少考虑的现  相似文献   

5.
地基液化及软土震陷问题是地震所引起的最主要震害.因此,含淤泥中砂地区的动强度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淤泥含量中砂的动力学特性,选择在海城地震中砂土液化情况严重的辽宁盘锦地区为研究地,并选取5组淤泥含量不同的中砂进行动三轴实验(表1).  相似文献   

6.
利用室内试验研究土体蠕变特性时,因受试验条件限制较少开展土体的排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对于先还原土体的先期固结条件,然后再开展土体的三轴排水蠕变特性试验的研究更少。为此,以淤泥土为研究对象,通过 固结三轴排水蠕变试验探讨了饱和淤泥土在轴向加载和侧向减载条件下的排水蠕变特性。由试验数据可知:排水条件下,两种应力路径的轴向蠕变规律基本一致,体积应变明显小于轴向应变,且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一定程度的剪缩与剪胀交替性。首次利用三单元力学模型推测出淤泥土的蠕变起始时间为施加偏应力荷载后的100~200 min之间。提出淤泥土蠕变系数的概念并总结其变化规律,得知淤泥土的蠕变系数与偏应力水平密切相关,即不论围压及加载方式如何,蠕变系数均随应力水平增大而增大,且基本呈直线关系,而与前期固结围压大小、蠕变荷载施加方式关系不大。最后提出了淤泥土蠕变本构模型建立的思路,即用南水双屈服面模型描述瞬时变形量和用蠕变经验公式描述蠕变变形量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蠕变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