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粉喷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有限元法对粉喷桩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进行数值试验。.分析了在整个加荷过程中单桩荷载传递特性和该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褥垫层厚度及其变形模量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粉煤灰砼桩加固软弱地基的现场试验,评价了粉煤灰砼桩加固软弱地基的效果,研究了桩土应力比和土分担荷载比随外荷载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粉煤灰砼桩复合地基的受力特性和破坏机理,最后对比分析了挤密土复合地基与非挤密土复合地基受力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长江下游某高速公路粉喷桩处理路基段载荷试验和路堤填筑期间分别测试的桩与桩间土两者的应力变化 ,发现虽然两种试验状况下桩土分担荷载的过程有一定差异 ,但载荷试验中桩土应力比的最终稳定值与复合地基正常工作时桩土应力比值大致相同 ,即可通过载荷试验测得的桩土应力比来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文中实例说明 ,该地区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设计值可取略小于载荷试验中所测桩土应力比 相似文献
4.
5.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桩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刚性桩和柔性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在温州地区选择了2幢采用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建筑物进行原位试验。试验前在钻孔灌注桩桩身埋设了钢筋应力计,在水泥搅拌桩桩身埋设了振弦式应变计,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同步检测传感器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桩荷载传递规律不同,中部刚性桩摩阻力相对于边部刚性桩重心下降,刚性桩荷载传递长度大于柔性桩。无褥垫层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部刚性桩在层数低时会出现负摩阻力,有褥垫层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在施工期间始终存在负摩阻力。中部桩端承力要高于边部桩端承力。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柔性单桩在水平与上拔组合荷载下的承载特性,开展了两组共6根单桩室内模型加载试验。其结果表明:相比于纯水平受荷桩的极限承载力Hu1,预先施加不超过0.5Tu1(纯上拔桩的极限承载力)的上拔荷载能够提高单桩的水平极限承载力,且随上拔荷载增加,水平极限承载力先增大后减小;增大预先施加的上拔荷载降低了同一水平荷载下桩身的弯矩及土反力,也削弱了地基的水平刚度,综合影响下桩身的水平位移先减小后增大;预先施加不超过0.5Hu1的水平荷载主要增大0~10D(D为外径)范围内桩身的平均摩阻力从而提高上拔极限承载力值,且水平荷载越大,其提高效果越显著;当水平荷载达到0.5Hu1时,对应的上拔极限承载力相比Tu1增加了17.1%,设计中可对增加的上拔极限承载力给予考虑。进一步通过理论研究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合理性,给出了组合荷载下柔性桩的上拔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误差在6%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根据部分工程粉喷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对粉喷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特性和承载力折减系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邯郸市区工程场地的单桩和复合地基静载荷检测资料,利用反算的方法找出了适用于邯郸市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的取值标准。 相似文献
8.
桩-网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桩-网复合地基是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它能通过变形协调,充分发挥桩、网、土的各自作用,有效地控制工后沉降或差异沉降。为了解路堤荷载下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机制,深入分析其沉降变形、荷载传递、桩土应力比和网的受力等性状,接桩体种类设计了两个试验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成果表明,桩网复合地基可以有效减少沉降量;土工格栅的荷载传递能力强于土拱;土工格栅的最大应变出现在桩帽边缘,仅为1 %,最小应变则出现在桩间。试验结果为桩网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寻求路堤荷载下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简便方法,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桩侧摩阻力分布简化为分段线性模式,根据桩长与临界桩长的大小关系,结合桩-土-垫层三者在交界面上的应力与压缩变形协调条件,运用单位元法推导了柔性桩复合地基加固区的沉降计算公式,并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复合地基下卧层的沉降量。结合工程实例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理论方法计算的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量与现场实测沉降结果吻合较好,证明理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且能较好地反映路堤荷载作用下柔性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临界桩长范围内,桩与桩间土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了复合地基桩间土的承载能力;此外,由于桩侧负摩阻力对桩体有拖拽作用,桩身轴力在桩体中性面位置处达到最大值。因此,在工程设计中要高度重视和运用临界桩长和中性面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12.
粉喷桩与土层锚杆联合支护方式可同时解决支护与止水双重问题,在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基坑周边环境条件严重受限的情况下,可充分显示出其技术经济方面的优越性,值得应用推广。文中探讨了该联合支护方式的设计方法,建议按喷锚支护模型计算边坡整体稳定性,计算中将粉喷桩等效为一层加固土。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建议的计算模型。并且还对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粉喷桩-土工格栅复合地基应力现场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粉喷桩-土工格栅复合地基使地基水平向和竖直向对抵抗变形的能力得到了增强。针对粉喷桩联合土工格栅加固地基性状进行了现场研究,包括地基的沉降、地土压力、孔隙水压力。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格栅上下土压力的变化、桩土应力比变化、沉降与土压力的关系以及埋于不同深度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得到桩-网复合地基受力机理和地基沉降的规律:(1)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慢,但孔隙水压力与上部填土相比变化不大;(2)桩土应力较大,具有均化土压力的作用,同时基于各个断面土压力分布特点,提出了“拱效应”的观点;(3)地基的变形主要是以下卧软土层压缩和桩刺入变形和桩本身的变形,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利用载荷试验研究水泥土搅拌桩的有效桩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根据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不同桩长的水泥土搅拌桩单桩载荷试验结果,探讨了复合地基中水泥土搅拌桩的有效桩长。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的有效桩长与地基条件和桩身强度直接相关,在设计中考虑有效桩长有其必要性。最后,作者对有效桩长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水下深厚软土采用挤密砂桩进行加固,设计了一套大型原位载荷试验系统对水下挤密砂桩 (sand compaction pile,SCP)复合地基的力学和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在水下设置高精度静力水准系统获得了良好的沉降观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在同一置换率下的应力分担比与载荷水平以及时间效应密切相关;应力分担比比值随荷载级别的升高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同一荷载级别下比值随着时间逐步衰减,并最终趋于某一定值。对比分析了几种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理论的计算结果,表明按被动土压力法得到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与载荷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对于高置换率的挤密砂桩复合地基,采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提出的沉降折减系数计算得到的复合地基沉降与实测值最为接近,采用日本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沉降量偏大。研究结果对于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和深水原位测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典型冲刷坑形态,通过改变冲刷深度来模拟不同局部冲刷作用,对典型的9桩群桩进行了冲刷前、后水平承载试验,对相同参数的单桩进行了平行对比试验,详细分析了荷载-位移特性、桩身弯矩分布、群桩效率系数以及荷载分担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冲刷深度增加,单桩和9桩基础水平承载力均呈现减弱趋势,水平群桩效率系数逐渐增大,承台约束作用效应更加明显,桩身弯矩增大,最大弯矩点位置向桩端移动,前排桩荷载分担比增大,中、后排桩荷载分担比减小;前排角桩受冲刷深度和水平荷载影响最大,设计时需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