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独龙江流域居民点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了研究区DEM的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等信息与国家1:250000基础地理地理信息数据提供的居民点、水源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出云南省独龙江流域特有民族之一独龙族居民点的空间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水源的定量关系,揭示了自然因素对本区居民的影响程度,为人们更好地了解独龙族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提供了依据,也为政府做好本区的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倪斌 《现代测绘》2012,35(1):17-20
农村居民点形成和发展与区域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定量分析农村居民点与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交通、河流等自然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武夷山市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格局受海拔、坡度、坡向、道路、河流的影响比较明显。②农村居民点呈数量多、质量低、大散居、小聚居的空间分布特征,部分居民点分布在不适宜人们居住的区域,有待调整。因此本研究能为武夷山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村居民点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研究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渭河流域的海拔、坡度、坡向、道路、水系及其与居民点空间分布规律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自然因素对本区居民的影响程度,对乡村规划和农村居民点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RS与GIS技术的泸定县植被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晏立  何政伟  管磊  张雪峰 《测绘工程》2010,19(5):49-52,56
以四川省泸定县为分析研究区域,综合运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用ETM+遥感影像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信息并反演植被覆盖度,用地形图等高线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并提取地形因子。借助叠合分析法,讨论植被覆盖度与海拔高度、坡度、坡度变率、坡向、坡向变率5种地形因子的空间关系,得到泸定县关于地形因子的各等级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对地植物学中高山峡谷地区植被的地形格局分布规律研究与生态环境的评价与改良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可照时间作为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是影响太阳辐射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基于数据并行技术,综合考虑地形因子对可照时间的影响,提出了起伏地形下基于DEM的并行可照时间模型。利用黄土高原地区90m×90mSRTM作为基础数据,计算了整个黄土高原地区月、季、年可照时间的空间分布,定量分析了地形遮蔽度、坡度、坡向等地形要素对季节可照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可照时间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同一纬度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可照时间差异明显,表现出非地带性分布特征;黄土高原地区季节平均可照时间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呈季节不对称性分布。可照时间受地形要素的影响显著,当地形遮蔽度大于0.6或坡度大于15°时,季节可照时间随遮蔽度或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季节可照时间受坡向的影响基本相同,整体表现为阳坡、半阳坡大于阴坡、半阴坡,平坦开阔区优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  相似文献   

6.
采用青海玉珠峰1998、2010、2013、2015年7月份四期SPOT5及QuickBird遥感影像(1998年为航片),解译冰雪范围线,对冰雪覆盖区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获取2013年雪线高程,利用30 m分辨率的SRTM-DEM提取坡度、地形曲率、地形起伏度等地形因子。在气温、降水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海拔范围采用回归分析推算雪线高程与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雪线高程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有逐步增强的趋势。当海拔达到约5 500 m时,雪线高程与坡度、地形起伏度、剖面曲率、平面曲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9、0.517、0.141、0.221,地形起伏度与坡度是对雪线分布影响相对较大的地形因子。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复杂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文秀  石云 《测绘科学》2015,(10):146-152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复杂度难以准确量化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区统计的评价方法,采用地形分析方法提取坡度、地势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沟壑密度等地形因子,应用区统计法、变异系数法对研究区地形复杂度进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彭阳县地形复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坡度、地势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的变化规律相似,中复杂区域和高复杂区域所占面积较大,且存在明显的分异规律;基于1:50 000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地形复杂度提取与分析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研究区地形地貌信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治理、土地规划、地形及景观格局的分区和尺度推绎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陆地边疆人口空间分布与地形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辉  吴瑞 《地理空间信息》2011,(5):109-111,114
以我国国境线内50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分析我国陆地边疆地区人口总体分布,结果符合黑河-腾冲线的规律,再叠加分析我国陆地边疆地区人口密度曲线与地形剖面线,总体探究了人口空间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最后分别统计分析人口与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及坡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究我国陆地边疆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的内在机理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绿色空间生态服务(green space ecosystem services,GSES)与地形因子(坡度、海拔、坡向)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其关系对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修复、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奉化市绿色空间地类的划分和生态服务的计算模型获得GSES的价值。利用GIS技术提取坡度、海拔、坡向3个地形因子,同时分别获得每个因子对应的GSES值,最后选择Spearman相关分析模型对GSES价值与地形因子值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奉化市GSES价值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北部、东南部GSES价值最低,西部、南部GSES价值较高的格局;GSES价值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强度表现为:坡度海拔坡向。同时由于海拔、坡度和坡向的变化导致温度、水分和太阳辐射在地表发生变化,并致使生态服务空间格局随海拔、坡度和坡向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地貌形态信息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地貌是最基本的地理要素,它决定着自然地理单元的形成和地面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本文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三峡库区海拔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四个地形因子,对地貌形态进行了定量划分,为农业规划、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研究提供了较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以典型干旱内陆河流域石羊河为例,将GIS技术、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和CLUE-S(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xtent)模型应用到该流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中。通过景观安全格局理论构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基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和驱动因子的定量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方法,借助1986年、2000年和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自然发展情景3种模式下203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了优化配置,并对优化配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生态安全情景下耕地有所减少,林地、草地和水域有较明显增加;耕地保护情景以土地开发和整治及宅基地还耕为主要目标,科学有效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大力开发未利用地潜力;自然发展情景综合考虑了目前发展情况和宏观政策指导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及空间结构发展情况。综合考虑石羊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及耕地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研究结果认为耕地保护情景更为合理,其它两种情景可为耕地保护情景进行补充和局部修正。该结果可为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设黄河“智能大脑”服务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黄河流域水文、地理景观和地貌特征,下游河道变迁和河口变迁历史及生态治理,流域历史水旱灾害等基本背景,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具有的优势。然后重点论述黄河“智能大脑”如何服务流域保护和发展,提出黄河“智能大脑”三要素,即感知系统(天地一体智能感知网)、存储管理系统(资源池)和操作系统(时空大数据平台);论述了流域一体化时空大数据中心的构成及其基本功能,时空大数据平台及其目标要求,分析并提出了基于网格集成与弹性云的混合式时空大数据平台技术体制和构建技术,提出采用“共用时空大数据平台+”应用概念模型及其具体应用模式。最后讨论了时空大数据平台服务黄河流域城市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加强流域上中下游7大城市群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基于流域时空大数据平台构建服务保护和发展的综合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平台,支撑流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增强流域整体性和协同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2019年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河长制的工作内容为导向,全面研讨区域内水污染空间分布规律、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性。依据专题地图理论,探讨以专题地图方式进行可视化表达的方法,建设性地提出了从数据处理分析到制图可视化的研究思路,并设计绘制了黄河流域水环境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14.
铁路交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但受宏观经济、产业结构、人口规模、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铁路交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区域铁路交通服务发展程度、分析区域差异,对于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一体化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区域铁路交通服务空间差异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状态空间法构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2001、2007和2013年3期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其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01~2013年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市生态承载现状均超过了生态承载力,但生态承载压力总体趋向减轻;2)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生态承载状况空间分异明显,襄荆宜城市带最优,环长株潭城市群次之,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较差。武汉、长沙等区域中心生态承载状况相对良好,周边地区生态承载压力较大,尤其天门等市,整体呈现出"中心轻、边缘重"的区域生态承载格局;3)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市压力因子水平较为均衡,变化趋势一致,但承压和潜力因子水平极不均衡,是影响"中心轻、边缘重"格局和次区域生态承载差异的主要因素;4)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既存在经济持续增长、人口增加、资源环境条件约束趋紧等造成的生态超载问题,同时,也激发了环境投入、科技研发、区际交流等因素,缓解了生态压力,区域生态超载状况趋于改善。  相似文献   

16.
Intercity lighting data are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study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in regional urban development as an indicator of the intensity of urban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y.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support decision-making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rdin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a long time series of nighttime lighting data from 1992 to 2020, this study used the Theil index, Markoff transfer matrix,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spatial regression to analyz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ers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study found that from 1992 to 2020,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ot spots have been concentrated in highly developed urban agglomerations namely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handong Peninsula,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Cold spot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west and southwest of the country.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shows an opposite spatial pattern, which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regions. The Theil index for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shows an overall downward trend, and the overall economic disparity is mainly due to the relatively low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ibet, Xinjiang, Gansu, and other western provinces. Therefor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mains significantly uneven. In China, the economic type of cities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leapfrogging types is low; however, the level of cities with high resource dependence or a single economic structure easily downgrades.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ed socioeconomic factors of neighboring cities influence an obvious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ies in China. The pattern of China's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ainly affected by innovation capacity, financial support, capital investment,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开展区域社会脆弱性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及相关灾害。为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及其社会经济文化驱动因素,参考So VI模型的指标体系选取36个指标对我国长江中下游的65个研究单元进行评价,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到社会脆弱性的7个主要影响因子,据此得到最终的社会脆弱性指数及其分布。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各地社会脆弱性差异明显,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局部Moran’s I模型对川渝地区和长三角区1∶250 000和1∶1 000 000两种尺度DEM以及全国1∶1 000 000 DEM地形信息进行了空间自相关的计算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两种尺度下,高程自相关存在一致性,而坡度自相关差异性较大。1∶250 000地形自相关特性多呈随机分布,反映地势较平稳,具有均...  相似文献   

19.
刘刚  刘平  胡晶  刘纪平 《测绘科学》2007,32(Z1):55-58
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与分配问题一直是诱发国际冲突的重要问题。澜沧江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穿越中南半岛下游五国,跨境水资源丰富,用水分水矛盾突出。澜沧江国际河流水资源空间分析平台建设,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完成重要国际河流地理因子提取技术,建成澜沧江流域完整的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地理因子数据库,为综合分析与评价提供数据保障;通过水资源环境空间分析与评价模型研究,开展重要地理要素空间布局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分析与统计、水能开发对环境影响空间分析等空间分析应用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电子政务空间信息服务系统集成,并与现有的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系统相结合,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促进空间数据成果在政府部门的国际河流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