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西吉安—泰和陆相红色盆地沉积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江西吉泰盆地泰和坳陷白垩纪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秋芽 《物探与化探》1991,15(5):395-398
前人大量的地质成果和论著,已经对江西省主要中生代盆地的白垩纪沉积特征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但是由于受当时地质工作和研究程度的限制,对江西省中生代的箕状盆地特征的认识与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在《冀北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及铅、锌、银成矿特征研究》①课题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主要说明了冀北陆相(红色)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研究的前提、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和盆地充填序列与盆地构造演化的关系。该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在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火山一沉积盆地地质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在江西白垩纪—新近纪陆相红盆地中1:50000地质填图对盆地的盆缘类型和盆地充填样式研究的新认识,以及陆相红盆地的形成、发展机制与盆地边缘岩石的成生性质,将盆缘划分为基底盆缘和新生盆缘2类;又依据盆缘的原始自然坡度和形态特征划分为缓坡型、折坡型、陡坡型(或断坡型)和新缓坡型、新折坡型、新陡坡型等6型。根据陆相红盆地中不同构造期(幕)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的沉积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各种有序叠置组合形式,厘定了辫状河—湖三角洲—浅湖型、冲积扇—辫状河—湖三角洲—浅湖型、冲积扇—浅湖型、近岸水下扇—浅湖型、冲积扇—辫状河型和河流—沼泽(湿地)型等6种盆地充埴样式。  相似文献   

5.
陆相红盆地构造—岩性—岩相填图法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造_岩性_岩相填图法,经大量陆相红盆地再填图实践,在调研内容和认识上有较多重要补充和提高。笔者把这些新成果补充进方法中,进一步完善了填图方法,现就这方面成果作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6.
廖瑞君  衷存堤  肖晓林 《中国地质》2001,28(10):16-21,26
根据江西境内陆相红色盆地1:5万区调填图实践,拟定了陆相岩石地层序列界面2类8种的划分方案;总结了各类界面的鉴别特征及其对于划分岩石地层单位的作用;提出了构造界面具等时性和相转变面具穿时性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为了拓展区调工作的服务领域,"九*五"期间,我们在江西白垩纪-新近纪陆相红盆地1∶5万区调工作中,对红盆区经济地质的调查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从矿产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和灾害地质四个方面,对陆相红盆地经济地质调查工作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陆相残余盆地的主要类型、特点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中生代陆相盆地演化特征,认为陆相盆地不存在原始沉积盆地。陆相残余盆地的基本特征,具有空间上盆地面积大为缩小,地层遭受明显剥蚀,受后期改造而成。提出了两种基本类型和它们的沉积特点以及追踪物质来源、去改造层是恢复残余盆地的基本方法,并以古鄱阳湖中生代盆地为例。  相似文献   

9.
根据砾石统计确定红色盆地中洪积扇体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作者在江西省修水县马坳小型红色盆地中,对洪积沉积物中栎石的成分、体积大小、含量及砾石产状等资料进行了系统调查工作,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出砾石百分含量、平均体积和混杂系数,并编绘它们的等值线及古流向图。经过综合分析与处理编制了洪积扇分布地质略图,基本查明了扇体的分布范围、发育特征、叠置关系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处三大陆板块的交汇部位,盆地形成,展布,沉积构造特征明显受其相互作用的控制。该文据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的特征及三大应力状态,将其分为相对应的裂谷盆地,前陆盆地与压隐盆地,走滑拉分盆地及类克拉通盆地等类型。  相似文献   

11.
黄其胜  赵来时 《地质通报》2000,19(3):265-271
阐述下侏罗统林山组、中侏罗统罗坳组、上侏罗统至下白垩统武夷群的建造类型及建造序列 ,总结了侏罗纪陆盆的发展阶段。本区中生代构造运动划分为 3个亚旋回 :印支亚旋回 (分为Ⅰ幕金子运动 ,Ⅱ幕南象运动 )、早期燕山亚旋回、晚期燕山亚旋回 ;4个构造幕 ,尤以燕山Ⅲ幕最为剧烈 ,使本区地势由东升西降转变为西升东降。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沉积物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白垩系鹿母湾组、抱万组、白石岭组,据红盆沉积物的性质、结构及原生沉积构造,将盆内沉积物划分为冲积扇相、瓣状河流相、洪冲积平原相及湖相4种不同的沉积相,河道、片汜、泥石流、泥流、筛积沉积等10种不同的成因类型。盆内沉积作用形成了冲积扇相、瓣状河流相和滨湖相3种不同的沉积体。  相似文献   

13.
杨兵 《中国地质》2018,45(3):441-455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超大型铅锌矿是中国发现的首个产于陆相红层盆地中的红层型铅锌矿床,对其成矿作用及成因有多种不同认识,但都将其归入现有的一些矿床类型,如喷流沉积型、砂岩型等,却均不能反映其独特的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为此,在广泛收集和研究全国陆相红层盆地及其矿产的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含矿建造、矿床特征、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等方面对比分析,认为乌拉根铅锌矿与中国大量产于陆相盆地内红色建造中的红层铜矿,在矿床特征、控矿条件、矿床成因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均为陆相红层盆地热卤水作用的结果,是同一类型的矿床。红层型矿床是地洼区的特有矿产,是地球地质演化到地洼阶段才出现的新的矿床类型,陆相红层盆地热卤水作用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成矿系统,因此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矿床类型——红层型矿床是合理的,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铅锌矿找矿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14.
陆相盆地主要沉积微相的测井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通过研究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曲线的响应特征,将我国陆相盆地的3个陆相组:冲积相组、过渡相组、湖泊相组,进一步划分出27个沉积微相。并论述了它们的测井曲线特征,建立了测井沉积微相模式。它们具有在自然电位曲线和视电阻率曲线上的可识别特征。测井沉积微相模式为陆相盆地沉积学和定量测井沉积学的深入研究可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南秦岭古生代热水沉积盆地与热水沉积成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块北部被动边缘的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中,发育一套自早古生代—中生代以来的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建造,形成规模巨大独具特色的以铅锌金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伸展构造体制下形成的裂陷或断陷型盆地中,正常水成沉积与热水沉积同盆共存。正常水成沉积中叠加的热水沉积是一个"突发事件或灾变事件",具有特殊的物质组成和产态。通过对区内沉积成矿盆地的识别、分级,二级沉积盆地中边缘部位常发育多个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它受控于沉积盆地中的同生断裂,具有沉积岩相、热水沉积岩组合、显著成矿作用及物化探异常广布的特点。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矿床定位的构造空间,四级热水沉积洼地为矿体(矿层)的容纳空间。区内热水沉积岩主要为重晶石(毒重石)岩、硅质岩、钠长石岩和铁碳酸盐岩类,铅锌重晶石等矿产多产于热水沉积岩中或上盘。热水沉积形成一般由早期的热水喷发交代→主期热水喷流→晚期热水喷气演变。早期的热水喷发交代往往沿矿液喷发通道,形成网脉状、角砾状矿化;主期热水喷流主要形成多金属及热水喷流相,形成块状、条带状、层纹状矿石或热水沉积岩;晚期热水喷气主要形成浸染状矿石和热水喷气岩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火山岩型铀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方锡珩 《铀矿地质》2009,25(2):98-104
火山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的中、新生代多金属成矿带,产于以酸性岩或碱性岩为主的陆相火山岩系中,据对火山岩的^87Sr/^88 Sr含量初始比值测定、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和火山岩中的熔融包体测温研究,推测火山岩浆是硅铝壳高温大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不同程度受到地幔物质的混染。火山喷发受区域大断裂带控制,形成喷发岩带。火山喷发岩带可进一步划分为几条喷发亚带,喷发亚带则由一系列的火山活动中心组成。火山岩型铀矿均产于断陷红盆旁侧,或在其附近存在基性脉岩群,显示铀矿化与深部构造岩浆活动存在成因联系,适中的剥蚀程度是重要的找矿前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国内少见的发育在主动大陆边缘的特殊盆地类型海沟-斜坡盆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井震结合的不同沉积体系的地质-地球物理识别模板,用二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体系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发育窄的滨浅海、小规模的三角洲、浊积扇、下切谷、半深海陆坡和半深海平原等沉积体系。滨浅海、三角洲和浊积扇沉积体系发育的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海沟-斜坡盆地的规模较小,以生气为主,可能形成中小型断块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我国华南地区铀矿床成矿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前人提出的铀成矿模式,对该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铀源、成矿时间以及铀矿床与白垩纪―第三纪红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华南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床的铀源主要来自于地壳表层,在白垩纪―第三纪干热、强氧化的环境下,富铀地质体遭受风化剥蚀,铀元素受到氧化作用价态升高,并在地表水的作用下发生迁移,含铀流体沿白垩纪-第三纪地壳伸展背景下形成的断裂下渗,在有利于铀还原沉淀的部位成矿。华南地区已知的热液型铀矿床大部分分布在红盆的周边,白垩纪―第三纪红盆基底中分布的隐伏花岗岩、火山岩具有与红盆周边已知铀矿床相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具有找到大型铀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