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水热蚀变过程中不活动元素确定蚀变岩质量变化的方法,对6122铀矿床不同标高蚀变岩的物质组分迁移变化进行了定量计算,探讨了围岩蚀变垂直分带性和成矿流体性质。研究表明,6122铀矿床矿化围岩蚀变过程中TiO2为不活动组分;围岩蚀变垂直分带上存在“土酸下碱”的特征;成矿流体为富含Na^ 、P的碱性流体。  相似文献   

2.
四川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叶庆同 《矿床地质》1991,10(2):107-118
呷村矿床是我国的一个典型黑矿型矿床,产于德格—乡城晚三叠世岛弧带中。成矿作用发生在酸性火山活动间歇期和末期,碳酸盐岩盖层形成之前。成矿时代为199.2—200Ma。有上、下两个矿带:下矿带和上矿带下部为脉状、网脉状铅锌矿,围岩蚀变和蚀变分带围绕着矿脉发育;上矿带上部为块状银多金属矿层和块状重晶石矿层。温压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发生在中—低温条件下,成矿时内压力较大,成矿流体属以海水为主的混合流体,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活动。温度、压力、硫逸度和氧逸度等条件变化决定了矿化分带和围岩蚀变分带。该矿床具有海底火山喷气-沉积成因,其成矿模式可与日本黑矿类比。  相似文献   

3.
华南某隐伏铀矿床以其矿化垂幅大于1000多米和原生垂直分带保存完整而在华南铀成矿区具有典型意义。我们对该矿床的垂直分带现象、原因作了详细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个热液的混合和沸腾垂直分带模式。这一地球化学模式对于指导寻找隐伏铀矿床大有裨益。 1、矿床垂直分带所研究的隐伏铀矿床属花岗岩型铀矿床。引起该矿床垂直分带的主要因素首推热液活动。因此,作者从热液的成分和性质、热液活动的产物(热液脉体和矿石)、热液活动对环境施加的影响(围岩蚀变)等方面入手,研究了该矿床的原生垂直分带。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斑岩型矿床典型的成矿模型,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与矿化中心斑岩体相关,中心斑岩体常呈筒状产出,并具有蚀变和成矿分带性,大多数矿床还有明显的元素分带特征。斑岩型矿床的蚀变与元素分带特征也常常作为斑岩型矿床最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最典型的美国克拉妈祖斑岩型矿床,便是依据老矿区圣玛  相似文献   

5.
钻孔岩芯高光谱技术是获取岩芯地学信息与研究的新方向。新疆白杨河铀矿床钻孔岩芯蚀变发育,对其开展蚀变研究有助于对白杨河矿床深部铀矿勘探提出更好的找矿认识。本次研究利用Field Spec4可见光-短波红外地面非成像光谱仪对新疆白杨河铀矿床8个钻孔进行光谱测试与分析,研究发现钻孔岩芯热液蚀变矿物组合垂向上具有明显的"上低下高中过渡"的三分带特征:即上部为低铝绢云母+少量赤铁矿与少量褐铁矿+少量蒙脱石,中部为中铝绢云母+低铝绢云母+少量蒙脱石+少量碳酸盐、赤铁矿与褐铁矿,下部为高铝绢云母+绿泥石+碳酸盐;绢云母Al-OH吸收峰位置变化规律反映出矿床的热液活动具有深部相对高温、高压、偏酸性,浅部相对低温、低压、偏碱性的特征。蚀变三分带特征以及热液活动特征表明白杨河铀矿床具有明显的热液成矿背景,同时,铀矿化总体处于3分带特征中的中部以中铝绢云母为主的蚀变带与下部以高铝绢云母为主的蚀变带之间的过渡带中,该过渡带是铀成矿的有利部位,同时也是可能的热液/矿化中心;过渡带中发育赤铁矿,中铝绢云母和高铝绢云母,此3种蚀变矿物可能与铀成矿关系密切。这些可以为白杨河铀矿床深部铀矿勘探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菱刈金矿是典型的浅成热液脉型金矿,矿区围岩热液蚀变强烈,分带明显,与矿化关系密切。文中详细研究了蚀变矿物、分带、分布规律及与矿化关系,据此推测了成矿环境,对找矿勘探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在成矿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与携带一系列成矿物质的大量层状水、裂隙水和潜水的高容矿性和活动性有关。形成水成铀矿床的外生后成过程,也是地下水地质作用的结果。已有文献详细讨论过反映铀矿石后生成矿实质的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分带性。形成层状氧化带的含氧水中的铀,停留在氧化还原界面上,并形成铀的矿化带。矿化带向下顺着水流方向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一洞五地锡矿床围岩蚀变的研究,提出了构造-岩浆-矿化蚀变的多旋回性,划分出五个蚀变期次、三个蚀变系列和十五个蚀变子系列,并讨论了各子系列蚀变在生成时流体的演化特征。在空间上,各期次成矿作用形成进矿化蚀变分带,多期次成矿作用构成退矿化蚀变分带及蚀变叠加现象。此外,还讨论了在矿化蚀变期间,元素的演绎机理以及蚀变与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滇东北矿集区的典型代表。基于大量的地表调研和坑道精细编录,通过赋矿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与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构造对矿化-蚀变带控制作用的研究,认为赋矿粗晶白云岩是成矿过程中白云石化的产物,具有典型的热液蚀变成因,与沉积-成岩成因的摆佐组细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明显不同;根据矿石和蚀变围岩中铅锌矿物组成与矿化、蚀变程度及其分布特征,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从矿体到围岩依次为铅锌矿石—铅锌矿化黄铁矿带→铅锌矿化/黄铁矿化粗晶白云岩带→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带、米黄色粗晶白云岩带、肉红色粗晶白云岩带、网脉状白云石化灰岩带(蚀变残留体)、弱白云石化灰岩带。矿化-蚀变带明显受冲断褶皱构造(矿山厂、麒麟厂、银厂坡斜冲断层及其派生褶皱)上盘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形成了典型的"成矿构造-蚀变白云岩-铅锌矿体"的矿化结构。该认识不仅丰富了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成矿理论,而且对指导滇东北铅锌矿集区,乃至川滇黔成矿区的资源危机矿山的综合地质研究与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维拉斯托-拜仁达坝斑岩-热液脉状成矿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维拉斯托锡-钨-铷矿床是内蒙古克什克腾北部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斑岩型锡-钨-铷多金属矿床。矿床主要产出于锡林浩特杂岩和石炭纪石英闪长岩中,与石英斑岩体的侵位具有成因联系。该斑岩型矿床与之前发现的维拉斯托和拜仁达坝脉状矿床组成了一个由高温向中低温逐渐演化、过渡的斑岩-热液脉状锡-钨-铷-铜-锌-铅-银成矿体系。该成矿体系中成矿作用主要由四个阶段组成,即:(1)早期钠-钙-锶蚀变阶段锡-钨-铷矿化,(2)中期云英岩化阶段锡-钨矿化,(3)后期硅化、绢英岩化阶段铜-锌-铅-银矿化,以及(4)晚期无矿化阶段。钠-钙-锶蚀变阶段蚀变矿物主要为钠长石和天河石,伴随浸染状锡石、铁闪锌矿和黑钨矿化,含少量的毒砂和砷铋矿;云英岩化蚀变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棕色白云母,含少量的萤石,以锡石、黝铜矿和黑钨矿化为主,含少量的毒砂、黄铁矿、黄铜矿、铁闪锌矿、辉钼矿等;硅化-绢云母化蚀变矿物主要由石英、绿色绢云母、萤石组成,晚期蚀变叠加了明显的高岭土化、伊利石化和绿泥石化,该阶段形成大量的块状硫化物,以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铁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和含银黝铜矿为主。成矿体系内金属矿物组合和蚀变矿物组合显示成矿热液具有低氧逸度、低硫逸度和偏酸性的特征。成矿体系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和元素分带。蚀变分带主要体现为深部石英斑岩体中的钠-钙-锶蚀变带,近岩体的云英岩化蚀变带,以及远离岩体的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带。元素分带主要体现为近源(岩体)为锡-钨-铷矿化,铜、锌、铅和银矿化则依次向外产出。从元素分带的特征显示成矿物质从持续向外流动的热液中顺序卸载可能是这种分带性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分带特征也是成矿热液运移方向的直接指示。该成矿体系内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显示岩浆阶段的分异是成矿物质积聚的原因。元素的分带特征显示,热液阶段的分异则是成矿物质卸载的原因。维拉斯托斑岩型锡-钨-铷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为该地区大量脉状铅-锌-银矿床指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矿床之一。为了有效地提取和区分不同矿化-蚀变分带内铅锌矿化、黄铁矿化、白云石化等矿化-蚀变信息,以麒麟厂1249 m中段典型剖面为例,应用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学填图方法,基于矿化-蚀变岩的热液蚀变指数与迁入元素增长指数的定量分析,对比和剖析了矿化蚀变类型与各矿化-蚀变带的岩石组成、结构构造等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主要的蚀变类型为白云石化、方解石化和黄铁矿化,主要矿化为闪锌矿化、方铅矿化。以矿体为中心,从矿体下盘围岩→矿体→矿体上盘围岩,矿化-蚀变分带呈现出远矿浅灰色粗晶白云岩带(Ⅰ)→针孔状白云岩带(Ⅱ)→米黄色粗晶白云岩带(Ⅲ)→近矿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带(Ⅳ)→铅锌矿化带(Ⅴ)→近矿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带(Ⅳ)的变化规律。TFe、CaO、MgO、Pb、Zn在不同的矿化蚀变分带内均保持迁入富集状态,其中TFe、Pb和Zn迁入富集明显;矿化-蚀变指数值和迁入元素增长指数与矿化蚀变分带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Ⅴ带呈现的矿化蚀变指数值(AI、AITFe及AIPb+Zn)最高,而AIMgo值...  相似文献   

12.
粤北棉花坑(302)铀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的铀矿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龙  陈振宇  李胜荣  黄国龙 《岩石学报》2018,34(9):2657-2670
粤北棉花坑(302)铀矿床是华南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床。本文以该铀矿床的一个代表性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对该钻孔中的铀矿物进行系统研究。该钻孔岩心具有明显的垂直围岩蚀变分带现象:从上到下可分为四个带,分别为:正常花岗岩或弱蚀变带(Ⅰ带);高岭石化、绢云母化带(Ⅱ带);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带(Ⅲ带);矿化带(Ⅳ带)。铀矿物类型也具有分带现象:Ⅰ带、Ⅱ带、Ⅲ带的铀矿物主要是晶质铀矿和铀钍石;矿化带Ⅳ带的铀矿物主要有沥青铀矿、铀石、钛铀矿、铀钍石四种类型。运用电子探针测年方法对不同蚀变带的晶质铀矿和沥青铀矿进行定年,获得晶质铀矿的化学年龄为165±3.1Ma,代表长江岩体的形成年龄;沥青铀矿的化学年龄可分为四组:~120Ma、~102Ma、~92Ma和~68Ma,代表矿区多期次的热液活动时间,也可代表粤北地区多期次铀成矿作用年龄,前三组可能代表早期铀成矿事件,第四组为主成矿期。广泛发育的热液蚀变促使U发生活化、转移,进而在有利空间富集成矿。对典型铀矿床作深入细致的蚀变分带研究工作,有助于提高对成岩成矿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类型可以分作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青盘岩化。矿化表现为黑钨矿化、白钨矿-硫化物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在水平和垂向上具有分带性。由内向外由钾化向云英岩化、叠加蚀变带、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转化。由浅向深,钾化增强,云英岩化减弱,被叠加蚀变带和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所代替。矿化由内向外表现为由黑钨矿化向白钨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黄铁矿化转变,由浅向深由钨矿化转变为金矿化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化。与典型斑岩型矿床蚀变分带对比,莲花山斑岩型矿床不同原岩类型蚀变特征变化较大,矿化则表现出富钨、金贫铜及钨金共同产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斑岩铜矿床的分类及其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在“斑岩铜矿床蚀变作用的演化历史以及蚀变分带模式”(本刊)一文中做了探讨.本文主要论述斑岩铜矿床原生晕分带模式、蚀变—矿化过程中元素的带入带出规律和原生晕分带的控制因素三个问题.斑岩铜矿床原生晕分带模式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斑岩铜矿床的原生晕较之其它成因类型内生金属矿床的原生晕具有  相似文献   

15.
阿舍勒铜锌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阿舍勒矿床与早-中泥盆世双峰式火山活动有着成因联系,产于火山洼地中,它在喷气-沉积阶段形成,后又细历了变质改造和岩浆热液叠加。矿床具有双层结构,很好的矿化分带和刨变分带。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和酸碱度等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引起了围岩蚀变和矿石堆积,在海底界面上下形成了具有成因联系的两套矿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岩相学、矿相学、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武平悦洋银多金属矿东矿段围岩蚀变、构造特征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区内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垂向上从地表向深部,表现为从碳酸盐化带→水云母化+地开石化带→硅化+冰长石化带(银、金矿化)→绢云母化带(银铜矿化)的蚀变分带;北东向和北西向2组断裂中及其交会部位形成的围岩蚀变从矿体浅部到深部依次为黄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带的空间展布及内部分带特征明显受矿区岩相的"三层结构"及断裂控制。矿化蚀变总体上分布于"三层结构"的中部层的紫金山复式岩体中。区内蚀变带是寻找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浅部碳酸盐化带、中部硅化+冰长石化带、深部绢英岩化带,其中中部的硅化+冰长石化带是矿体的矿化蚀变带。  相似文献   

17.
河南西部的西峡石板沟金矿是一个与不规则石英细脉有关的金矿床,石英脉产于切穿闪长岩体的蚀变剪切带中,成矿围岩主要为闪长岩和辉长岩。剪切带中主要的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和碳酸岩化,近矿体蚀变围岩分带特征明显,从矿化中心向边部蚀变分带依次是:①硅化—黄铁矿化蚀变带;②黄铁矿化—钾长石化蚀变带;③黄铁矿化—绢云母化蚀变带;④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蚀变带;⑤未蚀变辉长岩。细粒硫化物、不同时代的石英细脉和小型裂隙广泛分布于蚀变带中。该矿床中主要的矿化类型有含金石英脉型和产于剪切带中的蚀变岩型,依据蚀变分带和矿化类型,从钻孔中系统地采集了岩石样品,所有的样品做了部分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分析,利用常量元素研究了岩石质量平衡、体积  相似文献   

18.
蚀变花岗岩型锡-铜矿化是个旧矿区的一种新资源类型,其分布广,找矿潜力巨大。对这类矿化地质特征、花岗岩岩石学、蚀变分带、地球化学等进行总结与研究,认为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花岗岩浆期后热液密切相关,成矿物质来源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具多源性,钾化、硅化与萤石化组合是蚀变花岗岩型矿化的重要蚀变和找矿标志,矿化的产出受花岗岩岩体形态的控制,老卡岩体顶部及边部为该类型矿化重点找矿靶区。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区分蚀变、矿化和成矿元素异常范围,可以缩小工作靶区,从而扩大个旧东区蚀变花岗岩型锡-铜多金属矿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圈定斑岩铜矿蚀变矿化范围及分带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岩体及其围岩蚀变,是斑岩铜(钼)矿床极为重要的找矿标志.斑岩铜矿通常都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矿体主要赋存在石英-绢云母化带或钾长石化带内.蚀变又是矿化规模和富集程度的标志,矿床规模越大,蚀变越强,分带性愈好,则矿化富集程度愈高.因此,在普查找矿评价中,研究斑岩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人常把蚀变带看成是寻找斑岩铜(钼)矿富集部位的“脉搏”. 地质上对蚀变岩石的命名及蚀变带划分的方法是以恢复原岩性质为基础,根据标型蚀变矿物  相似文献   

20.
川西南大梁子铅锌矿床是川滇黔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赋矿的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的代表之一。针对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不清的现状,基于矿区内1884 m、1944 m、2004 m、2064 m中段1∶200矿化-蚀变岩相学填图,精细解剖了蚀变类型、强度及蚀变岩组构,总结了矿化蚀变的强弱变化、矿物共生组合、元素组合及其空间分带特征,揭示了不同矿化蚀变带特征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从铅锌矿体中心向赋矿围岩的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中等硅化+白云石化角砾状铅锌矿石相带(Ⅰ带)→中等硅化+白云石化网脉状铅锌矿化相带(Ⅱ带)→强硅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细脉至星点状黄铁矿化相带(Ⅲ带)→方解石化+炭质+黄铁矿化相带(Ⅳ带)。基于成矿元素、特征元素组合及其元素比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矿化指示元素在不同蚀变带中依次具有Pb-Zn-Cd→Pb-Zn-Ag-Cu(Sb)→Ag-Cu-As-Sb→As-Sb的水平分带规律,总结了矿化指示元素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对该矿床深部找矿勘查和同类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