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水系沉积物39种元素系列背景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长义  梁萌  冯斌 《地球科学》2016,41(2):234-251
中国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自1978年开始以来,已覆盖陆地面积约690×104 km2,积累了海量的高质量基础地球化学数据.在这些数据的开发利用中不同地区、不同范围间的数据对比是研究元素分散富集、成矿趋势、异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全国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为依据,采用全部原始数据,以X±3S为临界值一次性剔除异点后的数据集的中位数作为背景值的估计值,使用统一方法计算出了全国范围、9个大地构造单元、12个地球化学景观区、19个成矿带的39种元素水系沉积物背景值,探讨了全国范围、不同构造单元、不同景观区、不同成矿带各元素背景值的区域分布规律和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的景观区、不同的成矿带、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由于地质背景和景观条件不同,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也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区域分布特点和分布模式.这些背景值为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区域化探数据和资料提供了可供对比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侯春秋  李光明  张丽 《地质通报》2013,32(7):1129-1133
从大量原始数据中合理地确定和圈闭地球化学异常,并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地球化学信息一直是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采用地球化学场法对尼龙玛地区1∶5万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表明用地球化学场法圈闭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不仅兼顾高背景值地区的异常,而且能重点反映低背景值地区的弱小异常,对于寻找盲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常规方法相比,地球化学场法缩小了异常圈闭的范围,较准确地反映了矿化异常。  相似文献   

3.
化探异常信息提取是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中的核心任务,使用不同方法提取异常信息导致的差异将对异常范围的判断造成影响.这里以新疆西天山地区现场X荧光土壤化探数据为例,尝试将多重分形方法中的含量求和法推广至五段直线进行拟合计算,据此确定工区内As、Sr两种元素正异常下限值与负异常上限值,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对异常区域进行综合解释,并与传统统计方法圈定的异常范围进行比较后发现:五段式拟合含量求和法对正异常的圈定结果与传统方法一致性较高,且在负异常的圈定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应用分形方法研究了新南威尔士地区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下限的确定,对该区的地球化学铜元素异常区进行了圈定.通过与传统方法圈出的异常区进行比较,分形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更符合实际情况,并认为研究区域的东北部与南部存在铜矿床的可能性较大,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地球化学铜元素数据,而且还适用于其他元素和地质数据,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秘鲁中南部地质、矿产、遥感、地球化学、航磁等多源数据为基础,对地质、航磁等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提取多源地质找矿信息.并用有效的异常圈定方法圈出地球化学异常,利用研究区ETM数据波段比值复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遥感异常.在此基础上,选择22个证据因子层,建立证据权法找矿模型,快速确定四个找矿远景区范围,为我国企业境外迅速占领矿产资源高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俞胜  贾轩  赵斌斌  贾新勇 《矿产与地质》2022,(2):401-409+424
利用MapGIS、SPSS等软件对甘肃迭部县尖尼—洛大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元素R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提取8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绘制出地球化学分区图及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讨论各地球化学分区与工作区地质背景的对应关系;采用原始数据取对数剔除异点使元素含量呈正态分布,以高出背景值1.65倍标准差为异常下限值,作出各元素异常图和综合异常图;在GIS支持下,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对组合异常区进行综合分析,圈定了黑拉金铁、查哇金等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用于频率域航电数据处理的伪切割线自动调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频率域航空电磁数据中存在的区块状测量误差,提出了伪切割线自动调平法。首先利用一维移动滤波滤掉高频地质异常,得到包含背景值和调平误差的中间值;通过对伪切割线求导,由突变点区间统计法判断出的调平边界突变点位置来划分待调平区域;沿伪切割线方向由边界向外延拓一定距离,确定伪切割线范围,在此范围内,对边界突变点采用中值滤波;然后在确定的伪切割线范围内积分得到背景值,背景值与中间值作差求得调平误差;最后与原始数据结合得到调平结果。该方法输入参数少,能自动划分调平区域,极大地减少了工作强度及人为误差,同时能有效地消除区块状误差,保留真实地质异常。  相似文献   

8.
中国1∶20(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已完成620余万km2,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可扫面积,获得了海量高质量基础地球化学数据和数以万计的地球化学异常,在地质找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对这些资料的开发利用仍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以全国1∶200 000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基础编制的中国1∶500万Cu地球化学图的研究表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Cu地球化学背景差异明显,具有不同的特征;地球化学景观不同,Cu地球化学背景值明显不同,以岩溶景观区Cu背景值最高而森林景观区最低;不同景观类型、不同矿床成因和不同出露条件下铜矿的区域异常规模和异常强度差异很大;中国Cu的区域成矿地球化学模式可概括为成矿作用与地球化学省相关,以及成矿作用与地球化学省无明显关系两种,并且在高、低背景区或甚低背景区中Cu异常的分布特征不同,Cu的成矿地球化学特征也不同。在全国范围内圈出79个Cu地球化学省和1个地球化学域,并以地球化学省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分区和已知矿床的分布及地质背景,划分出20个Cu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张磊  申维 《地质通报》2009,28(203):245-249
应用分形方法研究了新南威尔士地区地球化学异常及其下限的确定,对该区的地球化学铜元素异常区进行了圈定。通过与传统方法圈出的异常区进行比较,分形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更符合实际情况,并认为研究区域的东北部与南部存在铜矿床的可能性较大,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地球化学铜元素数据,而且还适用于其他元素和地质数据,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球化学异常是指将地球化学背景与自然体系中某种地球化学指标比较,出现显著差异的现象。地球化学异常是相对背景而言,因此具有相对性。地球化学异常根据异常值与背景值的大小关系可划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根据异常规模的大小可划分为地球化学省、区域异常、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