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大连地震台1984年1月至1988年8月的地磁短周期事件,采用高通滤波和最大似然谱分析方法。计算出转换函数参量的时间变化及频率特性,认为:大连台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和1985年11月23日旅顺老铁山M_L4.5级地震有关,并得出大连地区帕金森矢量指向,震前震后方向不同。转换函数其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10一0.20,0一0.10. 相似文献
2.
3.
4.
5.
中国地区地磁异常与地震分布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1970.0年全国地磁普测的归化值,减去按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985)计算的中国地区地磁正常值,得到地磁异常,绘制了异常等值线图,进而对我国大陆地磁异常分布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地磁异常展布格局与地质构造格局相当吻合,地磁异常与地震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应用差分法分析了高淳台、溧阳台、高邮台、连云港台、宿迁台、海安台地磁垂直分量Z的变化,以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地磁极值的变化,用Z极小值时间进行地磁低点位移分析,对这些台站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中强震前高淳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7.
8.
四川地磁异常与1998年宁蒗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8年底至1999年初相继在川滇交界的盐源、宁蒗间发生了5.3、5.2、6.2、5.0级共4次中强地震。地震前四川省境内的部分地磁台的磁偏角、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地磁低点位移都出现了异常。本文还原震磁异常的出现、预测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1989年和1990年发生在吉林省盘石地磁台附近70km和34km的M_L=3.9和4.3级的地震,提出了震前异常报告,并给出用Pc-1500计算器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0.
11.
12.
1981年6月10日青海乌兰乌拉湖附近(北纬35度、东经90度)发生6.8级地震。震前1个半月以内变化磁场垂直分量的日变幅度和相位有明显异常,据此对该地震做了一定程度的预报。 相似文献
13.
14.
应用差分法分析了新沂台与射阳台地磁垂直分量Z的变化,以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地磁场极值的变化,对这两台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强震前新沂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类型特征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量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震例研究,结果表明: ① 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的形态、空间展布有明显的地区特征。异常大致可分为: 大范围异常和区域性异常二大类, 还可细分为 5个类型 ; ② 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我国的地质活动构造有较密切的联系。 异常范围的大小、形态与异常所在地区的活动构造的规模、展布形态特征,以及这一地区即将发生的地震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连台地磁观测的产出数据量较大,报表或报数的文件种类繁多,且格式要求不一,手工操作容易出错。本文介绍了利用Micr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 6.0编程语言研制的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思路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震动态》2020,(5)
地磁垂直分量Z日变幅逐日比是基于变化磁场在地球电导率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个与变化磁场相反的感应磁场,该感应磁场不仅包含了外空磁场的信息,还包含了地下电导率的信息。因此,相对于地磁场其他成分来说,Z分量更多地反映了地下活动的变化,逐日比是利用前后两日地磁Z分量日变幅相比来提取该异常现象。本文利用华南部分地磁台站数据进行逐日比计算,结果显示2014年12月22日出现高值异常,于异常日99天后发生地震。双低点是地磁Z分量出现相位和幅度变化,从正常的V字型变为W型,改变了正常的日变形态。在地震前57天,贵州、广西、海南、湖南等大部分地区出现双低点异常,震中位于低点异常分界线附近,地磁低点位移的出现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本文结合逐日比和双低点来预测地震,可提高其可信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