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下庄矿田湖子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子地区位于NNE向诸广-新兴铀成矿带与近EW向大东山-漳州大断裂复合部位,是华南早、晚两期铀成矿热液活动叠加区、放射性高场区,既有"硅化带大脉"型铀矿产出,又有"交点"型铀矿存在,找矿前景良好.文章在论述下庄矿田铀成矿地质环境、铀成矿特征及铀矿定位条件基础上,分析了湖子地区铀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指出该区今后铀矿找矿方向是:① 6009号硅化断裂带,在其北段找硅化带大脉型铀矿,在其南段找"交点"型铀矿;②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和6009号带之间成矿部位,寻找硅化带型和"交点"型铀矿;③NW向、近EW向辉绿岩脉与NNE向、NE向构造交汇部位(交点),寻找"交点"型铀矿.  相似文献   

2.
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作了总结、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不仅是一个四周被活动断裂或深大断裂围限的块体,其内部还存在大量规模不等的基底断裂,并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盆地内基底断裂带可分成4组:几乎贯穿整个盆地的华池-米脂-大同北东向断裂带;盆地北部的多条东西向断裂带和中部的定边-绥德、南部的庆阳-富县-宜川等东西向断裂带;中部发育的定边-吴起、乌审旗-榆林北西向断裂带与盆地东西两侧的近南北向巨型断裂带。鄂尔多斯盆地内存在的现代构造地貌以及普遍发育的雁行状、X共轭状节理等现象,是新构造运动的直接表现;盆地内存在的深部流体活动信息、现代地球化学景观特征以及众多的小地震、微地震活动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密切关系,反映了这些断裂的现代活动性。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原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最显著断裂带之一,记录了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的构造信息。在详细的构造测量基础上,初步提出海原断裂带新生代以来的古构造应力场序列,反演了其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详细构造解析表明,海原断裂带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历史阶段,即始新世-中新世NWSE向构造伸展与沉积盆地发育、中新世晚期-上新世NNESSW向构造挤压与海原断裂带右行走滑活动、上新世末-早更新世NESW向构造挤压与强烈褶皱逆冲活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ENEWSW向构造伸展与断陷盆地发育、全新世以来NESW向构造挤压作用与断裂带强烈左行走滑活动。变形分析表明海原断裂带现今地貌格局主要缘于上新世末-早更新世NESW向强烈逆冲活动,后期ENEWSW向构造挤压作用导致断裂走滑活动,并改造了局部地貌,主要表现为沿断裂带发育一系列第四纪小型拉分盆地。该带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为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新构造演化提供了具体构造证据。  相似文献   

4.
李先勋 《云南地质》1990,9(3):186-199,185
哀牢山老王寨金矿产于变质的晚古生代岩石中,是由浅变质的砂板岩、杂砂岩以及海相火山岩所组成。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发育。区内存在具挤压逆冲性质的东西向断裂带和显示塑性—脆性剪切带特征的NW-SE向断裂带,它们是主要的控矿构造。此外,有少量规模不大的NE-SW向断层,可切割上述断裂和矿体。根据对共轭节理测定、岩组分析和岩石有限应力分析等,本文对构造应力场作了划分:早期(成矿前)构造应力场发生于海西-印支运动期间;晚期(成矿期)构造应力场发生于燕山期,并可进一步划分早晚两个阶段。成矿主要受断裂控制,构造活动引起岩石蚀变,多次构造活动导致多次蚀变矿化。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至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5.
安徽凤凰山矿田为铜陵矿集区典型矿田,该矿田万迎山发现的铅锌(铜)矿体与以往的矽卡岩型矿体有显著区别。通过区域地质资料比对、见矿工程编录、成矿构造解析、元素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手段,厘定了构造-热液型铅锌(铜)矿、矽卡岩型铜矿2种类型,前者晚于后者,为铜陵地区存在晚于铜矿化的铅锌矿化提供了证据。凤凰山断裂带的多期活动起到了导矿、容矿、破矿构造作用,该断裂带及与其交会的北东向层间断裂带均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永定务田矿区处于北东向政和—大埔断裂带与北西向上杭—云霄断裂带交会处,钼矿体呈缓倾角脉状产于含黑云母花岗岩中,连续性较好,深部隐伏矿体较多。北东向断裂、斜节理是主要导矿、容矿构造。据其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钻孔资料综合分析,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中高温热液交代充填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7.
牛首山-罗山断裂带分隔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地块两大构造单元,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最外缘的一条断裂带。通过断裂带内详细的构造变形测量,结合区域构造分析与筛分,获得新生代4期构造应力场。通过年代学的初步研究,提出牛首山-罗山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演化序列,即:始新世末-渐新世近N S向挤压逆冲变形、中新世晚期-上新世NWSE向挤压与左行走滑活动、上新世末-中更新世NNESSW向挤压与右行走滑活动、晚更新世以来近E W向挤压与伸展构造。其中强烈的构造变形起始于中新世晚期,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边界扩展在中新世晚期已经到达该断裂带。研究结果表明,牛首山-罗山断裂带在不同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同时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外侧扩展和鄂尔多斯地块新生代构造转换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用于地表温度场与断裂构造关系分析的分段均值法.方法以已知断裂带中心线为准,向两侧一定范围作等间距划分,统计各等分带内的平均地表温度和平均距离,通过绘制平均地表温度与平均距离之间的相关性曲线来描述地表温度场与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在江山-绍兴断裂金衙段的实际应用中,方法以Landsat 7 ETM+热红外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描述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场与深大断裂带之间的关系.认为地表温度场与北东走向的江山-绍兴断裂带、常山-漓渚断裂带和球川-萧山断裂带的相关性明显,区域特征稳定.在各断裂带影响范围内,距离断裂带越近,地表温度越高;北西走向的淳安-温州断裂带和东西走向的衙州一天台断裂带均处于地表温度梯度变化带,断裂带两侧可能分属不同的地表温度场.  相似文献   

9.
断裂构造、水热蚀变信息与地表真实温度场是地热资源的重要指示标志。为研究三者空间分布关系,基于石泉地区的Landsat8 OLI遥感影像数据,采用辐射传输方程的方法反演地表温度场;并选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羟基水热蚀变信息。以已知断裂为中心,向断裂带两侧建立等间距的缓冲区,统计缓冲区内的平均地表温度与蚀变强度;以距断裂带中心平均距离为横轴,绘制三者之间的关系曲线,进一步描述真实温度场、水热蚀变分布与主要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西走向的两河-池河断裂带影响范围内平均温度最高,平均温度比为22.582%,与城关-池河断裂带和近南北走向的两河断裂相似,断裂带位置与地表温度场和蚀变信息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北西走向的两河-后柳断裂带、两河-曾溪断裂带处于平均温度曲线梯度变化范围内,推测断裂带两侧可能分属不同的温度场;对平均温度、蚀变强度分布具有较强控制作用的断裂带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最多断裂带交汇点处的蚀变面积比为4.263 2%,平均温度比为21.178%,反映了断裂带交汇点处的活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宣郎地区基底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宣城-郎溪地区的盆地为重点研究区,综合分析区域性重力、磁法资料,通过地面重力测量技术、高精度地面磁测,大地电磁测深等综合地球物理剖面,建立了宣城-郎溪地区基底构造格架,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史。研究结果显示,宣城-郎溪地区基底构造格架主要呈北东向展布,研究区西部被江南深大断裂带所分割,断裂带北侧为北东向的古生界隆起,断裂带南侧为呈北东向展布的深厚断陷盆地,江南断裂带被一系列北西向断裂所切割,研究区南部主要受周王断裂带控制。此外,本次研究还认为,江南断裂带的北侧与北西断裂带的交汇处是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托莫尔日特金矿区韧脆性剪切带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位于近NW-NWW向展布的断裂带内,并严格受其控制.控矿断裂带为一条韧-脆性剪切带,其形成主要经历了早期韧性变形、晚期脆性变形及后期改造破坏3个阶段,叠加于早期韧性剪切带之上的晚期脆性破裂带,是矿脉的主要产出位置,成矿与断裂带的韧-脆性转换密切相关.矿体形成于韧-脆性剪切带的转换带附近,后期由于抬升剥蚀而出露地表.矿体分布可能具有"两层楼"式的垂直分带,上部为石英脉型金矿体,品位较高,但规模不大;下部为糜棱岩型金矿体,规模较大,但品位稍低.因此本区以后的找矿工作中应注意挖掘深部糜棱岩型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剪切带流体与蚀变和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刘忠明 《地学前缘》2001,8(4):271-275
剪切带中流体与金矿中交代蚀变作用密切相关。剪切带中往往发育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蚀变及交代蚀变岩 ,第二、三期交代蚀变岩的形成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在含金断裂蚀变带中 ,由于剪切带流体的强烈交代作用 ,交代蚀变岩成为金矿的重要矿石类型。剪切带中的流体往往携带大量成矿物质而成为成矿流体 ,并在金矿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在剪切带中 ,由于压力迅速降低 ,经常导致成矿流体发生沸腾作用 ,从而导致金矿的形成。成矿主要与脆性变形有关 ,韧性剪切变形向脆性剪切变形转变至关重要。从韧性剪切带向脆性剪切带转变的过程中 ,Au ,Ag ,Cu ,Pb发生大规模的活化迁移 ,并在较窄的脆性断裂中明显富集 ,形成矿体或矿化体。岩浆流体是剪切带成矿流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流体 ,许多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13.
In Zhangbaling Tectonic Belt,two types of mineralization,auriferous quartz veins and alteration halos,can observed within many deposits.The pressure of metallogenesis of auriferous alteration halo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quartz vein,the temperatures of metallogeneses of these two types of orebodies are don't the same Geochemistry study indicates that both of them are micro-mesothermal deposits related to Yanshanian granites.The results of proton microprobe analysis of sulphides from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area show that the "invisible" gold existed in sulphides is in the form of micro inclusions,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nvisible" gold in sulphide minerals within quartz vein is poorer than that from alteration halos.Field observation shows that the structural modality of the fractures controlling the orebodies of auriferous quartz vei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auriferous alteration zones.The fracture controlling the orebodies of auriferous alteration halos is compress-shear fracture,auriferous quartz vein is controlled by extensive fault.The alteration halos crosscut by auriferous quartz vein.The wallrocks of the former altered strongly and developed alteration zones well.The wallrocks of auriferous quartz vein altered slightly.The results of tectonogeochem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associated metallogenesis elements and intensity of alteration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ctonic deformation strength for auriferous alteration halos.It indicates that it is probably a general character for micro-mesothermal gold deposits due to the multistages of metallogeneses took place.The tectonic environ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 determining the mechanism of fluid flow and precipitation of gold,and then the types of mineralization and modes of gold.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复兴村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元古宇老岭群大栗子组和珍珠门组是重要的含金矿源层,也是主要的容矿围岩.区内的NNE、NW向断裂破碎带是重要的的控矿构造.断裂破碎带内分布的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是金矿重要的找矿标志,并存在后期氧化富集带.燕山期花岗岩作用区,特别是闪长岩脉与矿体相伴处是是富金矿(化)体.相关的成因机制分析表明,复兴村金矿床在成因类型上为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多因复成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陕西葫芦沟金矿成矿断裂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的成矿断裂是发育在太古代太华群中韧性剪切带之上的一系列脆-韧性、脆性剪滑断裂。在成矿过程中,不同类型断裂、不同类型构造岩带显示出不同的断裂动力蚀变特征和成矿元素组合。活化的金等元素在构造应力驱动下,于不同构造部位以不同形式沉淀并富集成矿,从而形成了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南戈枕断裂带及其控制的4种金矿化的地质特征,重点探讨断裂带的构造演化与金矿化的关系。在历经早期的混合岩化及固态流变构造群落之后,该断裂带具明显的伸展拆离→逆冲推覆→走滑平移演化特征。断裂变形由韧性向脆性演化、断裂活动带由南东向北西迁移的趋势,相应产出各类金矿化。  相似文献   

17.
“煌斑岩”与金矿的实际观察与理论评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献华 《地质论评》1995,41(3):252-260
新的分析资料和研究表明,Rock等人提出的煌斑岩中温热液金矿成因模式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存在明显的问题,根据金和铂族元素,铜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相关性,可以鉴别出绝大多数金异常高的煌斑岩类岩石受到次生蚀变和金富集作用。一些钾玄岩类岩石与中温热液金矿时空上的密切共生,是由于两者形成的构造环境相同,扩大“煌斑岩”这个术语的运用及其所包含的岩石类型,容易造成岩石学分类的混乱,并给岩石学和经济地质学研究带来困扰  相似文献   

18.
新疆萨吾尔山布尔克斯岱浅成岩-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布尔克斯岱金矿床位于新疆准噶尔西北缘的萨吾尔山东部,是准噶尔地区最典型的浅成岩-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之一.它既与断裂构造带有关,同时也与浅成岩脉关系密切,受浅成岩脉和断裂构造的双重控制,因而区别于一般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其突出特点是:最好的矿化部位通常在浅成岩脉与沉积岩层之间的接触带附近,在浅成岩脉的膨胀部位,通常存在较宽大的富矿体.下石炭统黑山头组的含炭质泥质碎屑岩建造,也是其重要的含金建造.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主要金矿床矿化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大青山地区金矿床主要类型为绿岩型热液金矿床,乌拉山群为重要的矿源层。固阳-武川断裂控制了金矿田的总体分布。构造岩发育,热液蚀谱强烈的地段是有利的成矿地段。成矿流体具低盐度,CO2/H2O较高的特点。氢,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热液与区域性成矿期岩浆活动有关,并受大气降水影响。矿石硫具幔源和下地壳源性质。梁前经后石花至松树曳一线的山后断裂附近,是很有前景的成矿带。  相似文献   

20.
大背坞金矿区以NEE-NE向挤压破碎带为主要含矿构造,与NE向主干断裂组成"入"字型构造。它是在区域韧性剪切变形带基础上成生发展起来的,两者重接或斜接复合。NEE-NE向挤压破碎带的成生、演化及形变、相变差异制约着金矿的成矿阶段、矿化富集、矿体定位乃至矿体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