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情  张建平  邢立达  路硕  屈海英 《地质通报》2015,34(9):1726-1734
北京延庆千家店地区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化石稀少,而新发现的恐龙足迹是北京恐龙存活过的重要证据,研究其沉积环境对恢复当时恐龙动物群的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区恐龙足迹主要包括兽脚类、蜥脚类和可能的鸟脚类足迹。运用地层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和沉积学方法,通过地层剖面、岩石薄片、足迹分布、沉积构造及详细的粒度分布特征,综合得出千家店地区土城子组三段恐龙足迹点的沉积环境,认为当时的沉积环境为含火山碎屑的浅湖沉积,恐龙足迹的赋存层位为湖滨环境。  相似文献   

2.
何情  张建平  邢立达  路硕  屈海英 《地质通报》2015,34(09):1726-1734
北京延庆千家店地区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化石稀少,而新发现的恐龙足迹是北京恐龙存活过的重要证据,研究其沉积环境对恢复当时恐龙动物群的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区恐龙足迹主要包括兽脚类、蜥脚类和可能的鸟脚类足迹。运用地层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和沉积学方法,通过地层剖面、岩石薄片、足迹分布、沉积构造及详细的粒度分布特征,综合得出千家店地区土城子组三段恐龙足迹点的沉积环境,认为当时的沉积环境为含火山碎屑的浅湖沉积,恐龙足迹的赋存层位为湖滨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新近发现于河北宣化地区土城子组的恐龙足迹化石及沉积环境。为确定足迹化石的地质年代、土城子组的沉积环境及足迹化石属种,本文在对恐龙足迹化石层及其上、下地层进行剖面测制、沉积相划分和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化石层上覆凝灰岩层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并对保存较好的足迹化石进行了测量和对比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土城子组底部为冲积扇扇中沉积环境,足迹化石上、下地层则表现为河流相沉积环境,而足迹化石的赋存层位形成于滨湖相沉积环境,发育暴露构造并含有大量裸子植物碎屑化石。凝灰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2.3±0.3 Ma(MSWD=0.00106),说明化石层位于土城子组一段,时代属于晚侏罗世钦莫利期(Kimmeridgian)中晚期。已发现的足迹化石以兽脚类三趾型足迹为主,包括跷脚龙足迹属(Grallator)、安琪龙足迹属(Anchisauripus)和实雷龙足迹属(Eubrontes),其次为一些疑似蜥脚类恐龙足迹,是华北北缘土城子组中群落丰富度最高的恐龙足迹点,其中一处或许为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的恐龙足迹点。因此,我们认为宣化-下花园盆地土城子组一段以河流、湖泊...  相似文献   

4.
辽西北票地区中-晚侏罗世土城子组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辽西朝阳北票南八家子附近中-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发现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兽脚类、鸟脚类、蜥脚类).本文主要对兽脚类恐龙足迹做了报道.兽脚类恐龙为两足行走,三趾型、窄行迹、多数为趾行式,化石均为上层面保存.层面发育泥裂和波痕.足迹大小从29.5cm×19cm到4cm×3cm,连续分布的足迹构成明显的行迹,行迹方向规律性分布为当时恐龙的行为习性提供了可靠证据.南八家子地区发现的大量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表明:在北票地区小型兽脚类恐龙在中晚侏罗世土城子期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5.
重庆綦江莲花保寨保存有大量以莲花卡利尔足迹为主的恐龙足迹,研究其沉积环境对恢复当时恐龙动物群的生活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和古生物学方法,通过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分布特征等分析重庆綦江莲花保寨恐龙足迹群的沉积环境,认为当时的沉积环境为曲流河沉积,恐龙足迹的赋存层位为曲流河边滩和河漫滩环境。  相似文献   

6.
2019年在陕西靖边龙洲下白垩统洛河组紫红色砒砂岩中发现多处恐龙足迹,实属罕见。含恐龙足迹地层岩石组合为一套典型沙漠相"红色砒砂岩"系,岩石组合以紫红色-暗紫红色薄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灰黄色-浅紫红色块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发现识别出恐龙足迹行迹9处。根据足迹形态对比,推断其类型为兽脚类恐龙足迹。根据足迹产地地层剖面的研究,推断恐龙足迹分布在沙丘湖岸附近。本次发现的恐龙足迹与2017年在陕西神木中鸡发现的恐龙足迹差异明显,为陕北鄂尔多斯盆地恐龙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由于靖边龙洲丹霞地貌恐龙足迹产地的地层研究程度较低,因此,对恐龙足迹的研究在地层年代确定,特别是恢复岩相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恐龙足迹化石是重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重要途径。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陕西甘泉中侏罗世直罗组发现的恐龙足迹群进行了简要记述。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泉恐龙足迹群具有较强的多样性,足迹类型包括了兽脚类、蜥脚类、可能的鸟脚类及龟鳖类足迹;兽脚类足迹呈现高度多样化,包括大型、中型和小型的三趾型足迹和大型的四趾型足迹;蜥脚类足迹可归入雷龙足迹;可能的鸟脚类足迹保存较差,难以归入到具体属种;可能的龟鳖类足迹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的首次记录。甘泉恐龙足迹群的发现,扩大了中国恐龙足迹的地理分布,对于重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恐龙动物群及古生态、古地理、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维美组的沉积结构、构造、动物群生态特征、地层展布情况和放射虫硅质岩的产出环境等进行了分析,认为维美组与其南部的同期沉积门卡墩组顶部石英砂岩一样,同属典型的滨浅海沉积,晚侏罗世康马-隆子和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为统一的滨浅海,不存在次深海—深海环境。层序地层分析表明,当时曾发生了陆架海退和陆架暴露事件,造成了大面积石英砂岩的沉积和相关的层序不整合界面。侏罗纪的沉积环境演化与古地理变迁说明,藏南特提斯被动大陆边缘自形成以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多次活动、稳定,海侵、海退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土城子组/后城组为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的燕山褶皱冲断带和盆地中晚侏罗世的典型碎屑岩沉积.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在燕山地区的通行的有关土城子组/后城组、及其之下的髫髻山组/ 蓝旗组,和上覆的张家口组/东岭台组火山岩的相关对比方法提出质疑.其他同行近期发表相关的氩-氩法和铀-铅法同位素测年数据指出髫髻山组/蓝旗组年龄为175~147 Ma、土城子组/后城组年龄为156~139 Ma、张家口组/东岭台组年龄为147~127 Ma,显而易见,上述地层组的年龄是相互重叠的.这些测年数据说明以往的地层对比是有问题的,燕山造山带在中、晚侏罗世所发育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地层是穿时的.因此,传统上用(165±5) Ma 和(135±5) Ma之间的区域不整合来作为划分髫髻山组和后城组的层序界限是值得商榷的.尽管一些髫髻山组的火山岩和土城子组/后城组的沉积岩是与向南或向北的冲断作用相伴生的,但在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后城组沉积之间的30~35 Ma的时间间隔内却是相对的构造平静期.这一结论是基于以往的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之间为假整合或平行不整合的观点所得出的.新近基于对承德盆地土城子组地层形成研究分析认为承德冲断层的实际位移距离应小于Davis等2001年所提出的位移距离,笔者接受这一观点.但笔者并不同意在承德地区土城子组的沉积主要是受控于承德北部的向南冲断作用.现今承德向形盆地主要是由于向北冲断的承德县冲断层下盘变形的结果, 主要是(1) 它向北发生倒转;(2) 盆地南部的粗碎屑沉积的物源主要是来源于承德县的异地体.土城子组/后城组的沉积没有必要完全受控于构造作用.土城子组/后城组的沉积是紧随着在燕山部分地区发生的,持续了20~25 Ma 的髫髻山组/蓝旗组火山及岩浆活动.在中、晚侏罗世期间,燕山地区的岩浆活动必定导致地形的起伏,这就为快速剥蚀及粗碎屑的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从前所提及的有关燕山带的土城子组/后城组和阴山带的大青山组的地层对比的依据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
四川天全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伟  阚泽忠  梁斌  蔡开基 《地质通报》2005,24(12):1179-1180
四川盆地中不仅蕴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1],同时四川也是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类型最多的省份。截至1995年,中国已经命名的恐龙足迹化石有28个属、35个种,其中四川就有15个属、17个种[2]。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石是在四川彭县发现的磁峰彭县足迹Pengxianpus,Y oung et Y oung,1987),分布于晚三叠世须家河组之中,共发现2个足迹形成的单步,被认为是原蜥脚类恐龙所留[2]。最近,笔者在进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川盆地中生代恐龙动物群研究》项目工作中,在四川盆地西部天全县城以北2km青衣江右岸的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地层中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该处恐龙…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河北省赤城县寺梁山土城子(后城)组一例极可能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及相关的足迹,该蹲伏迹也是该组地层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兽脚类足迹。虽然缺乏前足迹和尾迹。但因保存了左跖骨印、关联的坐骨及可能的耻骨胼胝印被定为蹲伏迹。该蹲伏迹是世界上第三例非对称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河北省赤城县寺梁山土城子(后城)组一例极可能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及相关的足迹,该蹲伏迹也是该组地层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兽脚类足迹。虽然缺乏前足迹和尾迹,但因保存了左跖骨印、关联的坐骨及可能的耻骨胼胝印被定为蹲伏迹。该蹲伏迹是世界上第三例非对称的兽脚类恐龙蹲伏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冀北地区相继报道多处恐龙足迹产地(纪友亮等,2008;邢立达等,2009;Xing et al. , 2011,2012;柳永清等, 2012).足迹体现出沿41°00'纬向线分布特征(图1a),自西向东分别由尚义小蒜沟产地、赤城杨家坟产地、滦平梨园产地、梨树沟门产地、承德县产地及承德骆驼沟产地组成. 2020...  相似文献   

14.
贠杰  高尚  赵力颖  何立  周明兴  张亚光  张运强  鲁艳明  李广栋  康子林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15-2022010015
近年来,冀北地区相继报道多处恐龙足迹产地(纪友亮等,2008;邢立达等,2009;Xing et al., 2011,2012; 柳永清等,2012)。足迹体现出沿41°00''纬向线分布特征(图1a),自西向东分别由尚义小蒜沟产地、赤城杨家坟产地、滦平梨园产地、梨树沟门产地、承德县产地及承德骆驼沟产地组成。 2020年4月,笔者等在宣化一带发现大型恐龙足迹群③号产地(图1b)。因此,丰富冀北地区恐龙足迹规模及种属类型,为恐龙群落研究提供新材料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冀西北尚义盆地对晚侏罗世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义盆地位于走向近东西的中生代燕山冲断带前缘盆地群的西段,在晚侏罗世土城子时期堆积了大量的粗碎屑。盆地中土城子组沉积相变明显,自北向南从粗砾质变为粉砂质沉积,具比较典型的非对称相带分布特征。土城子早一中期,从北向南总体上形成砾质冲积扇(包括泥石流)-辫状河流-洪泛平原或干化湖泊等古环境布局。晚期则以砂砾质辫状河流沉积为主,可能夹有发育大型风成交错层理的砂质沙丘沉积。土城子组碎屑成分以变质岩和花岗质岩石为主.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侧的"内蒙地轴",沉积充填具有同构造砾岩的性质。尚义盆地北缘发育一系列呈叠瓦状排列的逆冲断裂。断裂与盆地耦合关系的初步分析显示.北缘逆冲断裂的构造载荷是控制尚义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靠近北部冲断带一侧沉积相序的中—下部具有向上变粗的特点.可能指示了土城子组沉积受前进式的冲断载荷和岩石圈挠曲控制的过程。根据尚义盆地与其北侧相关断裂的空间配置、沉积碎屑北粗南细的变化、盆地横断面北厚南薄的楔状体特征等分析.盆地属于陆内的前陆式盆地,推测是在自北向南的近水平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