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结合实际工作和第3次全国地震台长培训班,谈一些在新时期建设好基准台的几点思考。随着地震观测从模拟技术到数字化技术的重大变革,新的观测技术要求台站观测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同时我们必须对基准地震台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的内容有新的认识和把握。因此,要重视人员的培训和人才的培养。对于台站的基础建设应该与观测技术、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报导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工程学报》1984,6(4):110-110
兰州地震研究所于1984年4月2日至6日在兰州召开水氡观测技术工作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各水氡专业台站的台长、有关群测点观测员、部分地区地办代表及专业人员共20余人。会议着重讨论了1984年如何提高观测技术水平、改善观测条件及保证观测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省地震局于八○年十二月一日至二十日在太原召开了《八○年度地震台站观测质量检查验收评比会议》.全省地震专业台站和部分地方企业办台站及省局野外队共二十四个单位五十六个观测项目参加了检查验收评比.台长、业务副台长、技术负责人、省局有关处、室、队、组的负责人和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分阶段参加了会议.检查工作分六个检查组进行,共查量了近万张图纸,计算了近百万个数据,经验收评比委员会审定,除六个观测项目因观测时间短未评出结果外,其余五十个观测项目中,达“优”的17个,占34%;达“良”的14个,占28%;达“可”的10个,占20%;不  相似文献   

4.
1991年度全国地磁资料质量评比会于1992年9月9日至14日在江西省地震局九江地震培训中心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各省(市、区)地震局(办)监测管理部门和各台站的代表共67人。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沈健华副处长和李健同志主持和领导了这次评比会。在开幕式上,沈健华指出,地磁有两个领先,即地磁数据库系统首先在各基本台站投入使用;定点核旋观测投入监测预报工作中,调动了积极性。他通报了国家地震局对评比改革的  相似文献   

5.
台站是地震事业的根,因为它与地震波贴的最近,因为它把大地的营养,毫无保留的输送给它所支撑的事业.我们的地震事业之所以有今天,它的枝枝叶叶,它的每一粒果实,都有台站的一份贡献.我们做台站培训工作,就是在地震事业的根上,浇点水,施点肥.难道不是我们这些受益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吗!正缘于此,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20周年之际,我想追索的,就是与台站培训有关的几个特定年代的几段往事.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地区场地响应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内蒙古地区台站分布、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为基础,将内蒙古的大部地区划分为三个研究区域分别进行了场地响应研究。对近几年积累的大量ML≥3.0级以上地震,共计39个台站记录到的124次地震事件的785条波形,根据S波的观测振幅谱,采用遗传算法分别反演了三个区域的介质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台站场地响应,并对其进行了讨论。本文得到的介质衰减模型和台站场地响应,将对台网测定ML震级需要考虑的量规函数、台站校正值等提供重要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台站存在场地放大或缩小的响应外,绝大多数台站的场地响应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西部区域(除极个别台站外)对高频存在明显衰减;中东部区域对整个频段的反映都比较稳定;东部区域对整个频段存在明显放大,这与该区域覆盖层厚度大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正>辽宁省自2007年开展强震动观测以来,至目前已拥有82个实时传输数据的强震动台站,但利用现有台站进行烈度速报,不但台站数量不足,且分布并不均匀,需要进行空间插值才能满足烈度速报的需要。因此,研究适当的插值方法,完成烈度等值线图的绘制,成为关键。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发生5.1级地震,辽宁省地震局强震动台网中心回收此次地震强震动记录,剔除了两个记录有问题的台站记录,实际使用记录20组,合计60条,取得强震记录震中距范围从16~370 km  相似文献   

8.
国家地震局根据现今地震学的发展情况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制定了新的“地震台站观测规范”。从199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规范中删除了原“规范”中已过时和有错误的内容。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为了使台站同志们对新“规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特刊出此测震分析讲座,作为对新“规范”的解释。在此讲座中还加进了一些地震波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台站人员不仅知道应该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使本讲座也成为培训台站人员的基本教材之一。  相似文献   

9.
台网噪声评估及其对气枪震源激发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背景噪声对长江地学气枪主动源实验激发效果的影响,收集了240个台站激发前72小时的背景噪声数据及20个定点激发的叠加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先剔除异常台站,按照国标将台网噪声水平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进行评估,从而研究气枪波形信噪比与台站背景噪声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台站接收能力与背景噪声水平密切相关;② 气枪信号的信噪比在一定范围内受背景噪声的影响大于距离衰减的影响;③ 长江马鞍山—安庆流域段不同定点激发的场地条件基本一致;④ 随气枪信号叠加次数的增加,低噪台站的信噪比增长速度快于中、高噪台站,若想获得同样的叠加效果,高噪台站需要的叠加次数远大于低噪台站.   相似文献   

10.
运用时间序列方法ARIMA对九寨沟县7.0级地震的震前15天距震中500 km范围内已布设的14个AETA系统台站的低频电磁均值数据进行地震前兆异常检测。结果表明:在震前的15天范围内,距震中500 km内9个AETA台站出现异常;从综合14个台站数据异常情况热力图可以看出,有4个台站的异常现象持续时间达9天以上,尤其松潘地震台在震前3~5天出现明显异常;从异常台站地理分布看出,14个台站中出现明显异常的9个台站位于中国大陆一级板块边界附近。  相似文献   

11.
以2016年5月18日云南云龙MS5.0地震为例,选取距震中较近的3个台站和较远的5个台站记录的2016年1—9月的气枪震源信号,使用互相关检测技术得到地震前后这8个台站各自稳定震相走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云龙地震前,各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走时异常变化。离震中较近的3台站中,震中西侧和东侧台站走时变化有一定差别,但都在地震前的3、4月变化较大;而离地震较远的5个台站则变化趋势特征一致,幅度略有差别;离地震较近台站走时变化幅度明显大于离地震较远台站;地震前小于0.7 m的水位变化并未对各台走时变化产生实质性影响。同时对比了云龙台FSQ水管倾斜的形变观测数据,监测到同一时段地下应力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杨贵  许振栋  林彬华 《中国地震》2016,32(4):674-684
利用福建测震台网2008年10月~2015年12月记录的每个事件至少有6个台站测算震级的3069个区域地震事件,进行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统计,获得了各台站的总的震级平均偏差为-0.31~0.68,并统计各台站测算震级所量取最大记录振幅相应的周期,获得优势周期为0.06~0.38s;通过Moya方法反演各测震台站的场地响应,获得98个台站对1~20Hz频带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场地对某些频带信息有放大或抑制作用;通过比较Wood-Anderson地震仪摆固有0.8s周期所对应的场地响应、各台样本优势周期所对应场地响应的震级偏差与各台总的震级平均偏差,发现台站测算震级相应优势周期的场地响应的震级偏差与台站震级平均偏差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单台震级的偏差与测算震级所量取最大记录振幅相应的周期的场地响应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婷  薛梅 《地震学报》2020,42(2):187-195
利用瑞雷波极化分析法计算了阿留申群岛上AK,AT,AV,IM,TA和XJ台网共59个地震台站的方位角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阿留申群岛大部分台站的方位角与地理北极均存在一个小角度的偏差,极个别台站的偏差角度极大;部分台站的地震仪在摆放过程中受重新定北、安装新仪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方位角大小在前后时段内并不一致。这充分说明台站方位角对横波分裂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当方位角偏离地理北极度数较大时,其对横波分裂研究的影响则不可被忽略,需要对地震数据分时段进行相应台站方位角的校正。   相似文献   

14.
从地质构造、日变形态、数据内在质量、干扰、映震能力方面对山西5个地电场台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山西5个地电场台站电场数据普遍受到雨雪、雷电、电磁暴的干扰,部分台站还受大风、农田灌溉干扰;多数台站数据表现为弱日变,与电极的稳定性、背景噪声、地下电性结构、季节有密切关系;各地电场台站自观测以来映震能力普遍不好.  相似文献   

15.
单台测震分析辅助软件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单台测震分析的辅助软件。该软件对我国需要的测震五日报及月报报告,具有全面的处理能力;对EDSP-IAS测震分析软件形成的震相文件,通过自动计算可以生成地震报告,无须人工干预;对台站经常使用的震相走时便查表可以方便的采用任意两个参数进行查询;对台站涉及的震级计算、震中距计算等功能提供良好的运用界面。从腾冲台的实际运用效果来看,该软件可以为台站测震分析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台站信息管理的需要,设计了地震测震台站信息系统.使用该系统进行台站信息管理,便于保存、查询、修改,方便对相关信息的报送,并能相应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工作效率,在工作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无人值守钻孔应变台站的运行模式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3个无人值守钻孔应变台站的运行状况、观测数据连续率和潮汐因子相对中误差以及日常维护情况等,本文总结了无人值守台站相比有人值守台站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无人值守台站的建设及运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无人值守模式钻孔应变台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汶川8.0级地震震中周围800km范围内近50个定点形变台站资料作小波变换处理,发现从震前3个月开始,30个台站资料处理结果显示有异常出现.距震中200km以内的台站,其异常信息主要集中在小波分解的细节部分第6层;距震中200——550km范围内的台站,其异常主要集中在第7层或第8层;距震中550——650km范围内的台站,其异常主要集中在第8层或第9层.表明异常信息的频率随着各台站距离震中的远近呈现由低到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辽宁区域地震台网的地壳剪切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利用辽宁区域地震台网8个台站记录到的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的波形数据,采用剪切波分裂SAM分析方法,对辽宁地区的剪切波分裂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大部分台站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E(近EW)向,与原地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也与华北北部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然而,辽宁中部的SJ台站和东部的KD台站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分别为近NS向和NW向,与其他台站的结果有差异,可能是受到复杂的局部构造的控制和影响,这2个台站的结果还需要更多资料的证实。根据GPS、地震和地球物理等其它资料,对该地区断层的区域分布、主压应力以及剪切波分裂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收集了广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根据Richter提出的原始M_L震级定义,分别采用了频率域和时间域2种仿真技术将宽频带速度波形仿真为伍德-安德森地震仪波形,在仿真后的波形上自动量取地震水平向最大振幅,研究获得了广东地区近震M_L震级的量规函数。通过对各台站计算的M_L震级残差的统计分析,获得了广东地震台网44个台站的台站校正。对台站校正的Z检验结果表明,44个台站中有38个台站的台站校正明显不为0。新量规函数以及台站校正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广东地震台网测定M_L震级的精度,使M_L震级测定的离散程度降低约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