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介绍了地质灾害风险、风险评价模型等有关概念。针对贵州岩溶地区公路地质灾害现象严重的特点,在分析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受威胁对象易损性的基础上,建立公路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并阐明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2.
山区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大都面临着地质灾害的威胁,开展大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从源头控制地质灾害风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在试点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的思路和技术方法。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按照目的和比例尺精度的不同可分为3个层次:①区域远程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评价山区城镇遭受远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比例尺为1∶50 000。②城区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调查山区城镇周边区域每个斜坡和沟谷,评价其变形失稳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比例尺为1∶10 000。③场地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评价重大工程建设、旅游景点等重要场地周边斜坡和沟谷变形破坏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比例尺为1∶5 000~1∶2 000。对每个层次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以陕南秦巴山区和陕北黄土高原区典型山区城镇为研究区,建立了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数量最多、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约占全国总数的30%,为提升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水平,在总结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管控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风险管控中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基于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专业化、全民化和体系化等模式的地质灾害风险“点面双控”体系构建思路,并对未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制度化、保险化及智能化趋势进行了展望,成果可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系统化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预测图编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区域地质灾害预测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难题。本文运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价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将全国剖分为2700个单元,对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价,并与已数字化的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要素叠加,编制了全国地质现状等值线图,在现状评价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趋势预测,将降雨条件、区域地震活动、区域地壳稳定程度、区域岩组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作为区域地质灾害演变的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判,编制了1:600万中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图。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地质灾害风险研究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本文系统阐述了地质灾害风险研究的现状、地质灾害风险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类型划分,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系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质灾害频繁,造成损失极大,引人注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为实施非工程减灾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在概述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应用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渭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分别进行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渭滨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3种,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23个,其中有16个点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分别统计了渭滨区各乡镇地质灾害的多少和危害程度,总结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的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与区划。共划分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和极低风险区5个等级。  相似文献   

8.
冷洋洋  魏伦武  赖琪毅 《贵州地质》2021,38(3):326-333, 350
本文依托贵州省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示范项目,以盘州市盘关镇重点区为例,提出了一套从斜坡单元划分、单元地质灾害易发指数计算、易发指数阈值计算,到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源评判,编制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源分布图等地质灾害风险识别新方法。在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源分布图的基础上,可预测不同暴雨频率地质灾害危险源危险区范围,编制不同暴雨频率危险源危险区范围分布图,根据降雨强度与暴雨频率的关系,可以使重点区地质灾害风险气象预报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后,涉水新型城镇建设面临的地质灾害及其风险定量评价难问题,在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基础上,以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集镇区为例,通过分析计算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稳定性和危害性,构建了基于斜坡单元的危险性评价和基于危险源分析的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的城镇尺度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框架。定量计算不同重现期降雨极值情景下的斜坡稳定性和不同灾害强度下承灾体易损性,实现了库区集镇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地质灾害风险现状分析,提出了大周镇集镇区国土空间规划建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对制定地方发展规划具有指导意义,评价方法对同类沿江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永涛  李德 《安徽地质》2023,(4):303-306
作为安徽省内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以中低山地地形为主体的岳西县主要发育崩塌、滑坡及泥石流地质灾害,对当地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潜在风险。为进一步落实防灾减灾管理规划要求,需要在岳西县全域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预测可能发生的不同强度的地质灾害及估算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已完成的1∶50 000地质灾害调查和已取得的岳西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成果,本文分别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并通过对危险性和易损性进行综合叠加,得到了岳西县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的评价分区。岳西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具备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岳西县加强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明确了具体方向,也为岳西县城乡建设规划提供了地质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苏艳军  梁鑫 《地质与资源》1992,28(3):280-288
在查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发育现状、矿区开采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定性结合定量的评价方法,开展了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和野外调查情况,总结采矿活动对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1)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及分布特征;2)综合分析矿区孕灾环境及地质灾害致灾因子,构建了研究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以ArcGIS为工作平台,以斜坡单元为最小评价单元,进行了由地质灾害易发性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3)针对评价结果,理论分析了采矿活动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塌陷等灾害发生的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12.
苏艳军  梁鑫 《地质与资源》2019,28(3):280-288
在查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发育现状、矿区开采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定性结合定量的评价方法,开展了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和野外调查情况,总结采矿活动对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1)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及分布特征;2)综合分析矿区孕灾环境及地质灾害致灾因子,构建了研究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以ArcGIS为工作平台,以斜坡单元为最小评价单元,进行了由地质灾害易发性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3)针对评价结果,理论分析了采矿活动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塌陷等灾害发生的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13.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15,自引:0,他引:115  
生态风险评价是伴随着环境管理目标和环境观念的转变而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区别于生态影响评价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强调不稳定性因素的作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所涉及的风险源以及评价受体等都在区域内具有空间异质性,因而比一般生态风险评价更复杂。通过讨论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特点和方法论基础,对有关概念和评价的方法步骤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朱进守  邓辉  苑泉  沈娟  周瑾  靳洁 《地质与资源》2018,27(3):272-278
在西藏贡觉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区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根据研究区地质地理环境特征,优选出7个评价因子:坡度、历史地质灾害密度、工程岩组、线性构造密度、植被覆盖度、河网密度、年均降雨量,并建立分级标准.利用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功能,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原理,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揭示区内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麻阳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地质灾害点密度、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地质构造、降雨、植被、人类工程活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等9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与赋权.最后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进行麻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分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麻阳县主要处于地质灾害低-中等危险区,其中低、中危险区面积分别为984.44 km2和414.08 km2,极低危险区和高危险区分别为81.11 km2和86.57 km2.  相似文献   

16.
强震区城市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是一种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理念和模式。随着山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和人口在城市的相对聚集,加之强烈地震活动,使得山区城市面临风险不断地提高。研究强震城市风险管理,已成为当前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该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未来研究内容应该包括(1)强震区城市地质灾害风险结构与风险量化分析,(2)城市地震地质灾害风险判据研究与风险准则建立,(3)强震区城市地质灾害管制的途径和方法研究,(4)强震区城市地质灾害管制的效能监控机制研究,(5)强震区城市地质灾害风险管制的模式与规范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天福镇三关村安置点建设用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对场地进行了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并提出了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按照灾害风险评价的一般框架,定性定量相结合,运用破坏概率、滑坡强度、承灾因子、遭遇特征与易损程度等5项指标,尝试提出单体滑坡灾害风险简易评价模型,并结合防治规划,提出了滑坡灾害风险管理对策建议。采用云南新平县滑坡灾害调查数据,开展了实例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基本反映了滑坡灾害的相对风险水平,可为现阶段管理提供更加明确的分级依据。同时,以期抛砖引玉,讨论险情调查与风险调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滑坡风险评估实践中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石菊松  石玲  吴树仁  王涛 《地质通报》2009,28(8):1020-1030
滑坡风险评估的难点和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讨论和研究的热点。当前,发达国家和香港地区制定了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指导原则或规范,并通过案例研究为执行这些规范或指南提供了范例。在国内现阶段滑坡风险评估的实践中风险评估还难以实施,问题主要是如何合理地获取适宜的数据、模型方法与实践脱节、缺乏标准与规范,以及结果的验证与检验等。从数据获取与更新、风险评估与制图模型方法、标准与技术方法体系和结果的验证4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和促进国内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管理指南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海洋地质灾害对沿海城市人口和海洋经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海岸港口航道、海底管线光缆、海洋平台基础等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海洋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提高。海底火山爆发、海啸等大规模但不常见的灾害事件吸引了大多数公众关注和媒体报道,并促使政策调整以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然而,海底气体喷溢、海底滑坡等小规模但更频繁的原生灾害事件,会产生严重的局部影响,并且极易转变为灾害链导致灾害事件恶化,但社会公众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足够重视此类灾害风险。迄今为止,大多数海洋地质灾害的特征都可以被探测识别,但依靠现有的技术却很难有效监测。海洋地质灾害的原位监测需要更加严苛的技术能力,特别是突发性海洋地质灾害的原位监测难度较大。综述首先介绍了海洋地质灾害原位监测的意义以及技术发展的挑战,然后对海洋地质灾害的监测要素进行总结探讨,重点阐述海洋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装备的应用情况,并对海洋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灾害预警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对海洋地质灾害原位监测技术及其应用作了总结和展望。综述旨在分析总结海洋地质灾害类型的监测技术装备及其应用中涉及的一些核心技术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为该项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