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用不同施工时期采集的地震剖面对同一地区进行综合对比解释时,可能会遇到相交剖面产生闭合差情况.通常这些闭合差是由于激发因素、接收条件的不同,导致交叉点上振幅、时间及相位存在差异造成的,这将给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带来不便.因此,随着四维地震技术的推广,做好地震剖面的匹配校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这里给出了2D地震测线上各个交点的振幅、时间和相位差匹配校正的原理公式,利用迭代最小平方算法,通过模型试算,详细阐述匹配流程并进行了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2.
贺伟 Ande.  RN 《地学前缘》1995,2(3):21-28
在油藏开发和油藏工程方面,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年都可发现三维地震在这些方面的应用,特别是时间延续的三维地震即四维地震技术使得用计算机来监测油田开发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也许这种监测技术不久将成为石油工业的标准。野外生产监测仪可以源源不断、近真时地把地层压力、温度和流体的变化送到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油藏模拟、弹性波和声波的正反演将告诉我们有关这些变化的答案,进而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视像显示来控制油藏的开发。文中我们应用在哥伦比亚大学Lamont-DohertyEarthObservato-ry发展的四维地震振幅分析技术分析了墨西哥湾EugeneIsland330/338块中的沙岩油气藏LF。初步结果显示,在类似北墨西哥湾的盆地中,连续三维地震反射振幅的变化可以直接显示第三系盆地中的碎屑岩油气藏的存在。井A-8ST的成功钻探也证明了四维地震振幅的变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寻找油气藏。目前,我们正利用现有的测井资料结合地震正反演技术进一步分析振幅的变化。我们相信这种应用重复三维地震勘探的四雏地震技术将在油藏开发和生产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地震波在层状地质模型内透射衰减对地震反射信号振幅的影响,给出了含透射衰减的褶积模型,为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提供了一种新的正演方法。采用含透射衰减的褶积模型做正演运算,能够校正地层透射对波阻抗反演结果的影响,尤其能够消除地层的屏蔽现象。实际的资料处理表明含透射衰减的褶积模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黄河口凹陷西洼沙河街二段为例,对研究区地震剖面进行90°相位转换,根据转换后的剖面岩性特征及地质背景概况建立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分析;然后对比零相位与90°相位的正演合成记录,校准地质模型,并依据地震剖面振幅属性特征,对相位转换后的地震剖面进行属性提取,预测砂体的展布.研究发现,基于90°相位转换地震剖面建立的地质模型更具直观性,正演合成记录验证砂岩恰好对应于波谷,波形能清晰地展示出砂岩层的纵向轮廓,并且90°相位转换的地震波谷振幅值属性平面图能清晰显示出砂体的平面展布及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5.
苑昊  刘佳朋  姜在兴 《现代地质》2021,35(4):1018-1023
煤矿采空区塌陷是一个重要的地质问题,由于采空塌陷区地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传统三维地震勘探探测方法难以准确查明采空区边界.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四维地震特征的煤矿采空区识别方法,并以淮南煤田张集煤矿为靶区开展采空区探测.该方法从模型驱动入手,通过建立煤层开采前、后地质模型及进行正演模拟,利用模型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回溯分析...  相似文献   

6.
煤炭智能精准开采需要构建高精度三维地质透明化模型,巷道资料动态融入地震资料解释为模型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建立巷道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分析巷道引起的地震特征差异。基于曲率属性原理,并将多种地震曲率属性分析技术应用于地震资料解释,指导实际数据中巷道识别。选取CJT煤田2号煤层作为研究对象,三维地震勘探得到高品质的地震数据体和多种属性体作为基础数据。分析发现倾角曲率属性沿层切片可以完整刻画巷道异常特征,所示巷道位置准确、边界清晰,具有较高的精度。研究表明,利用地震倾角曲率属性技术识别巷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检测和识别一些未知巷道提供参考依据,为煤炭精准开采提供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7.
针对储层流体地震检测技术不容易识别油层(不含气)的现状,深入研究油、水弱弹性参数差异条件下的地震响应同油水饱和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对提升油层地震检测成功率有重要意义。因此,利用矢量波场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含油饱和度条件下的油藏模型进行波场正演,利用正演结果探索性地研究仅含油—水混合流体油藏的含油饱和度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特征,为油层地震检测和定量解释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仅含油—水混合流体的油藏在不同含油饱和度时的AVO响应特征基本一致,利用常规手段较难有效区分含油与含水,但通过压制储层反射中的非油气响应,突出油气响应的振幅校正处理后,可以明显看到储层含油饱和度变化引起的地震响应,且不同含油饱和度范围的地震响应特征不同,呈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因此,地震资料携带了储层流体信息,利用地震资料检测储层含油性及含油量是可行的,但对储层含油性和饱和度的合理解释需要以正确认识储层含油饱和度变化同地震响应之间的非线性规律为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8.
运用各种物探手段对渤海海域A构造所在三维区及其东南部的二维区地震资料进行连片地震资料解释、成图,并结合以往勘探成果对目的层新近系明下段及馆上段的储盖组合、油气运移等石油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该构造区实施进一步勘探提供了可靠依据。研究运用了方差、三维可视化、波阻抗反演、分频以及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等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四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互均衡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四维地震勘探技术迅速发展,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两次重复观测结果存在非一致性,主要表现在时间信号延迟、信号能量差异、信号带宽差异及相位差异4个方面.为有效利用四维地震勘探,需保护由流体及油藏引起的地震响应差异,消除非油藏引起的地震响应差异,应对监测数据进行互均衡校正.本文介绍了互均衡校正技术的理论基础,运用互均衡技术对某地四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校正处理,较好地消除了非期望差异,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气云区由于地震波能量被吸收造成地震资料品质极差,受影响地震剖面会出现弱振幅、弱连续性特征和杂乱反射的模糊带,严重影响构造的落实以及进一步的钻探评价。目标采集设计技术是以地质目的为导向,对目标体在地震和地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论证的综合方法,包括基于地球物理模型的观测系统参数分析设计技术和基于地下模型的正演模拟照明技术。这里以渤海A区块气云区为实例,通过目标体采集优化设计,得到的地震资料信噪比高、波组特征丰富、成像清晰,地震资料品质大幅提升。应用效果分析表明,目标采集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复杂气云区的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地质和地震反演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综合应用地质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的基本原理、思路与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某区块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例,说明这一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井眼沉积微相解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波阻抗与地质相的概率关系分析、随机模拟方法选择、地质统计特征分析、三维随机建模、随机模拟预测的多解性评价。研究表明,波阻抗与沉积微相之间具有一定的概率相关关系。综合应用包括地震信息在内的多学科信息进行沉积微相随机建模,可对储层预测的多解性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地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渤海海域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地震进行储层预测是石油勘探的必要和必须技术,对高风险、高投入、钻井少的海上油气勘探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地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核心是地震和地质的紧密结合。与勘探进程上由构造油气藏向隐蔽油气藏勘探转变相适应,地震-地质结合也必须由宏观、描述、类比层次向精细、成因、动态层次延伸,注重由分析不同沉积相带砂泥岩波阻抗关系出发,通过建立正演模型来确定不同地震属性的地质意义;注重将不同体系域地震反射特征的变化与A/S比值、现代三角洲类型联系起来,从而通过地震剖面及其平面特征刻画不同体系域砂体特征,为寻找不同类型隐蔽圈闭指明方向。储层预测从层序地层学应用到地震沉积学充分体现了地震与地质结合的两个层次。地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为渤海海域近年来探明的储量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沉积储层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段天柱 《地质与资源》1992,28(3):309-314
沁水盆地黄土塬区地表黄土覆盖厚度不均,地震波速度差异较大,对地震勘探的激发有较大的影响.针对区域地表地层特点,设计地震地质模型,分析不同激发层位地震正演记录.结合试验区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正演模拟记录.结果表明,合理的激发层位能够有效压制干扰波,突出目的层位反射波,提高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原始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段天柱 《地质与资源》2019,28(3):309-314
沁水盆地黄土塬区地表黄土覆盖厚度不均,地震波速度差异较大,对地震勘探的激发有较大的影响.针对区域地表地层特点,设计地震地质模型,分析不同激发层位地震正演记录.结合试验区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正演模拟记录.结果表明,合理的激发层位能够有效压制干扰波,突出目的层位反射波,提高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原始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居春荣 《现代地质》2004,18(2):244-248
讨论了江苏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墩塘地区三维开发区内戴南组的油藏圈闭类型、规模。充分运用地震技术进行全三维解释 ;利用水平切片研究断层的平面组合 ,并进行构造精细解释 ;利用模型正演 (AIMS)技术 ,研究目的层段地震波的形成机理 ,对地震剖面上T52 反射层的上超点与真正目的层的上超点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利用ISIS全局优化的多道反演系统技术 ,追踪并预测主要目的层段的砂体 ,圈定了砂体分布的可能范围 ,确定了含油范围  相似文献   

16.
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实践表明,低序级断层控油作用明显,对低序级断层的精细刻画是研究不同类型断块油藏开发技术的基础和关键。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断块油藏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地质条件,如断层、地层剥蚀、超覆等多种地质现象并存,地层接触关系及断裂系统复杂,给现有地震资料条件下低序级断层识别及组合带来极大的困难。针对这一难题,通过探索,形成了基于地震正演分析与井震结合的低序级断层识别与精细刻画技术:综合利用井震结合重建地层对比模式指导井上小断点的准确识别、井断点地震反射特征与地震正演结合建立断层地震识别标志、井引导地震属性分析断层平面组合规律、井震多层位精细解释刻画断棱断面及多层叠合验证空间组合关系。在“断层、剥蚀、超覆”共存的孤东二六区沙河街组,通过该方法的应用,重组了其复杂断裂系统,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油水矛盾,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三维地震建模与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博  孟小红  侯建全 《地球科学》2007,32(4):549-553
在地震模型与正演中利用已知资料或虚拟建立复杂的二维和三维地震模型, 对进行后续地震模拟和面元分析以及合理地设计观测系统等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为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提供了工具, 为反演方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根据地震模型特点对地震模型建立及其在计算机上可视化的一些算法进行了简要阐述, 对能很好地实现三维地震模型可视化的克里格插值、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在SeisWay1.0“地震模型与正演”模块中根据以上算法所生成的模型数据生成三维地震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地震波混合阶褶积算法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正反傅立叶变换,提出了地震波模拟的混合阶褶积算法。该方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结合了有限差分与伪谱法的优点,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适用于地震波场的正演计算,同时还给出了二维地震波场的理论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此算法模拟结果正确、精度高、速度快、能适应较为复杂地质模型,并且易于推广到各向异性介质中去。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准东煤田预查中,采用二维地震勘探正演及波阻抗反演技术解释了复煤层宏观结构、预测煤层厚度,并综合采用钻探与地震资料估算煤炭资源量,其精度明显提高,与最终井田勘探所获得的煤炭储量累计值误差仅3%。该成果使得综合勘查技术得以在新疆煤炭资源勘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