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叶信栋 《地质与勘探》2018,54(5):979-987
通过干旱-半干旱风成砂覆盖区蔡家营铅锌多金属矿315勘探线上地电化学有效性及条件性试验发现:在该景观区及矿床条件下,地电化学测量较常规土壤测量异常显示效果更佳,具有更大的勘查适用性。在测量条件方面:①随电提取时间的增加,Pb、Zn等主成矿元素异常显示效果有变好的趋势,埋藏更深的矿体上方逐步出现较明显的地电化学元素异常,但Cd、Cu等元素在不同的提取时间条件下均可取得较为一致的提取效果;②使用人工外电场和在提取极土壤中添加井水等提取液可保证地电化学测量获得较好的异常显示效果,是电提取过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湖南大根垄钨多金属矿为试验研究区,以20 m点距在已知矿体上方取土壤样,并按照24 h提取时间、1 000 mL HNO3提取液、50 cm电极间距等工作条件进行了地电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地电提取前后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变化不大,被提取到的金属元素应属土壤金属总量的一部分。次生晕与地电提取的异常形态对比发现:Co、Ni较清晰,W次之,Cr无异常;元素的异常特征主要取决于土壤中该元素的活性形式所占比例。综合分析认为地电提取异常与矿体的相对位置有关:矿体的下坡位置以及控矿断裂附近容易形成异常,距离原生矿体太近则会对异常有明显干扰。在本矿区,矿体风化程度越高对Co、Ni的地电提取异常越有利;其异常宽度一般比次生晕窄。  相似文献   

3.
王翰 《地质与勘探》2018,54(5):968-978
覆盖区的隐伏矿为今后重要的勘查目标,常用的勘查方法有气体提取测量法和化学分散提取法。这些方法,野外工作量大;室内提取过程复杂,操作复杂、不环保,宜受外界影响大;测量结果重现性较差;为此,建立了土壤纳米简便提取和测量的新方法--超声波纳米提取测量法,利用超声波空化原理,快速提取土壤中的纳米物质,并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上方开展了超声波纳米提取测量法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试验工作。结果表明,超声波纳米提取测量法获得的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对下伏矿体的指示效果较为明确,其中主要成矿元素Cu、Pb、Zn、Ni、Ag在矿体上方均有明显的异常,且异常衬度与矿体的深度对应关系好。矿体深度浅,异常衬度大,矿体深度深,异常衬度小。超声波纳米提取法可作为该景观区寻找隐伏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广西昭平古袍金矿区已知矿体上方进行的低电压偶极地电提取装置地电提取试验研究,显示阴极提取和阳极提取在已知矿体上方都获取到了清晰的地电提取异常。在矿头位置,阳极提取量比阴极提取量要大,而在矿体隐伏端,阴极的异常特别明显。阳极与阴极提取量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将阴离子与阳离子累加能更加清晰地指示出矿体的位置。说明地电提取测量法在广西大瑶山古袍金矿区寻找隐伏金矿是可行的,并且用偶极地电提取装置寻找隐伏金矿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5.
凹陷盆地铜镍多金属矿床地电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尽快突破盆地寻找隐伏矿难题,选取河南南阳盆地的周庵矿床开展以地电化学方法为主的找矿示范及预测研究.示范研究显示,在已知矿体上方集中测出了明显的地电提取Cu、Ni、Co等异常及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盆地隐伏矿的地电化学异常有两个特征:在隐伏矿体两侧的边缘地段,往往分布一定规模的地电提取元素异常,两侧异常的中间地段指示矿体的赋存范围;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在矿体上方以负异常为主,在边缘地段则出现对称的峰值异常.本区土壤热释Hg异常在矿体上以高强度单峰异常为主,在剖面上多呈不连续跳跃分布.根据以上特征,初步建立了河南南阳盆地隐伏铜镍矿床地电化学理想找矿模型,并在已知矿体外围开展隐伏矿预测研究,圈定了有利找矿靶区3处.  相似文献   

6.
甘肃礼县王河金矿地电提取找矿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河金矿地电提取找矿方法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已知矿体上方,地电提取Au、Ag、CuPb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且提取时加玉水的异常循环与矿体的赋存位置的吻合程度比不加王水的好,说明在黄土覆盖地区用该方法寻找隐伏矿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出露区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覆盖区已逐渐成为矿产勘查的重点。传统化探方法难以在覆盖区发挥作用,而金属活动态测量法可以提取与深部隐伏矿体有关的矿化信息。该方法在冲积平原覆盖区还缺乏相关研究。以安徽无为龙潭头隐伏硫铁矿为例,开展土壤全量和金属活动态测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全量测量在隐伏矿体上方无异常显示。金属活动态测量中,Cu和S元素的水溶态,Fe元素的铁锰氧化物态和吸附态均呈现出高异常值,异常衬度达到2及以上。其中S元素的水溶态异常最明显,含量峰值达14.8×10^-9,背景值为4.81×10^-9,异常衬度3.08。其次,Cu元素的有机态和S元素的铁锰氧化物态呈现较高异常,异常衬度1.5以上。金属活动态测量提取的异常均位于隐伏矿体上方,且与赋矿主断裂空间关系密切。本次试验研究表明,金属活动态测量可以有效提取与龙潭头隐伏矿床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该方法在冲积平原覆盖区应当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要更进一步地研究,以建立相应的方法技术流程与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沙泉子铜镍矿上方开展岩屑测量和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的试验工作,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圈定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具有Cu-Ni-Cr-Co多元素异常组合的特征,且异常分布范围与深部矿体较为一致,表明岩屑测量和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可以有效地指示铜镍矿体,可作为该区寻找铜镍矿的有效手段。相比较而言,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效果更好,表现在元素含量更高,异常强度更强,由此便能强化微弱异常,有利于发现和识别弱的矿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地气测量在粤北某铀矿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粤北某花岗岩铀矿勘查区开展了地气测量探测隐伏铀矿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勘查区4号和19号勘探线的快速地气取样,获取了U、Cu、Pb、Zn、Mn、Sr和稀土等38种元素信息.利用聚类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稀土配分、Eu异常判断等方法对矿体的地气异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U、Mn、Sr、Zn等地气异常在矿体上方或矿体边缘位置有不同程度的显示;U异常与Mn、Sr、Eu、Cu、Pb、Zn、Ho有较好的相关性;矿体上方地气异常区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和负Eu异常.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判定隐伏铀矿矿致地气异常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隐伏矿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准苏吉花隐伏铜钼矿上方开展了土壤细粒级全量测量和金属活动态测量两种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试验工作,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圈定的成矿元素主体异常分布范围与深部隐伏矿体的分布较为一致,表明土壤细粒级全量测量和金属活动态测量可以有效地指示隐伏铜钼矿体,可作为该景观区寻找隐伏铜钼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蔡家营铅锌银矿床原生异常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据蔡家营铅锌银矿床有关的各类介质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组合关系,确定了该矿床的指示元素,阐明了矿床原生异常特征及分带规律。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异常模式。取得了找盲矿的显着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小纪罗异常反映低温热液活动元素的主异常。已发现2个铜矿点。讨论异常区成矿围岩条件、矿化类型,分析矿化与构造、岩体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铜多金属找矿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皖南东源钨钼矿床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建真  董会明 《安徽地质》2010,20(2):100-103
皖南东源钨钼矿床是根据1∶20万祁门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在东源地区圈出的W、Mo、Bi、Ag、As、Pb、Zn等元素综合异常,通过开展1∶10000土壤测量,成果显示:在东源地区W元素存在一个规模巨大的等轴状面型异常,面积达2km2以上,浓集中心明显,具浓度分带,浓集值高,与其重叠的异常元素有Mo、Ag、Cu、Bi、Sb等。经工程验证,在异常浓集中心的东源岩体中找到了斑岩型钨钼矿床。在其外围Mo、Cu异常显著的江家岩体和东源岩体东北部蚀变带中也发现了较好的钼矿体或矿化体,具有进一步寻找其它金属矿床潜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功率激电测量与大地电磁法(EH-4)相结合,对云南兰坪县松子园铜矿开展地质物探综合剖面测量,并将剖面中的地质体分布特征与物探异常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就松子园矿区而言,大功率激电测量能有效反映出铜矿化的存在,并且能大致推测矿化体规模和埋深情况;而本矿区丰富的地下水对EH-4测量找矿效果的影响很大,其结果很难区分是矿致异常还是非矿异常。  相似文献   

15.
Chebyshev逼近滤波器在位场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经典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以用于位场分离的基于Chebyshev最佳一致逼近原理的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在理论模型实验中,采用基于Hanning窗的低通滤波器计算出的区域异常最大误差为6.266×10-6 m/s2 ,均方差为2.115×10-6 m/s2 ,最大百分比误差为22.2%,而且计算点在±9 km以外的误差均大于10.1%。而利用最佳一致逼近原理分离出的区域场和局部场与理论异常值拟合得较好,曲线基本重合。分离出的区域异常最大误差为3.101×10-6 m/s2 ,均方差为0.989×10-6 m/s2 ,最大百分比误差仅在边部的几个数据上,为7.76%,其余各点的误差均小于4.1%。实例检验中将该方法用于孙吴—嘉荫剖面布格重力异常场的分离,分离出的区域场中局部场残留少,分离彻底,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甘肃小铁山隐伏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预测指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铁山隐伏多金属矿床是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建造成因的矿床.赋矿地层、岩性具有较高含量的Cu-Zn-Ba-Ag-Co组合.在矿田和矿床范围内,这些元素形成清晰的原生异常,异常相互交替叠置于矿化地段.在矿体延伸方向上,元素的原生异常分布组合具有轴向分带现象,前缘元素I、Na_2O、Li,与矿体密切相关元素为Cu、Zn,Hg、Au、Pb、Ag、Bi、Sb、As,尾部元素Cd、Mo、Co、Sn.多元素累乘比值[w(Na_2O)×w(Li)]/[w(K_2O)×w(Rb)]从矿上向尾部具有规律的下降,矿体上、下盘的元素组合明显不同,矿体上盘富集亲铁元素,矿体下盘富集亲硫元素.这些指标对评价异常远景和矿化剥蚀程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深穿透地球化学新进展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谢学锦  王学求 《地学前缘》2003,10(1):225-238
叙述了深穿透地球化学近年来在方法技术与理论上的新进展。列举了在国际合作项目“Deep penetratingGeochemistry”中使用中国发展的新分析技术与国外一些方法在两个隐伏矿区比较的结果。在内华达Mike隐伏金矿上方使用中国的有机结合态提取方法 (OBM )效果最好 ;Mike隐伏铜矿上方使用中国的铁锰氧化物包裹及吸附态提取方法 (FMM )效果最好。在智利GabySur隐伏斑岩铜矿上方 ,应用国外Actlabs的水提取及酶提取方法仅在隐伏矿两侧断层上方地表圈出Cu和Ag异常峰值 ,而应用中国的水提取 (WEM )及吸附态提取 (AEM)方法则在整个隐伏矿床上方地表都圈出明显的Cu及Ag异常。两者明显差异的原因正在进一步研究中。在中国“973”及地质大调查项目中例举了在新疆东天山采集弱胶结层细粒物质进行战略性深穿透填图取得的成果 ,发现多处可找到Au ,U ,Cu ,W ,Pt,Pd隐伏矿床的远景区 ,特别是两个可能发现大型隐伏铀矿的靶区 ,为在该地区找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提供了重要线索。在理论研究方面报道了国际项目中提出的地震泵、大气压泵、冬季呼气、CO2 发生器等驱动活动态金属向上迁移的理论将之与中国近年提出的地球气搬运活动态金属的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一个新的以地球气为主的活动态元素向上迁移的多营力接力搬运模型。  相似文献   

18.
Surfer软件中利用趋势面方法圈定化探异常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通常受一系列因素的控制而显示空间上的系统变化,表现为元素有区域性增高或降低的趋势,化探工作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在元素的空间分布中发现局部富集部位,如何将元素异常从空间分布中提取出来是化探工作研究的关键问题.趋势面分析方法把元素的空间分布分解为整体趋势和局部异常两部分,将局部异常从整体中分离了出来.文章运用实例说明了如何利用Surfer软件实现趋势面分析方法圈定化探异常分布.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谱图油气评价技术是在引进俄罗斯地电化学油气勘探方法的基础上开发的一项含油气性及油气属性评价预测新技术。试验研究表明,油区内外土样电化学提取微量元素Ti、V、Cr、Mn、Co、Ni、Cu、Zn的ICP质谱特征存在特征差异。利用微量元素谱图特征在五谷城和姬塬地区进行了油气评价和有利目标预测。地电化学微量元素谱图相关系数异常与微量元素浓度异常及烃类异常有较好的配置关系,与自然电位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确定的有效砂体储层相对应。2001及2002年在五谷城和姬塬地区微量元素谱图油气评价预测的有利区内及附近钻获油流,证实了微量元素谱图油气评价在长庆岩性油藏勘探中的作用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陕西大茅坪铜矿床赋存于中元古代碧口群火山岩中,是陕西勉略宁三角区西部较典型的铜矿之一,对该矿床的研究有助于有效地指导在本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文中对原生晕分析数据,物探测量数据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找矿模型。其中对原生晕,通过不同方法建立了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的概率筛分模型,因子分析及元素组合模型、标准化丰度法及轴向分带模型;对物探数据进行线性加权组合建立了综合物探异常并运用该模型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