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之宏  刘朝强 《安徽地质》2017,27(4):263-264,273
西藏多龙矿集区位于特提斯成矿域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目前区内已经探明了多不杂等五处超大型斑岩铜矿,并发现拿顿等多处铜矿(化)点,通过对已知矿体成矿规律研究,进一步探讨、圈定找矿靶区,以期获得新的重大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2.
青草山斑岩铜矿位于班公湖―怒江斑岩成矿带西段,是西藏地勘局地质二队在开展1∶200 000区域化探工作时新发现的矿床。经过查证发现了厚大铜矿体,认为青草山化探异常为矿致异常,矿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西段、羌塘地块南缘的岩浆弧中。过去十多年来,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在多龙矿集区内已发现和评价了多不杂、波龙、地堡那木岗、拿若、荣那等5处大型、超大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目前已探明的铜资源量近1000万吨,金300余吨。区内以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主,兼有斑岩_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_角砾岩型矿化组合。研究发现,矿区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于-2.2‰~2.3‰之间,平均为0.2‰,峰值在-1‰~1‰之间,塔式效应明显,接近幔源硫,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成矿温度介于250~420℃之间,成矿深度1~5 km,成矿流体为残余岩浆流体,大气降水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作者根据多年的勘查实践,总结出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金矿最有效的找矿勘查方法技术组合是:地质+化探(水系沉积物)+物探(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钻探。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不杂斑岩铜矿为已知矿床,通过对采样样品实测波谱特征的分析,基于 ASTER 遥感数据,采用目前主要的蚀变信息提取算法——彩色增强、比值算法及光谱角制图算法,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开展蚀变信息提取及找矿靶区圈定研究,预测了一处成矿前景区域.通过对此预测区域的野外查证,发现大量的孔雀石露头,室内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分析得出铜品位在0.18%~1.95%之间,平均为0.51%.对该区域进行了激电测量工作,测量结果和遥感结果相互印证,表明此区域为一处斑岩铜矿成矿前景区.  相似文献   

5.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位于西藏北部,是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第一个斑岩铜矿。多不杂斑岩铜矿内有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和最晚期的闪长玢岩侵位,其中第二期侵位的花岗闪长斑岩是多不杂矿床的主要成矿斑岩。本文开展了多不杂矿床三期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斑岩在120Ma集中侵位。较早侵位的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均具有高Sr低Y的特征,(87 Sr/86 Sr)i值0.7057~0.7062和0.7059~0.7064,εNd(t)值为较小的负值(-2.5~-1.7和-6.2~-4.0),第二期花岗闪长斑岩的εHf(t)值为3.7~7.5,显示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属于类埃达克质岩石,可能起源于新生下地壳角闪岩相,有幔源物质混入。最晚侵位的闪长玢岩与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化学特征类似,但具有富钠特征,其MgO、Y、Yb等含量相对较高,可能表明闪长玢岩与花岗闪长斑岩源区相同,有更多幔源物质混入。多不杂斑岩铜矿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末期,可能产出于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构造-岩浆演化、典型矿床特征、构造-岩浆产物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冈底斯成矿带形成于195~80Ma的与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研究区与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斑岩型铜矿大致可分为早-中侏罗世、晚侏罗-早白垩世、晚白垩世3个成矿时期,分别对应于雅鲁藏布江洋向北、班公湖怒江洋向南相向俯冲、班公湖怒江洋碰撞关闭、雅鲁藏布江洋向北持续俯冲、雅鲁藏布江洋向北晚期俯冲等构造-岩浆事件。与早期相向俯冲相关的雄村式矿床,在拉萨东部达孜-工布江达一带具有良好找矿前景;与中期俯冲-碰撞相关的多龙式矿床,在昂龙岗日、东恰错、桑日等火山岩浆弧区成矿条件较佳;与晚期俯冲相关的尕尔穷式矿床,在冈底斯东段和西段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开展地质大调查以来,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在全面收集冈底斯成矿带地质、矿产和物化探资料基础上,建立了本区GIS平台上的资源预测评价系统.采用数理统计分析,确定了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定位预测的定量化标志35个,认为对斑岩铜矿预测影响比较重要的地质变量(因素权重>0.2)为花岗岩体(不限时代)、Cu、Mo、W、Au、Ag、Bi化探异常、Cu-Mo、Cu-Mo-Au、Cu-Au-Ag组合化探异常、矿床规模、重力场中低负异常场等.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工作区斑岩铜矿的定位预测,圈定了斑岩铜矿成矿远景区33处,计算结果与实际矿产分布和地质理论分析相吻合.采用面金属量法对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的资源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冈底斯地区仍具有良好的斑岩铜矿找矿远景,1 000 m以浅的潜在铜资源量可达1亿吨以上.其中,驱龙-甲马-拉抗俄、松多雄、白容-冲江、松多握、吉如、达布、汤不拉、龙卡朗、崩不弄金矿、洞嘎、雄村、麦热-仁钦则、蒙哑啊东北、吹败子、岗达、沙让-亚贵拉、青龙-龙马拉、冲木达、洛麦南、拉屋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西藏多龙矿集区波龙斑岩铜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波龙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继多不杂斑岩铜矿床后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基础上,对波龙斑岩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波龙矿床发育明显的蚀变分带,从深部(或核部)往浅部(或外侧)具有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泥化叠加黄铁绢英岩化带→角岩化带(或外侧的青磐岩化带)的蚀变分带特征.共识别出M、A、B、D4种脉体类型,以A、B脉最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及A、B脉.与国内外典型斑岩矿床蚀变特征相比,波龙矿床蚀变特征总体与“二长岩”模式相似,特征矿物组合与阿根廷Bajo de la Alumbrera矿床,国内驱龙铜矿、多不杂铜矿等都具有相似之处.但波龙矿床从钾化带至黄铁绢英岩化带都大量发育的稀疏-稠密浸染状及脉状磁铁矿是该矿床的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9.
孙忠军  杨少平  徐仁廷  张华  郑有业 《地质学报》2006,80(10):1566-1571
西藏冈底斯东段斑岩铜矿带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靶区定位是矿产勘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应用区域化探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研究了斑岩铜矿矿集区和矿田(或矿床)靶区地球化学预测方法。预测结果表明,矿集区靶区可以用SiO2、K2O和Na2O进行定位预测,矿田靶区用矿田指示元素定位预测效果较好;矿集区和矿田靶区模式特征及空间分布揭示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和壳幔分异是主要控制因素;预测驱龙矿集区是首选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10.
西藏多不杂矿集区斑岩铜矿地球化学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不杂矿集区位于西藏改则县北部,是近些年发现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在以多不杂为中心,东西长约30km,南北宽约10km的范围内,包括多不杂、波龙、色那、拿顿、拿若、尕尔勤和铁格龙7个矿区。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集区钻孔岩芯样品地球化学数据进行旋转正交因子处理和成矿元素Cu与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微量元素U、Th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轻重稀土元素均在Cu矿(化)体部位相对富集。另外微量元素U、Th(尤其是Th),与金属元素Cu含量随深度的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Cu矿化部位相对富集。研究表明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与微量元素U、Th可能是一种潜在有效的矿产勘查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鹤庆锰矿小天井矿区微量元素特征与沉积成矿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伟 《地质与勘探》2013,49(2):257-264
小天井矿区是鹤庆锰矿储量最大开采最早的矿区,通过对该矿区含锰岩系的60个样品进行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和探讨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锰矿的沉积环境关系,确定Mo、U、V、Mn、Zn为该矿区重要成矿元素组合,这对本区地球化学找矿中判别地层与构造的含矿性、推断隐伏矿体寻找接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对Co/Ni、Sr/Ba、Th/U的分析,认为锰矿层物源主要是陆源,推测沉积环境为陆缘近海环境,并对该区锰的沉积成矿环境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北衙金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爱兵 《地质与勘探》2011,47(4):633-641
随着找矿难度的日益加大,如何运用高新技术对海量的地、物、化、遥地学多源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和“综合应用”,提高找矿成功率,降低成本,已成为地质勘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北衙金矿的研究,在广泛收集、研究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厘定了北衙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以GIS为平台,对矿区积累的地、物、化多源信息进行了空间分...  相似文献   

13.
代晶晶 《地质与勘探》2012,48(4):815-822
[摘 要]本文选取RADARSAT2 四极化雷达数据及ASTER 多光谱遥感数据,通过对两者的数据处理及联合分析,提取了西藏多龙矿集区的构造格架和蚀变信息。理清区域环形构造为一个大的半圆形环状构造里嵌套两级小的环形构造;断裂构造总体有三组:近东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及北西向断裂,组成菱形格架。通过对已知矿点、蚀变信息、岩体信息与构造信息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构造与成矿之间关系密切,已知矿点及蚀变信息主要分布在断裂交汇部位及断裂密集区域,最后根据构造背景及蚀变信息预测了4 处区域找矿靶区:铁格隆区段、多不杂波龙区块、地保那木岗区段、色那至赛角区段,目前这四个区块均存在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14.
雄村矿集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缘,区内成矿作用与新特提斯洋俯冲作用有关,现已勘查评价了一个大型还原性斑岩铜金矿床(I号矿体)和一个大型氧化性斑岩型铜金矿床(Ⅱ号矿体)。为了查明引起I、Ⅱ号矿体成矿特征差异的原因和含矿斑岩的区别标志,本文选取I、Ⅱ号矿体含矿斑岩和非含矿斑岩中磷灰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套斑岩磷灰石单矿物的挑选、阴极发光照相(CL)和电子探针分析(EMPA),提出了磷灰石中Cl含量受控于共存硅酸盐熔体组分,I、Ⅱ号矿体含矿斑岩比非含矿斑岩具有更高的Cl/F(分别为0.76、0.26、0.07),高的Cl含量对促进Cu、Au的溶解和迁移具有重要作用的新认识;含矿斑岩磷灰石高Cl低S指示金属元素Cu、Au可能以Cl的络合物为主进行迁移([CuCl_2]~–、[CuCl]~0、[AuCl_2]~–);I、Ⅱ号矿体含矿斑岩氧逸度低于非含矿斑岩,含矿斑岩较低的氧逸度可能指示成矿过程可能发生了结晶硫化物相的预富集;雄村矿集区I、Ⅱ号矿体含矿斑岩磷灰石与非含矿斑岩相比具有更高的Mn、Ca、Cl含量,更低的Si、S、F含量,可以作为含矿斑岩的判别标志,对指导区域与新特提斯洋俯冲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找矿突破有重要义。  相似文献   

15.
西藏多龙矿集区是目前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内最具潜力的找矿远景区,矿集区内已发现4处大型斑岩铜矿,但其成矿背景尚有争议。通过开展成矿前的萨玛隆闪长岩锆石U-Pb测年、岩石化学分析,结合区域内构造发育序次,对系列斑岩铜矿的成矿背景进行探讨。对萨玛隆闪长岩中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3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1.6±1.7Ma(MSWD=1.9),代表了闪长岩的成岩年龄。萨玛隆闪长岩的全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岩石属于中钾富钠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具有高Sr、低Y特征,相对富集Cr、Ni等不相容元素,有埃达克岩的亲和性。闪长岩具相对较高的(~(87)Sr/~(86)Sr)i值和较低的(~(143)Nd/~(144)Nd)i值、ε_(Nd)(t)。全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萨玛隆闪长岩起源于下地壳角闪岩相,可能有幔源物质混入。矿区内早期走滑断层切穿萨玛隆闪长岩,指示多龙矿集区内主要控岩-控矿走滑断层可能形成于116~121Ma,多龙矿集区内系列斑岩铜矿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末期的构造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16.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侧分布着多个与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碰撞、后碰撞伸展各阶段有关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目前对单个矿床的研究较多,而对形成于不同环境下的矿床之间的对比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该成矿带南侧典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S、Pb同位素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并结合前人对辉钼矿Re同位素、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及区域构造演化等研究的成果,对不同构造背景下所形成的4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舍索矿床的S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双峰式分布,为壳幔混合来源,而区内典型矿床的S同位素显示从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舍索)→碰撞(嘎拉勒、尕尔穷)→后碰撞(班戈日阿)逐渐富集重硫的特征;Pb同位素显示舍索较其他矿床更富集放射成因Pb,舍索、班戈日阿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念青唐古拉群结晶基底,而同碰撞期形成的嘎拉勒、尕尔穷矿床则显示了明显的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念青唐古拉群结晶基底对尕尔穷矿床的成矿物质有少量贡献。此外,斑岩-矽卡岩复合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而单一的矽卡岩型矿床以上地壳来源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