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测井资料分析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这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虽然国内外的经验已经证明,它是一种经济、快速而又有效的沉积环境分析方法,但是它的成果还不多,某些方面也尚不够成熟和完善。为了正确进行测井含煤地层分析,需要了解利用测井曲线分析含煤地层沉积环境的地质一物理基础,合理选择工作方法和技术,正确认识和熟悉主要环境类型的测井曲线特征,并采用某些统计方法或现代数学方法对测井资料进行加工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利用测井方法进行含煤地层的岩性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判断岩性类型和确定岩石各组成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测井含煤地层分析方法讲座 第三讲 测井煤质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利用测井方法确定煤质指标,这是现代煤田测井技术的重要标志。目前,利用测井方法确定的煤质指标有:灰分、挥发分产率、水分、含碳量、含氢量、含氧量以及发热量。  相似文献   

4.
含煤地层(也称含煤岩系或含煤建造)是指含有煤层的一套沉积岩系,它主要由砾岩、各种粒度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组成。  相似文献   

5.
能利用测井方法确定煤质指标,这是现代煤田测井技术的重要标志。目前,利用测井方法确定的煤质指标有:灰分、挥发分产率、水分、含碳量、含氢量、含氧量以及发热量。  相似文献   

6.
梁亚林 《中国煤田地质》2000,12(3):13-14,51
含煤地层的垂直层序及其横向变化受沉积环境所控制;测井曲线的组合与分布特征,则是对含煤层段生组合的真实记录。根据这一原理,笔者对沁水煤田韩庄井田9号煤层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研究受采动影响含煤地层渗透特性的变化规律,结合电视钻孔成像技术综合分析覆岩破坏高度,对煤矿开采瓦斯抽放系统钻孔位置合理布置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测井资料(密度、伽马),解析地层边界、泥质含量及纯岩段夹层、弱层的存在及其对含煤地层渗透特性的影响。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表明:原始地层伽马曲线和泥质含量可以解析泥岩、粘土层和夹层、弱层的位置;含煤地层渗透率受采动影响,渗透率增高区由采前泥岩、粘土与其他岩体层交界和原始裂隙区向采后纯岩夹层、弱层区演化;被研究含煤地层冒落带顶点深度433 m,裂隙带顶点深度382 m。  相似文献   

8.
煤与瓦斯突出是矿井的主要危害之一。据有关资料,世界上突出较严重的是法国、苏联和中国。我国突出较严重的是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和东北的一些矿区。  相似文献   

9.
二、沉降分析沉降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在适当的介质中测定颗粒于外力场作用下的沉降速度以间接的确定颗粒的粒度。它给出的基本数据是:颗粒的“沉降直径”或“当量直径”(见下)及粒度重量百分频率。一般适用于75微米至1微米的粒级范围内,某些特殊沉降法也用于大于75微米以至砂级(<2毫米)及<1微米的粒级范围。该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选矿、现代沉积物及材料、生物药学、化工诸部门,往往作为筛析法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赫章县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和龙潭组上部。由于两组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及含煤特征的不同,在测井曲线的反映也不同。长兴组主要为钙质砂岩或石灰岩(如标志层1、2、3),三侧向视电阻率测井曲线呈高幅值箱状异常反映,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呈低幅值箱状异常反映;龙潭组主要为泥质粉砂岩、泥岩,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多处出现高幅值单峰或尖峰状异常反映。综合各煤矿的测井曲线典型响应特征,可以确定区内典型标志层位9个,其中长兴组含煤地层5个,龙潭组含煤地层4个。通过对境内测井曲线的对比发现,西部长兴组煤层发育较龙潭组好,但向东及南部长兴组煤层发育逐渐变薄或尖灭,而龙潭组煤层发育情况与其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金世雄 《河南地质》1996,14(3):176-185
石炭-二叠纪地层是河南省主要含煤地层,作者对该含煤地层的含煤性研究是建立在煤层对比的基础上,该文阐述了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变化以及煤层的可采程度等含煤性特征,对于煤层可采程度评价,划分为:可采,局部可采,偶尔可采和不可采等组别;对于煤田和矿区可采程度评价,划分变普遍可采,基本可靠,零星可采用非可采等组别。  相似文献   

12.
13.
14.
含煤建造分析是煤田地质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通过含煤建造分析,可以阐明含煤地层、煤层的沉积环境及空间展布特征,并进一步为煤层对比和研究构造发育历史,以及探讨煤质特征及成因等提供依据。含煤建造的分析方法除一般为大家熟知的岩相-旋回分析方法、岩相-大地构造分析方法和岩比法以外,这里介绍几种其他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含煤区的地质勘查中,依据测井单参数曲线与多参数组合曲线特征,结合传统地质学,建立了与勘探区地质沉积相对应的测井相。其中鱼卡二井选择了详查阶段的7个钻孔测井资料,依据各岩性段的岩石组合、层序、沉积相变化等规律,将其含煤地层大煤沟组分为4个测井相;同样在红柳泉项目,将整个含煤岩段从下到上划分为8个测井相。通过以岩石标志层和煤岩层为骨架进行的全井田测井相分析,为该区建立了一套直观、连续、可比性强的煤岩层对比和聚煤环境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查明影响含煤地层岩石吸水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对于岩石吸水性的影响关系,在陕北杭来湾煤矿含煤地层取岩样,根据岩样的水理性质测试及X射线衍射试验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对岩石吸水性的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孔隙度及伊利石、高岭石、钾长石、绿泥石、斜长石的矿物含量为岩石吸水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岩石吸水性的回归方程,精度较高,可以较好地反映该矿区含煤地层岩石的吸水性与其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煤田地质与勘探》1974,2(1):32-38,13
湖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于1973年11月2日至9日在湘潭市召开了湖南含煤地层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33个单位,除湖南省煤炭系统省局机关、设计院、学校、各勘探队、矿务局、试验室外,还有湖南省地质局区测队的代表及江西、湖北、广东等邻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和试验室的代表,湖北地质学院、四川矿业学院、中南矿冶学院、焦作矿业学院、淮南煤炭工业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地质科学院矿产地质研究所、煤炭科学院西安研究所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19.
粵北中生代含煤地层,最早于1929年发现在湘粵交界之艮口村。李毓尧、朱森等于1934年将其命名为“艮口系”。后虽历经多次研究,亦取得许多宝贵的实际材料,但终因其沉积厚度大,岩性、岩相、构造比较复杂,再加上研究程度的限制,故多年来对其层序及划分、对比,尚未能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早在六十年代,测井曲线就已应用于沉积环境的研究。S.J.皮尔森(1970)在其所著的《测井资料地质分析》一书中就指出了岸外砂坝沉积、三角洲沉积和河道充填砂质沉积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还指出了海进型与海退型沉积的测井曲线特点。G.S.维谢尔等(1975)、M.A.卡里吉(1971)、J.P.小香农和A.R.达尔(1971)都应用了测井曲线来研究三角洲环境的沉积。由戴东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