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石嘴山市活断层数据库是石嘴山市活断层一期探测与断层活动性初步鉴定项目中形成的重要成果之一,该数据库按照活动构造数据库模版建成。数据库包含6个专题数据库和一个专业数据库,记录了活断层探测与活动性鉴定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资料和成果,包括活断层地球物理勘探、地层样品年龄测试、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槽探、断层活动性鉴定、地震地质调查以及地质填图等方面的内容;对石嘴山市活断层数据库建库规范、数据库内容及数据库的建库技术路线、数据符号化制图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可供城市活断层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赵树贤  刘玉娟 《地震地质》2007,29(4):787-795
城市地震活断层的探测应用了多个学科(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地震学、大地测量学、遥感等)中的多种不同方法,形成了类型、格式各异的三维地质空间的探测成果数据。文中以乌鲁木齐目标区为研究实例,提出了一套活断层探测成果的三维可视化方法,并综合显示在ArcGIS扩展模块3DAnalyst提供的三维空间交互环境中,为活断层探测成果的三维综合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太原市活断层探测数据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活断层探测数据管理工作,开发了"太原市活断层探测数据管理系统".系统具备探测信息的录入与存储、查询、展示等功能;利用AOVBA二次开发方式,将探测数据的管理过程便利化、可视化、直接化.最终实现了基础地理信息、地震地质调查数据、地球物理探测数据等活断层探测数据的数据编辑、查询、显示与管理等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政府和社会公众实际需求,基于以往廊坊地区基础地理资料和活断层探测工作成果资料,采用GI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及网络技术,建成廊坊市活断层探测数据管理系统,具有建库、存储、分析、管理、三维显示和应用等强大功能,可实现活断层信息的科学管理,为城乡规划、地震应急、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选址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国内外有关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实例,对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进行了介绍。由于城市地区特殊的干扰环境,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需要对传统的技术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探测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城市地球地震活断层探测应充分利用高分辨浅层地震勘探和人工地震测深精度高的优势,根据不同城市的地球物理特征,配合电法勘探、磁法勘探、重力勘探和天然地震观测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通过对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解释,提高探测结果的分辨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量震例研究表明,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的破坏非常严重,应用先进有效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准确地探明城市之下及附近活动断层分布,确定直下型地震的震源和危害性是我国城市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的实际问题。《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作为中国地震局全国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试点与示范项目于2001年初开始实施,2004年8月通过中国地震局的验收。项目围绕解决城市范围内的断裂定位、定年、定性、深部背景、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及防震减灾对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通过“初查与目标区主要活断层鉴定”、“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测”、“地震活断层鉴定与危险性评价”、“地震活断层的详细探测”、“地震活断层危害性评价”和“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阶段的探测和评价工作,同时在福州市城、郊区全面开展壤中气汞、土壤汞、气氡、地质雷达、多道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折射法、浅层地震反射法、勘探震源效果对比、用于建立福州盆地埋藏第四系(标准)剖面的钻探等多种手段的试验探测,总结各种试验探测的技术指标和实践经验,在活断层的综合试验探测、定位定年、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下列成果与结论:(1)福州市活断层综合试验探测成果表明,在充分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地质、地球物理、钻孔等资料的基础上,以地球化学探测为先导“侦察机”,确定了活断层的可能位置;以浅层地震勘探为主要探测方法,辅以电磁勘探作为补充,并利用钻探建立的第四系(标准)剖面或地层层序及测井获得的各种地球物理参数进行必要的校正和验证,结合裸露地表断层或埋深较浅断层的槽探及古地震调查或隐伏断层两侧钻孔岩芯岩性、层序、绝对年龄或孢粉等相对年龄的测定与对比等,是进行城市活断层探测(定位)与地震危险性、危害性评价(定年、定性)的最佳组合方法。(2)福州盆地位于具有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中,“台湾动力触角”对其影响相对较弱。(3)福州盆地主要断裂的活动性较弱,经鉴定的6条目标断裂都不是全新世断裂。其中,八一水库-尚干断裂和闽侯-南屿断裂至少为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不活动断裂,其它为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断裂。(4)福州盆地深部不存在发生直下型强烈破坏性地震的构造环境,其邻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是未来可能会发生对福州市有影响的地震震源区。(5)福州盆地主要断裂存在发生中等-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但发震概率较小。(6)福州盆地地震危害性较弱,地面发生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可能性不大。(7)开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具备信息查询显示、数据管理、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咨询服务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技术规程》为依据,结合沈阳、抚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沈阳市活断层探测的思路。沈阳市活断层探测划分为沈阳、抚顺两个目标区,确定沈阳目标区6条、抚顺目标区2条共8条断裂为目标断层。活断层探测实际上包括初查与目标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详查与主要目标断层地震危害性评价两大阶段的工作内容,具体按照初查阶段目标断层的综合探测、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测、目标断层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主要目标断层详细探测、地震危害性评价及活断层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几个步骤实施。目标断层的探测手段选取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浅层地震、多道直流电法和探地雷达等)、钻孔探测等,同时结合高分辩率遥感、地震地质调查等方法,各种探测方法和手段根据其探测精度和适宜性分别应用于初查、详查等不同的探测阶段中,探测技术参数的选取在不同阶段也具有差异性,目的是为了实现各个阶段的探测目标。  相似文献   

8.
活断层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及操作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活断层探测工作在各城市的展开,数据库建设工作也随之跟进。在建设过程中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是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平罗活断层探测项目为例,对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给出的活断层探测数据库建设标准及模板进行了阐述。同时综述了活断层探测数据库建设的流程,并对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9.
探测大城市活断层的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地介绍了开展大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意义及世界各国开展活断层探测的基本情况。城市及邻近地区地震活断层引起的直下型地震 ,将会给大城市造成巨大的地震灾害。准确地探测出大城市的活断层分布 ,采取有效措施 ,可大大降低地震时的损失。文中重点介绍了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的类型和主要特点 ,在区域探查与初步鉴定阶段、详细探测与精确定位阶段、孕震构造探测阶段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适用范围及所能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球物理方法对城市活断层的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长春市活断层进行探测,实践证明,利用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瞬变电磁法、高分辨率地震和重磁方法等,在研究活断层的位置、产状与形态上均具有很好的作用,针对城区干扰因素多环境复杂等不利因素,通过采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技术,取得了理想的探测效果,为今后开展活断层的探测与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应用浅层地震勘探法对宁夏吴忠地区北部的浅部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存在2条隐伏断裂,分别为银川主断层南段和新华桥断层。推测银川主断层南段为近SN走向的W倾正断层,断层下盘地层界面一般呈近水平状展布,而在断层上盘,T_Q及其以下的地层界面向断面方向倾伏并显示出逆牵引现象,断层向上错断了第四系内部。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及浅层地震探测结果共同揭示新华桥断层为一条走向NE,倾向SW的正断层,深、浅地震测线控制的新华桥断层延伸长度9 km左右,向上错断了第四系内部的T_(02)界面。  相似文献   

12.
地震防灾减灾能力是国家的重点需求,针对当前城市抗震应急存在的灵活性差问题,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将GIS系统应用至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中,建立的GIS系统利用地震灾害评估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地震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模块构成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框架,完成城市GIS系统的应用分析。地震灾害评估模块中计算震害总体损失、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实现地震灾害评估信息数据的精确性采集;数据库管理模块中的抗灾救灾应急响应数据库主要利用矢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和其他专题数据构成,完成一致性访问各种类型数据,提高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灵活性;在响应与决策模块中利用核心服务器实现数据信息的上传下达,实现快速救援响应。研究中对这套GIS系统与当前方法做对比,进行抗震救灾过程灵活性、救援数据精准性的比较实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研究成果提供的救援数据精确性强,且运行过程中灵活系数等部分指标高于当前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城市活断层高分辩率地震勘探震源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大量地震震例研究表明,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主要是由隐伏于城市之下的活动断裂上发生的地震造成的,因此,探测城市活断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高分辩率地震勘探是目前探测城市活断层较为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它包括激发技术、接收技术、观测系统、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等。而震源是地震勘探的首要问题,城市特定的人文环境和城市活断层的特点对高分辩率地震勘探的震源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较小的断距决定了要有较宽的震源谱,城市较严重的干扰决定了震源勘探的震源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较小数点的断距决定了要有较宽的震源谱,城市较严重的干扰决定了震源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在福州市跨八一水库断裂进行的可控震源、真空加速落锤、锤击震源、枪震源以及炸药震源的试验研究,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得到了各种震源谱的特征,并给出了可控震源、真空加速落锤和锤击震源叠加时间剖面对比,探讨了各种震源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活断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震源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大量地震震例研究表明 ,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主要是由隐伏于城市之下的活动断裂上发生的地震造成的 ,因此 ,探测城市活断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目前探测城市活断层较为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 ,它包括激发技术、接收技术、观测系统、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等。而震源是地震勘探的首要问题 ,城市特定的人文环境和城市活断层的特点对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震源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较小的断距决定了要有较宽的震源谱 ,城市较严重的干扰决定了震源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在福州市跨八一水库断裂进行的可控震源、真空加速落锤、锤击震源、枪震源以及炸药震源的试验研究 ,利用频谱分析技术 ,得到了各种震源谱的特性 ,并给出了可控震源、真空加速落锤和锤击震源叠加时间剖面对比 ,探讨了各种震源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troduces briefl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various seismic prospecting techniques and work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nationwide practices of seismic prospecting of active faults beneath big cities in recent years.Furthermore,it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different seismic prospecting methods,main achievements and solved problems,and discusses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s for detecting crustal structures and locating the faults used in the present stage,that is,to trace faults which are at depths of hundred of meters underground using shallow seismic investigation,to detect the faults which are above basement(at a depth of kilometers) using high resolution refraction sounding,and the deep crustal faults using combined seismic prospecting methods of reflection seismic sounding and wide-angle reflection/refraction sounding,and furthermore,to use the 3-D deep seismic sounding method to obtain 3-D velocity structures beneath urban areas.Thus,we can get information about fault attitude and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depths and a complete image of faults from their shallow part to deep part using the combined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Some application examples are presented in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16.
徐州活动断层探测项目主要断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徐州市主要可能的发震断层开展了活动性探测及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这对徐州市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前人资料,分析了威胁徐州市区安全的主要5条隐伏断层,它们分别为幕集-刘集断裂、不老河断裂、废黄河断裂、班井断裂和邵楼断裂.同时根据徐州市活动断层探测项目的要求,针对这5条主要断层开展了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野外地震地质调查等相关工作,评价了这5条断层的活动历史、活动性质、规模、展布和地貌特征,及其最新活动时代.结果表明,废黄河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邵楼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这2条断层是目标区具备一定程度发震能力和地震危险性最大的断层.  相似文献   

17.
地震折射波法在郑州市西区浅层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市活断层勘探中,对于面波干扰大、地震反射波法难以开展工作的区域,可尝试利用地震折射波法进行探测,并对折射波法探测的原始记录采用时间项、差异时距曲线和有限差分成像等方法进行综合计算、分析,以探索折射波法在城市活断层勘探中的应用成效。文中针对郑州市须水断层西段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勘探记录,利用时间项、差异时距曲线和有限差分成像等计算方法,获取剖面速度结构与界面构造;综合震相特征、计算结果等资料确定主要地层的界面深度和构造特征,3种方法都取得了相近的结论。后又通过在测线上4个钻孔资料的验证,认为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钻孔资料相吻合,说明折射波法勘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The Qian-Gorlos earthquake, which occurred in the Songliao basin in Jilin Province in 1119 AD, was the largest earthquake to occur in NE China before the 1975 Haicheng earthquake. Based o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surfac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t has been suggested previously that the earthquake epicenter was in the Longkeng area. However, other workers have considered the epicenter to be in the Halamaodu area based on the landslides and faults found in this region. No seismogenic structure has yet been found in either of these two regions. We tried to detect active faults in the urban areas of Songyuan City, where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was probably located. One of the aims of this work was to clarify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so that the seismic risk in the city could be more accurately evaluated. The area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using information from remote sensing and topographic surveys, seismic data from petroleum exploration, shallow seismic profiles, exploratory geological trenches on fault outcrops, and borehole data. The geophysical data did not reveal any evidence of faults cutting through Cretaceous or later strata under the Longkeng scarp, which has been suggested to be structural evidence of the Qian-Gorlos earthquake. The continuous fault surfaces on the back edge of terraces in the Halamaodu area stretch for >3.5 km and were probably formed by tectonic activity. However, results from shallow seismic profiles showed that the faults did not extend downwar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deep structure being identified as a gentle kink band. A new reverse fault was found to the west of the two suggested epicenters, which presented as a curvilinear fault extending to the west, and was formed by two groups of NE- and NW-trending faults intersecting the Gudian fault.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and shallow seismic data from petroleum exploration revealed its distinct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howed that the fault may cut through Late Quaternary strata. Exploration boreholes and later geomorphological studies provided further proof of thi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nd analysis, the Gudian fault was confirmed as having been an active fault since the Late Quaternary,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7 in the future. The Qian-Gorlos earthquake was most probably the result of breakage on one or two sections of this 66-km-long fault.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cView9.0的城市震害预测及应急对策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基本的构成及功能,并针对国内研发中存在的不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即增加了地震预警级别判定功能,丰富了地震信息的录入方式,改进了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计算模型,引入了应急对策模块并利用G IS的可视化功能加以表现。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基于ArcV iew9.0的城市震害预测及应急对策信息系统,并以山西运城市城区的实际数据进行了系统演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