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内外洞穴旅游安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安全是洞穴旅游的生命线,是洞穴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利用CNKI、维普数据、Springer Link、Elsevier SDOL、EBSCO、SAGE JOURNALS、Wiley等中外文数据库并结合纸质文献,共获得与洞穴旅游安全相关的文献79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洞穴旅游安全是一个研究时间短暂的新兴学术领域,至今仅有25年的研究历史;研究成果较为分散,主题不突出,现有研究成果多属于洞穴或洞穴旅游研究中的“捎带”成果,至今尚无以洞穴旅游安全为主题的独立研究成果;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洞穴旅游安全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等领域,研究内容限于浅表层次;研究尺度以微观为主。洞穴旅游安全作为洞穴旅游的新分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未来应综合运用洞穴学、安全学、旅游学等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确保洞穴旅游环境、旅游者、旅游从业者等安全的角度出发,扩展洞穴旅游安全研究的内容;近期可着重对其理论架构、安全认知、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安全救援体系等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何小芊  张艳蓉  刘宇 《中国岩溶》2017,36(2):275-282
旅游网络关注度是旅游者需求状况和行为习惯在网络上的直观表现。基于百度指数,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定量测算方法,以中国最美五大旅游洞穴为例,对中国旅游洞穴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旅游洞穴在网络上的关注度较高,并呈现上升的态势,月变化曲线呈双“M”形;网络关注度的省际差异明显,关注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是洞穴所在的省(市)、邻近省(市)以及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旅游洞穴网络关注度的高峰、低谷与国内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差异具有耦合性,洞穴的吸引力和吸引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研究结论为洞穴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应充分重视互联网在景区营销中的作用,将网络关注度作为景区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加强与周边景区(点)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洞穴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喀斯特洞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洞穴景观形成机理、洞穴景观旅游价值评价、旅游洞穴类型划分、旅游活动对喀斯特洞穴环境影响、喀斯特洞穴景观保护等方面,并主要取得了几个重要认识: ( 1)喀斯特洞穴的发育以溶蚀作用为基础,但也存在着机械侵蚀、生物侵蚀、空气与气蚀以及各种沉积作用。( 2)按照洞穴成因,洞穴可分为渗流带洞穴、地下水位洞穴、潜流带洞穴和深潜流带洞穴,以及一些特殊成因的洞穴。( 3)对喀斯特洞穴旅游价值的评价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评价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区位、知名度、规模、景观的丰度、价值和功能、容量等; 定量评价则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模型。( 4)旅游活动对洞内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洞穴温度、CO2 含量与客流量呈正相关关系; 灯光植物滋生主要源自洞穴灯光照明、游客带进的孢子及细菌。( 5)实行游客分批进入制,将有利于保护洞穴环境和保育洞穴景观。( 6)实行区域旅游组合开发、增加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加大景区保护力度与市场营销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等,可延长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已有研究大多从地学和旅游学的角度入手,且偏重于开发和评价方面。今后,应加强现代技术在洞穴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洞穴旅游的管理、洞穴医疗旅游、洞穴旅游环境容量量测、洞穴旅游形象塑造和洞穴旅游开发时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
旅游洞穴环境的变异与保护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汪训一  杨日英 《中国岩溶》1998,17(3):245-250
本文重点讨论了旅游洞穴中“人”与“洞”的相互关系及由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异,简单地介绍了洞穴环境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讨论了旅游洞穴的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洞穴旅游容量测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向旭  杨晓霞  施俊庄 《中国岩溶》2010,29(3):341-348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发现现行洞穴旅游容量测算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单一方法测算不科学,无法反映出不同洞穴间的能量、形态的差异;(2)没有充分考虑洞穴的特殊环境,游客周转率计算取值简单化;(3)一味套用《旅游规划通则》的相关规定,取生态环境容量与设施容量、社会心理容量与设施容量、空间容量与设施容量之和中的最小值作为洞穴旅游容量最终值不合理;(4)热量法仅从游客角度测算洞穴的旅游容量,实际意义不大;(5)测算方法往往忽视了洞穴旅游容量的动态性分析。为此提出:应根据洞穴的具体情况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测算方法;洞穴旅游容量的周转率取值应在两批游客之间留有恰当的间隔期;基本空间标准的取值,建议洞穴厅堂取3~5㎡/人,洞穴游道取5~10m/人;洞穴空气中CO2的最大浓度值应根据不同洞穴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宜设置统一标准;游客呼出的CO2量建议取值25L/h;洞穴空气中CO2背景值应以每个洞穴的监测数据为准;在洞穴旅游容量的测算中,应将环境影响的控制性因子作为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彭一民  赵华新 《地球科学》1994,19(2):262-272,T001
介绍了笔者开展科技扶贫、开发河北省临城县白云山岩溶洞穴旅游地学资源的成果,将岩溶洞穴旅游地学资源的形成分为3个时期,即成岩期、成洞期和成景期。文中还进行了旅游市场分析及旅游效益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发临城风景区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性与开发保护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杨明德 《中国岩溶》1998,17(3):233-238
溶洞旅游资源是一类位于地下的特殊景观资源,具有五大特征: ( 1)不可再生性但可永续利用; ( 2)资源旅游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 3)在岩溶分布区具遍在性和景观自身的雷同性; ( 4)因属环境脆弱性资源,故旅游开放后表现出高度变异性; ( 5)存在旅游生命周期律。在溶洞资源开发中,必须做好四个环节方面的工作,即: ( 1)调查、研究、评价; ( 2)科学规划; ( 3)合理开发利用; ( 4)有效保护和管理。此外,对在溶洞资源开发中的近邻互斥效应和立法保护问题,文中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何小芊 《中国岩溶》2014,33(1):111-117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一直是旅游洞穴研究的重点,溶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收集二手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江西溶洞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景观特征,探讨了旅游开发模式和相应对策,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江西省岩溶洞穴分布在全省9个地级市的28个县(区),集中分布在赣东北和赣西的山地、丘陵地区。溶洞形态与结构类型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色,洞内景观形态奇特;部分溶洞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根据溶洞的资源特色、区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旅游开发主导因素,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型、组合型和依托型3种类型;采用主题式开发、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将溶洞观光旅游与科考探险相结合、加大对溶洞旅游的宣传是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朱晓燕  张美良 《中国岩溶》2020,39(3):426-4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岩溶洞穴旅游活动日益频繁,使得对洞穴环境的综合研究以及洞穴旅游管理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调研国内外岩溶洞穴旅游管理的现状,结合岩溶洞穴环境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岩溶洞穴环境因子,如温度、相对湿度、洞穴CO2浓度等,对岩溶景观的影响,探讨溶洞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及景观保护与修复措施等问题;针对目前岩溶洞穴旅游开发的有限空间与无序客流的矛盾,提出了合理调控洞穴旅游客流量,增强洞穴旅游景观资源保护意识,从地学、旅游、环境以及健康等角度评估和开发洞穴,使旅游活动对环境因子的影响限制在可控范围,实现洞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公众对洞穴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重视程度,以世界自然遗产地芙蓉洞为研究对象,采用单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法,以到芙蓉洞景区旅游的游客、重庆市民为调查对象,对芙蓉洞洞穴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其结果表明:芙蓉洞洞穴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平均支付意愿为330.49元,非使用价值总额为229.82亿元,远大于其门票收入;芙蓉洞洞穴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平均支付意愿大小与被调查者对芙蓉洞非使用价值的了解程度、婚姻状况、年龄、职业、年收入、文化程度、人均出游花销显著相关。今后应加强对芙蓉洞非使用价值的认知,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芙蓉洞的非使用价值,多方合力,共同保护芙蓉洞洞穴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3.
巴马县水晶宫洞内次生化学碳酸盐(钙)沉积物景观丰富,类型多样,有石钟乳、石幔、石瀑布、石笋、石柱、石盾等特色景观;尤其是近期仍在发育的洞顶鹅管、卷曲石、石花和石毛等是国内外较为罕见的洞穴奇景。自2007年水晶宫开发以来,对巴马水晶宫洞穴环境及碳酸钙沉积物景观等进行了监测,发现洞穴内流水、滴水、池水数量点减少; 洞穴温度升高、湿度降低,CO2浓度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减小以及普遍滋生(藻类、苔藓、蕨类等)灯光植物和洞穴景观表面的污染与变色污染、老化等现象。依据洞穴环境变化规律,提出有利于洞穴环境保护以及景观修复的相关措施,为科学合理保护开发旅游洞穴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喀斯特洞穴导游解说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晓霞  石定芳  向旭 《中国岩溶》2013,32(2):239-246
导游解说词不仅有助于游客对喀斯特洞穴景观的观赏,而且能增长游客的科学知识,有利于洞穴景观和环境的保护.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2个国内喀斯特洞穴导游解说词作为研究样本,设计出23项分析指标,分别统计各指标在研究样本中的频次和频率,最后获得频率超过50%的共性指标14个.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喀斯特洞穴导游解说词目前处于“百花齐放”阶段,共性大于个性;(2)我国喀斯特洞穴导游解说词的内容框架已基本形成,主要包括欢迎词、洞穴概况、景点讲解、欢送词4部分;(3)我国喀斯特洞穴导游解说词在内容上与国外开发成熟的洞穴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喀斯特洞穴的导游词关注科学知识较少,神话传说的比重过大.  相似文献   

15.
灯光照明是开展洞穴旅游的必备条件,是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万方数据、CNKI、Springer Link、Elsevier SDOL、EBSCO、Google Scholar、Google、超星学术发现系统等8个国内外数据库和搜索工具进行检索,结合纸质文献,最后获得有关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的研究文献56篇(部)。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洞穴灯光照明的起源与发展、洞穴照明光源的类型及选择、洞穴照明灯具的选择与安装、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的设计、洞穴灯光的操控系统、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的安全控制、洞穴灯光照明等7个方面。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历史较长、研究方法多样,但研究成果数量有限,研究的视角较为微观,研究成果的普适性较弱。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研究的系统性、多学科的融合性、研究的针对性、洞穴灯光照明系统技术标准的制订、新材料与新技术在洞穴照明中的应用、洞穴灯光照明系统的经济性、洞穴照明光源的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绥阳大风洞空气环境时空变化的规律及其成因,沿洞道布设10个监测点,并对各点在垂直剖面上(洞道上、中、下部)的温度、湿度和CO2浓度进行为期11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1)大风洞空气环境要素(CO2、温度、相对湿度)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大体上CO2、温度和湿度表现为冬季低,夏季高的特点。(2)春、夏、秋季洞内外空气交换较弱,由洞口至洞内深处CO2浓度、湿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减小,且越往洞内深处,空气交换减弱,各参数变化越稳定;冬季洞内外空气交换作用强,由洞口至洞穴深部,温度变化曲线表现为并无突变点,且洞穴CO2、湿度的垂直变化加大。(3)垂直变化上,春、夏、秋季洞穴CO2浓度、相对湿度差异大,洞底部CO2浓度和相对湿度大多高于洞顶部,但越往洞穴深入,3个环境参数的垂直差异均减小。  相似文献   

17.
为考虑岩溶区基桩嵌岩段侧阻力的影响,提出了一组确定岩溶区桩端顶板安全厚度的计算方法。考虑顶板的整体承载效应,结合弹性力学及第一强度理论,得到了顶板抗弯安全厚度计算式;考虑嵌岩段桩侧摩阻力对桩顶荷载的分担作用,结合格里菲斯判据及摩尔判据,获得了顶板抗冲切和剪切的安全厚度计算公式,进而运用ABAQUS建立了岩溶顶板与基桩整体分析计算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良好。结合工程实例重点分析了顶板厚跨比对抗弯安全厚度的影响,顶板岩层厚度对抗冲切、剪切安全厚度的影响以及嵌岩段侧摩阻力系数?对顶板安全厚度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段然  杨春宇  苏加福 《中国岩溶》2018,37(3):468-473
溶洞照明推进了溶洞旅游业的发展,不科学的溶洞照明引起溶洞内灯光植物生长,破坏了溶洞内部特殊环境。通过对张关溶洞内灯光植物和人工光源的调研测量,研究了人工光源光谱、光照强度与溶洞灯光植物的生长关系,结果表明:光照强度高于20 000 lux或低于100 lux的传统光源及光谱能量分布在500~600 nm的窄光谱光源,能够有效抑制溶洞内灯光植物的生长;根据人工光源光谱、光照强度对灯光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提出了保持溶洞内特殊生态环境的景观照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