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德军  刘鹏举  尚晓冬  杨犇 《地质学报》2023,97(12):4006-4019
拉伸纪作为承接中元古代蓝菌时代以及成冰纪生物锐减的关键地质历史时期,是探索早期生命与环境演化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吉林南部地区地处华北板块东北缘,拉伸系发育完整、出露全,在燧石条带、燧石结核和泥页岩中富含微生物化石,是开展拉伸纪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的理想地区。本次工作利用岩石切片法在吉林南部二道江地区万隆组顶部燧石中发现微生物化石6属9种,其中丝状蓝菌1属4种Siphonophycus robustum,S.typicum,S.kestron,S.solidum;球状蓝菌3属3种Eoentophysalis belcherensis,Gloeodiniopsis lamellosa,Scissilisphaera bistratosa;分类位置未定2属2种Glenobotrydion majorinum,Globophycus rugosum。这些微体化石的发现为开展万隆组古环境分析及生物地层对比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研究显示,万隆组燧石相微生物组合以发育管鞘藻席(Siphonophycus mat)为主要特征,丝状蓝菌呈横向展布,长可达400μm以上,显示原地或近原地埋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新近在苏北笔州市铜山县新元古代魏集组页岩中采集的一批毫米级碳质压膜化石,包括2种形态:圆形和肾形,属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元古代地层的Chuarid-Tawuid类型化石,其构造相当简单原始,代表了比震旦系陡山沱组化石生物群更石老的生命类型。  相似文献   

3.
陕西新元古代末期奇异骨骼化石新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洪  张录易  谢从瑞 《地球学报》2002,23(5):387-394
陕西宁强新元古代末期灯影组高家山段上部发现与Cloudina,Sinotubulites等管状动物骨骼化石共生的大量微体奇异骨骼化石,其中的一些似与寒武纪早期的小壳化石有一定的亲缘,如形态奇特的铆钉状化石、腹足类化石等,证实寒武纪与前寒武纪生物界之间存在明显的连续性;奇异骨骼与陡山沱期生物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如一些分枝的管状化石,这一化石组合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该组合包含了可能的矿化后生藻类(具各种分枝类型)、矿化的蓝绿藻类化石等。种种迹象表明,在新元古代末期整个生物界发生了一次强烈的生物矿化事件,这一发现弥补了国内外新元古代末期矿化后生植物资料的空缺;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所展示的球状化石由于形态多样,数量众多,内部结构各异,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望在后生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4.
贵州瓮安磷矿新元古代微体生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训来  周传明 《江苏地质》1999,23(4):202-211
发现于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的瓮安生物群是一个重要的化石生物群。它的大部分化石保存了较完好的细胞结构、组织分化特征和其他微细构造 ,经描述的属种超过 5 0个。初步研究揭示出地球早期生命漫长的进化过程 ,在距今 6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许多高级后生生物。对瓮安生物群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早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1∶25万麻城幅项目组于2000年在大别山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原中元古代红安(岩)群七角山(岩)组大理岩中发现生物化石碎片(杨金香鉴定)。对部分样品外送作进一步鉴定确认,其中在丰店—高桥一带原红安(岩)群七角山(岩)组大理岩中发现了蓝绿藻类化石(余素玉教授鉴定),其镜下特征为:暗色藻斑点成堆分布,藻管体零星分布,管壁有机质不均匀。藻体属低等蓝绿藻类(图1),在震旦系中常见。在原新元古代震旦纪大理岩中分别发现海百合茎(门口岭)及双壳类化石碎片(袁集)(图2~3)(余素玉教授…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新疆果子沟地区塔里萨依组冰成沉积进行时代限定及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讨论,开展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工作。碎屑锆石最年轻年龄介于620~610 Ma和580~572 Ma之间,表明塔里萨依组冰成杂砾岩代表了埃迪卡拉纪时期的产物,而且在一次大冰期中发生了2次的小冰期旋回,同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汉格尔乔克组冰碛砾岩对应。碎屑锆石年龄谱没有反映出1000~700 Ma的年龄分布,但这个年龄段相关的岩浆活动在伊犁以北至温泉地区被广泛发现。而在年龄谱中大量存在的650~600 Ma年龄,本区附近却没有相关岩浆活动记录的报道,结合本区同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冰期沉积存在的相似性,说明塔里萨依组冰期沉积物可能接收了更远的"伊犁块体"以南地区的物源。同时探讨了650~600 Ma岩浆活动可能与"伊犁块体"同塔里木板块分离,向哈萨克斯坦板块聚合有关。  相似文献   

7.
华南的新元古代地层(780~542 Ma)保存有许多经典的地层剖面和丰富的宏体化石记录, 一直是我国新元古代, 特别是南华系和震旦(伊迪卡拉)系地层对比的标准区域。本项研究重新考察了部分重要的标准剖面和化石点, 重点采集了近年来开始研究的云南“江川生物群”, 贵州江口“翁会生物群”的宏体化石, 在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集成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综合记录了华南晚新元古代地层中的宏体化石特征, 组合面貌, 据此提出了华南晚新元古代生物地层序列。宏体化石的记录表明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显著的气候和环境变化, 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演化事件, 多细胞的宏观后生动、植物普遍出现了组织分化, 器官形成和发育创新, 以及生物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复杂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以震旦(伊迪卡拉)纪的三个宏体化石组合为代表: (1) Anhuiphyton—Thallophyca—Paramecia 宏体藻类化石组合, (2) Enteromorphites—Doushantuophyton—Eoandromeda—Sinospongia 宏体化石组合, (3) Paracharnia—Gaojiashania—Cloudina—Longfengshania 宏体化石组合。由于华南震旦纪宏体化石具有较为独特的组合面貌, 与国外末次冰期后大量出现的伊迪卡拉型生物群(阿瓦隆生物群, 庞德/白海生物群和纳马生物群)如何对比, 还有待深入的研究。本文还重点讨论了华南地区新元古代宏体化石的南、北方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安徽绩溪县杨溪镇,区内主要发育一套新元古代浅变质碎屑岩系,厚度为639.7 m。碎屑岩以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含砾砂岩和砾岩为主,发育水平层理,粒序层理,韵律层理等沉积构造,可见鲍马层序Ta、Tc、Td、Te段。碎屑组分以跃移组分为主,含量为35%~58%。地层上段厚为254.8 m,包含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水平层理和粒序层理发育,为中扇-外扇扇叶沉积,中段厚为192.5 m,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砂岩条带广泛发育,属于中扇水道沉积,下段厚为192.4 m,为一套砾岩层,砾石分选较差,砾岩层间夹有粉砂质泥岩,为上扇水道滞留沉积。总体上,形成一套退积的海底扇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9.
新元古代冰期事件记录了“雪球地球”事件重要的地质信息。塔里木盆地周缘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露头发育,是研究新元古代冰期事件的理想基地。由于发育多套新元古代火山岩,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时代已获得较多年代学数据约束;但盆地周缘其他地区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公开报道年代学数据较少,不能准确限定其沉积时代,导致冰期事件对比存在争论。为此,本文选择塔里木盆地研究程度较低的西南缘叶城地区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开展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明确其冰期沉积特征,约束其沉积时代,开展冰期事件对比,讨论古气候风化条件等。南华系波龙组和雨塘组冰碛岩地层具有较低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分别代表新元古代2次寒冷的冰川气候记录。冰川沉积及其相邻层位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显示,波龙冰期的起始年龄晚于(710±13) Ma,与全球Sturtian冰期对应;雨塘冰期的起始年龄不会早于(656±18) Ma,其结束年龄可被南华系顶界年龄635 Ma或上覆震旦系库尔卡克组碎屑锆石年龄(634±9) Ma限定,与全球Marinoan冰期对应。  相似文献   

10.
阿拉善地区新元古代晋宁期变形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原划分的阿拉善岩群中识别并划分出了新元古代(晋宁期)的变形花岗岩。该期变形花岗岩主要为眼还需状片麻岩,以高SiO2、碱(NaO2 K2O)、REE,低MgO、TFeO、CaO且K2O大于Na2O,具强烈负Eu异常为特点。两相样品的锆石逐层蒸发法年龄分别为971Ma和845Ma,表明它们是晋宁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和含有电气石、白云母的矿物组合特点表明,阿拉善地区晋宁期的变形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该区晋宁期变形花岗岩的发现意味着新元古代早期的岩浆活动一直影响到华北地台的西北缘。  相似文献   

11.
郑建平  平先权  夏冰  余淳梅 《岩石学报》2013,29(7):2456-2464
人们普遍认为华北区别于华南的主要特征在于缺少广泛的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但原因是什么还不清楚。本文汇总了华北四个地区深源岩石包体中有这样同位素年龄的结果,并就它们所反映的华北当时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中心的位置和可能的岩石圈厚度进行了讨论。这些深源岩石包体分别是辽宁复县古生代金伯利岩中的基性麻粒岩、河北涉县碳酸岩化金伯利岩中石榴石辉石岩、河南信阳中生代火山岩中的橄榄岩及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所记录的新元古代年龄信息包括:复县基性麻粒岩锆石0.61Ga的下交点年龄,涉县石榴石辉石岩全岩-单矿物的0.76GaSm-Nd内部等时年龄、信阳橄榄岩锆石的新元古代(>0.64Ga)年龄以及汉诺坝橄榄岩硫化物0.9~0.6Ga的Re-Os年龄。与华南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不同,华北有限的新元古代年龄信息(包括地表出现的)可能反映着它们当时在Rodinia超大陆的位置有所不同,即华南更靠近于超大陆裂解的中心、而华北可能远离该中心(如边缘)。位置的差别也预示着当时华南岩石圈的可能比较薄、而华北具巨厚的岩石圈。因此,我们认为弱的热事件和巨厚的岩石圈可能是造成华北新元古代热活动不明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燕山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沉积层序与地层格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燕山地区是中国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出露最好、层序较为完整的地区。从沉积特征研究入手,确定了各种沉积相、微相及沉积序列,在区内青白口系划分出4种沉积体系及5种沉积相、12种沉积亚相、16种微相。对副层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的研究,将区内青白口系划分出3个层序。在层序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建立了燕山地区青白口纪的地层沉积格架并对其古地理演化进行了探讨。认为燕山青白口纪的沉积为华北陆块上真正的盖层沉积。  相似文献   

13.
快速高效去除淮北农村地下水中高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长期摄人过量氟会引起氟中毒(地方病)。利用天然矿物中的某些特殊性能,经提纯、活化、改性加工研制出除氟颗粒滤料和活化再生剂;探讨高氟地下水形成机理:阐述滤料除氟原理和影响除氟因素;设计操作简便除氟装置;制定行之有效的除氟工艺流程,在2个农村水厂进行除氟工程扩大应用试验,运行2年来取得较好的除氟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欢  朱士兴  田辉  张健 《世界地质》2017,36(1):1-14
对采自燕山地区新元古界龙山组泥页岩进行化学浸解和筛析,获得大量微体化石,主要包括:Leiosphaeridia,Trachysphaeridium,Satka,Favososphaeridium,Tanarium,Siphonophycus,Oscillatoriopsis,Laminarites等。化石组合特征为:(1)以单球类-复球类化石分子为主,纹饰复杂;(2)小型具刺疑源类化石大量出现;(3)多细胞生物占有一定的数量。新的化石资料进一步丰富了龙山组微体化石的内容,也为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丙祥  聂虎  齐玥  杨力  祝禧艳  陈福坤 《岩石学报》2013,29(7):2437-2455
北秦岭地体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岩石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造山带基底前寒武纪地壳形成和演化历史。本文报道方庄和德河花岗岩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O同位素组成、全岩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探讨其岩石成因和地壳演化意义。结果表明,方庄花岗质糜棱岩的锆石结晶年龄为933.4±9.2Ma,δ18O值8.3‰~11.9‰,初始87Sr/86Sr比值0.72455,初始εNd值-6.0,Nd模式年龄2.09Ga(tDM2);德河黑云斜长片麻岩的锆石结晶年龄为948.1±8.9Ma,初始87Sr/86Sr比值变化较大,初始εNd值-5.0,Nd模式年龄2.02Ga。结合已报道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岩体的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北秦岭地体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可以划分为980~870Ma挤压碰撞作用和~844Ma伸展裂解作用两大阶段,包括~940Ma强烈变形S型同碰撞花岗岩、~880Ma弱-无变形后碰撞I型花岗岩和~844Ma板内A型碱性岩三类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组成显示,这些花岗岩类岩石可能源自不同时期形成的秦岭群基底杂岩的部分熔融,但在后碰撞阶段幔源物质或年轻地壳物质的加入明显增加。北秦岭地体中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与Rodinia超大陆演化基本同时代,可能记录超大陆形成过程中的地壳响应。在新元古代之前,北秦岭地体或许具有不同于华北陆块和华南陆块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 As a linkage between the biosphere and the geosphere, organic geochemistry, especially molecular markers, has become a powerful tool for investigating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s and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ancient life on Earth (Kvenvo…  相似文献   

17.
宋志冬  颜丹平 《现代地质》2019,33(5):937-956
扬子地块Rodinian造山后向伸展作用转化的过程与时间,一直是扬子地块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科学问题。扬子地块东南瓮安穹隆保存了新元古界板溪群至南华系的完整地层层序与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是回答和理解新元古代造山后构造转化问题的理想区域。对新元古代浅变质板溪群沉积岩和南华纪南沱组沉积层序进行了调查,并采取系列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分析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野外调查表明,南华纪南沱组角度不整合于板溪群之上;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板溪群的沉积时代应在772 Ma之前,而南华纪南沱组沉积时代晚于691 Ma。瓮安穹隆新元古代板溪群沉积岩SiO2含量中等,SiO2/Al2O3平均值为5.53,K2O/Na2O平均值为7.14,TFeO+MgO平均值为3.47%。板溪群物源可能来自上地壳,原岩以长英质物源为主,为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其物源主要来自扬子地块西缘。南沱组沉积岩样品SiO2含量中等,SiO2/Al2O3平均值为4.69,K2O/Na2O平均值为20.41,TFeO+MgO含量平均值为6.64%;碎屑沉积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与上陆壳相似,以轻稀土富集、显著的铕负异常和重稀土平坦为特征。南沱组沉积岩物源可能来自上地壳,原岩以长英质物源为主,有少量中性岩混入,具有裂谷背景特征。综上所述,认为瓮安穹隆板溪群—南沱组地层层序代表了从造山作用向造山后伸展裂谷转化过程,其中板溪群可能与碰撞造山作用对应,主体约在772 Ma结束,而造山后裂谷的形成在691 Ma之后,因此,从造山作用向造山后伸展转化的时间大约为772~691 Ma。  相似文献   

18.
秦岭岩群被认为是出露于北秦岭地体内最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记录了北秦岭造山带的地壳形成和演化历史。本文报道丹凤-西峡地区五件秦岭岩群片麻岩锆石U-Pb年龄结果,限定其形成和变质时代,探讨北秦岭地体的构造归属。定年结果表明,岩浆成因锆石颗粒的年龄集中在1400~1600Ma左右和850~950Ma左右,记录两期主要岩浆活动。6粒锆石具有变质成因特征,低Th/U比值(0.03),206Pb/238U年龄变化在510~465Ma之间,加权平均值477±18Ma。这一古生代变质叠加时代与北秦岭地体南北缘高压变质作用时代基本一致,说明秦岭岩群遭受到北秦岭造山带俯冲-碰撞造山过程的变质作用。秦岭岩群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基底岩石缺乏早元古代和太古代岩浆活动的记录。在岩浆作用时代上,北秦岭地体与广泛发育新元古代中-晚期岩浆作用的扬子陆块北缘有差别,也不同于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华北陆块南缘,可能是中-新元古代形成的独立微陆块。  相似文献   

19.
对皖南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井潭组火山岩样品进行了锆石微区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同位素分析以及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井潭组火山岩存在二期火山岩,形成时代分别为820±16 Ma和776±10 Ma。所有样品都具有较高的基性组分(ΣTiO2+ Fe2O3 T+MgO) 含量(4.7%~16.36%),LREE富集,中等Eu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U等富集,Nb,Ta,Sr,Ti等相对亏损。εNd (t )值为-2.79~-1.71,指示岩浆源区含有显著的新生地壳组分。这些岩石具有高A/CNK(1.37~1.61)和高δ18O值(锆石6.52‰~8.98‰),显示为壳源S型岩浆岩的特点。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等矿物氧同位素具有很大的变化范围,表明井潭组火山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亚固相中温热液蚀变。根据锆石U-Pb定年和元素以及同位素分析结果,776±10 Ma井潭组火山岩与石耳山花岗岩为同期岩浆岩,井潭组火山岩直接来源于早新元古代新生地壳重熔,而石耳山花岗岩源岩为约825 Ma岩浆岩,间接来源于早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的再造。这些新生地壳是江南弧–陆碰撞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发生拉张跨塌熔融,既不是地幔柱岩浆活动产物,也不是岛弧岩浆作用的直接产物,而是板块–裂谷岩浆活动产物。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地块新元古代冰期事件等时性对比存在争议,获得可靠的新元古代冰碛岩沉积时代意义重大.塔里木地块西北缘阿克苏地区出露2套新元古代冰碛岩沉积,通过对其进行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分析,明确其沉积物岩石组合特征、限定其沉积时代、讨论其古气候风化条件等.化学蚀变指数(CIA)指示研究区的2套新元古代冰碛岩代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