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58年以来,地质勘探事业取得了飞跃发展,鑽探最高台月效率达到双千米,甚至还出现了万米的高产纪录。坦是这主要还是软岩层鑽进方面,而硬岩层的鑽进效率,目前还限于300米左右,超过400米的为数不多。为了提高硬岩层鑽进效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各勘探队的鑽探工作中,由於鑽桿拆断所引起的井内事故是很多的。这是由於鑽桿在鑽进中特别是在鑽进坚硬的岩石和在傾斜的鑽孔中,鑽桿很快磨损,以致强度不够所造成的。因此,防止磨损,延長使用期限是有很大的意义。下面叙述一个防止φ42鑽桿磨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如今在鑽探工人中间有一种确切的见解,他们认为:用鑽头鑽进,凡能使工作面(孔底)成为阶梯状时,那么就能大大提高鑽进效率。关于阶梯状鑽头提高鑽进效率的问题,在已经刊载的许多作业报告中指出,利用这种鑽头鑽实心鑽孔和环状孔底的鑽孔时均能取得比较高的鑽进速度。阶梯状鑽头切削刃耐磨性比普通鑽头要高若干倍。使用这种鑽头比用普通鑽头所鑽取的岩层要粗一些,这表明了在鑽进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小。例如M·M兹烏庫洛夫的試驗證明,經他所設計的阶梯狀鑽头在砂頁岩中鑽进时,与普通镶硬合金的  相似文献   

4.
一、从鑽粒鑽进到鋼粒鑽进的过渡 (一) 鑽粒鑽進滿足不了硬岩层鑽進提高效率的需要从旧中国到伪滿一段漫长的时期里,在东北土地上虽然也有过另星的鑽探施工历史,如鞍鋼在伪滿只有三台鑽机,十几年只鑽了5000米,但是技术是落后的,所采用的鑽进方法,除了部分金刚石鑽进以外,一般均沿用鑽粒鑽进的方法,技术的提高也是很缓慢的。 52年鞍鋼正式成立了地质勘探組織,首先在大孤山、弓长嶺两大鉄矿区开始鑽探施工。任务逐渐增多,形势要求我們迅速提高鉄矿的鑽进效率,可是当时的效率很低,如大孤山鉄矿小时效率只有125~135毫米(平均8~9級)。53年通过苏联地質专家亲切无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鑽探效率加速地質勘採工作,四川省地質局华瑩山队和內蒙古自治区地質局錫林郭勒盟队都对硬岩层鑽进进行了試驗。华瑩山队走馬坪井田的职工們在35号孔,試行了“厚壁鑽头”和“多投砂”鑽进法,  相似文献   

6.
硬質合金鑽进能获得比鑽粒鑽进較优越的效果,因而在鑽进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岩石由軟而硬,由硬而軟地不断变化,选择适宜类型的鑽头。当前在合金、鑽粒互換方法上,还沒有統一的方法和一套完整的經驗。就106勘探队來詼,有三种不同的互換法。第一种互換方法:鑽粒鑽头更換合金鑽头,首先要将井內残存的鑽粒处理干净,然后再降下合金鑽头鑽进。采取的处理方法:一个是特地降下取粉管捞取;另一个是降下短粗径,长取粉管,使用鑽粒鑽头鑽进磨耗消灭,鑽进終了送大水量排冲,使破碎的鑽粒被排入取粉管內  相似文献   

7.
鋼粒鑽进目前对我們仍然是一項新的技术,对它的操作方法和鑽进规律还沒有摸索出一套比較完整的經驗。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一方面的实际經驗,願將我們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写出与大家商榷。一、有关鋼粒鑽进的技術規範問題 1.投砂方法:鋼粒鑽进的投砂方法和数量的多少取决于所鑽岩石硬度、可鑽性和鋼粒質量。岩石愈硬鋼粒質量愈善,消耗量則愈多。但是如投入的鋼粒过多,则其比鑽粒更易于磨耗岩心管和岩心,同时有碍效率的提高。因此在硬岩层鑽进中适于采用多次投砂法,而在較软岩层中,可采用一次投砂法,其数量以能滿足囘次提鑽長度需要为原則。  相似文献   

8.
在鑽粒鑽进中,地层構造及鑽进技术对鑽孔弯曲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滿足地質设計要求,在鑽进过程中必須根据不同的地层情况,采取相应地技术措施,才能保証鑽探質量。我队518机所鑽进的黑云母石英納長片岩易使鑽孔发生弯曲,大部分鑽孔每100公尺都要弯曲10°以上。但他們根据所鑽进地层中,大顆粒石英較硬,小顆粒(用肉眼看不见的)石英较軟,且上盤多是鉄矿和硬岩石,岩层傾角較大等地質情况,分析了在此軟硬相间岩层鑽进时,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鑽探工程中,如何提高硬岩鑽进的效率,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問題。对这个問题的解决,大家是从两个方面着手的:一个是研究冲击廻轉鑽具,設法用冲击和廻轉的复合作用,来提高硬岩鑽进的效率,目前这項工作还沒有达到实用阶段,但是大家一致認为,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工作;另一个是从改进磨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几何形状着手,以求加强軸心压力,提高鑽进速度,減少磨料消耗。这項工作,在目前看来,还是很必要而且也是很现实的。鑽粒鑽进由鑄铁鑽粒过渡到切制的钢粒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由于使用了切制的鋼粒突出的表现出下面优点(以Ф3.5的鋼絲鑽粒和Ф3.5的鑄铁鑽粒相  相似文献   

10.
突破坚硬岩层效率关已成为全体钻探工作者主要课题和任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在温都尔庙矿区进行了寻找、摸索坚硬岩层钻进规律及提高钻进速度方法的试验工作。基本上突破了坚硬岩层效率关,于十级矽化赤铁矿中取得了700毫米/时平均钻进速度的指标。我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1.
小只徑(91公厘)鑽进,在目前来說是提高鑽进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各勘探队目前正广泛的推行小口徑鑽进。我队在破除陈規、破除种种思想顧虑的基础上,也大胆的分別在两个工区进行重点試驗推广,並获得了显著效果。但应該說明效率还不是唯一的,因在思想上和技术操作上还存在許多問題,尚待进一步研究解決。今就技术操作上几个問題,提出自己肤淺的休会以供參考。一、岩心堵塞岩心堵塞会引起进尺不均衡,鑽头变象以及岩矿心採取率过低的現象,所以必须从操作者主观努力來加以克服。但是往往当发生岩心堵塞时,操作者却很少从技术操作上去分析,就主观臆断的推指地質因素,如岩层破碎、岩层傾角大等等。特别是有些同志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当鑽粒鑽头鑽进轉速过高时,井底鑽粒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不能稳定在鑽头唇面下,影响了鑽进效率,如果能設法保証井底經常具有足够的鑽粒,則縱然鑽头轉速很快,而鑽进效率將会进一步提高。有些勘探队曾大胆地試驗过快速鑽粒鑽头鑽进,起初效率高而后低,这可  相似文献   

13.
坚硬及最坚硬岩层(Ⅸ~Ⅻ级)采用钢粒是提高钻进效率的主要途径,而中硬及硬岩层Ⅷ级)提高钻进效率还是以扩大合金钻进范围较为优越。近年来,许多国内外技术资料广泛地介绍了自磨式合金钻头中硬及硬岩层中钻进能获得较高的机械速度和较好的经济效果。对此我们不但从理论上有一致的看法,而且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鞍山式铁矿床深部賦有的富集铁矿和伴生組份,必須通过鑽探工程和穿透厚层而坚硬的貧鈇矿,才能达到预計的地質設計目的,因而对硬岩层鑽进提高效牢的技术探討,就占着重要地位,为了有計划的向硬岩关进軍,我們从如下几方面着手:①提高研磨材料的机械性能;②采用最优的技术参数和正确的操作规程;③采用多种几何形状的水口。 (一)研磨材料的选择通过金属学理論証明和鑽探工程实践需要,硬質合金是我們理想的研磨材料,而各类的硬質合金中以  相似文献   

15.
江西煤田勘探大队勘探复杂地区,互层多,忽硬忽軟,几年來,多是硬岩层用鋼、铁砂鑽进,软岩层用合金鑽进,有时一天钢砂合金反复互换几次。这样不单效率低,純鑽时間少,且孔內不清洁,孔径不一致,断鑽杆、卡鑽事故经常出现,特别是断头恰在厚煤层处,因孔径大而捞取不到,耽誤时間甚多。单今年一至八月份我們一分队孔內事故就平均占了45%,对生产任务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6.
在有空洞和裂縫的岩层中鑽进,常常发生冲洗液大量漏失的現象。对此,通常是使用粘土或水泥来堵塞漏水层位。在特殊复杂的条件下采用下入套管的办法,来消除冲洗液漏失现象,以保持正常鑽进。苏联别尔戈罗德铁矿勘探队在喀斯特化和有裂縫的石炭紀石灰岩中鑽进时,发生了冲洗液大量漏失現象,当时曾采用粘土和水泥的普通止水方法来制止,但未見收效。于是就配制了一种快乾混合剂,投入到漏失层位,使其很快凝固,继续鑽进。最初这种快乾  相似文献   

17.
本期发表的“进一步提高硬合金钻头钻进技术,让岩心钻探生产效率再跃进一步”和“大力推广钢粒钻进、混合钻粒钻进法,进一步提高坚硬岩层中的钻进效率”两篇文章是根据当前地质部系统各勘探队在硬合金钻进、钻粒钻进方面获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操作规范的改进等几方面资料汇总后约请耿瑞伦、童华真两同志执笔写成的,内容均较具体、实用,希望能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促进生产效率进一步跃进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硬岩层鑽进中,我队采用了多次从孔口补砂的操作方法,提高了鑽进效率18%左右,铁砂消耗量相对降低20%多。过去,由于規章的限制,加之职工对这种补砂方法缺乏深刻的体会,曾一度被人們怀疑,怕出事效,怕铁砂会落到取粉管里,而不敢大胆进行試驗。队部針对这种情况,先向工人講清道理,交清  相似文献   

19.
迅速提高坚硬岩层的钻进效率,是当前钻探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地质部观摩推先团浙江四队小组在四队工作阶段,配合队中心任务,结合当前全国各地钻进硬岩层的先进方法,综合运用了坚硬岩层钻进经验,基本上  相似文献   

20.
鑽探工作中影响台月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純鑽时間与总生产时間所占的比例大小;另一个是在一个回次鑽进中平均单位小时效率的高低。要想提高純鑽时間的比例,就得减少生产中的配屬时间。目前合金鑽进中,随着合金鑽头刃角的磨鈍,鑽进效率就逐漸降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增多提外鑽具的次数,換上好的鑽头,繼續鑽进。但这又增加了升降鑽具的配屬时間。想要增加在一个回次鑽进中平均单位小时效率,就必須适当掌握一个回次进尺的时间。但由于我們在实际工作中,还个能科学的掌握回次进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