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9,(5):48-48
今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在这一天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与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81,自引:2,他引:79  
本文讨论和分析水资源安全的含义、水资源压力指数和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建立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水资源安全指"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取足够安全的水"。国际上常用人均水资源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两个指标反映人类对水及水相关生态的压力。但由于水资源安全是很综合的概念,包含很丰富的内涵,单用一两个水资源压力指标难以反映其内容,因此有必要建立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6,(5):47-48
3月22日是第14个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化”。联合国教科组织(UNESCO)在此间指出,水具有丰富的化蕴含和社会意义,把握化与自然的关系是了解社会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性、创造性和适应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国际水文计划发展与中国水资源研究体系构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国际水文研究计划(International Hydrological Program; IHP) 是国际水资源研究展示的大舞台,其发展是国际水资源研究发展的集成体现。国际水文计划的研究历程和发展态势表明,水资源研究已从单学科研究过渡到了多学科的集成研究。随着社会因子的增加,水资源研究已经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水资源研究的发展来看,中国水资源研究整体上要滞后于国际水资源研究的步伐,但发展态势较好。中国水资源研究体系应具有显著的圈层结构特征,变化环境中的-水资源研究体系过程与机理是水循环研究的核心,构成了圈层结构的内圈;基于生态水文过程的水资源保育与保障体系是中国水资源研究体系的第二圈层;基于自然-人工二元演化模式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基于现代理、化、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节水体系以及基于市场机制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激励体系构成了水资源研究体系的第三圈层。在上述三个圈层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水资源综合决策和集成管理研究,以及基于现代传媒技术的水资源教育与培训体系构成了中国水资源研究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圈层结构中的外圈层。  相似文献   

5.
一、水资源基本情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左右。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极不匹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水资源利用划分为3个阶段,初期水资源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并分别阐述了前两个阶段的特点。然后,系统地阐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提出的背景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定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旗县市水资源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利用模糊评判模型将 12个盟市水资源条件分为 3类 ,将全区 84个旗县市水资源丰沛程度和开发利用程度划分为 5等。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省9个流域为评价单元,基于宏观指标和综合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分析经济压力、人口压力、承载压力及协调指数,进而对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陕西各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差异较为明显,其中陕南最大,陕北次之,汉中最小。陕南地区的汉江和嘉陵江两个流域水资源丰富且降水充足, WI<0.6处于承载适宜阶段,但该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HI<0.6,流域人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以及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陕北地区的河口—龙门、内流区以及北洛河三个流域水资源紧缺且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处于轻度超载阶段;而关中地区的渭河、泾河、龙门三门峡及伊洛河四个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进一步加剧,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值WI >1.5,处于严重超载阶段。(2) 从承载压力指数分析可以看出,流域调水对缺水地区或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从丰水流域跨流域调水能解决地区性缺水问题,进而解决水资源危机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3) 基于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以流域为评价单元,其研究结果更符合自然规律,有利于实现流域间水资源的合理均衡和分配。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李九一  李丽娟 《地理学报》2012,67(3):410-419
综合考虑区域自产水和上游来水条件,构建了水资源支撑指数(WSPI),定量描述区域水资源短缺程度,表征水资源条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通过构建全国评价模型,计算了210 个水资源三级区以及省、县两级行政单元的WSPI。据此划分了水资源支撑能力等级,探讨了我国水资源支撑能力空间格局,分析了其与人口、GDP指标的关系,着重讨论了缺水区域空间分布及其缺水机理的差异性。该方法评价结果与我国实际水资源短缺问题基本一致,表现了较强的适用性,可以为水资源政策制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邓云侠 《地理教学》2010,(21):30-31
教材分析 “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它联系了第二章“地形和地势”、“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和“河流与湖泊”的知识。教材主要介绍三部分内容:水是宝贵的资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重点讲解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其相应解决措施。本节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一课,体现了地理课标中“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教材通过分布图、文字等资料,说明世界和中国水资源的短缺,旨在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邱桃  张士锋  贤雯 《地理研究》2021,40(5):1421-1431
在全球变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南半岛水资源及未来社会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特征广受关注,但该区域缺乏基础的水资源系统性研究,急需开展相应的工作。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利用基于GIS的流域地形划分方法对中南半岛水资源进行分区。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南半岛水资源区可划分为7个水资源一级区、17个水资源二级区和138个水资源三级区。其中7个水资源一级区均为国际流域,中南半岛流域管理需要各国的协力配合与统筹规划。② 水资源三级分区中山区单元有87个,面积约为115.412 万km2,占陆地总面积的60%。平原单元51个,面积约为77.915 万km2,占陆地总面积的40%。山区与平原面积之比为1.48,山区单元主要集中在流域的中上游,平原单元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以及沿海地区。研究结果可以服务于中南半岛五国水资源评价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区域内国际河流的科学调控与利益共享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勤业 《地理研究》2003,22(6):808-808
水资源、人口、能源与环境已经成为当代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四大问题。其中全球水资源问题尤其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总量尚属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居世界第88位,按照世界标准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大部分地区缺水,多数城市又供水不足,而洪涝灾害和水污染问题还非常严重。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自宜昌至湖口的长江中游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而年径流量却占全国年径流量的16.6%。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利用,但是,降水和径流过分集中在汛期,区内和上游若发生连续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13.
黑河流域2004-2010年水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军  周冬梅  张仁陟 《中国沙漠》2012,32(6):1779-1785
 中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生态足迹法构建了黑河流域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5个二级水资源账户,并利用水资源负载指数,研究了黑河流域2004—2010年水资源承载力、水足迹和水资源负载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从2004年的16.36 hm2增加至2010年的24.40 hm2;总水资源生态足迹从2004年的571.81 hm2减少至2010年的486.73 hm2;而水资源生态赤字从2004年的555.45 hm2下降至2010年的462.33 hm2;黑河流域水资源负载指数高,水资源开发潜力很小;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增加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08,(11):46-46
本月18日至23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水周”论坛使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全球涉水问题。国际组织和机构近来发布的材料均显示,水资源过度使用、水污染和浪费等使人类面临的水危机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5.
民勤县2000-2009年来水资源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勤县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水资源生态环境压力是指为了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以维持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而对水资源造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压力,简称水资源压力。通过从人口、经济和生态3个方面选取多个指标建立水资源压力指数,对民勤近10 a来水资源压力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勤水资源压力较高,属于重度缺水,人口和经济发展挤占生态需水,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多年来通过采取节水、调水、分水等措施,水资源压力指数由2000年的0.627降到2009年0.329,虽然水资源压力有所减缓,但地下水超采和生态环境缺水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仍未缓解。  相似文献   

16.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世界大河澜沧江—湄公河流跨亚洲中国、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和缅甸6 国, 是亚洲第一国际大河。流域内有多种气候区和地理环境,其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分布地域差异极大。文中着重对该区流域内的河川径流特征和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对该区流域内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影响进行初步分析。为国际河流的国际合作开发和流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短缺,且很大一部分淡水资源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地区,而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区,淡水资源严重短缺,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正确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大问题。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部对跨流域调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修建了很多工程,来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建、在建或拟建的大规模远距离调水工程有160多项,主要分布在24个国家。下面就其中几项著名的工程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新疆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及其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把新疆划分为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外流区、准噶尔盆地—天山北坡经济区、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流域区和吐哈盆地诸小河流域区等4个水资源分区。系统分析估算了各分区的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水资源的潜力及其承载能力,并参考已有研究结果进行了评述。新疆社会经济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为598.96×108m3,新疆生态需水量为229.31×108m3;在建立节水型社会后,可以满足新疆社会经济、生态的需水。到2050年人均GDP81697.49元时,可承载的人口规模不低于3 250.8×104人。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交流和研讨"寒区水科学、寒区水利、跨界水资源"等相关问题,第6届寒水会议将于2013年8月5-6日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会期两天。本次会议以"寒区水利及中俄合作"为主题。地处寒区的黑龙江(阿穆尔河)流经中、俄、蒙、朝四国,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际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水资源脆弱性概念理念研究现状以及三种定量评价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狭义水资源脆弱性(Narrow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简称NWRV)和广义水资源脆弱性(General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简称GWRV)概念,并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PSR)理论,构建具有一定物理机制的水资源脆弱性指标体系,分别用PS和PSR下各指标代表狭义和广义水资源脆弱性。建立水资源脆弱性综合指标评价模型,以存在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峻的河西走廊地区及其疏勒河、黑河、石羊河3个流域为评价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现状年2010年,河西走廊地区NWRV和GWRV分别为0.788 7和0.714 9,均为重度脆弱;三个流域,石羊河流域脆弱程度最为严重,疏勒河流域其次,黑河流域最小,但NWRV和GWRV均为重度脆弱;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情景年2020年,相应现状年2010年,河西走廊地区NWRV和GWRV下降率分别达到12.75%和14.04%,脆弱程度下降较大。(2)河西走廊地区,GWRV相对NWRV,其脆弱程度平均有9.57%的下降空间;NWRV代表潜在的脆弱程度,GWRV代表实际的脆弱程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NWRV和GWRV均有明显的适应作用;NWRV-GWRV线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平行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