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苗曼倩  唐有华 《高原气象》1998,17(3):280-289
用三维中尺度模式研究长江三角洲夏季海陆风与城市热岛环流的相互作用,白天由于东海海风和太湖湖风环流与上海市热岛环流相互增强,最大垂直速度可达6.2cm/s;夜间则相反,由于海风(包括长江江风)与湖风的对撞,因而在上海到江阴市沿江出现一条水平辐合带,如果上海周围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大片农田被城市下垫面所取代,而使绿地覆盖率下降到15%以下,则睡季夜间地面气温可上升3℃,两个增温中心分别在苏州和嘉兴附近,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海陆风数值模式与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制了一个包括水平及垂直扩散、牛顿冷却的二维46层非弹性运动方程组的台湾海峡海陆风数值模式,并用此模式来模拟及研究台湾海峡两岸海陆风的生成与变化特征.模式中考虑了太阳辐射、长波辐射及其日变化、地表向大气的感热与潜热输送以及向土壤层的热传导等.数值计算中采用了分解算法及隐式时间差分方案.用此模式得出的模拟结果与闽东南及台湾海陆风的观测事实比较吻合,表明了此模式能够较好地描述海峡两岸的海陆风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华南海陆风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Mass和Dempsey的一层σ坐标中尺度模式对华南的海陆风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华南存在着六个中尺度的海陆风系。同时,存在三个与广东省暴雨中心相对应的海风辐合区。最后,利用模式输出的地面气压场计算的日波的振幅和位相,讨论了海陆风转换的时间以及它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二维海陆风环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江  陈宇能  陈万隆 《大气科学》1993,17(3):359-368
本文对Nickerson的中尺度模式作了一些修改,加入了地表热量平衡方程和一个13层的土壤层模式,并对Therry等的行星边界层参数化形式作了调整.使之较好地模拟出太阳辐射和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对不同地形、纬度和夏、冬季海陆风的模拟表明,本模式具有较强的海陆风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5.
宁波一次典型夏季海陆风过程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我国宁波台塑项目环境评估期间使用系留气艇对一次典型海陆风过程进行时间加密探测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弱盛行风影响下海陆风环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用分辨率为5 km的WRF模式模拟了此次海陆风过程。观测结果表明,在成熟海风期间的高空存在明显的返回气流,所观测到的海风环流相当完整;陆风过程伴有下沉逆温层出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海陆风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与实测基本一致,海风期间的返回气流也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6.
三维海陆风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皓  王彦昌 《大气科学》1991,15(5):25-32
本文利用地形坐标,建立了一个模拟用的三维海陆风模式,来模拟城市、斜坡和海岸形状等对海陆风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陆风主要受海陆温差影响,海岸线附近的坡地和城市的存在,对海风发展有利。  相似文献   

7.
利用WRF V3.1.1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4年梅雨的建立过程进行了模拟,详细分析了6月14、15日梅雨建立过程中大规模城市化对降水及梅雨锋垂直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将城市改为农田后,模拟的6月14日几个降水中心的降水量明显减小,西北方降水明显增多,模拟的梅雨锋与控制试验有相似的热力结构特征,但高θse舌区的强度比控制试验要弱,即上升运动变弱,对流不稳定度及湿度小于控制试验,梅雨锋锋区的位置比控制试验略为偏北;模拟的6月15日安徽中部降水中心的降水量明显减小,其以西的降水明显增多,梅雨锋结构、锋区位置与控制试验类似,但800h Pa上θse低值区(336 K)的范围比控制试验大,几乎覆盖26~32°N,导致高θse舌区对流不稳定度偏小。  相似文献   

8.
应用2008年天津市14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北京站探空资料和天津站6h一次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8年天津地区夏季海陆风对城市热岛日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气层结稳定条件下,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相比,天津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幅度增大,海风能使城市降温,削弱城市热岛强度,推迟夜间热岛的出现时间,而陆风能使夜间热岛显著增强;天津市热岛强度与海风向内陆传播的距离有密切关系,在海陆风日,当天气尺度地转风与离岸风的方向一致时,海风的传播距离较近,而当天气尺度地转风与向岸风方向一致时,海风的传播距离较远,当海风只能到达津南、东丽或宁河站时,天津市热岛强度增幅最大,随着海风传播距离的增加,热岛强度的总体增幅减小.  相似文献   

9.
广西海陆风的地面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梅丽苏志  周绍毅 《广西气象》2005,26(A02):21-22,66
利用广西北海、防城港市气象站1993~2002年和防城气象站1997~2002年自记风资料,统计出各站的海陆风日,分析了广西沿海三站海陆风的月、年出现日数及其频率、生消时间、持续时间、风速变化等地面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广西北海、防城港市气象站1993~2002年和防城气象站1997~2002年自记风资料,统计出各站的海陆风日,分析了广西沿海三站海陆风的月、年出现日数及其频率、生消时间、持续时间、风速变化等地面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1.
The 2003–2006 observations were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land-sea breezes along the coastland of Guangxi and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breeze structure on August 1–2,2006.Results show that 1) the intensity and distributions of the breezes reproduced from improved urban underlying surface were close to observations.In the daytime the coastwise urban band was a convergent belt of sea breeze,corresponding to the centers of torrential rains;in the nighttime hours the surface of the Gulf of Tonkin (the Vietnamese name) or the Northern Bay (the Chinese name) acted as a convergent zone of land breezes,likely to produce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2) the experiment on urbanization showed the heat island effect enhancing (weakening) the sea (land) breeze development.Furthermore,the heat island effect mitigated the atmospheric cooling via radiation over the cities in the night,weakening sinking motion correspondingly,thereby suppressing the dominant factor responsible for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 inversion.As a result,the inversion vigor was reduced greatly,but nevertheless no strong effect of the decreased subsidence was found upon the inversion height.  相似文献   

12.
海陆分布对夏季东亚季风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利用有限区域五层原始方程模式做了二组数值试验,一组是用五层模式和真实的海陆分布进行数值积分,模似真实的东亚夏季风环流,另一组是用五层模式和人为的海陆分布进行和第一组试验类似的数值积分,然后将两组数值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 数值试验的结果表明:(1)东亚夏季风系统中位于印度和中南半岛的两个季风槽、西南季风的三个中心和低空越赤道气流[2][3]的形成与南亚地区东西向的海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两个季风槽将会消失,而三个西南季风中心也可能变为一个。(2)如果没有非洲大陆,索马里以东的越赤道气流的强度将明显减弱,相应的低空急流中心也会随之消失。(3)青藏高原的存在大大加强了地区间南北向的热力对比,因此它对南亚和我国南方近地面季风有很明显的加强作用。但高原的加强作用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不是海洋而是陆地,也就是说青藏高原离印度洋的平均距离要比现在大得多,那末它对季风的加强作用就会随之减弱。反之,如果印度和中南半岛不是陆地而是海洋,那末高原离印度洋的平均距离就会减小,它的加强作用也会得到相应的增大。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work, the SCSMEX data are used to diagnose and compare the local land-sea thermal conditions, with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on possible influences of thermal forcing of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on the onset and development of summer monsoon in 1998. Results show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eat sources and the land-sea contrast. Due to the blocking effect of terrain, main maximum zones of the heat sources in areas with more evident north-south land-sea contrast are more obviously southward located than those exclusively with oceans. The surface heating is characterized with apparent seasonal varia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land and se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the onset of summer monsoon is reflected in the variations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d the latent heat.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 is different: it is dominated by sensible heating during the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and by condensed latent heating during the Indian monsoon.  相似文献   

14.
1INTRODUCTIONAmongdrivingfactorsfortheEastAsianmonsoonareplanetary-scaleland-seathermodynamiccontrast(e.g.betweentheEurasiancontinentandthePacificOcean)andsub-planetary-scaleone(e.g.betweentheIndochinaandtheSouthChinaSea).ItisovertheSouthChinaSea(SCS)andadjoiningareasthattheEastAsiansummermonsoonfirstbreaksout.ItthenadvancestotheregionsofEastAsiaandSouthAsia.ItisthereforenaturaltofindlocalgeographicandtopographiceffectsoftheSCSregionevidentlyshownontheonsetoftheSCSsummermonsoon…  相似文献   

15.
WRF模式中微物理和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了研究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降水模拟的影响,利用WRF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在3 km模式分辨率下,在微物理方案为WSM6方案条件下,选用KF、BMJ、GD以及G3等四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2010年5月14日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显示,KF方案对于降水带和降水量的模拟与实况较为一致。在积云参数化方案为KF条件下,分别选用Kessler、Lin et al、WSM 3、WSM5、Ferrier(New eta)和WSM6等6种微物理方案再次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模拟试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选用Lin et al微物理方案时,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强降水雨带的位置和降水强度;而其他5种参数方案的模拟效果均不好,降水量明显偏小,雨带位置偏差较大;同时对低空急流、K指数和上升速度等物理量分析可知,Lin et al方案能较好地模拟出降水实况。  相似文献   

16.
海陆分布和地形对大气垂直环流影响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永甫  万晖 《气象科学》1999,19(3):221-232
本文利用GFDL10年平均的气候资料,分析了海陆分布和地形对大气中经圈和纬圈垂直环流的影响。文中提出了用运动学方法分别在P和σ坐标系中计算大气垂直运动ω或W的新方法。讨论了欧亚非洲季风的垂直环流特征,并与非季风区相应垂直环流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具有明显南北向海陆差异的经度上(如欧亚大陆所在处),垂直的季风经圈环流具有较大的强度,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在只有海洋的经度上,垂直经圈环流较弱,季节变化不明显。在纬圈方向,垂直环流圈在海陆差异较大的北半球中高纬度带也比海陆差异较小的低纬和赤道地区复杂得多。地形的作用迭加于海陆热力差异的作用之上,加强了地形区和自由大气间的热力差异,使青藏高原和落基山脉所在的经度带内的垂直环流圈变得更加复杂,季节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海陆分布和地形对1998年夏季风爆发的热力影响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应用1980-1995年5天平均的CMAP降水资料、美国NMC850hPa风、卫星反演的向外长波辐射(OLR)和上部对流层水汽亮温(BT)等资料分析比较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基本特征。结果发现:BT能够反映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及其与周围地区降水的关系,但局地降水信息的反映不够具体;OLR能够比较好的反映热带海洋上的降水,但陆地上的低值OLR可能受到地形的影响,仅仅850hPa风场不能完全确定夏季风的爆发。南海季风转换区域定义在南海的中北部比较合适,这是因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就存在着长年位于南海南部的带海洋对流性雨带;南海夏季风爆发后西南季风气流和季风雨带从印度洋经孟加拉湾和南海伸向西北太平洋,开始了南亚和东亚夏季风的爆发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地形及城市下垫面对北京夏季高温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应用中尺度MM5v3模式,对2002年7月14日的高温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探讨了北京周边地形及城市下垫面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焚风效应来实现的,它加剧了背风坡一侧高温的强度。敏感性试验还表明,城市下垫面通过所获得感热和释放潜热的不同进而影响近地面层温度,采用真实地表能较好改进模式对逐时气温演变、日最高气温及其出现时间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9.
夏季青藏高原雪盖对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钱永甫 模式和与颜宏模式嵌套,并引入修正的青藏高原雪盖下垫面上的反照率参数化,来研究理相民状态下青藏高原东部及南侧夏季有雪盖对东亚大气歪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夏季降水的可预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500hPa高度场资料和中国160个站的月降水资料,根据夏季各种降水型的特征,寻找环流型与降水型的同期及前期关系,确定降水分型的物理意义和前期环流型对降水预报的指示意义,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可预报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王绍武等[2]的降水分型在环流上有较明显的天气学意义,对应的前期环流型在统计上有显著的差异,可以用来作汛期降水预报.高度场与降水场的关系随考察地区和时间的不同有较明显的变化,这表明控制降水的因子各地并不完全相同,同一地区也随时间而变化.研究表明,对于中国东部地区而言,夏季降水的可预报性在不同区域有一定差异,比较而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预报性较其它地区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