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科协的关怀和支持下,1983年11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天文、地质、地震、气象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120人,提交论文报告130篇,多属交叉学科范畴。论文反映了近十余年来我国部分科学工作者在探索和研究天文、地质、地震、气象、石油、空间、地球物理、海洋、地理、环境、水文以及生物相互关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还探索了公元2000年  相似文献   

2.
简介了江西崇义淘锡坑大型钨矿床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详细叙述了淘锡坑岩体的形态、分布、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归纳了最新的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数据,探讨了淘锡坑岩体作为成矿母岩的成矿作用,并对其整体形态进行了预测,分析了下步的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3.
盛益明  丁明  杜天明 《地球》2013,(1):90-95
本文阐述了化石修理的工具、材料、目的、方法和关键技术,总结了浙江自然博物馆化石修复的现状,并选择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修复案例进行了分析,归纳了经验,希望同行能够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4.
前兆台网历史数据迁移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前兆数据的多系统、多格式、多流程给数据管理和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复杂性.为此,全国实施了前兆历史数据迁移,将“九五”、模拟和人工观测历史数据迁移到“十五”数据库系统中,并解决了迁移中的代码对应、数据量纲或单位转换、数据衔接、错误纠正、数据库结构差异、数据同步等问题,整合了前兆数据系统,为数据应用带来极大便利,切实提升了前兆数据管理和共享服务能力.本文详细介绍了前兆历史数据迁移的内容、工作流程和工具软件、迁移中的技术难点、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0月13日至15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14日晚8点召开了每年一次的《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编委陈棋福、陈晓非、符力耘、郝天珧、黄清华、黄宝春、倪四道、王椿镛、王家林、王绪本、汪毓明等出席了会议,因事无法到会的常旭、何丽娟、胡祥云、刘代志、刘洪、王西文、杨宝俊、杨长春等编委发来了书面意见.编辑部刘少华、何燕、汪海英、肖台琴、张正峰、徐雅玲等参加了会议.专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少华编审做了  相似文献   

6.
郑仙蓉 《地球》2014,(7):28-31
中国自改革开放开始,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到现在,不得不说创造了一个奇迹。 三十年前,贫穷的中国还面临饥饿、疾病、灾难,以及各种因素威胁。改革的春风让神舟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我们吃饱穿暖后,却发现我们的江河变黑了、空气浑浊了、家园变丑了!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西区域地震前兆台网实际情况,研制了地震前兆数据智能监控分析软件,完成了山西前兆台网模拟数据下载核对及上传、模拟数据分析、曲线查询及日志浏览、监控日报下载及工作日志分析等功能,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因人为因素引起的错误等。介绍了该软件的开发环境、设计思路、功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震情会商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震情会商决策支持系统(SSCDSS),该系统是基于组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而构建的,它实现了监测数据、历史震例、灾情数据等的集成与管理。同时,该系统还实现了震情会商流程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完成了震后趋势判定、应急启动判别等专业决策支持模型的集成与管理等功能。该系统采用了 B/S 和 C/S 混合结构,所有功能模块实现了无缝拼接。  相似文献   

9.
IP/VPN准实时传输地震波形数据的质量分析和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广东数字地震遥测台网数据传输的各种方式,分析了IP/VPN准实时传输地震波形数据的传输质量,总结出了IP/VPN传输具有无丢数误码、断点续传、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等特点,该技术的使用不仅使地震波形数据传输的质量大大提高,运行率完全达到规范要求,而且提高了台网地震监测能力、扩大了台网监控范围;为加强地方地震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颗粒阻尼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颗粒阻尼发展现状,比较了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柔性颗粒阻尼、带活塞振动颗粒阻尼的异同,按照颗粒阻尼的类型,系统地阐述了颗粒阻尼内部作用机理、常用计算模型、耗能影响因素等问题,指出其在应用中的诸多优点,及优于粘滞与机械阻尼的性能,验证了颗粒阻尼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与发展潜力。同时指出了现今理论模型、实际运用及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对颗粒阻尼的研究与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套损检测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套损检测的紧迫性和油田开发中的重要意义,从声波、井径、光学、电磁等方面论说了当前世界上如斯伦贝谢、哈利伯顿、阿特拉斯、松旦克斯及俄罗斯地球物理等公司研制的具有特色套损检测先进仪器,详细介绍了各种仪器原理、特点和技术指标,各种检测仪国内油田基本上有应用,而且引进了部分仪器.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断裂新活动与地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深圳地区断裂最新活动性和地震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前人所作的主要工作与认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介绍了深圳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最新工程探测成果与研究进展。项目选择了横岗-罗湖断裂、莲塘断裂、温塘-观澜断裂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卫星遥感解译、微震精确定位、野外地震地质调查、钻孔和探槽探测、浅层地震勘探、深部结构大地电磁阵列探测、地下电磁波勘探等工程技术方法,对断裂的近地表及中深部结构特征、新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进行了探测与评价,获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最后,结合深圳市断裂构造运动和地震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开展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性鉴定辅助决策系统的定义、用途及发展现状,并阐释了将其应用于地震现场中的作用、方法及意义。此外,还介绍了此辅助系统的功能和设计分析及该系统的层次结构,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计算模型及其理论根据以及模型算法分析。深入研究了辅助系统的功能、业务流程和总体设计,讨论了系统的需求、数据的采集与管理、模型计算、结果输出、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并简要介绍了辅助系统的界面设计方法及界面框图,同时对系统的进一步扩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间件技术屏蔽了底层分布式环境的复杂性和异构性,简化了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开发,使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健壮性、可扩展性、可用性更好。介绍了面向对象中间件、面向消息中间件、面向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间件、服务质量中间件等当前各种中间件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中间件技术的原理、种类及在地震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中间件技术研究的几个发展趋势,即网格技术、面向移动计算、面向服务质量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提取地震前兆信息量的思路、方法及其综合数学表达式,并对综合数学表达式中各数学参数及其含义进行了详细描述,讨论了计算前兆信息量的操作步骤,给出了其数据处理流程图,在此基础上,编写了由数据预处理、计算准备、S值计算、显示打印、时空动态图像制作等5 大项14 个计算模块组成的计算软件系统。文中对各个模块的功能、输入参数、输出数据的格式要求作了详细介绍,其目的在于加深人们对地震前兆信息量的了解,扩大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与交流,以共同提高地震综合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地震属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53,自引:3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属性的研究大致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地震属性的解释可获得许多有关地层、断层、裂缝、岩性和相的变化的重要特征信息,我们结合地震属性特征参数的意义,从实际应用出发,把地震属性分为了振幅、频(能)谱、相位、复地震道、层序、相关六大类,并根据在地层、断裂、岩性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描述,讨论了属性分析技术原理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最后通过对断裂、河道、火成岩、古潜山等几个实例的详细描述,证明了相干、阻抗、振幅等地震属性的应用效果,说明了地震属性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两组波相干涉时形成的记录特点,提出了利用振幅极大点、振幅极小点、极性转換点和扭转点来分解两组单波的方法.对扭曲同相轴、阶梯状同相轴、分叉同相轴、弓形和反弓形同相轴分別拟定了对比规则.讨论了这种方法的分辨能力,叙述了实践中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汶川MS8.0地震科学考察数据库存储了大量的野外调查数据,主要包括野外地质观测点、地表破裂带、震区第四纪断层的展布及其活动性地质观测点、古地震探槽、断错地貌测量等数据,以及搜集来的地层数据、汶川地震及其余震、重新定位余震、历史强震等数据。文中利用ArcGis将这些野外数据进行了录入、编辑、分析和制图输出,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基础地震地质信息的汶川地震科学考察数据库,实现了数据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的综合管理,可根据需要对相关专题的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和处理,并绘制了汶川地震构造图及地表破裂分布图,为灾后重建避让带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构建汶川地震地理信息系统奠定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两个原因使我们必须开展深部探测.一是寻找深部资源,二是更好地理解形成和控制陆内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预测新的矿集区.在深部探测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质调查项目资助下,作者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开展了系统的多尺度、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包括:成矿带尺度的宽频地震探测及"廊带式"综合探测,矿集区尺度的骨干剖面探测和三维建模,矿田尺度的三维探测与反演模拟.探测结果在三个层次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和新发现,完善了相关探测方法技术.主要包括:揭示了成矿带岩石圈结构、深部过程及对成岩、成矿的控制,提出了成矿带形成的动力学模型,诠释了在狭窄的成矿带内形成大规模金属堆积的深部因素;揭示了典型矿集区地壳三维结构、组成和断裂分布,建立了矿集区三维结构模型和区域成矿模式,推断了主要控矿岩体、地层的空间展布,预测了新的找矿靶区;开展了"玢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多金属矿床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试验,总结了勘查模式,预测了深边部找矿靶区;提出了硬岩区反射地震数据采集设计、激发到接收的有效措施,探索了地震弱信号提取、噪声压制、静校正和偏移等处理新技术、新方法;提出了强电磁干扰区电磁去噪的数字形态滤波等技术,完善了二/三维带地形和考虑各向异性情况的电磁正反演技术.  相似文献   

20.
含地下水的土层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地介绍了含地下水的土层对地震波传播的研究成果,并对一些普遍性的原则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不变形介质的前提下详细研究了二维地下水的波动问题,应用和开发了线单元-特征线法、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法和伽辽金有限单元法,求解了一些边值问题.还研究了介质的不均匀性、地层的成层性等对地下水波动的影响以及地下水波在界面上的透射、反射现象,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从普遍方程出发,论证了地下水波在可变形介质和不变形介质中的差别,导出了两者的换算关系.开辟了由不变形介质的解求可变形介质的解的一个间接途径. 在可变形介质的前提下,直接从两相介质动力方程组出发,对含水土层中的波动问题进行了详尽研究,考虑了弹塑性、非线性本构关系、剪胀性、刚度退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通过计算对各种土壤刚度、渗阻条件、边界透水条件、荷载形式、本构关系和不均匀性等情况做了比较研究,发现一些新规律.在垂直地震荷载作用下发现了两种不同形态的孔隙水压反应--阶变形和振荡形的机制,并用间断波理论解释了孔压阶跃的原因.最后对发现的新现象做了一些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