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厄尔尼诺事件与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聪  曲学实 《气象》1992,18(1):13-17
本文用统计学方法对厄尔尼诺事件(包括反厄尔尼诺事件,下同)与登陆我国热带气旋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年当年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较常年偏少,登陆纬度偏南,其中的台风登陆频数亦较常年偏少;而反厄尔尼诺年当年则相反。分析还表明,上述影响的可能机理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异常海温影响沃克环流、哈得来环流及副高脊线位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厄尔尼诺事件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 言  1997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异常,全年只有29个热带气旋生成,比常年偏少,是继1995年以来,连续第3年偏少。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只有5个,比常年少3个,且集中在一个月时间内,为历史上罕见。热带气旋转向北上多,常年有6~7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移入南海,而1997年一个也没有,破历史记录。南海区热带气旋活动更显得异常:首先是南海区活动的热带气旋少,全年只有6个,比常年少8~9个,为近50年资料中罕见;其次是初台迟,8月2日才有第一个强热带风暴登陆广东;第三是没有一个热带气旋…  相似文献   

3.
4.
利用1952—2020年历史热带气旋(TC)数据、地面观测资料,分别对进入深圳100、300、500及800 km等4个不同防御圈的TC频次、持续时间、强度和TC影响敏感路径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深圳TC整体呈现“频次减少、影响时段趋于集中、强度明显增强、强TC比例缓慢减少”的变化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进入100 km范围的TC呈现“频次增多、TC季节更为集中、强度增大、强TC比例增多”的特征;基于气候特征,根据综合大风指数,确定了台湾岛以北、菲律宾群岛南部以南区域为TC影响高风险通道,珠江口及附近区域为高风险区域,可为深圳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莫小飞  许燕梅 《广东气象》2007,29(B12):75-77
统计并分析了广东省恩平市气象站建站以来厄尔尼诺发生年的一些主要气象要素变化和天气事件出现机率,发现厄尔尼诺年恩平气候出现多个气候之最,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可造成多种气候异常,而对恩平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极端高温与极端低温天气增多,年降水偏多,且主要集中在汛期,暴雨及大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次数增多,秋冬春连旱机率较大,台风个数偏少,但每隔3—5个厄尔尼诺年就会有强台风影响。  相似文献   

6.
厄尔尼诺与中国气候刘坤儒(徐州教育学院地理系·221006厄尔尼诺是南美洲西岸和赤道太平洋海域的一种异常增温现象。国际海洋学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标志是东太平洋海域月平均海温距平值连续3~6个月≥0.5℃。日本气象专家们指出,太平洋厄尔尼诺监测水域...  相似文献   

7.
8.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1951—201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COBE SST再分析资料,〖JP〗按照热带气旋生成区域将热带气旋分为南海热带气旋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两类,采用合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了热带气旋活动盛期,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对东部型和中部型厄尔尼诺(El Niño)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热带气旋活动盛期,南海热带气旋在两类El Niño事件下生成频数差异不大;东部型El Niño存续期南海热带气旋登陆中国比率较中部型El Niño时偏低,登陆时强度较中部型偏弱。中部型El Niño存续期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比东部型El Niño时的频数偏高,而登陆中国热带气旋较东部型偏少,登陆时热带气旋强度较东部型偏弱;但两类El Niño事件期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在中国的登陆率差异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与中部型El Niño事件相比,在东部型El Niño事件期间,西北太平洋海面温度偏低,对流层中部水汽条件较差,对流层低层涡度异常偏低,同时在热带气旋较为集中生成的海域存在沃克(Walker)环流的异常下沉气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东偏南,共同导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频数偏少。  相似文献   

9.
研究热带气旋影响下广东省深圳地区的闪电特征及规律。利用2012—201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历史数据,筛选出2012—2019年距离深圳市国家气象基本站1 000 km内的热带气旋,按热带气旋强度等级进行分组。并利用同时期深圳地区闪电、温度观测数据,研究不同等级热带气旋在不同距离、方位角情况下,深圳地区的闪电特征。发现热带气旋影响下深圳地区闪电年际差异很大,一年中7月和8月深圳地区闪电活动最活跃。热带气旋对深圳地区闪电活动影响大的距离大多为400 km以外,即深圳处于热带气旋的外围雨带。总体上在台风季,TD、TS、STS较易引发深圳地区的闪电,尤其是当TS位于福建地区,距离深圳400~600 km时,极易给深圳地区带来闪电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地区的防台减灾工作提供科技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统计分析了新昌厄尔尼诺年和反厄尔尼诺年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气候特征,为今后中长期预报服务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952~2008年影响深圳市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统计分析1952~2008年对深圳造成风雨影响的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影响深圳的热带气旋在20世纪50~80年代处于高频次期,90年代以后处于低频次期。从突变检验结果来看,1993和2005年分别发生了突变。影响深圳的热带气旋年内变化呈现单峰型分布,其中8月份出现对深圳造成严重影响的热带气旋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2~1997年的历史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活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对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的长期预报有着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频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利用经趋势订正的1884-198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频数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年频数的多年变化及其与海面温度、南方涛动指数、太阳黑子数和环流型日数等的统计关系。初步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年频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21年、31年、15年和6年左右的周期和持续期平均为12年左右的阶段变化;近百年来有三次较明显的转折,分别出现在1931、1959年1977年。热带气旋年频数在厄尔尼诺年有冬春季偏少、夏秋季偏多  相似文献   

15.
官满元 《广西气象》2007,28(1):60-63
通过对影响方宁市的热带气旋降水特征分析,得出2004年出现特大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当年无热带气旋影响。最后从赤道辐合带、副高特征、厄尔尼诺和太阳黑子等方面入手,分析2004年无热带气旋影响万宁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舟山市气候与厄尔尼诺事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讨论了舟山市气候与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的相关性,所用资料是舟山市定海基准站1954年建站以来的历史观测资料,舟山市主要气候因子 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第1类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年舟山市降水偏多,是涝年,不易出现高温天气,第2类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年舟山市降水偏少,是旱年,容易出现高温天气,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个数及登陆路径也存在明显差异,第1类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年影响舟山的台风偏少,第2类厄尔尼诺事件影响舟山的台风与常年持平。  相似文献   

17.
利用CEOF方法,分析研究了近50年来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当年和翌年新乡市春、夏、秋、冬四季的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异常。结果发现: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当年,夏、秋两季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雨量比正常年份偏少;冬季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第2年,上半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低,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增多;下半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雨量比正常年份偏少。  相似文献   

18.
利用CEOF方法,分析研究了近50年来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当年和翌年新乡市春、夏、秋、冬四季的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异常.结果发现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当年,夏、秋两季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雨量比正常年份偏少;冬季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第2年,上半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低,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增多;下半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雨量比正常年份偏少.  相似文献   

19.
20.
2009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威  蔡锦辉  郭艳君  李敏 《气象》2010,36(4):106-110
2009年,全球表面气温为有器测记录以来的第五暖年。年初,暴风雪、低温和寒潮天气席卷欧洲大部,北美频繁遭受暴风雪的袭击;中国北方出现严重秋冬连旱;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罕见高温;夏季,中国东部、南亚、欧洲多国、美国西海岸遭受高温热浪袭击;年内,澳大利亚、墨西哥、非洲东部持续于旱。6月,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开始形成。2009年,西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气旋活动均较常年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