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辽南、苏皖北部地区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以及鲁东蓬莱群与鲁西土门群的上下层位,存在着"叠接"与"叠置"的错误.本文通过对辽南及苏皖北部地区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和鲁东蓬莱群与鲁西土门群层位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厘清地层层序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划分与对比方案.新方案中这些地层在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柱中的位置,反应出了震旦系与青白口系的地史演化及生物演化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
辽吉下二台群、呼兰群中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在辽北—吉中下二台群、呼兰群中,发现了奥陶纪昌图动物群。昌图动物群与早寒武世清河镇动物群有密切的演化关系,化石得10属14种(其中3新属、9新种、2未定种)。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对地层时代,奥陶纪生物地层,以及中朝扳块北侧构造地层地体地质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胶北蓬莱群的同位素年龄及其区域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位于胶北带的蓬莱群是鲁东残留于太古宙—早元古代结晶基底之 上唯一的盖层。其沉积时代和变形、变质时代过去一直是未解决的问 题。本文报道并解释了从蓬莱群板岩中新获得的全岩Rb-Sr年龄、伊 利石-全岩对Rb-Sr年龄和伊利石K-Ar年龄。 在对样品的构造、变质研究和伊利石结晶度、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 镜分析的基础上,所得473±32Ma(奥陶纪)的全岩Rb-Sr年龄被解 释为蓬莱群遭受埋藏变质的中止时间。因此蓬莱群是老于奥陶纪的地 层。蓬莱群的第一期褶皱和同构造低绿片岩相变质(即蓬莱运动),发生于299±4Ma以前,即晚石炭世。处于华北板块南缘上胶北带的蓬莱运动,是华北和扬子板块沿胶南带碰撞的结果。这表明郯庐断裂以东华北与扬子板块的陆-陆碰撞发生在晚石炭世。这一碰撞事件在秦岭-大别山-胶南碰撞带以北的华北板块南缘带中都造成了近南北向挤压变形。  相似文献   

4.
孙家沟组(即狭义的石千峰组)的时代是一长期争论问题,它影响到整个华北地台区石千峰群的时代及古生界与中生界的界线。笔者根据对谓北石千峰群海相化石层层位的认识,对豫西、豫东石千峰群层位及时代的分析,以及对华北上古生界海退式穿时发育的研究,提出了孙家沟组是穿时地层的新认识,即其南部海退较晚,属早三叠世早期,而中及北部属晚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5.
胶东地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区域地质概况胶东矿集区位于滨太平洋西部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内,属于华北板块东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区,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宙唐家庄岩群、胶东岩群,元古宙荆山群、粉子山群和蓬莱群,中生代莱阳群、青山群、王氏群及新生代第三纪五图群、临朐群和第四系(彭欣,2010)。构造活动有古老基底的褶皱和韧性剪切带,也有中生  相似文献   

6.
山东长岛地区蓬莱群辅子夼组碎屑锆石年龄谱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6  
初航  陆松年  王惠初  相振群  刘欢 《岩石学报》2011,27(4):1017-1028
山东烟台长岛地区出露的蓬莱群辅子夼组浅变质沉积岩主要为变质石英砂岩夹变质粉砂岩和变质粘土岩。前人对蓬莱群的沉积时代存在较大争议, 本文根据长岛地区蓬莱群辅子夼组碎屑锆石年龄谱资料, 将辅子夼组的地层时代置于新元古代。碎屑锆石中出现1600Ma和1200~1100Ma左右两个年龄峰值, 后者表明辅子夼组曾接受来自具有格林威尔期构造热事件物源区的碎屑物质。这一物源区所反映的地质演化特点既不同于华北陆块, 也不同于扬子陆块, 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进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鲁西山区与早、中前寒武系有关的几个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介绍了广布于鲁西山区的早、中前寒武纪地层:泰山群中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柳杭组及济宁群的岩石组合、原岩性质、时代及上、下接触关系。泰山群生成年龄通过与新甫山奥长混合花岗岩接触关系及蒙山英云闪长岩的U-Pb法测定的年龄对比,推测它应早于2628Ma。 本文讨论了比泰山群更早的地壳部分——表壳岩的组成成分、演变过程及其上限等问题,并有了一些新认识。对蒙山地区花岗质岩石是地层还是岩体?长期以来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通过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分析资料及野外观察,结合镜下鉴定,基本肯定了它是古老的英云闪长岩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中生代地层划分对比之新见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在总结近二十年来有关我国东北地区中生代地层研究诸多新发现与新进展的基础上 ,以生物化石为主要依据 ,以 "海相检验法”及国际性生物地层对比为标准 ,结合同位素年代地层学新资料 ,对东北地区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及对比 ,提出了新的方案。文中还讨论了三叠系 -侏罗系界线、侏罗系 -白垩系界线及下白垩统 -上白垩统界线的划分以及辽西义县组的时代。同时 ,还首次报道了笔者等对黑龙江东部龙爪沟群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提出了对龙爪沟群时代及与鸡西群对比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山东胶北地体的前寒武纪地层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为胶东群应当完全解体,大于2500Ma的地层为第一期绿岩,2500-2300Ma的地层为第二期绿岩,2300-1850Ma的地层主要为孔达岩系;蓬莱群的时代,在否定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仍沿用前人确定的震旦纪为宜。胶北地体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基本格架是:以胶北群和齐山群组成的为质核为中心,粉子群围绕其四周分布呈“洋葱状”构造。  相似文献   

10.
胡家庙子铁矿包括炮台山、茨沟、许东沟、东小寺、哑叭山等几个区段(图1).多年来,有不少单位对这里的鞍山式铁矿做过很多有价值的地质调查.本文侧重谈谈1973~74年勘探实践中得到的几点新认识.一、地层概述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纪古老的变质岩系.矿区西部是广泛出露的辽河群地层,它不整合地复盖在鞍山群地层之上.矿区东部有大面积的混合花岗岩出露.鞍山群和辽河群地层的发育程度,因地而异(图2).  相似文献   

11.
板溪群研究的动向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曰俊  郝杰 《湖南地质》1993,12(1):8-10,14
按多重地层划分原则,板溪群作为雪峰一武陵山区上元古界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但80年代以来,许靖华教授提出了中生代板溪蛇绿混杂岩的观点,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对板溪群地层学涵义的认识不一致;当前板溪群研究存在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板溪群地层学涵义的混乱;2)关于板溪地层性质的认识分歧;3)关于板溪群时代归属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下江群沉积地层凝灰岩(斑脱岩)获得高精度的锆石年龄,结合侵位四堡群花岗岩锆石年龄和四堡群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下江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代晚期沉积。该年龄对为重新界定下江群时代及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江南古陆普遍发育的晚元古代低变质绿片岩系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及上覆地层丹州群(下江群、板溪群、河上镇群),两者之间的构造界面,是人们争论的主题,其时代的定位一直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同时制约着中国地质学家对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本文通过下江群甲路组地层中斑脱岩的锆石研究,精确地测定了甲路组斑脱岩锆石年龄(814.0±6.3)Ma和清水江组斑脱岩锆石年龄(773.6±7.9)Ma。上述锆石年龄解决了黔桂地区新元古代晚期沉积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3.
白云鄂博群和渣尔泰群是内蒙古两个重要的含矿岩系,但其时代问题一直有争议,两套地层间的对比更存在着较大的分岐。本文将从有关白云鄂博群及渣尔泰群(狼山群)的同位素年龄资料为基础,来探讨上述两套地层时代及其对比问题。一、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结果及地层时代内蒙古的同位素地质年龄测试和研究工作,从五十年代末期就开始了,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合作地质队,在白云鄂博地区对白云鄂博群的H_8岩性段白云岩用普通铅  相似文献   

14.
秦岭造山带主要疑难地层时代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区域与剖面地质调查, 结合古生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法研究, 在秦岭主要疑难地层中发现了众多化石, 并获得一批同位素年代数据, 重新厘定了地层时代。在变质哑地层: 1)宽坪群中发现了奥陶纪化石; 2)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发现石炭纪化石, 并测得相应同位素年龄; 3)三花石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在有争议地层碧口群中发现泥盆纪化石, 厘定其主体时代为泥盆纪; 在原划寒武-奥陶系洞河群中发现晚古生代化石, 更正了北大巴山腹地没有上古生界的普遍认识; 将南秦岭原志留系及相伴的下古生界厘定为于二叠纪末或三叠纪最终形成的增生杂岩带, 否定其为被动陆缘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15.
雅鲁藏布江开合带蛇绿岩地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占祥  滕云 《地层学杂志》1996,20(4):299-304
对西藏地层清理发现,沿雅鲁藏布江构造带分布的蛇绿岩,为具有类同正常沉积和沉积火山岩一样的有层、有序、有沉积构造及时代新老关系的蛇绿岩地层,它是特提斯洋开裂形成期的产物,赋予地层学的涵义,命名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群,从下至上建立变质橄榄岩组、堆积杂岩组、辉绿岩床(墙)组、枕状熔岩组及放射虫硅质岩、浊积岩组。它们构成完整的五套结构地层组合,生成时代为侏罗纪-白垩纪。新近区调成果表明,沿雅鲁藏布江构造带尚有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时期蛇绿岩地层存在的可能性。雅鲁藏布江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区划,其北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的界线,应划在日喀则群北界;其南应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群以南为界,南界同时是板块碰撞闭合边界或构造区划边界。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大别群、红安群、应山群是湖北省大别山—河南省桐柏山南麓广泛出露的前震旦纪地层(图1)。长期以来,一些地质前辈、院校和各地质单位对上述地层及变质岩学进行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地质资料。但是,由于地层时代确定缺乏依据,各群之间的接触关系不清,致使地层划分和对比较混乱,在对该区的大地构造问题的认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7.
四川境内扬子地台的基底可划分康滇运动形成的结晶基底和晋宁运动形成的褶皱基底。结晶基底地层为康定群,时代属太古代—早元古代。褶皱基底优地槽型地层有恰斯群、盐边群、黄水河群、盐井群、碧口群、火地垭群;冒地槽型地层有会理群、峨边群、登相营群以及板溪群。除板溪群、盐井群时代为晚元古代外,其余均为中元古代。组成结晶基底的变质地体,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属多相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组成褶皱基底的变质地体,属单相区域动力变质作用类型。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区域地层类型丰富,在《江西省区域地质志》的编写过程中,某些段代的研究有较明显的进展。现把这一新情况、新认识、新问题,扼要地作一介绍,供同志们研讨。江西省区地跨扬子区和华南区各一部分,系地质界颇为关注的地区。各时代地层分布普遍,发育较全,类型较多,是研究地层、古生物及沉积古地理的良好地区。区内晚前寒武纪地层包括了中元古界和上元古界。前者主要出露于省区北部,由一套厚逾万米的火山—沉积型的类复理石建造组成,构成九岭山和嶂公山二复式背斜的主体,称双桥山群。该群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个亚群和四个岩组,其中产有以 Protoleiosphae-  相似文献   

19.
一、区域地貭簡述 (一) 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以昆阳群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其余则为震旦系澂江组、灯影组、陡山沱组及部分古生代地层。昆阳群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岩系,主要为板岩、千枚岩、石英岩、砂岩及碳酸岩,厚度在10,000公尺以上,目前划分尚不一致。 (二) 构造本区在大地构造上为一隆起地块,其基底由昆阳群组成;而盖层由震旦系地层组成。隆起的东面、西面及南面均分别为大断层所围限,并作为隆起与凹陷带的分界线,区内主要断裂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垂直  相似文献   

20.
根据《海南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项目,笔者对石门沟村、石马村等剖面做了详细的研究,并对蓬莱一带火山岩进行了重新划分,新建中新统石马村组、上新统石门沟村组,就其岩石特征、时代和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