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GIS的水道演变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宏伟  余旭 《测绘工程》2003,12(2):27-29
结合GIS在长江航道管理中应用,利用GIS中比较成熟的技术系统介绍了基于GIS的水道演变分析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测绘》2005,(2):81-81
近年来,海事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系统基本覆盖海事系统的各分支机构,各种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正逐步推广应用。在海事管理业务中的海事巡逻、通航管理、搜求指挥、CTS管理、重要水道的电视监探、水上/水下施工管理、航标管理、危管防污等业务工作中,都需要以海图和其他的相关性信息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东江电子航道图制作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江流域水网密布,下游海河直达,通航水道错综复杂。东江流域地理信息和航行保障的资料奇缺。本文结合内河电子航道图的实际情况,分析东江电子航道图编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后,水流和输沙的改变会引起长江中下游河床的变化。本文采用了长江安徽段5个测次的1∶10000长程水道地形图和大通水文站历年的流量、泥沙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三峡建成后,上游来沙减少,清水下泄导致了长江中下游安徽段河道发生了异常的冲刷和淤积,引起局部河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成因,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安徽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治理对策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的二维航标应用系统无法表达航标的真实视觉效果及其融入周围环境的互动式的视觉效应,现有的三维航标系统缺乏定量的配布分析工具与有效的评估方式等问题,设计了基于GIS与虚拟仿真的三维航标配布系统的架构,研究了三维布标环境可视化、航标灯的仿真以及航标配布分析、配布方法、效能评估等关键技术,开发了三维航标配布系统,并在广东海事局蛇口港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版长江中游航行参考图将投入使用。该江段上起湖北宜昌,下至武汉(阳逻),测量里程为656公里,新图反映了多年的自然冲淤、沿江地物、地貌的变化,共成图115幅,将给船舶驾引人员提供可靠的航行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洋测量学     
CH20040556 基于GIS的水道演变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周宏伟,余旭(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测绘学报.-2003,12(2).-27~29 结合GIS在长江航道管理中应用,利用GIS中比较成熟的技术,系统介绍了基于GIS的水道演变分析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图4参6 CH20040557 “5·7”空难的抢险扫测/王闰成(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测绘通报.-2003(9).-39~41 介绍几种常见的海上搜寻方式,具体分析大连“5·7”空难搜寻抢险扫测得失,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参  相似文献   

8.
采用Aqua卫星搭载的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 2以及FY-3D卫星搭载的微波成像仪MWRI 89 GHz单通道被动微波亮温数据,利用空间滤波增强冰间水道的线状特征,结合系点线性插值的方法提取波弗特海和弗拉姆海峡的冰间水道,最后对提取结果形态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海冰密集度和冰间水道的关系,结果表明被动微波对尺度较大的冰间水道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在形态学特征上,被动微波亮温数据具有提取宽度大于1/3像元分辨率的冰间水道的可能性,但提取水道总面积略小于热红外遥感提取结果.通过LSD算法得到的冰间水道长度被动微波数据源整体上是MODIS数据的2倍.利用最小外接矩形统计从AMSR 2、MWRI提取出来的冰间水道其宽度分布均服从幂律分布的规律.冰间水道面积占比与海冰密集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直观准确地表示具有严重重叠现象的航标覆盖范围,提出了一种面状图形离散方法,以放射线型图型为基本图形,在进一步离散中建立航标参数的表达手段,并建立航标覆盖能力的可视化方式.用线离散面、基本图元离散线的离散化方式能节约表示面状要素、线状要素所需的平面空间,可用于处理彼此重叠的面状要素的压盖问题,单一符号离散出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10.
闻光华  欧阳晖  陈光 《测绘通报》2021,(8):115-118,143
传统的航道测绘信息管理及融合技术应用不足,难以全面反映航道周边自然地理环境、设施设备分布及建构筑物对水上安全的影响。本文首先以大规模航道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优化与结构化处理为目标,针对航道水面实景三维模型破损、缺失问题,引入多尺度水平集影像分割方法。然后利用模型上空洞缓冲区影像自动初始化水平集模型,从而快速迭代分割得到准确的航道水域范围。最后进行水体实景三维模型重构优化与航标模型单体化提取。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在重庆市长寿区长江王家滩示范段河段实景三维航道图建设任务中进行了验证,与传统手工修模和航标单体化处理方法相比,显著提升了航道实景三维模型优化效率,支撑了航道运行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1.
袁鹏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4):69-70,I0003
通过研究"数字航道"动态监测平台中航标的各项信息与航标测绘数据的关联性,实现航标数据共享,优化现阶段航道维护性中航标测绘的工作方式和流程,从而实现利用数字航道航标信息提升航道测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航道维护测量成本。  相似文献   

12.
李炜  谢志海 《测绘》2012,(5):212-214
可航区域对船舶安全航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的可航区域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可航区域提取的几个关键问题,并基于三角网数字地面模型TIN,提出一种快速地提取出河流可航区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沈梁涛  周伟锋 《北京测绘》2021,35(8):1050-1054
过去入河排污口主要靠人工地毯式排查,为解决人工排查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本文使用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内业阶段先初步解译疑似排污口,再结合人工现场排查.经安徽省长江一二级支流排污口排查项目检验,解译排查成功率在80%以上,工作效率与纯人工排查相比,周期可缩短2/3.说明此方法能满足精确识别排污口的要求,可使排查效率提升,使排查工作变得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巡查效率.本文根据长江支流排污口项目对目前排污口解译的要点进行了总结,为河流的排污口解译、排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三维航标监测与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和功能结构,研究了其涉及的若干关键技术,开发实现了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海图制图综合中航标手工选取作业效率低、选取结果受限于作业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影响域覆盖最大的航标自动选取方法。通过定义空间影响域,创建空间影响域模型,加权评估航标地理位置重要性,设计空间影响域覆盖最大的分轮次自动选取策略,实现了航标的自动选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实现了航标的自动选取且结果符合《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要求,能避免手工选取可能存在的明显失误和不同作业人员可能导致的结果不一致性,作业效率明显高于当前普遍使用的手工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航标布设作业对人工经验的依赖,提出集成定位数据、测深数据和航道流向信息的航标布设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测深数据计算漂流半径,将漂流半径与流向信息联合确定欲至位,以欲至位与目标位的空间关系实现抛标船引导。同时,分析传统浮标法获取流向图的不足,提出以ADCP断面流向采集并插值加密的方式获取流向图。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集成GPS、测深仪和流向图的航标布设辅助定位系统,实现了不增加硬件成本前提下的航标布设引导自动化,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电子地图技术在航标遥控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航标的工作状态、空间定位进行远距离全天候监测与遥控,是提高航务管理水平、高效率保障航道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电子地图在该监控系统中可提供航标等助航设施的定位背景和空间相关信息的查询、分析与远程信息的表达。本文基于一个实际系统的研制,详细讨论了服务于航标监测的电子地图的关键技术,包括国际电子海图S57、S52标准在内河河道图表达中的扩展与应用、空间数据组织、航标工作状态空间位置变化,在电子图中的实时表达以及监控信息的后处理分析等。  相似文献   

18.
日前,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为维护通航秩序和通航环境,确保通航安全,长江航船经过三峡大坝、葛洲坝附近水域,可享受长江水上GPS综合应用系统提供的无偿服务。该系统是智能通航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数字无线通信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整合网络技术和数据资源而搭建的一个船岸信息交互平台。可对三峡河段航行船舶进行安全监控、调度指挥、  相似文献   

19.
电子航道图与航标遥测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航道"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应用信息技术平台保障航道安全、提高航务管理水平.作为航道管理中的重要导航设施航标灯(船),对其工作状态、空间位置进行远距离全天候监测与遥控是"数字航道"建设的主要内容.航标遥测监控系统集成无线通讯、传感器、空间信息处理等技术,实现航标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异常状况的报警及统计等功能.电子航道图运用事件驱动型地图表达、时空变化特征地图表达、多尺度地图表达及国际电子海图S57/S52标准表达等关键技术,为监控航标提供地理定位背景,并支持遥控监测中的空间信息查询、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长江张家港段位于澄通河段中部,属感潮河段,受船行波和风浪潮影响,边滩洗坎时有发生,靠巡查员实地全覆盖巡查工作量繁重、巡查周期长,及时发现险情较为困难。结合张家港市长江治理工程管理处长江涉水工程巡查实践工作,从卫星图时效、空间位置、历史图比对、矢量图交互等方面,探讨了GoogleEarth软件的各种功能在涉水工程巡查中的可行性以及实现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总体思路。通过案例证明,使用GoogleEarth软件辅助长江涉水工程巡查更为方便、省时、直观,使得巡查更有针对性,大大减少了巡查人员和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了经费。该项目可供相关业务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